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认知发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295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认知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谈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认知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谈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认知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谈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认知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谈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认知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认知发展.docx

《谈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认知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认知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认知发展.docx

谈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认知发展

1引言

  隐喻一直被认为是语言的一种修辞方式,即用某一事物暗指另一事物。

1980年《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出版之后,隐喻研究逐渐受到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重视。

Lakoff(1993)认为,隐喻是语言的,但更是认知的。

具身认知的观点认为,概念源于人类普遍的躯体经验和空间经验,人们对身体和空间的认识是概念形成的基础(Gibbs,2006;Lakoff&Johnson,80,1999)。

Lakoff和Johnson(1980,1999)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们是通过大量的具体概念来理解抽象概念的。

通过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从而在抽象概念和具体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

  从始源域的角度看,人们会将简单的空间关系投射到较复杂的认知域或目标域,进而借助空间方位来理解抽象概念。

由于受到身体结构、神经生理器官和地球引力等因素的制约,垂直性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是最为显著的空间层面(Lyons,1977)。

因此空间隐喻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垂直空间维度。

例如:

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即积极情绪为上,消极情绪为下(吕军梅,鲁忠义,2013;吴念阳,李艳,徐凝婷,2008;Meier&Robinson,2004;Wapner,Werner,&Krus,1957);数量的垂直空间隐喻,即数量多为上,数量少为下(Langston,2002);Schubert(2005)的研究证明,有力量、高权力是上,无力量、低权力是下。

从目标域的角度看,人们会将道德概念与空间位置联系起来,用空间的上下位置关系来隐喻“善、恶、美、丑”等道德概念。

例如英语中使用“highminded、ontheupandup”等词汇描述一个人具有高尚的道德,而使用“downanddirty、low-minded、underhanded”等词描述一个人不道德(Lakoff&Johnson,1999)。

汉语中常用“上”类方位词描述美德,如“上品”;而用“下”类方位词描述品德败坏,如“下流”(陈燕平,2011;蓝纯,1999)。

Meier,Sellbom和Wygant(2007)选取英语中与道德概念相关的词汇进行IAT测验,发现道德词与垂直空间方位存在联结关系,即“道德是上,不道德是下”。

Hill和Lapsley(2009)使用单纯描述道德人格特质的词,发现被试对道德词在上方和在下方的判断反应时差异不显著,即没有发现“道德是上”,但当不道德词出现在下方时,反应快于上方,即“不道德是下”。

王锃和鲁忠义(2013)发现无论是在有意识的迫选任务中还是在无意识的stroop范式下,被试均倾向于将道德词与上方、不道德词与下方相联系。

以上研究探讨了道德空间隐喻的心理现实性问题,而本研究旨在探索儿童道德垂直空间隐喻的发展情况。

为此,必须首先了解儿童对道德概念和垂直空间概念的掌握情况。

儿童品德发展的一系列实证研究表明:

3~5岁幼儿已初步具有道德责任意识,能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道德行为做出合理的推断(冯天荃,2008;Kohlberg,1971;Piaget,1932)。

王祥荣(2000)调查了0~5岁幼儿空间方位词的掌握情况,发现儿童大约2岁开始获得“上、下”类方位词,之后发展明显加快并逐渐获得引申意义。

  综上所述,已有的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它的心理现实性及其对知觉的影响,但是道德垂直空间隐喻是哪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它的发展状况怎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尚属空白,即本研究所关注的问题。

它不仅涉及到儿童思维的发展,也可借此考察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

有一石双鸟之意义。

因此,Ashton(1997)认为隐喻理论对儿童教育有很好的启示,有助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及创造性思维的锻炼。

总之,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发展性研究,对揭示儿童隐喻性思维发展规律、探索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状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实验

  2.1研究方法

  2.1.1被试随机抽取

  石家庄市某幼儿园93名儿童,其中小班31人(男孩16人,女孩15人,平均年龄3.9岁);中班31人(男孩14人,女孩17人,平均年龄4.9岁);大班31人(男孩15人,女孩16人,平均年龄5.8岁)。

  2.1.2材料

  鉴于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本实验使用动画人物图片来代表道德概念。

材料为10张道德人物图片和10张不道德人物图片。

这些图片来源于儿童熟知的书籍和影视作品。

动画人物道德品质的判定依据其在书籍和影视作品中的行为表现而非身体外貌特点。

28名成人对图片人物的情绪进行了评定,道德和不道德图片的情绪评分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t(1,18)=1.549,p=.139。

32名小班幼儿对实验材料进行了评定,首先询问儿童是否认识图片中的人物,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接着问儿童它们在动画片中品质是好还是坏,结果儿童对图片人物的识别率为91.1%,对图片人物道德品质的正确区分率为92.5%。

说明此年龄段的儿童能很好地区分材料中动画人物的道德品质。

  还需一张能够区分上、下空间方位的纸质卡片,卡片正中央是一个简笔卡通小人,其正上方和正下方分别有一个正方形图框,代表上方和下方,此图选自Casasanto(2009)。

2.1.3设计与程序实验为3×2×2混合设计。

自变量一是年龄,有大班、中班、小班三个水平;自变量二为图片类型,分道德图片和不道德图片两个水平;自变量三为垂直空间方位,分为上方和下方。

记录被试将两种类型的图片分别放到上方或下方的比率。

实验过程为问答式访谈,指导语是:

“小朋友平时喜欢看动画片吧?

我这有一张卡片,卡片中央是一个卡通小朋友,小朋友上方和下方的两个方框是用来放图片的,现在给你20张动画图片,每一张你都可以移动,你的任务是告诉我你是否认识图片中的人物,如果认识,请你按自己的意愿将它摆在卡片上方或者下方的图片框中,好不好?

”。

主试每次给儿童展示一张图片,儿童对其进行上下位置的摆放之后,呈现下一张图片,直到20张图片全部展示完为止。

实验图片随机抽取,平行放置在图1的左侧或右侧,放置的左右位置进行了平衡。

  2.2结果和分析

  共93名幼儿(大中小班各31人)参加了实验1。

结果见表1。

首先,为了考察年龄的影响,综合三个年级被试的数据,从道德图片和不道德图片两个方向进行统计分析。

对于道德图片而言,3×2交叉表检验,年级和空间位置的交互作用显著,χ2

(2)=7.34,p<.05。

两两比较检验发现,小班与大班被试间差异显著,χ2

(1)=7.32,p<.01,大班被试将道德图片放在空间上方的比率(64.46%)比小班被试(52.61%)显著得高。

但是小班和中班被试间差异不显著,χ2

(1)=1.42,p>.05;中班和大班被试间差异也不显著,χ2

(1)=2.30,p>.05,这可能是由于年龄采样差距较小造成的。

  对于不道德图片而言,年级和空间位置的交互作用显著,χ2

(2)=6.22,p<.05。

随后两两比较检验,小班与大班被试间差异显著,χ2

(1)=6.12,p<.05,大班被试将不道德图片放在空间下方的比率(62.83%)比小班被试(52.94%)显著得高。

但是小班和中班被试间差异不显著,χ2

(1)=0.85,p>.05;中班和大班被试间差异不显著,χ2

(1)=2.39,p>.05,也可能是由于年龄采样差距较小造成的。

鉴于小班与大班被试对两种图片的摆放比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可见随着年龄增长,儿童逐渐出现“道德是上、不道德是下”的隐喻倾向。

其次,为了进一步检验每个年级被试道德垂直空间隐喻的发展情况,对每个年级的被试数据分别进行卡方检验。

  小班儿童组2×2四格表检验,图片类型和空间位置的交互作用不显著,χ2

(1)=1.89,p>.05,即小班儿童将不同道德品质的人物图片摆放在空间上方或下方的比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尚未形成道德概念与垂直方位的隐喻联结;中班儿童组,图片类型和空间位置的交互作用显著,χ2

(1)=11.98,p<.01。

进一步拟合度检验发现:

道德在空间位置上的简单效应显著,χ2

(1)=6.68,p<.05,被试将道德图片放在上方的比率(57.43%)显著高于将其放在下方的比率(42.57%);不道德在空间位置上的简单效应也显著,χ2

(1)=5.33,p<.05,被试将不道德图片放到下方的比率(56.67%)显著高于将其放在上方的比率(43.33%);大班儿童组,图片类型和空间位置的交互作用显著,χ2

(1)=41.80,p<.001。

进一步拟合度检验发现:

道德在空间位置上的简单效应显著,χ2

(1)=21.80,p<.001,被试将道德图片放到上方的比率(63.46%)显著高于将其放在下方的比率(36.54%);不道德在空间位置上的简单效应也显著,χ2

(1)=20.01,p<.001,被试将不道德图片放在下方的比率(62.83%)显著高于将其放在上方的比率(37.17%)。

检验结果表明:

学前幼儿从中班开始初步表现出道德与上、不道德与下的联结趋势。

5岁多的大班儿童把道德图片放到上方、不道德图片放到下方的比率均已超过60%,已初步形成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

随着年龄增长和认知进步,学龄儿童的道德垂直空间隐喻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在实验2中选取了7-13岁学龄儿童为被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3实验

  23.1研究方法

  3.1.1被试随机抽取

  石家庄市某小学96名学生,其中二年级32人(男生18人,女生14人,平均年龄7.9岁)、四年级32人(男生13人,女生19人,平均年龄9.8岁)、六年级32人(男生17人,女生15人,平均年龄11.9岁)。

  3.1.2材料

  小学生的思维开始由具体形象性向抽象性转变,也已基本掌握了抽象的道德词汇,因此使用道德词汇来代表道德概念。

材料中道德词、不道德词和中性词各15个。

经筛选不带有“高、低、上、下”等字眼。

3类词的词频根据对外汉语研究中心语料库在线词频查询(corpus.org/Resources.aspx)进行了控制。

道德词和不道德词在词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1,28)=.10,p=.918;在情绪唤醒强度上也没有统计上的差异,t(1,28)=.61,p=.547。

实验词汇随机排列。

所选字词在二年级学生学过的语文课本中出现概率达到91.11%,可认为被试已基本掌握了实验词汇。

  3.1.3设计与程序

  实验为3×2×2混合设计。

自变量一是年龄,分二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三个水平;自变量二是词汇类型,有道德词和不道德词两个水平;自变量三为垂直位置,分为上方和下方。

记录被试将两类词汇分别放在空间上方或下方的比率。

发给被试实验材料,要求其按自己意愿把每个词分别放在图1上方或下方的方框中。

放在上方则填写“A”;放在下方则填写“B”,答案填在每个词后面的括号里。

3.2结果和分析共96名儿童(二四六年级各32人)参加了实验2。

结果见表2。

首先,为了考察年龄的影响,综合三个年级被试的数据,从道德词和不道德词两个方向进行统计分析。

  对于道德词汇而言,年级和空间位置的交互作用显著,χ2

(2)=35.12,p<.001。

两两比较检验发现,二年级和四年级被试间差异显著,χ2

(1)=8.95,p<.01;四年级和六年级被试间差异显著,χ2

(1)=8.96,p<.01;二年级和六年级被试间差异更显著,χ2

(1)=34.68,p<.001。

高年级被试将道德词放在上方的比率显著高于低年级被试。

对于不道德词汇而言,年级和空间位置的交互作用也显著,χ2

(2)=18.55,p<.001。

进行两两比较检验,二年级和四年级被试间差异显著,χ2

(1)=9.87,p<.01;二年级和六年级被试间差异更显著,χ2

(1)=15.72,p<.001;虽然四年级和六年级被试间差异不显著,χ2

(1)=0.71,p>.05,但总体来说,高年级被试将不道德词放在下方的比率显著高于低年级被试。

结果表明,随着年龄增长,被试逐渐形成道德与上、不道德与下的隐喻联结。

其次,为了进一步检验每个年级被试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发展情况,对每个年级的被试数据分别进行卡方检验。

  二年级组,词汇类型和空间位置的交互作用显著,χ2

(1)=275.23,p<.001。

拟合度检验显示,道德在空间方位上的简单效应显著,χ2

(1)=132.30,p<.001,被试将道德词放在上方的比率(76.25%)显著高于将其放在下方的比率(23.75%);不道德在空间方位上的简单效应也显著,χ2

(1)=143.01,p<.001,被试将不道德词放在下方的比率(77.29%)显著高于将其放在上方的比率(22.71%)。

四年级组,词汇类型和空间位置的交互作用显著,χ2

(1)=459.34,p<.001。

进行拟合度检验,道德在空间方位上的简单效应显著,χ2

(1)=221.41,p<.001,被试将道德词放在上方的比率(83.96%)显著高于将其放在下方的比率(16.04%);不道德在空间方位上的简单效应也显著,χ2

(1)=238.01,p<.001,被试将不道德词放在下方的比率(85.21%)显著高于将其放在上方的比率(14.79%)。

六年级组,词汇类型和空间位置的交互作用显著,χ2

(1)=577.24,p<.001。

拟合度检验显示,道德在空间方位上的简单效应显著,χ2

(1)=313.63,p<.001,被试将道德词放在上方的比率(90.42%)显著高于将其放在下方的比率(9.58%);不道德在空间方位上的简单效应也显著,χ2

(1)=264.03,p<.001,被试将不道德词放在下方的比率(87.08%)显著高于将其放在上方的比率(12.92%)。

结果表明,二年级学生(7~9岁)已基本形成道德是上,不道德是下的空间隐喻,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

  4讨论

  本研究调查了儿童道德垂直空间隐喻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发展特点和规律。

以上两个实验表明:

平均年龄3.9岁的小班儿童将道德图片与不道德图片放到上方的频率尚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平均年龄4.9岁的中班被试将道德图片与上方、不道德图片与下方相联系的匹配率显著高于不匹配率;平均年龄5.8岁的大班儿童图片类型与空间方位的匹配比率更高。

可见,4~5岁儿童逐步开始形成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

到了7~9岁二年级时,道德与上、不道德与下的匹配比率均达到75%以上,可以说已基本形成道德与上,不道德与下的隐喻联结。

当认知水平发展到六年级(11~13岁),即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之后(Piaget,1997),被试将道德词与上方相联系的比率已达到90.42%,对比以往的研究结果(王锃,鲁忠义,2013),此类隐喻的发展已接近成人水平。

为何儿童掌握了空间概念和道德概念之后就自动形成了两者的隐喻联结呢?

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少有意识地用空间方位表征道德概念,学校教育中几乎不涉及道德概念与垂直空间的关系,那么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形成机制究竟是什么呢?

从具身认知的角度来讲:

头部、上方是重要的部位,而脚部、下方相对次要。

生活中人们也习惯把好的、重要的、喜欢的东西放到上方以景仰膜拜,而把坏的、轻贱的、讨厌的东西放到下方,甚至用脚来踩踏毁坏。

而人的身体经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身体的物理形态以及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塑造了人的认知(尹新雅,鲁忠义,2015)。

李其维(2008)指出,空间关系概念的形成是由于各种空间关系反复作用于我们的身体,形成丰富的记忆意象,随后又形成更具抽象性的意象图式,进一步使得经验结构抽象成概念结构。

同理道德概念的垂直表征应该就是垂直关系的反复作用,使得有关上下的身体经验结构抽象成道德概念结构的结果。

近年来也有不少实证研究证明了隐喻的具身性。

Henetz和Casasanto(2009)调查了5~10岁儿童情绪效价的垂直空间隐喻,发现语言经验(兴高采烈)和身体经验(直立姿势)似乎都能解释情绪的垂直心理表征。

为进一步探索隐喻的起源,他们进行了水平维度的实验,结果发现右利手儿童将积极情绪与右侧联系起来,而左利手儿童却将积极情绪与左侧联系起来,那么左利手儿童的数据就无法用语言和文化习惯来解释而更多的与身体经验相关(Casasanto&Henetz,2012)。

另外,具身的温度体验会影响抽象的概念判断,感知到温暖会增加人际信任感,触摸热物品的被试比触摸冷物品的被试更愿意为陌生人投资(Kang,Williams,Clark,Gray,&Bargh,2011);寒冷的体验会增加被试心理“温暖”的需求,喝冷饮后被试更喜欢看温情的电影(Hong&Sun,2012)。

  此外,Piaget(1997)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开始于感知运动的经验。

幼儿最初的思考与推理都是从他们能够看到、听到、嗅到、触到和尝到的事物开始的。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发展,通过教育和活动不断获取生活经验并构建客体的概念,进而通过联系来源于同一客体的各种刺激,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形成了概念隐喻。

因此可以说隐喻具有具身性,道德是上,不道德是下的隐喻可能正是在身体感知经验的不断丰富中逐渐形成的。

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

可以说年龄对道德空间隐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而年龄与认知的发展又存在密切关系,儿童对外界认识不断拓展,感知运动经验不断丰富。

特别是随着儿童教育层次和知识积累的提高,其认知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和提升。

因此可以说,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是影响儿童道德垂直空间隐喻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

  5结论

  

(1)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年龄发展规律为:

4~5岁为初步形成阶段,7~9岁为基本形成阶段,11~13岁已接近成人水平。

(2)“道德是上,不道德是下”的隐喻具有具身性,儿童可能是通过把上下空间感知经验投射到道德概念上从而逐步形成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

(3)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年龄和认知发展在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