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考编题库带答案V01160117083503修正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1667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师考编题库带答案V01160117083503修正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新教师考编题库带答案V01160117083503修正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新教师考编题库带答案V01160117083503修正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新教师考编题库带答案V01160117083503修正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新教师考编题库带答案V01160117083503修正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教师考编题库带答案V01160117083503修正版.docx

《最新教师考编题库带答案V01160117083503修正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师考编题库带答案V01160117083503修正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教师考编题库带答案V01160117083503修正版.docx

最新教师考编题库带答案V01160117083503修正版

教师考编题库集合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 )。

A.获得直接经验B.进行科学实验

C.进行社会实践D.学习间接经验

【答案】D

讲师解析:

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A.知识的传授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答案】B

讲师解析: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教师成熟的标志是自觉地关注()

A.教师

B.生存

C.学生

D.教材

【答案】C

讲师解析:

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

其中教师进入关注学生阶段是教师成熟的最主要标志。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知行统一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D.疏导原则

【答案】A

讲师解析: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知与行的统一。

5.近代由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是( )。

A.壬子癸丑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学制”

【答案】B

讲师解析: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等人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于l904年1月颁布执行,时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

6.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措施

【答案】A

讲师解析: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个包含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

7.下列关于场依存型认知风格描述正确的是()。

A.场依存的人注重学习环境的社会性

B.场依存型者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

C.场依存型的人比场独立型的人更需要反馈信息

D.场依存型的人比场独立型的人更易受负强化的影响

【答案】ABCD

讲师解析:

威特金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称为场依存型,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称为场独立型。

场依存型的人注重学习环境的社会性,并且对于具有社会内容的材料更感兴趣;场依存型者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场依存的人比场独立的人更需要反馈信息;场依存型的人比场独立型的人更易受负强化的影响。

8.下列有关当代教育家及其理论说法正确的有()

A.布鲁姆强调学科结构,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教学法。

B.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提出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C.布鲁纳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D.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答案】BD

讲师解析:

布鲁纳提出的结构主义和发现教学法,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9.一般来说,学习动机并不是通过直接进入认知构建过程,而是通过某些中介对学习产生作用的,影响认知构建过程的中介有()。

A.学习情绪状态的环形

B.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

C.学习注意力的集中

D.学习意志的提高

【答案】ABCD

10.“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 )。

A.很快要达到的水平

B.明天要达到的水平

C.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D.思想永远达不到的水平

【答案】C

讲师解析: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特别提出: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11.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在教师帮组下获得知识

D.在同学的帮助下获得知识

【答案】B

讲师解析:

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获得间接经验

12.学校课程通常以()的形式出现。

A.选修课程

B.必修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答案】A

讲师解析:

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行决定的,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强调多样性与差异性,学生有选修的权利,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13.下列不属于综合课程的形式的是()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学科课程

D.核心课程

【答案】C

讲师解析:

“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都是综合课程的形式,隶属综合课程,只不过综合的程度以及设计的思路略有差异。

14.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范围的是( )。

A.骑马

B.投枪

C.音乐

D.吟诗

【答案】C

讲师解析:

“骑士七技”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音乐不属于“骑士七技”。

15.学生的“向师性”所决定的教师职业特点是(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答案】C

讲师解析:

学生的“向师性”是出于学生对教师的模仿,所以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显示出的是教师职业特点的“示范性”。

16.智力类型差异是指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存在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方面。

A.知觉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答案】ABCD

讲师解析:

智力类型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品质方面。

17.认知过程包括的心理成分有()。

A.感知觉

B.思维

C.情感

D.气质

【答案】AB

讲师解析:

认知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即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它由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要素组成。

C属于情感过程,D属于个性心理。

18.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有()。

A.稳定性

B.灵活性

C.独创性

D.流畅性

【答案】BCD

19.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一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答案】A

讲师解析:

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教学法。

20.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教学原则。

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答案】D

讲师解析: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巩固性教学原则。

21.教学是一种交往过程,是()

A.认知过程

B.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C.教师与学生双主体

D.学生主导教师主体

【答案】C

讲师解析: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22.一个人只要有(),才能鉴定为“健康”。

A.生理正常

B.心理正常

C.生理、心理都正常

D.生理、心理都正常,并且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答案】D

讲师解析:

l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23.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是( )。

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B.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答案】C

讲师解析:

题干中所描述的是心理起源说的理论观点,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孟禄。

24.根据研究的目的观察某些特定的行为属于( )。

A.实况取样法

B.事件取样法

C.日记描述法

D.轶事记录法

【答案】B

讲师解析:

事件取样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而进行的研究方法。

25.可以引起随意注意的原因有()。

A.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

B.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

C.对兴趣的依从性

D.对任务的依从性

【答案】ABCD

讲师解析:

有意注意又称为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的条件有:

有明确的目的任务、依靠间接的兴趣支持、有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对注意对象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有较强的意志力,能克制自己排除干扰等等。

因此全选。

2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工作方针指()。

A.优先发展

B.全面发展

C.改革创新

D.促进公平

【答案】ACD

讲师解析:

《纲要》的具体工作方针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7.我国新课程改革不倡导的教学观念是()。

A.教学过程的课程创生与考法

B.教学过程的封闭与专制

C.教学过程的人文关怀

D.教学过程的师生交往与互动

【答案】B

28.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

B.教学策略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

C.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

D.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答案】D

讲师解析: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29.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答案】B

讲师解析:

“统觉”是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心理学理论,“统觉”(apperception)一词最初是由莱布尼兹提出的。

30.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A.提高品德认识

B.陶冶品德情感

C.激发品德动机

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答案】A

讲师解析: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作用,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它的基础是对品德认识的提高。

31.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答案】C

讲师解析:

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

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而学习。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儿童希望通过获得好成绩来提高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地位的学习动机。

32.“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 )。

A.素质教育

B.非学历教育

C.终身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答案】C

讲师解析:

现代教育的终身性是指:

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活到老,学到老”正体现了这一思想。

3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关心学生的学习

B.教书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教学

【答案】B

讲师解析: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34.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包括()。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

D.准备性

【答案】ABCD

讲师解析:

良好的记忆品质的特点包括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

35.皮亚杰提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包括()。

A.成熟

B.练习和经验

C.社会性经验

D.平衡化

【答案】ABCD

讲师解析:

皮亚杰认为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和平衡化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

36.合作学习是一种由若干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其特征是()。

A.操作化B.系统化C.程序化D.结构化

【答案】ABCD

37.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答案】A

讲师解析:

直观性原则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38.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A.实验法B.讲解法C.讨论法D.演示法

【答案】D

讲师解析:

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39.德育的社会学习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皮亚杰

B.赞可夫

C.班杜拉

D.科尔伯格

【答案】C

讲师解析:

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观察学习理论,交互决定论,自我调节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

40.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学科教学

C.品德教育

D.教学管理

【答案】B

讲师解析: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41.“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规律。

A.智育过程

B.心理辅导

C.德育过程

D.美育过程

【答案】C

讲师解析: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42.我国现在实施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年。

A.十

B.六

C.九

D.十二

【答案】C

讲师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43.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

A.概念

B.判断

C.推理

D.逻辑

【答案】ABC

讲师解析:

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44.教师能否建立起威信,主要取决于()

A.教师的专业水平如何

B.教师是否具有人格魅力

C.教师是否善于与同学交往

D.教师如何使用评价手段

【答案】ABCD

讲师解析:

真正教师威信的树立,受四种因素制约,即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善于同学生交往的能力;教师对评价手段的使用。

45.制定我国学校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

A.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B.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C.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D.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答案】ABCD

46.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

A.系统化

B.体制化

C.全面化

D.多样化

【答案】B

讲师解析:

17、18世纪,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推进了科学的体制化。

47.“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的关系。

A.政治

B.文化

C.经济

D.科技

【答案】A

讲师解析:

此文出自《学记》体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48.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这说明了()。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

【答案】B

讲师解析:

题于中描述的是教育结构。

生产力发展变化会改变教育结构。

49.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答案】B

讲师解析:

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

50.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答案】C

讲师解析: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51.()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A.杜威

B.洛克

C.卢梭

D.康德

【答案】B

讲师解析:

洛克反对天赋观点,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52.下面关于教育目的的说法正确的有()

A.教育目的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

B.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C.教育目的也就是教育方针

D.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答案】ABD

讲师解析: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

53.社会态度的成分包括()。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倾向成分

【答案】ABD

讲师解析:

社会态度的成分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

54.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A.传授学习方法

B.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C.培养观察能力

D.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答案】BD

55.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答案】D

讲师解析:

第一次科技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科技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科技革命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56.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舒尔茨

D.洛克

【答案】C

讲师解析: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57.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D

讲师解析: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被视为培养雾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58.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答案】B

讲师解析: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59.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征。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A

讲师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

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60.以下不属于安全教育的基本途径的是()

A.课堂教学

B.专题活动

C.综合实践活动

D.心理健康教育

【答案】D

讲师解析:

心理健康教育不属于安全教育途径的范畴。

61.好的课堂管理能促使更多的学生学习,涉及()。

A.备课

B.组织材料

C.保持学生进步

D.安排学习环境

【答案】ABCD

讲师解析:

课堂管理是教师工作的另一重要成分,包括备课、组织材料、安排学习环境、保持学生的进步以及预测潜在的问题等方面。

62.下列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有()。

A.有教无类

B.教学相长

C.学思结合

D.因材施教

【答案】ACD

讲师解析:

孔子的教学思想体现在《论语》中,包括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启发诱导等,教学相长是《学记》中的教学思想。

63.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原则

【答案】ABC

64.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是()。

A.校园文化

B.学生文化

C.教师文化

D.活动文化

【答案】A

讲师解析:

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

65.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

A.组织

B.制度

C.精神

D.观念

【答案】C

讲师解析: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66.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A.制定教育目的者的哲学观念

B.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

C.制定教育目的者的理想人格

D.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答案】D

讲师解析: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67.“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情境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别性

【答案】B

讲师解析: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

68.(  )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泰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杜威

【答案】D

讲师解析:

杜威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以极大的魄力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他使得直接经验进入学校课程,获得正式地位,与以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分庭抗礼。

69.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心所欲,触类旁通,表明其思维有()。

A.灵活性

B.创新性

C.流畅性

D.目的性

【答案】A

讲师解析:

本题考查发散思维的特征。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题干所述指的是变通性,即灵活性。

70.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容易出现的人格冲突有()。

A.主动对内疚

B.亲密对孤独

C.勤奋对自卑

D.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答案】CD

讲师解析:

义务教育包括小学阶段、初中阶段。

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学龄期,其冲突有勤奋对自卑感,初中阶段处于青年期,其冲突为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71.20世纪50年代()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A.信息技术

B.程序教学

C.教学机器

D.多媒体

【答案】BC

讲师解析:

教育心理学发展时期50年代的特点即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72.教师是幼儿一日生活的支持者、引导者和______.

【答案】合作者

73.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答案】C

讲师解析:

从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来看,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74.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答案】A

讲师解析: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第一次科技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科技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科技革命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75.“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提出者是( )。

A.赞科夫

B.维果茨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答案】B

讲师解析:

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76.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答案】A

讲师解析:

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