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9768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贝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川贝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川贝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川贝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川贝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川贝母.docx

《川贝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贝母.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川贝母.docx

川贝母

川贝母

川贝母手绘图

川贝母百合科植物。

为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驰名中外。

可到大有恒中药材库查询购买。

植物属性

植物形态

  川贝母:

多年生草本。

鳞茎粗1~1.5厘米,由3~4枚肥厚的鳞茎瓣组成。

茎高20~45厘米,常中部以上具叶。

最下部2叶对生,狭长矩圆形至宽条形,钝头,长4~6厘米,宽0.4~1.2厘米,其余的3~5枚轮生或2枚对生,稀互生。

狭披针状条形,渐尖,顶端多少卷曲,长6~10厘米,宽0.3~0.6厘米,最上部具3枚轮生的叶状苞片,条形,顶端卷曲,长5~9厘米,宽2~4毫,单花顶生,俯垂,钟状;花被片6,长3.5~4.5厘米,内轮的矩圆形,宽1.1~1.5厘米,绿黄色至黄色,具脉纹和紫色方格斑纹,基部上方具内陷的蜜腺;雄蕊长约花被片1/2;花丝平滑;花柱粗壮;柱头3裂,裂片长约5毫米。

  暗紫贝母:

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

鳞茎球形或圆锥形,由2枚鳞片对合而成,直径6~8毫米。

茎直立,单一,无毛。

叶在下面的1~2对为对生,无柄,上部的1~2枚散生或对生,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6~6.5厘米,宽3~7毫米,先端急尖,不卷曲。

花单生于茎顶,深紫色,有黄褐色小方格,叶状苞片1枚,先端不卷曲;花被片6,2轮,长2.5~2.7厘米,内3片倒卵状长圆形,宽约l厘米,外3片近长圆形,宽约6毫米;蜜腺窝稍凸出或不很明显;雄蕊6,花药近基着生,花丝具或不具小乳突;子房上位,3室,柱头3裂,裂片短而外展。

蒴果长圆形,具6棱。

花期6月,果期8月。

  甘肃贝母:

多年生草本。

鳞茎粗5~8毫米,由3~4枚肥厚的鳞茎瓣组成。

茎高20~30~(45)厘米,常中部以上具叶。

叶5~7枚,条形,长3.5~7.5厘米,最下部2叶对生,宽5毫米,其余的互生。

向上部叶渐狭,宽约2米,上部叶的顶端略卷曲。

单花顶生,稀为2花,俯垂,花被钟状;花被片6,矩圆形至倒卵状矩圆形,略钝,长2.2~3厘米,宽0.6~1厘米,外轮的略窄而短,黄色,散生紫色至黑紫色斑点,基部上方具卵形的蜜腺;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1/2;花丝除顶端外密被乳头状突起;花柱比子房长1倍;连同子房略比雄蕊长,柱头3裂,蒴果六棱柱形,长1.2~1.5厘米,宽约1厘米,具窄翅。

  梭砂贝母:

多年生草本。

鳞茎粗1.5~2厘米,由3~4枚肥厚的鳞茎瓣组成。

茎高20~30厘米,近中部以上具叶。

叶3~5枚,下部的互生,最上部2枚有时对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钝头,基部抱茎,长3~6厘米,宽1.5~2厘米,上部的比下部的短而窄,有时长2厘米,宽0.7厘米,单花顶生,略俯垂,花被宽钟状;花被片6,较厚,长倒卵形至倒卵状长矩圆形,长3~5厘米,宽1~2厘米,外轮短而窄,绿黄色,具深色的平行脉纹和紫红色斑点,基部上方具长6~10毫米,宽约2毫米的蜜腺凹穴;雄蕊6,长约花被片1/2;花柱远比子房长,连同子房略比雄蕊长;柱头3裂,裂片长约1毫米。

生长环境

  川贝母生长于温带高山、高原地带的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中。

土壤为山地棕壤、暗棕壤和高山草甸土等。

  川贝母野生于海拔3500~4500米高寒地区、土壤比较湿润的向阳山坡。

分布于四川西部及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及东部。

主产于四川康定、雅江、九龙、丹巴、稻城、得荣、乡城、小金、金川;西藏芒康、贡觉、江大、察雅、左克、察隅;云南德钦、贡山、中甸、宁茛、丽江、维西、福贡、碧江。

  暗紫贝母野生于海拔3200~4500米、阳光充足、腐殖质丰富、土壤疏松的草原上。

分布于四川西部、青海南部及甘肃南部。

主产于四川红原、若尔盖、松潘、南坪、茂县、汶川、黑水、理县、平武、马尔康等;青海班玛、久治、达日、甘达、玛泌、玛多、同仁、同德等。

  甘肃贝母野生于海拔2800~4400米高寒山地之灌丛或草地间。

分布于四川西部、青海东部及南部、甘肃南部。

主产于四川康定、雅江、九龙、丹巴、、壤塘、小金、金川、马尔康、汶川、茂文、理县、黑水、南坪;甘肃陇南、岷县、洋县、甘谷、文县、武都;青海班玛、久治、达日、甘德、玛泌、同德等。

  梭砂贝母野生于海拔4400~4600米高寒地带流石滩之岩石缝隙中。

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青海南部、西藏东南部。

主产于四川石渠、德格、甘孜、色达、白玉、新龙、阿坝等;西藏芒康、贡觉、江达、左贡、察雅等;青海玉树、称多、杂多、治多等;云南德钦、贡山、副攻、碧江、丽江等。

编辑本段中药属性

药材简介

  百合科(Liliaceae)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Ftanch.或太白贝母FritillariataipaiensisP.Y.Li、瓦布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var.wabuensis(S.Y.TangetS.C.Yue)Z.D.Liu,S.WangetS.C.Chen的干燥鳞茎。

按药材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炉贝”和栽培品。

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时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川贝母是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驰名中外。

由于川贝母不仅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功效,而且能养肺阴、宣肺、润肺而清肺热,是一味治疗久咳痰喘的良药,因此,在许多治疗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病症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制剂中都有川贝,如蛇胆川贝露、川贝枇杷露等,这样会增强治疗疾病的效果。

药材名称

  别名

  川贝,虻,黄虻,莔,贝母,空草,贝父,药实,苦花,苦菜,勤母,尖贝母,尖贝,卷叶贝母,棱砂贝母,雪山贝,鸟花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小贝母,商草,母龙精,阿皮卡(藏族名)。

  商品名

  川贝母:

又名京川贝、西贝母、西贝、新疆贝、伊贝、伊贝母,松贝、青见,炉贝、岷贝、川贝、尖贝,平贝。

为百台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棱砂贝母,乌花贝母的地下鳞茎。

主产于四川、云南、甘肃和西藏等地。

以质坚、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松贝:

又名松潘贝、松贝母。

为产于四川松潘地区的川贝母。

为植物卷叶贝母和暗紫贝母的鳞茎。

品质最优。

  珍珠贝:

为松贝中个体较小者。

  青贝:

又名青贝母。

为产于青海,四川、云南等地的川贝母。

为卷叶贝母和暗紫贝母的鳞茎。

品质亦优。

  炉贝:

又名知贝,知贝母、炉贝母、虎皮贝、虎皮贝母等。

为产于甘肃等地的川贝母。

为植物棱砂贝母的鳞茎。

  岷贝:

又名岷贝母。

为产于甘肃地区的川贝母。

为植物甘肃贝母的鳞茎。

  平贝;又名平贝母。

为产于东北地区的川贝母。

为植物平贝母的鳞茎。

  西贝:

叉名新疆贝、新疆贝母、伊犁贝母,天山贝母、伊贝、伊贝母、生贝、生贝母、西贝母。

为植物伊贝母或新疆贝母和滩贝母的鳞茎。

  北贝:

为植物一轮贝母的鳞茎。

主产于华北等地。

药材性状

  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

表面类白色。

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

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

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

质硬脆,断面白色,富粉性。

气微,味微苦。

川贝母-植物形态

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

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

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

表面类白色(白炉贝)或浅棕黄色(黄炉贝),有的具棕色斑点。

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主要品种

  松贝

  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

表面类白色。

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

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

气微,味微苦。

  青贝

  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

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炉贝

  呈圆锥形,高0.7~2.5厘米,直径0.5~2.5厘米。

表面类白色或浅黄棕色,有的具棕色斑点。

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

顶端开裂而略尖。

基部稍尖或较钝。

  【主要产地】四川、云南、甘肃。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贮藏方法】川贝母易虫蛀,受潮后发霉、变色。

宜低温、干燥贮存。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暗紫贝母、卷叶贝母、甘肃贝母的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棱砂贝母习称“炉贝”

(1)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

表面类白色。

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杯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厚须根。

质根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

气微,味微苦。

  

(2)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

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3)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

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

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

  

(1)暗紫贝母类白色。

  ①淀粉粒极多。

单粒三角状卵形、灯泡形、广卵形、贝壳形、不规则4-7边形等,边缘略凹凸不平,直径4-60μm,长约56(-64)μm,脐点点状、人字形、短缝状,层纹细密;复粒少数,2-3分粒组成;半复粒较多,脐点的单粒。

  ②气孔类圆形,直径40-52μm,副卫细胞5-7个。

表皮细胞较大,略延长,垂周壁波状弯曲;有少数草酸钙细小方晶。

  

(2)卷叶贝母类白色。

淀粉粒单粒多呈圆三角状卵形、类贝壳形或广卵形,直径5-56μm,长约至51μm,脐点偶见,细点状或短缝状,层纹细密;复粒稀少,2-4分粒组成;2脐点的单粒偶见。

  (3)棱砂贝母类白色。

淀粉粒单粒呈广卵形、梨形、盾形,有的边缘凹凸不平,直径5-54μm,长约至66(-76)μm,脐点人字形、线形、马蹄形或三叉状,层纹明显,复粒2-5分粒组成;半复粒脐点2-5;2-5脐点单粒较多见。

  (4)甘肃贝母类白色。

淀粉粒单粒圆三角形、三角状卵形、类圆形、泡形、类方形等,直径约至49μm,长约至56μm,少数边缘微凹凸,脐点人字形、马蹄形、大字形、星状、三叉状、点状、裂缝状,层纹不甚明显;复粒偶见,2(-3)分粒组成;半复粒多见,脐点2-8;2-8脐点单粒少见。

  商品规格

  商品川贝松贝分两等,青贝分四等,炉贝分两等。

  松贝

  一等:

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鳞瓣2,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顶端闭口,基部底平。

味甘微苦。

每50g在240粒以外,无黄贝、油贝、碎贝。

  二等:

顶端闭口或开口,基部平底或近似平底。

每50g在240粒以内。

间有黄贝、油贝、碎贝、破贝,余同一等。

  青贝

  一等:

扁球形或类圆形,两鳞片大小相似。

顶端闭口或微开口,基部较平或圆形。

表面白色。

味淡微苦。

每50g在190粒以外。

对开瓣不超过20%。

无黄贝、油贝、碎贝。

  二等:

第50g在130粒以外。

对开瓣不超过25%。

间有花油贝、花黄贝,不超过5%。

无全黄贝、油贝、碎贝。

余同一等。

  三等:

每50g在100粒以外。

对开瓣不超过30%,间有油贝、碎贝、黄贝不超5%。

余同二等。

四等:

顶端闭口或开口较多。

大小粒不分。

兼有油贝、碎贝、黄贝、余同一等。

主要分类

  来源有几种,分别为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及梭砂贝母。

  川贝母

  为多年生草本,鳞茎圆锥形,茎直立,高15-40cm。

叶2-3对,常对生,少数在中部间有散生或轮生,披针形至线形,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无柄。

花单生茎顶,钟状,下垂,每花具狭长形叶状苞片3枚,先端多少弯曲成钩状。

花被片6,通常紫色,较少绿黄色,具紫色斑点或小方格,蜜腺窝在北面明显凸出;蒴果具6纵翅。

花5期-7月,果期8-10月。

  暗紫贝母

  它的叶仅下面的1-2对为对生外,均为互生或近于对生,先端不卷曲,叶状苞片。

花被深紫色,略有黄色小方格,蜜腺窝不明显。

果棱上的翅很狭。

花期6月,果期8月。

  性味归经:

川贝母苦、甘,微寒。

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

本品味苦,性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喘,咯痰黄稠之证;又兼甘味,故善润肺止咳,治疗肺有燥热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证,及阴虚燥咳劳嗽等虚证;还有散结开郁之功,治疗痰热互结所致的胸闷心烦之证,及瘰疬痰核等病。

此外,川贝母与乌贼骨、甘草为散剂,即乌贝散,治疗胃溃疡有效。

  使用方法:

内服:

3-10g;研细粉冲服,每次1-1.5g反乌头。

寒湿咳嗽不宜使用。

  中成药:

秋梨膏、川贝枇杷露、养阴清肺丸、牛黄清肺散、铁笛丸、至宝锭、蛇胆川贝胶囊、贝母瓜蒌散

  药膳:

川贝冰糖汤、川贝酿梨。

  太白贝母

  川贝母—太白贝母BulbusFritillariaeTaipaiensis

  (英)TaipeiFritillaryBulb

  别名尖贝。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太白贝母FritillariataipaiensisP的鳞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40cm。

鳞茎直径1~1.5cm。

叶对生,有的中部兼3~4枚轮生或散生,条形至条状披针形,长5~10cm,宽3~7(~12)mm,先端有的稍弯曲。

花单朵,每花有3枚叶状苞片,苞片先端有时梢弯曲,但绝不卷曲;花被片6,长3~4cm,绿黄色,无方格斑,通常仅在花被片先端近两侧边缘有紫色斑带;外轮3片狭倒卵状矩圆形,宽9~12mm,先端浑圆;内轮3片近匙形,上部宽12~17mm,基部宽3~5mm,先端骤凸而钝,蜜腺窝几不凸出或稍凸出;花药近基着,花丝通常具小乳突;花柱分裂部分长3~4mm。

蒴果长1.8~2.5cm,棱上的狭翅宽0.5~2mm。

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于海拔2400~3150m的山坡草丛中或水边,主产陕西、甘肃、四川、湖北。

  采制同暗紫贝母。

  性状鳞茎扁卵圆形或圆锥形,直径0.6~1.2cm,高4~8mm。

表面白色,较光滑。

外层两枚鳞叶近等大,顶端开裂,底部平整。

味苦。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等。

  性味及功能主治同暗紫贝母。

药材产地

  暗紫贝母为商品松贝的主要来源,因以四川省松潘为集散地而得名,主产于四川省,销华东、华南,并出口。

甘肃省贝母又称岷贝,产于青海的称青贝;主产于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

卷叶贝母为商品青贝的主要来源,主产于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主销华东、华南,并出口。

梭砂贝母因四川省产品多集散在康定(旧名打箭炉)而名炉贝,土产于四川省、云南省,销华北。

功效主治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3~9g;研末冲服一次1~2g。

  【英文名】BULBUSFRITILLARIAECIRRHOSAE

  【拉丁名】BulbusFritillariaeUninbracteatae

  【鉴别】

  本品粉末类白色。

  松贝、青贝淀粉粒甚多,广卵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圆形,有的边缘不平整或略作分枝状,直径5~64μm,脐点短缝状、点状、人字状或马蹄状,层纹隐约可见。

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偶见不定式气孔,圆形或扁圆形。

螺纹导管直径5~26μm。

  炉贝淀粉粒广卵形、贝壳形、肾形或椭圆形,直径约至60μm,脐点人字状、星状或点状,层纹明显。

螺纹及网纹导管直径可达64μm。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

归肺、

川贝母-药用部分

  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痈、喉痹、乳痈。

编辑本段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川贝商品较复杂,从商品川贝中分出贝母丙素(Fritimine)。

甘肃贝母含岷贝碱(Minpeimine)及岷贝分碱(Minpeiminine)、青贝碱(Chinpeimine)。

芦贝中含芦贝碱(Fritiminine)。

  1.卷叶贝母鳞茎含生物碱:

川贝碱(fritimine)、西贝素(sipeimine).

  2.暗紫贝母鳞茎舍生物碱:

松贝辛(songbeisine),松贝甲素(sonbeinine).还含蔗糖(sucrose),硬脂酸(stearicacid)、软脂酸(palmitic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

  3.棱砂贝母鳞茎含生物碱:

棱砂贝母碱(dela一vlne)、棱砂贝母酮碱(delavinone)、川贝酮碱(chuanbeinone)、棱砂贝母芬碱(delafrine)、棱砂贝母芬酮碱(delafrinone)、(22R,25S)-茄啶-5一烯-3β,5α,6β-三醇[(22R,25S)-solanid-5-enine-3β,5α,6β-triol]、贝母辛碱(peimisine)、西贝母碱(imperialine)即是西贝素,川贞碱、炉贝碱(fritiminine).

  4.甘肃贝母鳞茎舍生物碱:

岷贝碱甲(minpeimine)、岷贝碱乙(minpeiminine)、川贝酮碱、棱砂贝母酮碱、西贝素.

药理作用

  1.镇咳、祛痰作用动物实验证明:

给小鼠灌服贝母总生物碱及非生物碱部分均有镇咳作用(氨水引咳法).从川西北地区野生及栽培的暗紫贝母中,提取出总生物碱及贝母皂甙Ⅰ、Ⅱ、Ⅲ号.实验证明:

总生物碱对小鼠未见镇咳作用(二氧化硫引咳法);贝母皂甙Ⅱ号给小鼠灌胃(0.2g/kg),能明显延长咳嗽的潜伏期,表现镇咳效应.家种及野生川贝母70%乙醇提取的流浸膏,经口给药,未见明显镇咳作用(氨水引咳法).

  小鼠酚红排泌法证明,灌服家种及野生川贝流浸膏、川贝母生物碱及川贝母皂甙Ⅰ~Ⅲ号,均有不同程度的祛痰作用,其中以生物碱和皂甙Ⅲ号的作用较强.

  2.对血压的作用给猫静脉注射川贝碱4.2mg/kg可产生持久性血压下降,并伴以短暂的呼吸抑制.西贝碱对麻醉犬亦有降压作用.贝母碱及贝母碱宁极少量时可使血压上升,大量生物碱则致血压下降.

  3.对血糖的作用给家兔静脉注射川贝碱7.5mg/kg,可使血糖升高并维持2小时以上.

  4.对平滑肌的作用西贝碱对豚鼠离体肠管、兔十二指肠及在体犬小肠有明显的松弛作用,该作用不被新斯的明和氯化钡所对抗,其解痉作用类似罂粟碱.1:

167000~1:

50000的贝母碱能使豚鼠离体子宫张力增加.

  5.其他作用川贝母醇提取物可提高小鼠的常压耐缺氧能力;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川贝母水浸剂(1:

25)在试管内对星形奴卡菌有抑制作用.

理化鉴别

  1.试管反应:

取粉末2g,加2%的醋酸10ml,振摇,过滤,取滤液5ml,加碘化铋钾试液,产生橙黄色沉淀;另取滤液5ml,加20%硅钨酸试液,产生白色絮状沉淀(生物碱反应).

  2.薄层层析

  样品液:

取粉末10g,加浓氨溶液2.0ml与氯仿20ml,涡旋,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0.5ml溶解,供试.对照品液:

取贝母碱,异贝母碱、去氢贝母碱、西贝素、川贝酮、平贝碱甲加氯仿溶解制成约每毫升含0.5mg的溶液,供对照.展开:

硅胶G薄层板(F254),以醋酸乙酯-甲醇-浓氨溶液(85∶10∶5)展开.显色:

取出晾干,改良碘化铋钾试液显色,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棕黄色斑点.

  3.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

贝母鳞茎(或叶)适量,按DNA提取方法提取模板DNA,以5S-rRNA为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分别进行克隆、测序或酶解,结果表明:

川贝母和浙贝母的5S-rRNA空间区的DNA序列区别明显,与其它贝母比较,川贝母在22-35和230-240的序列是特有的,而在130-135的序列与浙贝母等其它贝母不同.二者的EcoRI酶切位点也区别明显.

编辑本段人工栽培

生物学特性

  川贝母喜冷凉的气候条件,具有耐寒、喜湿、怕高温、喜荫蔽的特性。

气温达到30℃或地温超过25℃,植株就会枯萎;海拔低、气温高的地区不能生存。

  川贝母种子具有后成熟特性,保持一定湿度和温度在5~25℃,胚胎继续分化。

播种出苗的第一年,植株纤细,仅1匹叶;叶大如针,称针叶。

第2年具单叶1-3片,叶面展开,称飘带叶。

第3年抽茎不开花,称树兜子。

第4年抽茎开花,花期称灯笼,果期称果实为八卦锤。

  在幼苗期即开始生长鳞茎,仅米粒大,以后每年随植株发育而增大。

川贝母植株年生长期约90~120天

栽培技术

  宜冷凉湿润气候,要求年均温度0--6摄氏度,最冷月份不低于0摄氏度,最热月份不高于15摄氏度,年降水量不少于700毫米,10月份至翌年4月份降水量达全年20%以上的环境;以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种植为好。

种子繁殖。

7--8月份采收由绿变黄的果实,剥取种子。

以种子容积4倍量腐殖土或锯木屑与种子混匀,层积入设置在室内或林下、宽40厘米、深20--30厘米的平底沟或木箱内,积层厚10--20厘米,盖以1--2厘米厚的山草等,保持湿润。

积层厚度大于10厘米,则隔周倒种1次。

维持层积日均温度4--10摄氏度,变温期6--8周或更长。

取胚形态发育成熟的种子,于3--4月份条播或撤播,每亩用种量3--4公斤。

播前作畦,宽105--110厘米,高10--15厘米,畦间步道宽40厘米,畦面撤施过磷酸钙,播后上覆厚1.5--2厘米腐殖质土,再盖上山草,以减少土壤水份蒸发。

种子播种第一、二年需生长季枯苗后培土,第二生长季出苗时,追施厩肥或堆肥,出苗6--7周和9--10周时,根外追施磷、钾肥。

在秋雨高温季节,杂草萌生、贝母枯苗后鳞茎埋于地下时,耙除几次杂草芽,以减少除草次数。

注意防旱、防涝、防溅泥污染。

亦可用完整鳞茎、分离鳞片或鳞片切块繁殖。

5月份至枯苗前有锈病危害,要清除枯叶,必要时每隔2--3周,用粉锈宁1000倍液喷洒。

自腐病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区。

栽培研究进展:

采收加工

  采挖季节因各地气候不同而异。

野生品多在夏、秋季或积雪融化后杂草未长时采挖。

用种子播种栽培的于第三年茎叶祜萎后采挖,除去残茎、叶、根,快速干燥。

用鳞茎及分割鳞茎繁殖的于次年采挖。

鳞茎鲜重在3克以下的,盛于网袋中,淘洗,扎紧袋口,撞至残根脱落及鳞茎表皮略有擦伤为度,晾干,摊于竹席上,盖以黑布,曝晒呈粉白色。

如遇天气不好,撞后摊于筛板上,用无烟热源或烘房于40--50摄氏度烘干。

鲜重3克以上者,撞后以硫磺烟熏至断面加碘液不变蓝色,再烘干。

不用硫磺熏,干燥困难。

  〖药材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或研末。

炮制研究进展:

  〖药材贮藏〗

  置干燥通风处,防霉,防蛀。

  田间管理

  防旱、防洪涝、防溅泥污染。

现适宜栽培川贝的地方,多无灌溉条件,要采取覆盖地面减少蒸发,截流溶雪、溶冻水和防止暴雨溅泥。

种子播种地第1、2年生长季枯苗后,须培土2-3cm,除第1年生长季不需追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