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 全民族的抗战复习特训四十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5106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0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 全民族的抗战复习特训四十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 全民族的抗战复习特训四十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 全民族的抗战复习特训四十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 全民族的抗战复习特训四十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 全民族的抗战复习特训四十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 全民族的抗战复习特训四十九.docx

《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 全民族的抗战复习特训四十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 全民族的抗战复习特训四十九.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 全民族的抗战复习特训四十九.docx

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全民族的抗战复习特训四十九

2019-2020年岳麓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6课全民族的抗战复习特训四十九

第1题【单选题】

军工生产是支撑持久抗战的重要保证.抗战开始后除重庆是全国军火生产基地外,另一个军火生产基地是()

A、太原

B、武汉

C、贵阳

D、西安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有学者说:

“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转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这位学者述说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14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

与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旅顺大屠杀

B、柳条湖事件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日本右翼势力无视历史,企图否认其所犯侵华罪行。

下列选项中最能批驳日本篡改教科书之错误的实例是()

A、炸死张作霖

B、南京大屠杀

C、向盟国投降

D、苏联进攻驻中国日军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近代史上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两次侵华战争,二者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在中国建立了伪政权②都对中国的平民进行血腥的屠杀

③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④都是日本企图建立世界霸权的重要步骤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卢沟桥事变②九一八事变③南京大屠杀④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A、①②③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为反驳日本右翼教科书对侵华史实的歪曲,八年级

(2)班设计了一期板报。

下列板报内容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的是()

A、难忘九一八

B、激战卢沟桥

C、南京大屠杀

D、血战台儿庄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图是1936年12月蒋介石藏身的大岩石,当地称为虎斑石,此后有人在此刻上“民族复兴的纪念石”。

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从此实现了民族独立

B、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C、中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为国共合作抗日带来了转机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标是()

A、消灭敌人多额有生力量

B、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

C、夺取敌人在华北的大中城市

D、将日军赶出华北

【答案】:

【解析】:

第10题【判断题】

判断:

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以后,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开始了。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耻辱】材料一:

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这一事件发生后,当时的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导致怎样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在此之前,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兄弟阋墙】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

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我跟蒋显示(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3)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这个事件是如何解决的?

当时起调停作用的共产党领导人主要是谁?

【同仇敌忾】毛泽东说:

“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同赫尔利的谈话》(4)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全面内战】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

1948年9月到l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

(5)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什么?

【归纳总结】(6)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国共两党应该怎样相处才更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

这表明了我们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求真精神;它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它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各党派、社会团体主动或者被动地进行了抵御日本侵略的斗争,尤其对于东北民众,他们的沦陷与抗争都在1931年发生,十四年抗战有真实的历史事实支撑。

——摘编自教育部下发的文件

材料二:

“十四年抗战”开始于哪一年?

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历史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中共产党的通电和蒋介石的讲话出现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之下?

从这些话语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抗争篇:

识人类良知】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揭穿谎言】

材料一:

日本右翼势力宣称:

“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

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材料二:

日本右翼势力胡说:

“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誓死抗战】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1940年5月,张自忠在宜城壮烈牺牲。

张自忠牺牲前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守住良知】

材料五:

外交部长王毅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

……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

结合有关史实,批驳材料一,材料二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

七七事变爆发前,中国民众是怎样抵抗日本侵略的?

材料三中提及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主要表现是什么?

张自忠的抗战家书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你认为日本怎样做才不输掉良知?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丽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打倒列强!

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

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

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军军歌》

材料二: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一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

毛泽东说:

“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一((同赫尔利的谈话》

材料四:

l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

l948年9A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并取得了胜利。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国共两党为“努力国民革命”在军政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什么举措?

为“除军阀”又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

这个军事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果?

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根据材料三,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材料四提到的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战役是什么?

通过以上探究,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从古至今,桥梁不仅体现了建筑艺术之美,而且承载了国家和民族或辉煌灿烂或跌宕起伏的历史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1建筑的名称.

图2反映的是红军长征中什么事件?

体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多少周年?

1937年在图3这座桥上发生了什么事件?

该事件标志着什么?

图3这座桥梁见证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请你举出一例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并简要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