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高中必修5语文学案12 装在套子里的人.docx
《人教版学年高中必修5语文学案12 装在套子里的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高中必修5语文学案12 装在套子里的人.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高中必修5语文学案12装在套子里的人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契诃夫(1860-1904),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
祖父是赎身农奴。
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
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
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
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了解平民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
1904年,契诃夫因病逝世。
作品
小说:
《胖子和瘦子》《变色龙》《凡卡》《苦恼》《小公务员之死》《第六病室》。
戏剧:
《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
评价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列夫·托尔斯泰称他是“用散文写作的普希金”。
鲁迅曾说:
“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
”
(二)人物轶事
重视积累素材的契诃夫
契诃夫非常重视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创作素材。
1890年,契诃夫到流放犯人的库页岛进行考察,
用卡片记录了大约一万多个流放犯和移民的生活状况。
有一次,他对一位青年作家说:
“我用笔记本记下我的一切见解和印象。
本子中,还没有利用的材料,足够我写五年。
”
契诃夫曾经说过:
“如果我是医生,那我就需要病人和医院;如果我是作家,那就得生活在人民中间。
”
(一)背景链接
这篇课文是契诃夫代表作之一,写于1898年。
本文反映了19世纪末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现实。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
这时俄国已经兴起变革之风,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秩序的呼声日趋强烈。
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手段镇压、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专制势力纠合起来,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
(二)博览悦读
解剖别里科夫的套子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一篇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广泛社会影响的作品。
作品主要价值在于写出了套子的巨大作用,体现了作者对套子的深刻思考。
小说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条被套子套住了手脚和思想的可怜虫,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可看作是对套子作用的印证。
可以说,套子决定了别里科夫一生令人可笑、可厌的命运。
首先,生活套子把别里科夫套“蠢”。
本来,人在雨天出门,要打雨伞,穿雨鞋,这是生活常识。
别里科夫竟天天装在这个套子里,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
一年四季,不管天冷天热,有蚊子没蚊子,“床上挂着帐子”。
他找对象,准备结婚,并不是出于内在情感需要,而是为了不乱“男大当婚”的俗套。
他的口头禅就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即“千万别乱套啊”!
他满脑子世俗成见,一旦适应一种套子,一种生活方式,就把这种方式死搬硬套到各种生活之中,主观脱离客观,有着像堂吉诃德一样的愚蠢,套子已使他完全失去了主体意识,失去了理性。
其次,反动套子把别里科夫套“坏”。
小说写于1898年,当时俄国沙皇政府实行白色恐怖和高压政策,经常颁发限制人们思想、行为的法律、法令。
别里科夫是一个普通中学教师,其貌不扬,人们对其不屑一顾,大家甚至不能想象他是一个可以结婚的人。
然而,他在沙皇各种套子的束缚下,心地变坏了,成为沙皇统治的鹰犬。
他不但自己视报纸上的条文为金科玉律,而且还要求别人也落入圈套。
“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
”如一个同事参加祈祷式去迟了,中学生顽皮闹事,“在教务会议上,他那种慎重,那种多疑,那种纯粹套子式的论调,简直压得我们透不出气”。
由于他搬出沙皇的法律条文压人,随时都可能向上面汇报,出卖人,大家都怕他。
“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
”这个城市在他生活的十五年间,全城的人“什么事都怕。
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足见别里科夫对人们危害之大。
这个小人物凭借套子的威力,发挥着对人们的震慑作用。
他在和柯瓦连科吵架时,口口声声要把谈话内容报告校长,并威胁说:
“这事又会传到督学的耳朵里……这还会有好下场吗?
”这完全露出了他一副沙皇忠实走狗的嘴脸。
最后,反动套子把别里科夫套“死”。
别里科夫是在与柯瓦连科吵架后气死的。
这个“气”有两个方面:
一是气在受到了柯瓦连科的怒骂和怒推。
柯瓦连科把他骂得很凶,推得很重,他口舌上无力抗衡,拳脚上也不能相迎,一副狼狈相,又遭到女朋友哈哈大笑的奚落,人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
二是气在柯瓦连科明目张胆地乱套,并毫无顾忌,这是他气死的主要原因。
十几年来,城里人都对别里科夫敬畏三分,不敢乱套,唯独柯瓦连科压而不服,言谈举止大出格,大乱套,别里科夫感到无力制止,“礼崩乐坏”,他痛心疾首,结果忧郁不堪,气急败坏,得病而死。
他死死抱住套子不放,极力维护套子,最终为套子献出了生命,成为反动套子的殉葬品。
契诃夫在作品中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人的主体性问题。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也可以反抗环境。
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反思,跳出洞穴,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
由此,我们明白:
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怪圈。
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契诃夫(hē)
(2)胆怯(qiè)
(3)祈祷(qídǎo)(4)辖制(xiá)
(5)战战兢兢(jīng)(6)噩梦(è)
(7)怂恿(sǒngyǒng)(8)讥诮(qiào)
(9)谗言(chán)(10)恐怖(bù)
(11)安然无恙(yàng)(12)郁闷(yù)
2.语境辨析法
听到紫禁(jìn)城宵禁(jìn)的消息,弱不禁(jīn)风的她禁(jīn)不住焦急万分。
银行(hánɡ)发行(xínɡ)股票,报纸刊登行(hánɡ)情。
用准词语
Ⅰ.明确词义
(1)六神不安:
六神,古人指主宰心、肺、肝、肾、脾、胆六脏之神,泛指心神。
形容惊慌或着急。
(2)垂头丧气:
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3)战战兢兢: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4)筋疲力尽:
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5)理所当然:
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6)安然无恙:
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7)大快人心:
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
没有登上山顶,张浩六神不安。
这几天母亲在家里担惊受怕,而看到儿子安然无恙地回来,母亲高兴极了。
辨析:
没有登上山顶,张浩的神情应是很失望,“六神不安”可改为“垂头丧气”。
Ⅱ.易混辨析
1.声明vs申明 2.以至vs以致
课本
原句
只是我得跟您预先声明一下:
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
辨析
(1)声明:
作动词指公开地宣布、说明,并表明严正的立场和态度或说明真相;作名词时,指声明的文告。
申明:
郑重说明,重在说明,以说服对方。
(2)以至:
连词。
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
②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以致:
有“因而造成”“致使”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
即境活用
(1)王前光在记者招待会上,为了揭露真相,公开声明了自己的立场,他一再申明事情并不是自己所为,终于使对方尽释前嫌。
(2)他事先没有充分地调查研究,以致做出了错误的结论和决定,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不止一个乡,一个县,以至整个市都遭受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第一步
快读课文·明大意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课文故事情节,并依据提示填写下列框图中缺少的内容。
段落层次
层次大意
具体情节
第一部分
(第1至5自然段)
别里科夫的特征
第二部分
(第6至37自然段)
①
开端:
③
发展:
④ 高潮:
交锋
结局:
婚事告吹
第三部分
(第38至40自然段)
②
明确:
①别里科夫的婚事 ②别里科夫的死 ③准备结婚 ④漫画事件、骑车事件
2.别里科夫都有哪些类型的“套子”?
具体内容是什么?
明确:
“套子类型”
内容
衣着
雨鞋、棉大衣、竖起的衣领、黑眼镜、羊毛衫
用具
雨伞、伞套、表套、小刀套、棉花、车篷
生活习惯
卧室像箱子,床上挂着帐子。
被子蒙着脑袋,关紧门
职业
古代语言教师
思想
凡是政府规定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凡是遇到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他就闷闷不乐
论调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第二步
精读课文·细揣摩
1.学会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细节等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等对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
3.品味小说精彩的语言艺术。
一、研习课文第1~5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第1自然段中具体描写了别里科夫日常生活中“有形”和“无形”的套子,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答:
明确:
性格孤僻、行为古怪、与人隔绝、与世隔绝、保守怀旧、胆小多疑、惧怕新事物。
2.第4自然段中“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
……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有何表达效果?
答:
明确:
连用八个“不敢”,采用排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别里科夫对人们辖制的无所不及、无事不及,别里科夫思想影响之大、威力之大;突出了全城人对别里科夫的恐惧。
3.第5自然段写到“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
对别里科夫卧室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明确:
通过环境描写形象地揭示了别里科夫的阴暗心理和极端保守的性格特点。
二、研习课文第6~37自然段(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4.第6自然段中“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差点”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答:
明确:
承上启下。
这句话引出了两个新人——华连卡姐弟,给沉闷的环境增添了活力,矛盾也由此展开。
“差点”一词,表明作者的惊讶,也暗示了事情的结局。
5.华连卡姐弟俩在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
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答:
明确:
华连卡姐弟俩是作为与别里科夫相对立的形象出现的,他们代表着民主自由思想的进步力量,是有思想的、敢说敢为的年轻人,是有正常的人类情感、敢于和保守顽固派斗争的人。
他们的出现给沉闷的现实带来了生气,带来了希望,预示了光明的未来。
华连卡姐弟俩与别里科夫的矛盾冲突,展示了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斗争。
6.“自行车事件”有什么意义?
表现了别里科夫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
明确:
自行车事件,让别里科夫感到他和趣味盎然的现实生活格格不入。
这也是导致后面与柯瓦连科冲突以及婚事告吹最终死去的导火索,可以说自行车事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表现了别里科夫具有害怕新事物、害怕出乱子、极力维护旧制度的性格特征。
7.第34自然段中“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前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一句中的加点词语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答:
明确:
一“抓”一“推”,就让别里科夫滚下楼去,可见他的不堪一击。
“乒乒乓乓”摹声绘形,写尽他滚落楼梯时的滑稽之态。
这些动作描写,将故事推向了最高潮,同时也宣告了别里科夫婚事的失败。
柯瓦连科和别里科夫的冲突,展示了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斗争,预示了新思想的胜利。
三、纵览全文,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8.小说的题目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套子”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
明确:
(1)“套子”对人物形象的作用:
作者通过“套子”式的外貌、思想特征,细腻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个性化人物形象——封闭、怀旧、胆小多疑、极力维护现行秩序。
(2)“套子”对故事情节的作用:
套子是文章的线索,是“套子”下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毁了他的美好爱情,是“套子”的约束限制了他的发展,禁锢了他的思想,造成了他的毁灭,对“套子”的外延逐层拓展,串联起个性人物的悲剧人生。
(3)“套子”对小说主题的作用:
套子具有象征意义,和保守反动的沙皇制度紧密相连。
如何运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刻画人物
作者自始至终用含蓄幽默的讽刺手法来塑造别里科夫的形象,展示人物性格。
别里科夫出场时,文章对其装束和生活习惯的描述,就使人感到他滑稽可笑而又令人憎恶。
对别里科夫“婚姻事件”的整个过程的描写,充满了轻松的戏谑和幽默的讽刺。
作者有时用一种含蓄的对比描写,来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如写别里科夫白天辖制这个,辖制那个,压得“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而到晚上,他却“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夜,深刻地揭露了别里科夫貌似吓人实则虚弱的本质。
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以讽刺和嘲讽的方式,或用比喻,或用夸张,描绘刻画对象,揭露腐朽落后的现象,批判愚昧反动的行为,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
幽默讽刺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漫画勾勒法
漫画式的讽刺就是把人或事的假、丑、恶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变相、变形,以突出这一侧面的特征,达到讽刺的目的。
《儒林外史》写爱钱如命的严监生疾终正寝时,着力刻画了他竖着的两个手指头,这两个手指头揭示了他全部性格中最本质的特征:
守财奴的爱钱如命。
(2)含蓄对比法
把被讽刺的对象,在对待同一人或事的前后不同的言行上进行描述,以显示被讽刺对象的愚蠢可笑。
《变色龙》通过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围绕狗的主人是谁的易变、善变,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3)夸张描写法
用言过其实的描写,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突出人物的可笑和可鄙之处。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
夸张的描写,揭示出了人物的迂腐可笑。
请运用幽默讽刺手法(或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描写一个人物。
(200字左右)
答:
参考答案:
他太瘦了,瘦得像一根削了枝叶的竹竿,风大的时候,我们都担心风会把他吹走。
他的眼睛深陷着。
每当他微笑时,总会露出一些洁白的牙齿,最突出的是两个大门牙,好像竖着的两扇白色大门。
他很年轻,看起来有点严肃,但有时也很孩子气。
每周星期三我们都要全班踢毽子,这时他就会和我们一起踢。
但他的技术不太好,常常用力一脚踢出去,却只踢到一把空气,这时他便会很生气地笑,又露出两扇白色大门。
按规则,踢毽是不能用手去挡的,但每次他遇到用脚接不到的毽子时,总会一巴掌把它打给我们,然后坏坏地在一旁偷笑。
我觉得他和我们的距离那么的近,他就像是我们的大哥哥,可敬又可爱。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创新
1.从教材中积累
别里科夫胆小多疑,怀旧恋旧,自觉维护专制统治秩序,它不仅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自我封闭,还用那些规矩管辖别人,封闭别人。
城里开了一个戏剧俱乐部,或者阅览室,或者茶馆,他便惊恐不已: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同事参加祈祷式去迟了,听到中学生顽皮闹事的流言,他心慌意乱: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以致自己的生活中只有阴暗没有光明,只有恐惧没有欢乐,最后死于社会和自己设置的“套子”里。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种种限制人的套子,更不乏自我封闭甘心生活在套子里并用这些套子约束他人的人。
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只有打破条条框框,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才能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2.从历史中积累
清代乾隆年间有两个著名的书法家——刘墉和翁方纲,翁方纲极认真地模仿古人,讲究每一画都要酷似前人。
如某一横要像苏东坡的,某一捺要像米芾的。
一旦练到了这一步,他便颇为得意。
刘墉则正好相反,不仅苦苦地练,还追求每一笔每一画都不同于古人,讲究自然,直到练到了这一步,才觉得心里踏实。
有一天,这两位风格不同的书法家碰到了一起。
翁方纲嘲讽刘墉说:
“请问仁兄,您的字哪一笔是古人的呢?
”刘墉并不生气,而是笑眯眯地反问了一句:
“也请问仁兄,您的字究竟哪一笔是您自己的呢?
”翁方纲听了,顿时张口结舌。
重视前人,继承前人的成果,固然无可厚非,但是,任何一门学问和技艺又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只会使这门学问失去生命力,直至灭亡。
3.从现实中积累
创新工场,筑梦青年——李开复
翻开李开复的履历,你不得不说他在全球IT界属于最拔尖的那一类:
在苹果公司6年、在微软公司5年、在谷歌公司4年。
他也总是在最恰当的时间进入技术潮流的最前沿。
而创新,是李开复不断强调的一点。
2009年,李开复以“创新”为旗帜,创办了创新工场,创新工场是一家风险投资企业,由李开复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以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帮助中国打造一批新一代高科技公司为己任。
创新工场立足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每年尝试20个新的创意,公司员工将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挑选20个值得尝试的创业创意,再从中挑出10个有潜力的创意促成开发项目,最后从中筛选出5个公司。
新公司一旦成立,将脱离创新工场,另立门户。
这样,创新工场就成为了创意和创新的“孵化器”。
4.从名言中积累
(1)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
——徐悲鸿
(2)我们要记着,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
——李四光
(3)在自然科学中,创立方法,研究某种重要的实验条件,往往要比发现个别事实更有价值。
——巴甫洛夫
(4)在科学研究中,是允许创造任何假说的,而且,如果它说明了大量的、独立的各类事实,它就上升到富有根据的学说的等级。
——达尔文
(5)保守主义者学不会新东西,也忘不掉旧东西。
——帕纳
(6)保守主义者虽有完好的两条腿,却绝对不想学步。
——罗斯福
(二)这样运用素材
提起“套子”,人们就想起契诃夫作品中的那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他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着墨镜,穿着羊毛衫,耳朵里塞着棉花,晴天还穿着雨靴……总之,他给自己编织了一个严严实实的“套子”,最终自己被活活“套死”。
真是可笑可恨而又可悲。
读罢,大家大声疾呼:
“套子”是一个杀人凶手,我有击破它的必要。
果真如此吗,我看未必全对。
套子是把双刃剑。
它既可以把人套累套死,也可以让事物更精彩。
依据作文话题“套子”,作者自然联想到非常熟悉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别里科夫的故事,并由此开头来引出下文。
作者通过对别里科夫这个被套子套死的人来反问——套子真的应该打破吗?
从而亮出自己的观点——套子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应该遵守一些套子,也应该打破一些套子。
新婚生活是幸福甜蜜的,但华连卡毫无幸福甜蜜的感觉。
她足不出户,因为别里科夫总对她说:
“亲爱的,结婚后的女人可不能整天在外抛头露面,那不合规矩!
”不久,华连卡与他大吵一场,原因是华连卡要办个圣诞晚会,但别里科夫坚决不同意。
“你总是不让我干这,不让我干那!
”华连卡冲着他大嚷,一边把一个花瓶砸在了地上。
“你,你轻点……给人听见多不好!
”别里科夫有些结巴。
“对,开圣诞晚会可不要出什么乱子,千万别传到当局的耳朵里去……带着你的这一套,滚吧!
”华连卡气冲冲地跑出了那套子般的新房。
别里科夫失神地站在那里,半晌才吐出一句话:
“走吧走吧,可千万别传到督学的耳朵里!
”
华连卡走了,回到莫斯科她父亲的住所。
听说她在那晚成了舞会的皇后——圣诞节前莫斯科的夜晚总是那么热闹。
消息不断传来,别里科夫变得越来越惶恐了。
他总是疑神疑鬼地认为别人在议论他,笑话他。
终于有一天,他收到一纸离婚协议,并要他去洛甫斯基子爵家。
这个子爵不是别人,正是华连卡现在的保护人。
第二天,别里科夫去了莫斯科,一下火车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子爵家。
对于当局的召唤,他是不会落下一分钟的,尽管这一回他似乎并不想去。
子爵看见别里科夫来了,冷冷地说:
“你该知道叫你来的原因吧?
那件事你同意吗?
”
“这,这个……”别里科夫战战兢兢地说,“这恐怕不好吧,要是传出去……”
“少啰嗦,这是命令,当局的命令!
”子爵不耐烦地说。
“当局的命令?
”别里科夫掏出手帕擦擦额头的汗,说,“这样就没人敢嘲笑我了,我,我同意离婚。
”他们很快就办好了手续。
别里科夫回到了小城。
似乎全城的人都知道他离婚了,但谁也不去问,只在背后暗暗议论。
直到有一天,小城中的每个人都收到了一幅漫画。
上面画着别里科夫手拿离婚证书,穿着雨鞋,得意地嚷:
“这是当局的命令。
”下面缀着一个题目:
“离婚了的anthropos。
”那漫画别里科夫也收到了一份,他从此一病不起。
“婚姻也是一座坟墓。
”——收拾别里科夫遗物时,人们发现了写在写字台上的这句话。
佳作赏析
本文借鉴了《装在套子里的人》夸张的手法,在原来的内容上进行了合理想象,把别里科夫胆小怕事、害怕变革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语言生动幽默,构思新颖别致,不失为一篇佳作。
写作借鉴
1.学语言描写
作者从教材出发,紧紧抓住别里科夫、华连卡的性格特征,分别为他们设计了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2.学神态描写
文章对别里科夫、华连卡、子爵等三人的神态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突出。
3.学构思
小说中别里科夫和华连卡是无法结婚的,因为别里科夫死了。
但本文小作者却另辟蹊径,别出心裁,描写了两人结婚后的情形。
其构思之新奇,语言之幽默,实在令人赞叹。
4.学结尾
文章结尾巧妙引用“婚姻也是一座坟墓”,既交代了别里科夫的结局,又揭示了文章
中心。
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注释:
①夭夭:
桃树含苞欲放的样子。
②灼灼:
花开鲜明的样子。
华:
花。
桃树含苞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红霞。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是一首贺新娘的诗。
诗人看见春天柔嫩的柳枝和鲜艳的桃花,纷纷绽蕊,联想到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
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欢乐热烈的气氛。
该诗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一个片断。
尊 师
学者①师达②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③焉。
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④,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⑤轻重尊卑贫富,而争於道。
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
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於得圣人。
圣人生於疾学,不疾⑥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选自《吕氏春秋·卷四·劝学》
①学者:
从事学习的人。
②达:
知识通达。
③理:
治理,整治。
④左、右:
泛指所有地方。
⑤争:
争着,力求获得或达到,这里可译成“计较”或“看重”。
⑥疾:
急速,迅猛,敏捷,这里可译为“努力”。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
译文:
(2)圣人生於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