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提纲107cly.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6811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2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提纲107cly.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提纲107cly.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提纲107cly.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提纲107cly.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提纲107cly.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提纲107cly.docx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提纲107cly.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提纲107cly.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提纲107cly.docx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提纲107cly

医学微生物学

病原微生物部分

备注:

可直接作为复习资料使用,也可作为见习简易参考资料-107

概述

二、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1、正常菌群(名解1):

在人体的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寄居着不同种类、数量的微生物,一般情况下,它们对人体无害而有益

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1)生物拮抗作用

2)营养作用:

例如大肠埃希菌产生

3)免疫作用:

例如双歧杆菌诱导产生

4)抗衰老作用:

例如双歧杆菌

2、条件致病菌(名解2):

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在一定条件影响下而引起疾病的细菌

临床上由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成为机会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填空)

1)菌群失调是指正常菌群中各菌种的比例失调。

2)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3)定位转移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细菌的形态

2、形态

1)球菌:

球形、近球形;排列方式:

双球菌(奈瑟菌)、链球菌、葡萄球菌

2)杆菌

3)螺形菌:

弧菌、螺菌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重点)

1、细胞壁:

2)作用:

(1)参与胞内外物质交换;

(2)承受胞内渗透压;(3)维持细菌一定形态

(4)与细菌抗原性、致病性、药敏性有关

3)化学组成与结构:

因菌而异

革兰阳性(染紫色)

革兰阴性(染红色)

肽聚糖:

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连桥

肽聚糖:

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细胞壁较厚

细胞壁较薄

磷壁酸(重要的菌体抗原)

无磷壁酸

无外膜

外膜:

其中最外层为脂多糖(内毒素、致热源)。

由脂质A(内毒素毒性成分)、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可用于鉴别不同种菌)组成

青霉素敏感

对青霉素不敏感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胞L型):

患者具有明显临床症状,但常规检查为阴性结果,因考虑细菌L型感染可能性,为荷包蛋样

2、细胞膜

5)中介体:

多见于菌,增大细胞膜面积,具有拟线粒体之称

3、细胞质:

1)核糖体

(3)作用:

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4)常是抗菌药物选择作用的部位:

2)胞质颗粒

(1)作用:

暂时储存的营养物质

(2)染色为异染颗粒,多见于白喉杆菌(异染颗粒在两端,有鉴别意义)

 3)质粒:

是细菌核质外的环状双链

(1)作用:

控制非细菌所必需的性状,如耐药性、毒素、性菌毛

(2)特点:

自我复制

4、核质:

2)作用: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三、细菌的特殊结构:

仅在某些种类的细菌才出现的结构

1、荚膜(名解3):

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

作用:

(1)抗吞噬和消化;

(2)抗干燥(3)抗有害物质的损伤(4)抗原性,可用于鉴别

2、鞭毛:

作用:

(1)运动器官;

(2)具有抗原性,帮助鉴别

3、菌毛:

作用:

普通菌毛:

黏附作用,与致病性有关性菌毛:

传递耐药性和毒力

4、芽孢:

2)例菌:

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肉毒杆菌

5)繁殖体:

芽胞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

一个繁殖体只能形成一个芽孢

6)意义:

(1)抵抗力强(干燥、高温、化学消毒剂、辐射)

高压灭菌可杀死

注:

荚膜可抗生物性侵害;芽胞还可抗物理或化学性侵害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一、细菌的营养:

1、水:

各种生物所必需的

2、碳源:

合成菌体成分;能量的主要来源

3、氮源:

合成菌体蛋白质、酶、核酸

4、无机盐类:

生长代谢必需

5、生长因子:

B族维生素、某些氨基酸、嘌呤

三、根据细菌对氧气需要的不同,细菌可分为

1、专性需氧菌:

需要氧气,无氧不能生长。

如:

结核杆菌、霍乱弧菌

2、专性厌氧菌:

只能生长在厌氧环境。

如:

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

3、兼性厌氧菌:

有氧或无氧都能生长,多数病原菌属此类

四、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实际意义

1、分解性代谢产物及其意义(重!

+

1)糖发酵试验:

乳糖葡萄糖

大肠杆菌产酸又产气产酸又产气

伤寒杆菌无反应产酸+

意义:

鉴别细菌

2)吲哚试验(I试验):

记结果

红色:

吲哚反应阳性(大肠杆菌)

黄色:

吲哚反应阴性(产气杆菌)

3)甲基红试验(M试验):

红色:

甲基红实验阳性(大肠杆菌)

黄色:

甲基红实验阴性(产气杆菌)

4)(沃普)试验:

生成红色化合物:

试验阳性(产气杆菌)

不生成:

试验阴性(大肠杆菌)

5)枸缘酸盐试验(C试验)

深蓝色:

阳性(产气杆菌)

绿色:

阴性(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为++--

产气杆菌为--++

2、合成性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1)致热源(名解4):

是由一些细菌产生的,注入人体或动物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产生菌:

大多为革兰阴性菌

化学本质:

脂多糖

特性:

耐高温。

高压蒸汽灭菌法,不破坏

2)色素:

水溶性、脂溶性(鉴别意义)

3)抗生素:

治疗作用

4)细菌素:

抗菌作用范围狭窄

5)维生素:

大肠杆菌产生

6)毒素和侵袭性酶:

革兰阳性菌:

外毒素,为蛋白质

格兰阴性菌:

脂质A,内毒素

五、细菌的生长繁殖

1、条件:

1)营养物质

2)酸碱度:

个别特殊:

霍乱弧菌偏碱性;结核杆菌偏酸性

2、细菌的繁殖方式与速度

1)方式:

二分裂

代时(名解5):

细菌繁殖一代所需时间

3)细菌生长曲线:

迟缓期——分裂繁殖准备期

对数生长期——繁殖最快,生机最旺盛,研究细菌性状,生化药敏实验选用该期

稳定期——速度减慢,死亡数逐渐上升

衰退期——死菌数大于活菌数

六、培养基类型

固体培养基:

分离纯化、鉴定细菌

液体培养基:

繁殖细菌

半固体培养基:

观察细菌动力(云雾羽毛状/线状,以判断是否有鞭毛),保存菌种

第三章消毒与灭菌

1、消毒(名解6):

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2、灭菌(名解7):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细菌的繁殖体和芽孢)

第一节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热力杀菌法

1、干热灭菌:

2)烧灼法(如接种环,试管口);3)干烤法(灭菌如玻璃器具);

2、湿热灭菌:

1)煮沸法(消毒);3)巴氏消毒法(如牛奶,酒类);4)高压蒸汽灭菌法(103121.3C15-30)(如培养基,玻璃器具,生理盐水);

二、辐射法

1、日光与紫外线

原理:

紫外线可使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成二聚体,从而干扰了的复制和转录

应用:

无菌操作室、外科换药室、病房、手术室、实验室的空气消毒(穿透力弱)

2、电离辐射(冷灭菌):

特殊设备产生的高速电子,γ射线或χ射线等,杀菌力强,穿透力强

机制:

产生自由基,破坏分子的共价键

应用:

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灭菌,食物,中药的消毒不破坏其营养成分

四、滤过法:

物理方法阻留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不包括病毒

五、干燥与低温法

常用冷冻真空干燥法长期保存菌种和病毒

第四章噬菌体(名解8):

是寄生在细菌、真菌、螺旋体、放线菌等微生物细胞中的病毒

一、生物学性状:

蛋白质+核酸

二、分类

溶菌性噬菌体:

在细菌体内复制增殖,最终导致细菌裂解。

增殖过程分为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四阶段

溶原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基因整合于细菌中,随着细菌复制分裂而复制分裂

三、应用

1、细菌鉴定和分型

1)原理:

高度特异性,一种噬菌体只能裂解与其相对应的一种细菌

2、目的基因的载体

3、感染细菌,用于治疗

第五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细菌的遗传物质基础

一、染色体:

裸露环状双螺旋

2、基因:

片段,决定细菌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

二、质粒(名解9):

细菌染色体外能自由复制的遗传物质

1、功能:

1)携带遗传物质,控制细菌的某些性状。

例:

R质粒,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F质粒,编码性菌毛的生成,是细菌有致育作用

第二节细菌变异类型及其发生机制

一、细菌变异现象

1、毒力变异:

毒力减弱:

牛结核分枝杆菌多次变异后毒力减弱,制成卡介苗

独立增强:

白喉棒状杆菌因噬菌体作用而获得致病能力

2、耐药性变异:

可通过突变、重组、质粒遗传

二、细菌变异机制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转移重组(填空)

1、基因突变:

1)点突变(名解10):

核苷酸序列的改变仅为一个或几个碱基的置换、插入或丢失,出现的突变只影响到一个或几个基因,引起较少的性状变异

2)染色体畸变(名解11):

涉及大段的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

2、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1)转化:

受菌在环境中直接摄取供菌游离的片段(如肺炎链球菌那个经典实验)

2)转导:

以噬菌体为载体,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物质。

3)溶原性转换:

噬菌体不携带供菌的任何基因,只将其本身的与受染菌基因重组

举例:

棒状杆菌噬菌体感染白喉杆菌

4)接合:

供菌和受菌由完整细胞相互直接接触而传递大片段。

通过性菌毛的传递

5)原生质体融合:

指经处理使两种失去细菌细胞壁后进行融合,使遗传物质交换

三、基因的转移与重组总结(重)

方式遗传物质来源

接合性菌毛供体菌的

转化直接摄取供体菌的

转导溶原性噬菌体供体菌的

溶原性转换溶原性噬菌体噬菌体的

第三节细菌的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选择题)

一、细菌毒力变异与疾病预防

意义:

制备减毒活疫苗,预防疾病,如卡介苗

二、细菌形态、结构等的变异与细菌鉴定

意义:

给细菌的鉴定带来困难

三、在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

生成胰岛素干扰素等生物制品

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抗菌免疫

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机制

毒力:

致病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称为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素(填空)

细菌的毒力用半数致死量或半数感染量表示

一、侵袭力(名解12):

指病原菌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包括粘附素、荚膜类物质、侵袭性物质(填空)

1、粘附素:

引起感染的首要条件

2、荚膜类物质:

抗吞噬和阻碍体液中杀菌物质中的作用

3、侵袭性物质:

利于细菌扩散

透明质酸酶(细胞间质透明质酸)链激酶(溶解纤维蛋白)链道酶(脓液中)

二、毒素

区别点内毒素外毒素

来源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部分革兰阴性菌

存在部位细胞壁、菌体裂解由活菌直接分泌、细胞溶解后释放

化学成分脂多糖蛋白质(亚基A决定毒性效应、B与特殊受体结合)

毒性作用大致相同:

脂质A较强,有选择性

抗原性弱强(刺激机体可产生抗毒素)

内毒素毒性作用(重):

各细菌内毒素毒性大致相同可引起发热、白细胞反应(先减后增)、中毒性休克(内毒素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三、细菌感染的途径和类型

2、传播方式与途径

1)呼吸道感染:

吸入飞沫或灰尘;2)消化道感染;3)创伤感染;4)接触感染;5)节肢动物叮咬感染

3、感染的类型

1)隐性感染:

指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力强,或侵入的病原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可获得一定免疫力,重要传染源。

2)显性感染:

全身性感染

(1)毒血症:

毒素入血,病原菌不进入血流如白喉,破伤风

(2)内毒素血症:

病原菌入血,并在血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大量内毒素严重革兰阴性菌

(3)菌血症:

病原菌入血,但在血中一般不繁殖

(4)败血症:

病原菌入血,在血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的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如鼠疫、炭疽

(5)脓毒血症:

化脓性病原菌进入血流,在血中大量繁殖,并随血流转移到其他器官引起化脓性病灶。

第七章细菌微生物学检查

一、临床诊断方法:

直接涂片法、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实验、动物试验

第八章球菌

病原性球菌(化脓性球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奈瑟球菌、淋病耐瑟菌

第一节葡萄球菌属: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体,医务人员带菌率70%,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来源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葡萄串状,无芽孢,有荚膜

2、培养特性:

产脂溶性色素、致病株可分解甘露醇,产酸不产气

3、抗原构造:

荚膜、葡萄球菌A蛋白(金葡菌特有)、多糖抗原

3、抵抗力:

1)抵抗力强于一般无芽胞细菌2)对碱性染料敏感(1/10~1/20万单位龙胆紫);

3)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高度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一酶、二素、三毒素)

1)凝固酶:

使人血浆凝固,是鉴定致病菌株的重要指标

引起化脓局部特点:

使病灶局限,溶质粘稠,不被血清中杀菌物质破坏

2)葡萄球菌溶素:

溶解红细胞,对白细胞、血小板有损伤

可制成类毒素

3)杀白细胞素:

损伤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4)肠毒素:

引起以喷射性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

5)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毒性休克综合症

6)表皮溶解毒素:

引起表皮剥落性皮炎(烫伤样皮肤综合症),主要由噬菌体∏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

2、所致疾病

1)化脓性炎症(主要)

(1)局部:

主要为皮肤软组织感染,如伤口化脓,疖、癕

(2)内脏:

气管炎、肺炎、中耳炎;(3)全身:

败血症、脓毒血症

2)毒素性疾病

(1)食物中毒:

先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痛、继以腹泻,呕吐最为突出

(2)假膜性肠炎:

临床症状——顽固性腹泻

原因——菌群失调

病理特点——肠粘膜被一层炎性假膜覆盖

致病菌——肠道内金葡菌

(3)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4)毒性休克综合征

三、微生物学检查:

1、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查;2、直接涂片染色镜检;3、分离培养与鉴定

第二节链球菌属: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的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

大多数不致病;少数致病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球形或卵圆形,呈链状排列;;幼龄菌有荚膜(自身产生透明质酸酶使其消失)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高(含血培养基),主要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3、抗原构造:

C抗原:

多糖抗原(细胞壁多糖),群特异性抗原

蛋白质抗原:

有型特异性,其中的M抗原与致病性有关

核蛋白抗原:

P抗原,无特异性,各种链球菌相同

4、分类:

在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后的溶血现象

甲型(α)溶血性链球菌:

草绿色溶血环,正常及条件致病菌

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

较宽透明溶血环,致病力强

丙型链球菌(γ)无溶血环

5、抵抗力:

青霉素是链球菌感染首选药物,极少耐药株出现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1)链球菌溶素:

有、两种,比较如下:

溶素O溶素S

对氧敏感稳定

作用溶解红细胞,破坏白细胞和血小板

抗原性强,新近链球菌感染指标

风湿热辅助诊断无

2)致热外毒素

作用:

引起猩红热主要毒性物质(发热、小儿急性传染病、呼吸道传染、咽炎、全身弥漫性鲜红皮疹,草莓舌)

3)M蛋白,抗吞噬抵抗吞噬细胞杀菌作用,还是心肌,肾小球基底膜共同抗原,损害心肾

4)侵袭性酶类:

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组织血液凝固)、链道酶(使脓液稀薄)。

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

2、所致疾病

1)A群链球菌(占链球菌感染绝大多数)所致疾病

①化脓性感染:

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

淋巴管炎、丹毒、蜂窝组织炎

上呼吸道感染:

如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

②中毒性疾病:

猩红热(草莓舌,七芒刺)

致病物质:

致热外毒素

传播方式:

呼吸道

③超敏反应性疾病:

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由ⅡⅢ型超敏反应引起)

2)甲型链球菌所致疾病(正常菌群之一):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三、微检

4、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测定

简称:

抗“O”试验

辅助诊断:

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三节肺炎链球菌

一、生物学性状:

无鞭毛芽孢,有荚膜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荚膜,肺炎链球菌溶素O

2.所致疾病:

大叶性肺炎(铁锈色痰,胸痛)

第四节奈瑟菌属

A.脑膜炎奈瑟菌

一、生物学性状:

革兰阴性双球菌,营养要求高,需巧克力培养基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内毒素

2.所致疾病:

流脑(流行性脑膜炎)

先出现上呼吸道炎症——败血症——脑膜炎(病情发展飞快)

三、微检

1.标本要立刻送检,床边接种!

2.直接涂片镜检:

脑脊液,出血瘀斑

3.快速诊断法:

脑脊液和血清中有其可溶性抗原,可用抗体快速检测

B.淋病奈瑟菌

一、生物学性状:

革兰阴性双球菌,营养要求高,需巧克力培养基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菌毛:

黏附至尿道粘膜,不易被尿液冲去,抗吞噬作用明显

外膜蛋白:

破坏中性粒细胞膜

胞壁脂多糖(内毒素)

蛋白酶:

破坏抗体

2.所致疾病:

淋病、生殖系统炎症、新生儿淋病性眼炎

四、防治

1.预防新生儿淋病性眼炎,用银溶液滴眼

第九章肠杆菌科:

大多数参与正常菌群;其中有条件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少数致病(伤寒杆菌、痢疾杆菌)

三、抗原构造复杂:

菌体(O)抗原(即特异多糖)、鞭毛(H)抗原、表面或包膜(K)抗原、菌毛(F)抗原

四、生化反应:

乳糖发酵试验初步区分

致病菌非致病菌

乳糖发酵-+

培养基

(中性红指示剂)白色红色

第一节埃希菌属

代表菌:

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E)。

一般不致病

意义:

卫生细菌学指示菌(粪便污染程度)

一、生物学性状

生化反应:

实验结果为++--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1)粘附因子(黏附素):

即大肠杆菌菌毛

2)肠毒素(外毒素)分为不耐热和耐热两种

不耐热肠毒素耐热肠毒素

↑导致腹泻↑导致腹泻

3)细胞毒素、内毒素、载铁体、K抗原

2、所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化脓性炎症):

泌尿系统感染最常见

2)腹泻: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道内感染,分为五种类型

A.肠产毒性:

腹泻,严重时为霍乱样腹泻;婴儿多见

B.肠致病性:

严重腹泻;婴儿多见

C.肠侵袭性:

脓血便;

D.肠出血性:

血便

E.肠集聚型:

婴儿腹泻

多发生于婴儿和儿童,共同症状都是腹泻

三、微生物学检查

1、肠外感染检查:

标本、涂片、分离培养

2、肠内感染检查:

取粪便,分离培养后用免疫学方法

2、卫生细菌学检查

第二节志贺菌属

代表细菌:

痢疾杆菌;所致疾病:

细菌性痢疾

三、致病性

1、致病物质

1)侵袭力:

菌毛

2)内毒素(主要致病物质)

作用于肠壁:

通透性↑、吸收↑。

发热、神志障碍、中毒性休克

破坏肠粘膜:

出血、溃疡(脓血便)

破坏肠壁神经: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3)外毒素——志贺毒素

(1)神经毒性:

中枢神经,四肢麻木;(不用背)

(2)细胞毒性:

肝细胞破坏;

(3)肠毒性:

水样泻

2、所致疾病:

细菌性痢疾(菌痢)

传染源:

病人、带菌者

传染方式:

粪口途径

1)急性菌痢: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粘液便

2)慢性菌痢:

急性期治疗不彻底,病程>2个月,迁延不愈、时愈时发

四、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

取粪便注意挑选脓血、粘液部分。

立即送检或30%甘油缓冲盐水中保存

第三节沙门菌属:

一、种类:

其中少数对人类致病(如伤寒杆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

二、生物学性状

1、具肠道杆菌的共性

2、抗原构造和分类:

抗原结构复杂,主要有三种。

1)菌体抗原(O抗原):

脂多糖,稳定、耐热,特异性低,为沙门菌共有。

O抗原刺激机体产生

2)鞭毛抗原(H抗原):

蛋白质,不稳定,不耐热,特异性高,可鉴别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H抗原刺激产生

3)表面抗原(抗原)

抗体:

体内有菌时产生,无菌时消失,可作为伤寒带菌者指标

三、致病性

1、致病物质

1)侵袭力:

抗原抗吞噬,抗杀菌物质

2)内毒素:

(可引起体温↑,↓(与其它不同)中毒性休克)

3)肠毒素:

(个别)

2、所致疾病(对人类致病的只有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

1)肠热症——类似热入营血(玫瑰疹高热)

致病菌:

伤寒杆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

传染源:

病人或带菌者(大约3%的伤寒病人发展成慢性带菌者)

传染途径:

粪-口途径

症状:

两次菌血症,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持续高热,玫瑰疹,明显下降

2)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

最常见的沙门菌感染

主要症状:

发热、呕吐、腹痛、腹泻

3)败血症:

高热寒战贫血,多器官炎症

四、微生物学检查

1、病原菌检查

标本(看一下即可)

败血症:

取血

肠热症:

1—2周取血;2周之后取粪

食物中毒、慢性肠炎取粪便、呕吐物

2、血清学诊断(肥达试验名解13):

用已知的伤寒杆菌H抗原、O抗原、副伤寒杆菌H抗原与患者血清做血管定量凝集实验,检测病人血清中相应抗体及其效价,辅助诊断伤寒与副伤寒

诊断标准:

因为隐性感染者或接种过菌苗的正常人伤寒血清中一定量的抗体,所以肥达试验的凝集效价应超过正常范围才有诊断意义。

若H、O抗体高于正常,则感染伤寒/副伤寒可能性大若H抗体效价高而O抗体效价低于正常,则可能注射疫

若O效价高()而H效价低,则可能感染其他沙门菌或感染早期

五、防治原则:

特异性预防——接种伤寒、甲、乙型副伤寒三联菌苗。

第十章弧菌属

第一节霍乱弧菌(霍乱):

所致霍乱为甲类传染病

两生物型:

一、生物学性状

2、培养特点:

耐碱不耐酸(重!

二、致病物质:

1、鞭毛、菌毛;

2、内毒素

3、霍乱肠毒素(外毒素亚单位):

致病重要物质严重腹泻和呕吐

四、霍乱症状:

1、米泔水样腹泻;2、呕吐;3、电解质水分丧失,导致低血钾,代谢性酸中毒,低碱血症;4、低血容量性休克、肾衰竭、心律失常

五、微生物学检查:

1、取米泔水样粪便或呕吐物为标本;涂片见鱼群状格兰阴性菌,悬滴法见穿梭样运动

六、治疗与预防:

接种霍乱死疫苗,补充水及电解质,纠正酸中毒+抗菌

第十一章厌氧性细菌

分类:

1、有芽胞厌氧菌:

代表菌破伤风杆菌

第一节厌氧芽孢梭菌

破伤风梭菌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呈杆状,有周身鞭毛。

芽孢位于菌体顶端,使菌体呈鼓槌状,是本菌的典型形态特征。

2、培养特性:

专性厌氧菌

疱肉培养基

二、致病性

致病物质:

破伤风痉挛毒素(主要)和破伤风溶血素

传染方式:

伤口(缺血或坏死组织多者)

致病机制:

破伤风痉挛毒素在伤口产生后运输至中枢神经系统,阻止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导致骨骼肌强烈痉挛

所致疾病:

外伤性破伤风和新生儿破伤风(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病死率高)

破伤风特有症状:

1、苦笑面容;2、牙关紧闭;3、角弓反张;4、呼吸肌痉挛、窒息、死亡(死记)

三、防治原则:

1、人工自动免疫:

类毒素——白百破

2、人工被动免疫:

破伤风抗毒素()(重)(用于有伤口者紧急预防)

出现症状者早期注射大量

3、青霉素等

产气荚膜杆菌:

厌氧

所致疾病:

1.气性坏疽(记):

多见于战伤或伤口污染的开放性骨折

症状:

局部组织水气夹杂,触摸有捻发感,组织迅速坏死,分泌物特殊恶臭

全身毒血症、休克,病死率极高

2.食物中毒可自愈

微检:

直接涂片,及早诊断

防治原则:

预防:

及时对伤口进行清创,用H2O2冲洗。

防止伤口形成厌氧环境

治疗:

早期大剂量抗毒素和抗生素,高压氧

生长速度极快!

出现坏死要及早手术切除,必要时截肢

肉毒杆菌

致病物质:

肉毒毒素(已经知道毒性最强的毒素)

所致疾病:

食物中毒临床表现开始为眼肌麻痹,复视,斜视。

然后咽部肌肉麻痹,吞咽咀嚼困难。

最后为膈肌麻痹,呼吸困难,至呼吸衰竭死亡。

不发热,神志清楚,无胃肠道症状

防治:

感染者立刻注射抗毒素作紧急预防,同时对症治疗,病死率可下降至10%

第十三章棒状杆菌属

白喉棒状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末端膨大呈棒状;有异染颗粒,是白喉杆菌形态特征之一

培养特性:

黑色菌落。

吕氏培养基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白喉外毒素(有带毒素基因的溶原性噬菌体寄生的菌株才产生毒素)

作用:

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引起组织变性死亡。

2.所致疾病:

白喉

早期:

咽部假膜,不易拭去;若扩展至喉、气管时,假膜和黏膜结合不牢固,容易脱落,阻塞呼吸道可窒息,为白喉早期致死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