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数据中心机房项目建设实施可行性研究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407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IDC数据中心机房项目建设实施可行性研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IDC数据中心机房项目建设实施可行性研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IDC数据中心机房项目建设实施可行性研究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IDC数据中心机房项目建设实施可行性研究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IDC数据中心机房项目建设实施可行性研究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DC数据中心机房项目建设实施可行性研究方案.docx

《IDC数据中心机房项目建设实施可行性研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DC数据中心机房项目建设实施可行性研究方案.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DC数据中心机房项目建设实施可行性研究方案.docx

IDC数据中心机房项目建设实施可行性研究方案

 

IDC数据中心机房项目建设实施可行性研究方案

 

 

 

第1章概述

1.1前言

本设计主要针对政府中心机房性质及具体情况所作,全方案高度融和了业主的需求与我司多年积累的设计经验,全文贯穿于相关国标设计规范与具体设计方案的一致性,全部设计思想围绕整体机房建设理念而展开,旨在能为业主打造一个国内一流的标准机房工程而尽责。

1.1.1机房建设理念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信息化的时代,政府、电力、金融、商务等信息电子化,企业IT化,家用电器电子化等,无不与网络系统息息相通。

这无疑对保证网络系统畅通的相关设备及通道的无故障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怎样才能为这些设备及通道构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及非常稳定的电源支持呢?

它的解决方案就是构建优质的高可用一站式“整体机房”。

“整体机房”的理念,绝不是体现在豪华的装饰效果上,也不是标志在机房内是否安装了高档次的设备。

“整体机房”解决方案的核心就是计算机场地电力系统的高可用性、计算机场地环境建设的标准性以及机房运行使用过程中的可管理性。

在机房的建设过程中,应全方位围绕以上“三性”展开。

计算中心机房的建设是整个建筑智能化建设项目的重中之重。

除必须满足机房内的各种计算机网络设备对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供电、接地、防雷、电磁场和振动、静电、消防、防御自然灾害(雷电、水害、虫害)和安保等项技术要求外,还必须同时满足在机房中工作人员对照度、空气新鲜度、气流速度、噪音及舒适感等方面的要求。

对于设备还提出了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工作状态,且不允许中断或紊乱。

因此其计算机房的设计与建造必须以“提供一个高度可用、安全,稳定可靠的机房环境”为宗旨。

对此,国家《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明确规定了相关的机房环境参数指标,我们针对信息中心机房改造工程具体情况的分析,就具体功能区的环境参数详细做了列表示意。

要想实现这样的一个环境建设,必须采取相应的装饰装修、供配电、照明、接地、防雷、空调新风、门禁、场地监控、闭路监控、消防报警、灭火等相关专业技术高度协调配合,且合理选取相关的辅助设备等多重技术措施来支持,通过相应的分项系统的实施才能够完成的一项综合性建设项目。

1.1.2设计思想

本次机房改造工程,遵循如下思想原则:

1、安全可靠性

安全可靠是对一个专业机房建设工程设计施工企业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在设计及选材方面,结合贵单位的工作特点、性质,充分考虑到使用长久性与稳定性,以保证机房系统乃至其每一个环节的高度安全性和可靠性。

2、超前性与智能性

机房应充分体现信息系统核心的特点,并考虑机房应富有前瞻性,因此采用目前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将中心机房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智能化的信息数据处理控制中心。

3、追求机房人性化设计

电子计算机机房建设,除了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外,还要考虑其平面功能布局、色彩合理搭配、空间装饰元素的呼应等共同营造一种良好的办公氛围。

给从事计算机操作的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设计思想。

4、环保、节能

考虑到环境的重要性,设计时都选用安全环保的装修材料,并在节约能源、防尘、防噪音等方面也将采取相应的措施。

1.1.3设计依据

总部大楼数据中心按照《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所述的A级机房要求进行设计,且遵循以下相关国家规范、行业规范: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2887-2000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

《计算站场安全要求》GB9361-8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商业建筑通信布线系统标准》EIA/TIA568-A/B

《建筑与建筑通信群综合布线系统标准》GB/T50311-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自2007年7月1日起实施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1-90

《民用建筑通信接地标准》EIA/TIA607

《电磁兼容性标准》IEC8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的技术要求》SJ/T10796-2001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2002GB50210-200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92)

《电气安装工程接地装置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建筑物低压电源电涌保护器选用安装验收及验收规范》CECS174:

200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验收规程》(CECS49:

93)

《电气装置暗抓国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

《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1.4机房改造目标

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完善管理环境;

消除不利于机房设备正常使用的环境因素,降低事故风险;

提升机房容积率,避免额外增加的机房投资;

节能降耗;

机房管理自动化;

整改过程符合信息中心机房相关负责人技术指导原则、低风险。

1.2项目建设概况

1.2.1机房建设背景

政府中心机房位于位于区政府办公大楼一楼,面积近820平方米,包括:

外网机房、内网机房、电信接入机房、保密机房、配电间、监控室及辅助用房。

中心机房是全区统一的电子政务数据中心,部署了区政府专网的近300台骨干路由交换机和高端服务器等设备,共享存储容量超过15TB。

截至2011年上半年,区政府专网已联接区直各部门、主要事业单位、所有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及基层站所,共700多个单位,累计敷设光纤近2万纤芯公里,联接电脑超过2万台。

中心机房于2005年底建成使用,近年来不断出现设备设施故障,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急需对现有机房进行改造。

作为电子政务网的核心节点机房,中心机房的改造方案必须慎重,确保安全、可靠及业务的连续性。

通过工程改造消除安全隐患、提升系统效能、新增扩展空间,以满足政府未来十年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1.2.2机房改造规划说明

1.2.2.1现有机房存在的问题

政府中心机房于2005年建成使用,已使用6年以上,目前机房设备老化,故障频发,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目前急需对现有机房进行改造以确保政务网络的稳定运行。

政府中心机房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概括如下:

1、原机房架高地板的敷设高度低、强弱电线槽路由不合理、风口地板的数量少且安装位置不正确、机柜的摆放不合理;

2、原机房供配电系统存在较多单点故障、机柜配电容量偏低,一个机柜最能只能达到1.5KW的负载量,即只能部署二至三台服务器设备;

3、原机房的精密空调系统送风静压箱空间不足(架高地板高度不够,送风静压箱中又被空调自身的铜管和强弱电线槽挡住,导致“有风送不出”);精密空调底部又没有导风槽,机柜又是朝一个方向摆放,无法形成有效的“气流通道”,导致机房温场、风场分布不均匀,精密空调系统不能有效散热。

4、机房弱电系统设计容量不足,且布线凌乱,己无法理清线槽路由。

5、机房已运行六年,主设备均已进入老化期,现在已有2台精密空调主机和3台KVM切换器已发生故障,其余设备也故障频发,需要专业的精心保养才能保证使用安全和延长使用寿命。

1.2.2.2机房改造总体思路

本项目机房改造的总体思路是:

1、将现有的网管室和KVM室合并,新建一个面积约为100m2的高密度的专网机房。

单机柜的设计密度为4.5KW。

在改造旧机房过程中,该机房充当内、外网机房设备的搬迁过渡机房,改造完成后,该机房做高密度专网机房。

2、对原机房配电系统进行改造,在新的专网机房中新增一台120KVAUPS,并将原UPS系统中的三台200KVAUPS抽调一台与新增的UPS组成“双总线”供电回路,对新的专网机房提供双路供电,再将原UPS系统中的另外二台200KVAUPS拆除并机,组成“双总线”供电回路,为改造后的“内网机房、外网机房和托管机房”提供双路供电。

双路供电的每条回路必须有一个配电列头柜,各机房不得共用配电列头柜。

3、将原内网机房的设备和配套网络线路迁移至新建的专网机房(第一次搬迁),搬迁完成后,再实施原内网机房的改造工作。

原内网机房改造完成后将成为新内网机房和托管机房。

4、将原内网机房的设备从专网机房迁移回新内网机房(第二次搬迁),将外网机房的托管服务器搬迁到新托管机房(第三次搬迁)。

5、将原外网机房的区信息中心自用设备和配套网络线路搬迁至新专网机房(第四次搬迁),搬迁完成后以后,将原外网机房改造成为新外网机房。

原外网设备迁移回新外网机房(第五次搬迁)。

通过以上改造过程,不仅可实现新专网机房的建设,还将原有内网、外网机房按照新建机房标准进行了改造,提升整个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和灵活管理性。

在机房改造过程中,共需要实现五次机房设备的搬迁,项目实施风险较大,因此,机房搬迁工程也是本项目实施的重点及难点。

新机房建设过程中,必须非常注意原有机房的现场保护,施工期间,对现场区域的任何一条强、弱电电缆,均需做好标注及保护,改动任何一条电缆均需通过招标人同意。

在施工期间,施工方、招标人、监理方须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及时提出。

新机房建设完成以后,将提供一个完整、可靠的机房环境,包括:

装修工程、配电工程、空调新风、环境监控、综合布线、消防系统、网络系统、主机存储及虚拟化系统等,可保证新、老机房的顺利搬迁及正常运营。

新机房建设工程周期在60个日历日以内,以保证在特定期间完成新、老机房的设备搬迁、光纤线路迁移。

由于现有机房光纤资源庞大、链路复杂,迁移难度大,安全风险系数高,为保证在迁移过程中,不影响各单位业务的正常开展,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搬迁。

因此,整个机房的迁移在特定时间进行(如晚上、节假日等)。

迁移前必须完成外围区域的装修工程并具备光缆迁移、设备运行的条件;

在施工迁移期间,我司按照甲方批准的光纤、设备迁移方案按步骤进行施工,服从甲方现场管理人员的调度、安排;

为保证电子政务平台运行不受影响,新、老机房的搬迁工作必须在特定时间内完成,我司安排在特定时间内完成搬迁工作,并预留足够的试运行及整改时间。

同时,为防止不可预见因素影响到工期,我司考虑在周末时间内完成搬迁的可能性,并提供应急搬迁实施方案。

1.2.2.3机房总体布局说明

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改造后的机房按照国家按国家标准(GB50174-2008)中的B级机房标准。

改造后的机房总体布局图规划如下:

机房各功能区的初步规划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