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319929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屈原列传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屈原列传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屈原列传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屈原列传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屈原列传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屈原列传导学案.docx

《屈原列传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原列传导学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屈原列传导学案.docx

屈原列传导学案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校本教学资料

1《屈原》活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重点难点】

1.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

2.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活动过程】

一、自学质疑

(一)结合注释,了解本文主人公——屈原。

屈原(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我国第一

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体诗歌新样式,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代表作为抒情长诗《离骚》。

主要作品有《天问》、《九歌》、九章》等。

汉代刘向把它们合编成《楚辞》。

屈原有才干,有远见,对楚国忠心耿耿,却一被楚怀王疏斥,再被顷襄王流放,直到怀石沉汨罗而死。

(二)朗读课文,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给下列字词注音。

属.(zhǔ)草稿谗谄..(Chánchǎn)惨怛.(dá)谗人间.

(jiàn)之帝喾.(kù)濯淖..(zhu?

nào)皭.(jiào)然泥.(nia)而不滓.

(zǐ)商于.(wū)屈匄.(gài)靳.(jìn)尚唐昧.(m?

)咎.

(jiù)忠臣之分.(fan)被.(pī)发餔.(bū)其糟相随属.

(zhǔ)啜.(chu?

)其醨.(lí)汶汶..(m?

nm?

n)温蠖.

(hu?

)(三)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或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文章意思,并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

(四)速读全文,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的大意。

第一部分(1—3)屈原由见“任”而见“疏”。

第二部分(4—10)屈原由见“黜”而见“迁”第三部分(11)屈原自沉汨罗江的经过第四部分(12)屈原死后的影响第五部分(13)史官论赞

(五)通览课文,按照“通假字”、“词类活用”、“重点语句翻译”等类别,进行文言知识积累。

示例:

博闻强志.

“志”同“记”,记忆力

(六)反思自学过程,写下你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七)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题,测试一下自主学习的结果。

1、通假字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志同“记”,记忆力

(2)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同“罹”,遭遇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同“旨”,旨趣

(4)靡不毕见见同“现”,显现、表现

(6)举类迩而见义远见同“现”,表达

(7)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泥同“涅”,染黑

(2)亡走赵,赵不内内,通“纳”,接纳

(3)厚币委质事楚质,通“贽”,见面礼

2、词语释义

(2)王甚任.之信任

(4)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位次;妒忌

(6)平伐.其功,以为

..“非.我莫能为”也自夸、炫耀;认为;没有人

(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取独;明

(8)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处境困难;疲困

(3)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心甘焉

....。

希望;就;快意,心里舒服

(4)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

..楚。

用、拿;抵得上;到

(7)一篇之中三致志

..焉表达;意愿、愿望

(1)被.发行吟泽畔被同“披”,披散着

(5)又安能以皓皓

..乎皎洁的样子;尘垢

..之白,而蒙世之温蠖

(6)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

..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这类人;文辞此指文学

(9)同死生,轻去就

..自失矣被贬归野;在朝为官;茫然

..,又爽然

(10)数十年竟.为秦所灭终于、最终

3、词类活用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入:

名作状对内、在朝内

(2)谗谄之蔽明也谗谄:

动作名,说好人坏话的小人

(5)蝉蜕于浊秽蝉:

名作状,像蝉那样;浊秽:

形作名,污浊环境

(6)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泥:

名词活用作动词,染黑

(1)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存、兴:

动词使动用法,使……存,使……兴

(2)亡国破家相随属亡:

动词使动,使……灭亡;破:

使……破败

(4)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忠、贤: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3)同死生,轻去就,同、轻,形容词意动,把……看作相同;认为……是轻的或“轻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译文:

他的文笔简约,他的言辞含蓄精深,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方正,他描述的是平常的事物,但含义(旨趣)极其重大;列举的是近事,但表达的意义很深远。

(1)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译文:

(张仪)到了楚国,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臣子靳尚,还在楚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编造骗人的假话。

(3)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译文:

军队遭受挫败,国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自身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这就是(怀王)不了解人才招来的祸患啊。

(1)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如果世上)人人都醉了,为何不吃那酒糟喝那薄酒?

为什么要保持高才美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

二、互动研讨

(1)文章第一、二段写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其中心句是王甚任之和王怒而疏屈平。

请结合文本分别说出屈原被信任、被疏远的原因。

答:

甚任:

①楚之同姓:

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

(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

)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怒而疏:

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争宠而心害其能”。

(2)请仔细阅读第三段,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哪些方面介绍《离骚》,又是怎样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写的?

答:

夹叙夹议。

作者从解题、成因、内容、风格四方面介绍了《离骚》。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这段话,是结合屈原的作品和人格说的,说明屈原的秀美文辞与高洁志行互相辉映,浑然一体。

(1)文章的第二部分记叙了楚国哪几件大事?

作者写楚国的命运,用意是什么?

答:

①受骗绝齐;②兵败丹淅;③蓝田退兵;④复释张仪;⑤诸侯击楚;⑥赴秦身死;

⑦为秦所灭。

用意:

作者写怀王三次被秦国欺骗,兵败地削,客死于秦,从此楚国元气大伤,最后被秦国消灭。

这就说明屈原个人的遭遇同他的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1)课文第11节写了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渔父和屈原的对话,代表两种不同人生哲学、品格操守、政治取向。

在这对照中让读者既体会屈原愤世嫉俗的心情和对待人生的态度,也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那种愤慨惋惜之情。

司马迁把渔父和屈原的观点两相比照,是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其中也表露出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和对屈原同情惋惜之情。

(2)课文末段是司马迁的赞词,这段文字共四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每句的内容。

答:

首句写由屈原作品而了解屈原品格;次句写实地了解屈原行事而钦服其人品;第三句写读贾生的《吊屈原赋》而赞美屈原才干;末句借贾生《服鸟赋》说明屈的为人和宁死不屈的精神并非不可理解。

三、检测反馈

(一)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屈原“爱国忠君”的一组是(C)

①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②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⑤虽流放,眷顾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③④⑤

D.④⑤⑥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以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

“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

文帝前席。

既罢,曰:

“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候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贾生之死时三十三矣。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属:

连接

B.召置门下,甚幸.爱幸:

宠爱

C.贾生尽为之对.对:

回答

D.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具:

详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D)

A.乃.征为廷尉乃.使其从者衣褐

B.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侯生因.谓公子曰

C.文帝召以为.博士为.楚怀王左徒

D.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贾生“很有才学”的一项是(B)

①颇通诸子百家之书②贾生尽为之对

③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④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⑤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⑥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一项是(C)

A.河南郡郡守吴廷尉很赏识贾谊的才学,于是就把他招到自己的门下,后来又推荐贾谊

到朝中做官。

B.贾谊刚到朝中做官的时候,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能,这时大家都感到不如贾谊,文帝

也很喜欢他。

C.做了太中大夫的贾谊,主张变更秦朝的法度,并且出台了一些由文帝起草的变法律令。

D.贾谊被征召到京城后,做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他的

建议始终未被文帝采纳。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吴廷尉做河南郡郡守时,听说他才学优异,召见(他)并安排(他到)自己的官署里,非常宠爱(他)(或:

特别器重他)。

(2)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文帝)每次下达诏令让臣子们议论问题,各位老先生说不出什么,贾生全替他们对答,人人都感到说出了他们所想说的话。

(3)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

“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

权,纷乱诸事。

绛侯、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一班大臣都嫉妒他,就说贾生的坏话说:

“这个洛阳少年,年轻学浅,一心想独揽大权,使许多政事造成混乱。

参考译文:

贾生名谊,是洛阳人。

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读诗书会写文章在当地闻名。

吴廷尉做河南郡郡守时,听说他才学优异,召见(他)并安排(他到)自己的官署里,非常宠爱(他)(或:

特别器重他)。

孝文皇帝登位不久,听说河南郡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还因他从前和李斯同乡,曾经向李斯学习过,就征召他担任廷尉。

吴廷尉就向文帝推荐说贾生年轻有才,很通晓诸子百家的书。

孝文帝征召他让他担任博士。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校本教学资料

6

这时贾生二十多岁,在同僚中最为年轻。

(文帝)每次下达诏令让臣子们议论问题,各位老先生说不出什么,贾生全替他们对答,人人都感到说出了他们所想说的话。

各位博士从此就认为贾生才能(超常),比不上(他)。

孝文帝也喜欢他,越级提拔,一年之内提升到太中大夫。

贾生认为汉朝从建国到孝文帝时二十多年了,国家安定团结,就应当改订历法,改变服饰的颜色,订立法令制度,确定官职名称,振兴礼乐。

于是起草上述各项仪式法度草案,崇尚黄色,数字采用“五”,取定官职名称,全部改变秦代的旧制。

孝文帝登位不久,谦恭退让,没来得及变法改制。

各项法令的修改审定,和列侯都赴任自己的封国,这些主张都是由贾生提出的。

于是孝文帝建议让贾生担任公卿的职位。

绛侯、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一班大臣都嫉妒他,说贾生的坏话说:

“这个洛阳少年,年轻学浅,一心想独揽大权,使许多政事造成混乱。

”孝文帝后来也疏远他,不采纳他的建议,就让贾生做长沙王太傅。

贾生辞别后前往长沙,听人说长沙地势低洼潮湿,自认为寿命不长,又因为因为被贬而去的,(所以)内心很不自在。

一年多后,贾生被召回长安朝见皇帝。

孝文帝正在虔诚地承受神的降福,坐在宣传室里接见贾生。

孝文帝对鬼神之事有所感触,就向贾生询问鬼神的原本。

贾生因而详细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

一直谈到深夜,孝文帝在坐席上渐渐前移靠近。

接见完后,孝文帝说:

“我许久没见贾生,自以为超过了他,现在看来,比来上他啊。

”过不久,任命贾生做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很受宠爱,又爱好读书,所以叫贾生做他的老师。

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做列侯。

贾生进谏,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从这里开始了。

贾生多次上奏疏,说现在诸侯的封地有的连接几郡,不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它。

文帝没有采纳。

过了几年,怀王骑马,掉下来摔死了,没有后代。

贾生感伤自己做太傅不像样子,哭泣了一年多,也死了。

贾生死时年纪三十三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