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4885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docx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docx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我们健康成长

主题一:

品格的试金石

1、诚实与信任之间

教学目标:

1、了解诚信知易行难。

2、懂得诚信应该从自己做起。

3、懂得诚信应当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行为。

教学准备: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搜集身边的表现诚信的事例,如果能够例举学生的行为更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遇到假钞的事情?

你们听到的情况中,人们是怎样处理的?

2、请学生说说,教师提醒:

不必提当事人是谁,只讲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阅读与讨论

1、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页的课文,再展开议论

2、教师总结:

那个买鸡的人很可能是故意使用假钞,甚至可能与制造、销售假钞有关,如果这样,那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迟早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大多数人遇到假钞,都像这位卖鸡的大婶一样,是碰上的,并不是故意的。

但是,在如何对待手中的假钞这一问题上,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这位大婶那样做。

三、小组讨论

1、请学生分成小组,阅读讨论教科书第3页《一颗棋子》的故事。

2、教师提问:

大家怎样看吕元膺的做法?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3、小组讨论,并且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看法。

4、教师巡视,并且注意学生讨论的内容。

四、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看法。

五、教师总结

诚信是人立身之本,中华民族历来注重这一品质。

孔子就说过:

“人无信不立。

”讲究诚信,应当是无条件的。

无论大事小事,不应当计较个人得失,因为这是一条重要的品质,反映着每个人的人格。

讲究诚信道理好讲,但有时候做到很难。

大多数人知道应当讲诚信,但遇到具体的事情,触及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会动摇。

因此,那位买鸡的大婶是令人敬佩的,她虽然损失了金钱,但维护了自己的人格。

吕元膺的对手虽然只是挪动了一颗小小的棋子,但是却失去了“诚信”这个最重要的做人之本。

同学们要珍惜自己的人格,事事处处、时时刻刻讲诚信。

2、诚信的回报

教学目标:

1、感受诚信在社会中的作用。

2、认识并且思考诚信的“代价”与“回报”。

教学准备:

教师在非正式场合了解学生对诚信的态度。

教学活动:

一、导入

1、教师朗读教科书第4页的课文。

2、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案例分析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故事,分别进行讨论: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为诚信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又得到了什么样的回报?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且给予知道帮助。

3、教师要特别帮助学生整理分析的结果,按照“代价”和“回报”分别列出观点。

三、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介绍分析结果。

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各组发言的要点。

四、教师总结

1、坚持诚信,经常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是也会得到回报。

怎样看待这些代价和回报呢?

刚才同学们进行了很好的讨论,我们总结一下。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再请学生就最后“进一步的思考”展开短暂的讨论。

3、布置家庭作业。

3、如生活中没有了诚信……

教学目标:

1、感受诚信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多方面的联系。

2、以诚信为标准分析和评议身边的各种行为现象。

3、思考失去诚信可能带来的后果。

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上次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

教学活动:

一、导入

请几个学生发言,谈谈对上一节课家庭作业中“进一步的思考”的想法。

二、阅读与讨论

1、教师朗读教科书第7页上方的课文。

说明:

前面两个课题中所学的内容,毕竟在生活中不是经常发生,而是比较特殊的事情。

实际上,正如课文中所说,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诚信问题。

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从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的。

2、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几幅插图及说明文字,展开自由讨论。

3、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你遇到过这样的或类似的事情吗?

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三、阅读与思考

请学生自己阅读并且思考教科书第8—9页中的内容,然后自由讨论,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要结合第8—9页中的一项内容。

思考及讨论主要围绕以下题目展开:

1、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这样的做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3、这样的做法,给别人带来了什么?

4、这样的做法,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什么?

四、教师总结

教师用教科书上“诚信是做人的核心,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这句话进行总结,鼓励每个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

与诚信“签约”

(一)学生准备

课前通过自查、调查、访问,了解身边的人(包括同学、朋友、家长、老师甚至陌生人等)曾经有什么不诚信的行为;准备几个有关诚信的故事或几条格言。

(二)教师准备

收集古代、现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准备几条有诚信格言的条幅。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思考并认识诚信在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2.以诚信为标准反思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找出差距与不足。

3.牢固树立做诚信人的信念。

教学结构

1.导入:

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或《曾子杀猪》等。

2.汇报:

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现。

[1]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2]发生在家里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3]学校、班级里不诚信的人和事。

3.讨论:

不诚信的危害。

4.解决问题:

给同学写建议;送格言;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

5.总结,布置课后练习

六、实施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深情并茂地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

(二)汇报、讨论采访与调查的结果:

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现。

[1]组长汇报课前布置的采访、调查等情况。

妈妈为她有这样的好儿子感到骄傲。

我也想起了这样一段话“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整个星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树叶可以倾倒整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掀起整个海洋。

[2]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诚信是什么?

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经遇到过什么事给你印象最深刻?

过渡:

这是发生在社会上的不诚信的事例。

那么,在我们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呢?

[3].讨论:

学习上不诚信的危害。

(1)学生上台讲古今中外严谨治学的故事。

(2)小组交流、讨论考试作弊的危害性。

(3)学生代表陈述自己的看法。

(三)、阅读课本,了解图意

看书上的插图,谈谈你看懂了什么?

有什么看法?

乐乐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处理的?

你有什么看法?

假如说你跟别人真承诺了一件事,经过一段的思考你反悔了,发现这件事不对了,这时候你还去做到吗?

假如你对他承诺的事是错的,不能做的,你得讲哥们义气,你还得去?

还要去,去跟他一起做那件坏事?

噢,那我明白了,所以说“说到了做到,承诺了兑现”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诚信的、美丽的故事。

诚信,说它大,大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命运,说它小,就是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

我们不用喊那么高的口号,其实我们身边的小事真能做到“说到了做到,承诺了兑现”,“是真理去坚持,是谬误去斗争",就是好样的!

(四).提高认识见行动

(1)写格言,送格言

同学们课前准备了一些有关诚信的格言,也有的人创作了格言,要送给好朋友。

下面大家先交流一下。

你想把这句话送给谁?

(2)尝试给同学写建议

老师分发精美的小卡片,针对同学平时的言行,写一写你的建议,提出你的希望。

然后,把卡片郑重地送到对方的手中。

(3)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制作“诚信卡”

为自己列出“清单”,请同学督促自己今后要做到的条款。

如果都能做到了,就给自己帖上“诚信星”。

(五).总结,布置课后练习

1.教师总结:

诚信的品质要从小培养,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用诚信来要求自己,也用诚信来要求自己的朋友、同学和其他身边的人,并做到持之以恒。

2.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自己的“诚信卡”,征求老师、同学、家长的意见,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督促。

第二单元为了建设新中国

主题一站起来的中国人民

课题1:

从艰难中起步

教学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成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改变人民生活状况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2、感受当时国家的状况和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3、进一步发展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检查学生的采访活动完成的情况。

2、中国政区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毛泽东主席说:

‘夺取全国胜利,这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跟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主席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社会状况描述为‘一穷二白’。

什么是‘一穷二白’呢?

‘一穷’指什么?

‘二白’指什么?

朗读教科书第37页老师的讲述。

2、交流与讨论。

请学生阅读37页关于“洋货”的插图。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采访的收获以及自己的感想,进行交流与讨论。

(教师适当给予说明解释)

3、讨论与思考。

“当年人们的生活要依靠这么多洋货,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到:

“这些在今天看来极为平常、甚至早已被淘汰不用了的生活用品,在那时大多是从国外进口来的,国内很少有工厂能生产这些产品。

说明了旧中国生产水平低下,人民生活落后。

4、教师总结:

这些带“洋”字的物品大多是从国外输入进来的,国内生产这些物品的工厂寥寥无几。

在旧中国留下的落后面貌面前,当时的中国人民,也就是同学们的爷爷奶奶那一辈,经历了一一些什么呢?

我们将在下次课上学习。

第二课时

1、导入。

“上课时我们通过那么多带‘洋’字的东西需要从国外进口,知道了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整个国家面对战争留下的创伤,面对一穷二白的状况,生产力低下,人们生活穷困。

那么社会究竟破坏到了什么境地?

老百姓的生活穷困到了什么程度?

2、阅读与讨论。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8~39页课文,并且讨论交流感受。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采访的收获。

“爷爷、奶奶那样的老辈人,童年时期正生长于那个年代,同学们对爷爷、奶奶那样的老辈人进行采访,他们是怎样描述童年的生活经历的?

向同学进行介绍和交流。

3.自由讨论。

“解放初期的中国就是处于这样一种破败的状况,可是毛泽东主席为什么说,中国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

穷则思变……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请学生就这段话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解。

通过讨论明确:

这说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以极大的信心发扬主人翁的精神,硬是从艰难起步中,在建设祖国的各方面,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创造了奇迹,使新中国走向了繁荣富强。

4、教师总结:

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简单概括,播放歌曲《歌唱祖国》。

5、布置作业:

(1)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2)根据下一课的内容,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他们的同龄人。

课题2:

爷爷、奶奶讲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道全国人民面对着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艰难中起步,开展了土地改革、爱国卫生运动和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

1、2、了解和感受新中国的变化和进步。

3、进一步发展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语文课文年《我的战友邱少云》。

2、鼓励学生继续采访前辈。

3、中国政区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经历了连年的战乱,解放前夕的中国已经到了百业凋敝、人民生活极度贫困的境地。

对于全国解放就好象是无尽黑暗的天空豁然敞亮了一样。

面对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全国人们怎么办呢?

我们一起来看小文的邻居赵爷爷展示的图片吧。

2、阅读与讨论。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0~41页的图片和说明文字,并且讨论教科书上的第5、6、7三幅图的意思。

通过讨论或由教师讲述明确:

刚一解放,全国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清理战争遗留下来的废墟,切断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