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心理诊断技能课程讲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0115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心理诊断技能课程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三级心理诊断技能课程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三级心理诊断技能课程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三级心理诊断技能课程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三级心理诊断技能课程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级心理诊断技能课程讲义.docx

《三级心理诊断技能课程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心理诊断技能课程讲义.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级心理诊断技能课程讲义.docx

三级心理诊断技能课程讲义

心理诊断技能(三级)

主讲卢祖琴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节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第一单元 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第二单元 摄入性会谈

•第三单元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第四单元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

•第五单元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

寻找有价值的资料

第一单元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一、学习目标

按心理咨询原则与来访者进行第一次接触。

初诊接待中要完成以下工作:

•建立关系

•收集资料

•介绍咨询的相关问题

二、工作程序

(一)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二)礼貌地接待方式和礼貌语言

(三)间接询问来意

(四)表明态度

(五)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

(六)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七)说明求助者的权力与义务

(八)确定咨询方式

(一)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咨询环境——

咨询室设施简洁,空气流通,装饰色彩温和、优雅温馨。

(特殊场合例外)

•咨询师仪态——

•服装整洁、坐姿端正、举止得体、表情平和。

•咨询位置——

•社交距离(1.5米)、位置90度。

眼神避免直视对方。

(二)礼貌地接待方式和礼貌语言

使用礼貌语言

态度平和诚恳

(三)间接询问来意

(四)明确表明态度

是否能向求助者提供帮助?

(五)说明保密原则

保密原则既是职业道德的要求,

也是心理咨询性质所决定的。

(六)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七)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

有权选择咨询师、确认其执业资格。

有权了解咨询过程、收费标准。

有权选择和更换咨询师或中止咨询。

义务:

如实说明情况,提供真实信息。

遵守咨询机构规定、遵守预约时间。

不试图与咨询师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

(八)协商确定咨询方式

面谈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网上咨询

三、相关知识

(一)社会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二)心理咨询保密原则的重要性

(1)保密的范围

(2)信息公开的条件

(3)保密的限制

(三)危机的处理(保密例外)

(四)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归类

四、注意事项

(一)避免紧张情绪

(二)语言表达

(三)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

(四)说明心理咨询(测量)的有限性

(五)咨询时的仪态

注意事项:

不得吸烟、翘二郎腿、敲打桌面、玩弄铅笔、身体抖动、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不时看表、接打手机、咨询前不食辛辣食品……

第二单元摄入性会谈

目的——确定摄入性会谈的目标、会谈内容和范围。

收集资料建立关系

工作程序

•确定会谈目标、内容、范围

•确定提问方式

•倾听

•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

•对会谈内容归类

•结束会谈

(一)确定会谈的内容与范围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咨询师根据观察发现的问题

3、测评结果发现或反映的问题

4、上级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

下达的会谈目标

5、确定会谈的内容与范围

(二)确定提问方式

1.开放式提问

目的:

开始会谈

鼓励求助者进行陈述

描述感受、想法、行为

激发求助者交流的愿望

2.封闭式提问

目的:

缩小讨论话题

获得特殊信息

确认主题和问题

提醒关注某个过程

(三)倾听

倾听的要求

全神贯注、倾心、动脑筋

听、不随便打断求助者的话、

不评价、思考、判断、把握关键点……

交流是双向的过程,包括说和听。

会听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会说,

甚至有时更困难。

关于聆听的一段描述(美.谢里.科米尔)

当某人真心地聆听我们,对我们来说它就是一份特殊的礼物。

我们都能回想起那些令我们感到愉快的时刻

——我们中意的人与我们在一起,并真心诚意地聆听我们的讲话。

相反,我们也能记住那些令我们感到沮丧的时刻——我们亲近的人对我们的谈话心不在焉。

聆听现在是一门“失去的艺术”。

聆听的缺乏破坏了我们最感自豪的人与人的关系,导致人际间的冲突,使我们有一种失落感。

当人们需要在某种关系中,如治疗关系,别人能够聆听自己,然而却发现别人没有聆听,这时聆听的失落感是最为严重的。

陪伴重危病人的咨询者,在这种聆听过程中,

我们坐在床边,我们聆听着,我们不仅用耳朵而

是用整个身体去聆听。

我们必须不断地问自己

“我是全身心地坐在这里吗?

我是否正在看表或者看着窗外?

(四)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

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引导

(五)对会谈内容的归类

•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

•现实生活状况

•婚姻生活

•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身体方面的主观问题

•情绪体验、生活态度

•其他

(六)结束会谈

•重申保密承诺

•预定下次咨询时间

•建议

•结束语

相关知识——会谈法简介

有目的的交谈

伟大的艺术

两个智者的交谈

心灵的交流

会谈的要点

•听比说更重要

•态度(非评判性态度)

•区别

•会谈法的种类

•怎样提问

•会谈内容的选择

提问——

开放式提问与封闭式提问

1.开放式提问

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

、“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发问,让求助者就有

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地说明。

2.封闭式提问

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是”、“否”式的简单答案。

会谈的种类

•慑入性会谈:

病史采集性会谈。

•鉴别性会谈:

确认问题,确定使用何种测量工具和鉴别措施。

•治疗性会谈:

针对有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人。

•咨询性会谈:

健康人的生活和发展问题(职业选择、子女教育、人际交往、家庭关系)。

•危机性会谈:

重大生活事件后的心理干预。

桑德伯格提纲了解什么?

马隆和沃德提纲观察什么?

影响会谈的因素

•环境

•时间(时机)

•对咨询师的印象

•语言、民族、信仰……

注意事项——

•中立的态度

•避免提问失误

•避免跑题

•勿用指责、批判性语言或扭转会谈内容

•避免绝对性结论

•诚恳、客气的结束语

第三单元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工作程序

(一)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意义

并征得求助者同意

求助者有权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心理测量

求助者有权知道为什么选择某种测量手段

(二)依据求助者问题性质,选择恰

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三)测验结论与临床观察相左,不

可轻信任何一方。

需重新进行

会谈后再做测评。

相关知识——

要依据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围绕已形成的初步印象或求助者的某些特殊表现来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选择量表应有指向性

情绪和症状评估:

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

探索病因有无重大生活事件发生:

90项症状清单(SCL-90)

探索症状的人格因素:

卡氏16中人格因素测验(16-PF)

艾森可人格问卷(EPQ)

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

怀疑或排除精神疾病:

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

智力:

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联合型瑞文测验(CRT)

职业倾向:

霍兰德职业倾向16-PF

注意事项(P14)

选用要慎重使用须严谨

(一)不得乱用心理测验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指导语:

本测验由许多与你有关的问题组成,当你阅读每一题目时,请考虑是否符合你的行为、感情、态度及意见。

如果情况符合,请在答题纸上画“”;不符合画“”;如果确实不能判断是或否,则不做任何记号。

请尽可能对每个问题给予回答,空下来的题目越少越好。

请尽快填写你看完题目后的第一个印象,不要在每一道题目上费太多时间思索。

个性各有不同,答案无所谓对与不对,好与不好,完全不必有任何顾虑。

(二)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

第四单元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

工作程序

(一)一般资料的归纳

(二)整理个人成长资料

(三)求助者目前的状态

1、精神状态(心理)

2、身体状态(生理)

3、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社会)

4、对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予以说明

5、资料分类与整理

相关知识——

(一)对临床资料的归类、解释与验证

资料的分类:

  1.求助者个体方面的情况

  2.有关求助者的环境条件(工作、生活、朋友…)

  3.他人对她的评价

(二)验证资料的可靠性

•验证方法:

•1.补充提问

•2.问卷

•3.心理测试

•4.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

•分析资料的具体意义的思路:

•就事论事、寻找相关、迹象分析(可能性)

(三)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

•来自咨询师的暗示

•咨询师第一印象对诊断的影响

•求助者的阻抗(阻抗是来访者者表现出抵制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力量,如拒绝改变、拒绝接受问题等)

•前后资料的矛盾

•(四)职业倾向对理解资料的影响

1.非专业人员:

从自然的角度看问题。

2.持病理学观点的心理学家和咨询师:

求助者是否有病?

3.侧重在学习方面考虑问题:

不良习惯、负性思维。

(行为主义)

4.从成长发展角度:

相信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人本主义)

5.生态学观点:

个人成长和环境条件的平衡关系。

第五单元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

程序——

(一)既往的医疗机构治疗史(生理)

(二)既往的咨询机构治疗史(心理)

了解——

•即往疾病史:

就诊、检查、诊断、治疗情况……

•即往心理机构(精神病院)治疗史: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情况、治疗效果、目前状况……

•分析问题是否与躯体疾病有关

•分析本次问题与既往疾病的关系

注意——

•重视既往史

•参考过去的诊断,不盲从、不迷信,吸取经验。

•不随便评论、批评他人,注意职业道德。

第二节初步诊断

v第一单元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

v第二单元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v第三单元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对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

v第四单元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v第五单元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v第六单元提出心理评估报告

要求掌握——工作程序诊断思路诊断标准

v初步诊断的目的:

v判断来访者是否存在心理问题

v判断心理问题的性质

v确定是否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

v为下一步咨询和治疗打好基础

第一单元

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

(一)资料整理(P23)

主诉:

求助者主动的诉说和主要陈诉

家属报告(亲属、朋友、同学、同事……)

摄入性会谈搜集的资料

临床观察(来访者的非语言行为)

心理测验

其他:

来访者的日记、笔记、图画、书信、录音……)

(二)临床观察对比分析

1.外在表现仪表、仪态、衣着、打扮、举止、交谈、接触、自理程度……

2.感知觉错觉、幻觉、妄想……

3.思维思维形式(语言的条理性、逻辑性)

思维内容(清晰、混乱、荒谬)

4.情绪情感激动、热情、冷漠、高兴、悲伤、愤怒、恐惧、焦虑、抑郁、失望、无助

5.言语语调、语速、语量、口齿、表达

6.行为夸张、表演、防御、攻击、动作多少、迟缓?

不安?

7.表情面色淡漠、欣喜、怀疑、敌视、焦虑、苍白、红润、憔悴……

横向——同一资料的前后一直性

纵向——不同来源资料的统一性

(三)找到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内涵:

1.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2.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

(四)注意事项

资料的真实和可靠

避免主观,符合客观逻辑

第二单元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部分可疑神经症

如何区别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

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部分可疑神经症

工作程序

(一)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二)根据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

(三)从“求医行为”判断神经症或重型精神病

v神经症——主动求医

v重型精神病——拒绝就医

(四)根据“自知力”进行判断

v神经症:

一般对自己的症状有自知力。

v重型精神病:

一般对自己的症状无自知力。

自知力——是一种求助者对自身状态的反映或成为自我认知统一性原则的丧失。

在精神病学临床上,常把“自知力”作为判断是否有精神病的指标

对自知力的三点判断

v痛苦感

v承认有病、主动求医

v对症状的自知和解释

案例分析——P.30-34

(五)不属于心理问题的处理

v筛选精神疾病、神经症及时转诊。

#

v对牵涉到其他方面的问题进行解释。

v发现同时伴有生理疾病介绍就医。

v……

第三单元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对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评估

v我们在对求助者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比较,确认资料真实可靠的前提下,排除精神疾病等,确定工作范围,对求助者心理、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归类诊断予以评估,形成大致判断,即初步印象。

工作程序

(一)对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衡量

“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郭念锋)

(二)选择有效测评工具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量化评估。

(三)进行鉴别诊断。

初步区分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

1.心理活动强度

2.心理活动耐受力

3.周期节律性

4.意识水平

5.暗示性

6.康复能力

7.心理自控力

8.自信心

9.社会交往

10.环境适应能力

关于心理诊断(心理测量)

v广义——以正常成人和儿童为对象的心理测量工作。

v狭义——作为精神病辅助诊疗手段和对各种心理障碍进行确诊。

v严格意义的心理诊断——在临床心理学中专门用于咨询和治疗的测量方法。

心理诊断的科学性

v单项测定应有比较可靠的常模

v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它是心理测验时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分数标准。

v诊断不能仅靠一个单项测定得出,应是多项测定综合分析的结果。

v诊断的基础是心理学各基础学科所验证的规律和一定的操作原则。

v心理诊断应接受临床实践检验。

心理诊断的目标

v心理学研究的目标——人类总体(或某一群体)共同心理规律。

v心理诊断的目标——确定个体行为偏离常模的程度。

以个体为目标探求其心理特征。

v心理诊断的重要性

v心理测量的结果是心理诊断的参考和依据。

赫尔曼.罗夏——整整一代瑞士精神病学的希望

第四单元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心理问题:

心理正常的不健康状态。

(正常心理活动中局部异常状态)

一、心理问题的特征

v情境性:

与特定事件相关,事出有因。

v偶发与暂时性:

不经常出现,脱离特定事件症状消失。

v心理状态无病理性改变:

即精神活动正常(自知力完整、智力正常、神智清醒、无幻觉妄想……)

二、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

1.分神

2.记忆减退

3.忧郁

4.焦虑

5.急躁、暴躁

6.自卑

7.多疑

8.空虚

9.烦恼

10.孤独感

11.敌对

12.狂热

13.压抑

14.怯懦

15.心理疲劳(亚健康)

……

三、心理问题的诊断

工作程序:

一.把握主导症状。

是指那些使求助者感到痛苦,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导症状往往具有诊断或鉴别诊断的意义。

二.掌握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

四、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

指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

常能找到相应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

五、一般心理问题的定义

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映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映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六、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一.刺激的性质(诱因):

现实因素。

二.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

不良情绪持续满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

三.反应的强度:

不太强烈。

行为不失常态,社会功能基本正常,效率有所下降。

四.是否泛化:

不良情绪尚未泛化,仅局限于最初事件。

第五单元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一、定义

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激烈,持续时间长,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有时伴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二、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一)刺激的性质(诱因):

强烈的现实刺激。

(二)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

间断或不间断的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三)反应的强度:

初始反应强烈。

多数情况会短暂失去理智。

(四)是否泛化:

充分泛化,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

三、工作程序

v分析求助者是否经历强烈的现实性刺激。

v分析求助者内心冲突的性质是否有现实意义及有无求治愿望。

v分析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v是否存在器质性疾病。

v与精神病、神经症、神经衰弱相鉴别。

四、注意事项

v注意鉴别神经症和神经衰弱

v鉴别的要点:

心理冲突的性质

v青少年的发展问题大多属于高强度刺激。

第六单元提出心理评估报告

评估什么?

v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程度、原因

工作程序

v核实临床资料:

主诉、会谈资料、临床观察、心理测量、他人提供的情况……

v评估求助者心理、生理、社会功能状态:

哪一方面出了问题?

v导致心理问题原因的分析

v综上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及产生的原因。

写出分析评估报告。

临床案例诊断的步骤和思路

v资料整理

v寻找关键点

v判断心理问题的性质

v进行初步诊断

v诊断依据

v鉴别诊断

v原因分析

心理诊断技能补充

内容

关于诊断标准

学会鉴别诊断

一、关于诊断标准

复习:

1.一般心理问题

2.严重心理问题

3.神经症

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

诱因:

现实因素

时间:

1——2月

程度:

不失常态

情绪反应:

未泛化

社会功能:

基本正常。

或工作(学习)效率有所下降。

⏹严重心理问题

诱因:

强烈的现实因素

时间:

2个月——半年(<一年)。

程度:

初始强烈,可能短暂失去理性。

情绪反应:

泛化。

社会功能:

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神经症的诊断

(一)精神科医生常用的方法

判断心理冲突的性质:

常形——1.与现实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

2.带有明显道德性质。

变形——1.与现实处境关系不大。

2.不带明显道德色彩。

神经症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轻性大脑功能失调的疾病总称。

它包括神经衰弱、癔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抑郁性神经症、疑病症等。

神经症的诊断

(二)通科医生使用的评定方法

1.病程:

短程——<3个月。

1分

中程——3个月到一年。

2分

长程——一年以上。

3分

2.精神痛苦程度:

自己可以主动摆脱。

1分

自己无法摆脱,需靠别人帮助

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

2分

几乎无法摆脱。

3分

3.社会功能

能坚持工作(学习),人际交往

只有轻微妨碍。

1分

学习、工作、人际交往显著下降

不得不减轻或改变工作,或部分坚持

工作,某些社交场合尽量避免。

2分

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

休假、休学,必要社交完全回避。

3分

评分标准

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三项相加

总分3分以下:

不够诊断神经症;

总分4—5分:

可疑神经症;

总分6分以上:

神经症诊断成立。

注:

1.对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考虑近3个月的情况,时间太短不可靠。

2.诊断神经症,一定要排除器质性疾病。

名词解释

⏹器质性疾病:

器官存在病理改变,同时伴有功能障碍。

(肿瘤、溃疡……)

⏹功能性疾病:

临床检查没有病理改变的疾病。

(神经性头痛……)

二、鉴别诊断

(一)鉴别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

1.主客观统一性原则;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3.个性相对稳定性原则。

典型症状、自知力、求医行为、痛苦感……

(二)鉴别心理健康与不健康:

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

(三)鉴别心理问题与神经症:

1.评分

2.冲突的性质

神经症

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心理疾病。

属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

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神经衰弱

癔症(特殊神经症)

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心因性障碍。

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病前常有人格基础和素质;

⏹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具有精神、躯体两方面症状;

⏹各亚型具有特征性临床相;

⏹病程大多迁延、持续,其轻重与外界压力相关;

⏹是可逆的;

⏹社会功能相对良好;

⏹自知力充分,痛苦感强,主动求治。

恐怖症

(一)诊断要点:

1.对某些场所和事件不明原因的害怕,害怕和处境不相称。

2.对特定环境的回避,社会功能受损。

3.往往伴有植物神经症状。

(二)鉴别诊断:

1.疑病症

2.焦虑症

强迫症

(一)诊断要点:

1.主观上有受强迫的体验;

2.明知毫无意义但无法排除(自我强迫和反强迫)

3.内心痛苦,希望消除症状。

(二)鉴别诊断

1.强迫人格

2.正常的仪式行为

3.妄想

焦虑症

(一)诊断要点:

1.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的情绪体验,对尚未发生的事情担心和不安;

2.精神运动性不安;

3.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二)分型

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

(三)鉴别诊断

1.烦恼

2.恐怖症

3.器质性疾病

4.药源性焦虑

5.更年期综合征

6.老年人的焦虑

疑病症

(一)诊断要点:

1.各种各样无躯体性解释的躯体症状;

2.无视各种阴性检查结果反复就诊;

3.对健康过分担心。

(二)鉴别诊断:

1疾病恐怖

2.焦虑症

3.器质性疾病

神经衰弱

(慢性疲劳综合征)

(一)诊断要点:

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

2.伴情绪症状;

3.心理生理症状。

(二)鉴别诊断:

抑郁症

癔症

(一)“癔症”的十种含义

1.转换症状;

2.矛盾的躯体症状;

3.症状的高暗示性;

4.对躯体症状漠不关心的态度;

5.游离症状(分离);

6.特殊的情绪障碍;

7.反应的原始性;

8.反应的目的性;

9.自我戏剧化;

10.引人注意。

癔症的特点

⏹多发青年期,35岁以下多见;

⏹起病急骤,多有心理社会因素;

⏹症状的无意识。

癔症的临床表现

⏹精神障碍:

1.情感爆发;

2.癔症性遗忘;

3.癔症性漫游;

4.癔症性痴呆;

5.癔症性交替人格

⏹躯体障碍

1.癔症大发作;

2.癔症性运动障碍;

3.癔症性感觉障碍

癔症的鉴别诊断

⏹与躯体疾病的鉴别;

⏹与精神疾病的鉴别;

⏹与诈病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