苏武传导学案.docx
《苏武传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武传导学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武传导学案
苏武传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知识链接
作者及作品:
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幼年即聪慧好学,16岁入洛1、作者及作品阳太学,博览群书。
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
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
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
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写作背景:
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给字词注音
稍迁至栘()中厩()监;
数()通使相窥()观;
且()鞮()侯;
厚赂();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昆()邪()王;
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置煴()火,覆武其上;
於()靬()王;
啮()雪;
旃()毛;
檠()弓弩;
扶撵();
拥众数万,马畜()弥山;
故使陵来说()足下;
斧钺()
2、划出文中通假字
课中探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②与旃毛并咽之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⑤法令亡常
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⑦武父子亡功德
⑧信义安所见乎
⑨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二、基础积累
(一)结合课文注解,自学释疑:
第一段:
1、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2、兄弟并为郎,稍迁栘中厩监。
3、数通使相窥观。
4、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
5、汉亦留之以相当
6、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句式特点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8、乃遣武以中郎将使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请你为本句子断句,找出其中句式特点。
翻译本句:
9、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10、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1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12、单于益骄,非汉所望
第二段:
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2、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3、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4、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5、幸蒙其赏赐
6、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第三段:
1、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翻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3、虞常生得
4、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5、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6、事如此,此必及我
7、见犯乃死,重负国
【温故知新】
①承蒙见教
②慈父见背
③所见所闻
5、虞常果引张胜
【温故知新】
①引蛇出洞
②引兵而东
③引弓搭箭
④引佩刀自刺
6、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翻译
7、宜皆降之
第四段
1、屈节辱命
2、自抱持武
3、武气绝半日
4、舆归营
5、单于壮其节
6、朝夕遣人候问武
第五段
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温故知新】
①晓之以理
②家喻户晓
③春眠不觉晓
2、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3、剑斩虞常已
4、单于募降者赦罪:
翻译句子
5、幸蒙大恩
6、君因我降
7、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整句翻译:
8、何以女为见?
9、空以身膏草野
10、使(女-汝)绝人生死,不平心持正
【拓展】平心而论-平心:
心情平和,不动感情;论:
评论。
平心静气地给予客观评价。
11、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12、若知我不降明
整句翻译:
(二)朗读课文一至五段,将有疑问的词、句写在下方。
三、学习小结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
掌握文章第六至第十段的文言知识
一、检查复习
1、因
因厚赂单于
欲因此时降武
2、益
单于益骄
武益愈
3、以
少以父任
汉益留之以相当
以货物与常
二、基础积累
(一)结合课文注解,自学释疑
第六段
1、单于愈益欲降之
2、绝不饮食
3、天雨雪
4、杖汉节牧羊
5、羝乳乃得归
6、於靬王爱之
第七、八段:
1、武使匈奴明年
2、不敢求武
3、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温故知新】
素善留侯张良
素昧平生
4、虚心欲相待
5、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于)亡人之地
6、信义安所见乎?
7、闻已更嫁矣
【温故知新】
改弦更张
少不更事
8、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整句翻译:
10、勿复有云
11、皆为陛下所成就
12、兄弟亲近:
我们兄弟成为皇帝的亲近之臣。
13、诚甘乐之
14、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整句翻译:
15、子卿壹听陵言
16、王必欲降我,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17、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18、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第九、十段:
1、汉求武等
2、匈奴诡言武死
【经典回放】
兵者,诡道也。
《孙子兵法》(用兵的策略是一种欺诈之术。
诡-欺诈)
3、常惠请其守与俱,得夜见汉使。
整句翻译:
4、如惠语以让单于
6、武等实在
7、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二)朗读课文第六至第十段,将有疑问的词、句写在下方。
三、请你回顾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出各部分内容大意
四、探究讨论
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
这是否矛盾?
提示:
不论“自杀”还是“求活”,都要从“动机”上去考虑。
第三课时
学习任务:
探究文本
方法指导:
针对探究题目回归文章,构思结论,形成文字;小组内交流心得;再次修改形成最后的结论。
合作探究:
一、卫律、李陵劝降方式有何不同?
苏武拒降态度又有何不同?
二、本文里各种人物对苏武这一形象的塑造起了对比的作用,请找出文中和苏武作对比人物形象,尝试分析这些人物形象对塑造苏武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三、“爱国“和“爱家”在中国人的眼中素来是合二为一的——正所谓“国之不兴,何以为家?
”。
李陵因汉武帝斩杀其全家而就从此甘心叛国,而苏武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
你如何看待“爱国”和“爱家”的,两者之间是矛盾的还是统一的呢?
你是如何处理的呢?
(120字)
①观点:
②讲道理:
③举事例:
④结论:
小结:
本文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和利诱誓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有力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课外拓展】
1、苏武事迹,古代诗词中常用作忠贞报国守节不屈的典故。
1典故:
羝乳乃得归“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李白《苏武》”)“向并门少待、白首牧羝人,正海上,手携李卿。
(屈大均《紫萸香慢送雁》”)
2典故:
苏武持节(原文: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交河北望天如海,苏武曾将汉节归。
(张仲素《塞下曲》”)“肠断帝乡遥望日,节旄零落汉家臣。
(陈羽《读苏属国传》”)
3典故:
雁足系书(原文:
“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莫劳雁足传书信,愿向凌烟阁上看。
(鲍融《赠远》”)“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王勃《采莲曲》”)
④典故:
典属国(原文:
“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王维《使至塞上》”)“悠哉典属国,驱羊老一生。
(聂夷中《胡无人行》”)
2、民歌《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在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学后感悟
苏武在匈奴十九年可谓历尽艰辛,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誓守节操,就连敌首单于都“壮”其节,面对这样的一个伟岸的爱国形象你有何感受?
拿起手中的笔,将你内心中的话语述诸笔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