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9086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3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教案.docx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教案.docx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教案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项目一 公平正义的价值

教材分析

第八课主要帮助我们理解公平正义,而本内容是认识公平正义的开始,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公平、正义的内涵,公平正义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公平行为,什么是不公平行为,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伸张正义,从而完成课标中对学生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方面的要求。

学情分析

公平正义是人们永恒的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逐渐提高。

而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塑造阶段,因此对帮助学生了解公平正义的真正含义显得较为重要。

本节课还学习公平正义的要求及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公平意识,形成正义感。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体系目标:

理解公平的含义及公平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掌握正义的含义以及维护正义的原因。

素质能力目标:

提高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正义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公平、正义与不公平、非正义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提高正确对待公平、正义,不公平、非正义行为的能力。

价值取向目标:

能够在生活中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维护正义,面对不公平和非正义行为敢于说“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活动体验法、问题探究法。

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的几个片段:

公正。

引导学生看图片,谈谈对公正的认识。

问题:

不同职业对“公正”有不同的认识,你对“公正”是怎样理解的?

提到“公正”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人物或事例?

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对公正的认识,教师做相应引导,肯定学生对“公正”的正确的做法和认识。

(设计意图:

这些内容既体现了公平,又体现了正义,让学生说一说对“公正”的感性认识,为新课讲授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

任务一:

认识公平

探究活动一:

公平的含义。

古时候,一位父亲临终前要把四锭等重的黄金分给三个儿子。

三个儿子中,大儿子精明能干,为赚取这四锭黄金出力最多;二儿子能力一般,但很有孝心,父亲生病时端茶送药,最得父亲喜欢;三儿子身残体弱,为人善良,父亲最担心他以后的生计。

假如你是这位父亲,你会怎样分配这四锭黄金?

结合“分黄金”的故事,谈谈你对公平的看法。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并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1)三个儿子每个人一锭,还有一锭分给老三,原因是老三身残体弱,为人善良。

(2)公平的含义:

就是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探究活动二:

公平的内涵

教师:

公平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依据你对公平内涵的理解,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图中的行为和政策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

探究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

左图中“请朋友帮忙摆平”的行为违背了规则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法律不允许的行为。

右图中“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帮助困难家庭和地区的孩子享受公平的受教育权利,这是一种机会公平、权利公平的表现。

受教育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党和政府采取措施,努力为他们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通过以上两个探究我们可以得出:

(1)公平的含义:

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公平有着丰富的内涵:

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探究活动三:

公平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

教师过渡:

学习了公平的含义和内涵后,公平有什么作用呢?

链接材料: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明确2018年继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

但与往年明显不同之处,则是首次明确提出了将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倾斜,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让贫困家庭考生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仅能让贫困地区的学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直接而有效的精准扶贫方式,还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是“拔掉穷根治本清源”的力量源泉。

当一批批身边的农村学子圆梦到重点高校深造和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势必可以唤起更多农家子弟立志读书深造的希望,照耀到贫家儿女学习上进的心田。

当他们学业有成、学成归来之时,也为回馈家乡、振兴乡村播撒了希望的种子,为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问题:

1.上述材料说明什么?

2.请你从个人和社会不同的角度想一想,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然后找代表发言,解决问题。

教师总结:

(1)对个人而言,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对社会而言,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

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任务二:

正义的力量

探究活动四:

正义的含义。

讨论:

什么是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

请同学们用使用关键词的方式给出自己对正义、非正义行为特征的描述。

学生活动:

组织词语并回答。

教师总结:

正义行为,如光明磊落、忠心耿耿、兢兢业业、高风亮节、正人君子、精忠报国、赤胆忠心、忧国忧民、见义勇为、秉公执法、公正廉明等。

非正义行为,如偷鸡摸狗、同流合污、贼眉鼠眼、小偷小摸、含血喷人、不择手段、阴谋诡计、造谣惑众、遮人耳目、装神弄鬼等。

教师总结:

1.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2.正义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反之,凡是阻碍社会进步、破坏公共利益的行为,就是非正义的行为。

探究活动五:

正义的要求。

链接材料:

“正义可能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2016年12月2日,最高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公开宣判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再审案,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

鉴于聂树斌已经被执行死刑,最高法院依法决定对该案不开庭审理。

据新华社消息,该案后续的国家赔偿、司法救助、追责等工作将依法启动。

聂树斌的母亲张焕枝在第二巡回法庭外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

她说:

“现在心情特别激动,最后的判决公平公正,很满意。

20多年的期盼,我等到了这最后圆满的结果。

思考:

你认为聂树斌案最终翻案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互动探究回答:

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教师追问:

这对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学生读课本,回答问题。

提示:

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探究活动六:

正义制度的重要性。

链接材料:

1.正义制度

链接材料:

2.法律小知识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宁可错放,也不可错判。

无罪推定原则折射出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它是司法文明的重要标志。

疑罪从无,是指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问题1:

材料1中国家建立上述制度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

互动探究并回答。

教师总结:

国家建立和完善上述制度有利于保障正义。

有了正义的制度,能够保证收入分配更加公平,让每一个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让其有尊严地生存。

问题2:

这两则材料体现了哪些道理?

提示: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追问:

它们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的体现:

(1)正义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往往被当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

(2)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

(3)作为社会制度中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更应体现正义的原则,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表现:

(1)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探究活动七:

回顾总结

上述有关正义的内容,让你感受到了正义在现实生活中有怎样的意义?

学生回顾课本,思考问题,做出回答。

提示:

1.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2.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3.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三、课堂总结

公平正义是人们永恒的追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平的含义和意义及正义的含义和意义。

公平的含义和内涵比较容易理解,对公平的意义要结合具体的例子理解;通过事例比较,分清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并结合材料体会正义的力量。

四、布置作业

1.构建本课知识思维导图。

2.熟记公平的作用和维护正义的意义。

板书设计

公平正义的价值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探究公平正义的价值。

结合一系列事例探究,逐渐认清公平正义的含义、公平的内涵和公平正义的意义。

从而让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

公平正义的价值存在是抽象,必须依靠相应的事实材料来增强学生的认知、认同感,才易于学生接受理解。

一、本节课活动目标参考答案

教材P106【运用你的经验】

提到“公平正义”,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

[例答] 公正,道义,公道,出于公心,……

我的见解:

    这是公平正义的。

 

[例答]我的见解:

国家实施扶贫工程,帮助正处于贫困状态中的人们,这是公平正义的。

教材P107【探究与分享】

假如你是这位父亲,你会怎样分配这四锭黄金?

[例答]以孩子们更好的生存为出发点,公平分配这四锭黄金。

结合“分黄金”的故事,谈谈你对公平的看法。

[例答]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教材P107【探究与分享】

依据你对公平的理解,请对上图中的行为和政策进行评价。

[例答]左图体现了规则公平,右图体现了机会公平。

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教材P108【探究与分享】

结合以上图片,谈谈公平的价值。

[例答]①个人:

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②社会:

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

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教材P109【探究与分享】

在讨论什么是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时,同学们用关键词给出了自己对两种行为特征的描述,请你来续写。

[例答]

正义行为 非正义行为

遵纪守法 违法乱纪

助人为乐 弄虚作假

尊老爱幼 恃强凌弱

见义勇为 寻衅滋事

孝敬父母 为非作歹

教材P110【探究与分享】

上述事例对你理解正义有什么启示?

[例答]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它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教材P110【探究与分享】

国家建立和完善上述制度有什么意义?

[例答]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正义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往往被当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

制度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