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淮海大道工程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审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3017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2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淮海大道工程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审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合肥市淮海大道工程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审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合肥市淮海大道工程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审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合肥市淮海大道工程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审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合肥市淮海大道工程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审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市淮海大道工程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审定.docx

《合肥市淮海大道工程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审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淮海大道工程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审定.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肥市淮海大道工程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审定.docx

合肥市淮海大道工程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审定

顶管专项安全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

合肥市淮海大道工程 

致:

(监理单位)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合肥市淮海大道工程顶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件: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  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章):

       

总监理工程师:

       

日  期:

       

 

合肥市淮海大道工程顶管工程

 

编制:

审核:

审批:

4.1、工程测量

4.3、顶管施工

4.3.1、泥水平衡顶管的基本原理

4.3.2、泥水平衡顶管机头配套设备选择

4.3.3、测量放样

4.3.4、施工工艺概述

4.3.5、顶管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

4.3.6、沉降控制及保护措施

5.2、针对本工程的特点

5.3、关键性线路的选定

5.4、工程工期计划

5.5、进度保证措施

第十章工作坑、接收坑布置图

第十一章工作坑接收坑施工图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及范围

本工程D1000顶管为北污50#至北污56#,长度为398.9米,设置一座工作坑,两座接收坑;D1600顶管为北污59#至北污77#,长度为1290米,设置三座工作坑,四座接收坑;D2000顶管为南污84#至南污90#,长度为578.6米,设置两座工作坑,两座接收坑;工作坑及接收坑为钢筋砼沉井,管材为F型钢筋砼管,顶进采用泥水平衡机械式顶管。

1.2、工程相关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1.3、工程地质

本工程根据地质勘查报告显示为三类土。

1.4、编制原则

依据合肥市淮海大道(新蚌埠路——文忠路)工程设计图纸。

现场勘探及提供相关的其它有关资料。

执行国家及有关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1.5、项目成果目标

我公司对本工程极为重视,多次召集技术人员现场勘察,研究施工方案,制定合理工期计划,我们将通过精心组织、科学管理、规范施工,确保达到以下目标:

(1)工期目标:

按合同规定要求,顶管工程总工期70天。

(2)质量目标:

本工程的质量目标为合格,并对工程质量责任实行终身责任制,保证整体工程竣工时一次验收通过。

(3)安全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该工程不发生重伤以上安全事故,符合有关安全施工的各项规定,服从业主对安全的管理检督。

(4)文明施工、环境保护:

该工程创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

执行政府有关部门和业主关于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各项法规及制度,服从业主对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检督和检查。

第二章、施工组织机构

2.1、组织机构

我公司拟选派有丰富顶管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能力强的人员组成污水管道工程顶管班组,在质量、安全、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控。

做到统一计划协调、统一现场管理、统一物资供应、统一资金收付、统一对外联络,精心施工、科学管理,以确保工程高速优质完成。

该施工班组技术优良,作风过硬,且近几年来连续从事顶管工程施工,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团结一致,吃苦耐劳,能够顺利地完成本项工程的施工任务。

2.2、施工专业队伍安排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规模、工期、施工条件、施工强度等,组织精干的队伍,配备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安排工程所需要的专业队伍。

现将安排的各专业队伍所承担的工作分工如下表。

专业施工队伍安排表

名称

承担施工任务

机械顶管施工队

承担工程管道顶进等施工工作

工作井、接收井施工队

承担工程工作井、接收井等施工工作

普工施工队

承担其他工程项目的施工工作

第三章、施工准备及施工现场布置

3.1、准备工作

3.1.1、技术方面

首先组织人员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与质量、安全交底工作。

组织有关人员研究图纸和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更为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各单项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指导工程施工,并贯彻到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根据图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设基准资料和测量标志,进行现场坐标、高程测量,并将测量结果提交监理工程师核查,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建立施工控制网,以便对整个标段的建筑物实行同精度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3.1.2、原材料供应方面

由于本工程质量要求高,所以对自购材料的产地、厂家、质量严格把关,按规范要求使用前分批量抽检,合格的才能使用,并经业主、监理工程师认可,有必要的质保资料和复检报告。

所有材料均经现场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根据设计要求,管材均采用F型砼顶管管材,接口采用柔性橡胶圈。

选用优良管材,并处理好管子接口对顶管施工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成套管材,要按有关规范对管材作现场检查验收,如发现不合格品坚决予以退回。

所有材料通过汽车运至施工现场,原材料供应从货源、规格、计划、用量、采购办法、运输管理以及进场时间等方面列出周密详细的材料计划表,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3.1.3、设备供应方面

为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要求,我公司计划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利用机械顶管设备施工。

本公司其他设备充裕,状况良好,可根据工程进展情况,随时调配机械设备,具体机械设备供应状况见下表。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表

序号

机械种类

型号

功率

数量

新旧

程度

是否自有

备注(进退场时间)

1

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

NPD2000

1台套

90%

自有

随时

2

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

NPD1600

2台套

90%

自有

随时

3

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

NPD1000

1台套

90%

自有

随时

4

汽车吊车

25T

4台

70%

自有

随时

6

加长臂挖掘机

30M

1台

85%

自有

随时

7

自卸汽车

4.5T

10部

80%

自有

随时

8

31.5MPa千斤顶

320t

18台

85%

自有

随时

9

油泵

66L/min

4台

85%

自有

随时

10

电焊机

4台

90%

自有

随时

11

水泵

24台

90%

自有

随时

12

钢筋加工设备

1台套

85%

自有

随时

13

模板加工设备

1台套

85%

自有

随时

砼振捣设备

4台

85%

自有

随时

风镐

4台

80%

自有

随时

3.1.4、劳动力计划

本次顶管工程我公司计划安排4个机械顶管施工队,4个工作井、接收井施工队,2个普工施工队。

人员组成:

(1)管理人员:

技术干部3人,后勤人员5人,

(2)工作井、接收井施工:

模板制作20人,钢筋制作20人,砼浇筑20人,辅助工20人,

(3)机械顶管施工:

顶管工程一般要求24小时连续施工,每台套顶管设备需人员配备如下:

序号

工种

数量

职责

1

技术人员

8

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数据收集分析,发现并解决问题

2

机头操作员

8

操作机头运转、顶进,读取测量数据,分析偏差、纠偏,记录顶进数据

3

控制台操作人员

8

操作主千斤顶、泥浆泵、压浆泵,调整顶速、泥浆流量等

4

注浆工

8

拌浆,调整注浆量及注浆压力

5

电工

8

设备及配套电器的供电及运行安全

7

吊车驾驶员

8

起重机械操作

8

辅助工

40

接、拆进排泥管,挂钩

合计

88人

3.1.5、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开工报告单

根据技术条款要求,在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开工报告单。

该报告单得到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才能开工。

3.2、临时设施

3.2.1、临时设施位置及搭建标准

工地布置时因考虑到施工方便,办公及居住用房在附近搭设。

工地配备货车一辆,供工地购买零星材料。

3.2.2、标志牌设置

我单位将在建设工程项目部、主要施工段的出入路口或项目监理指定的位置设置施工标志牌。

3.2.3、施工用电

根据工程特点,主要用电设备有顶管机、潜水泵、搅拌机、现场照明等。

工作时单套设备最大用电量约120KW,实际考虑单套用电量120×1.2=144KW。

施工用电在施工工作井附近从主电线杆架设两台400KW变压器处接总下火配电箱。

目前D2000顶管段已有一台400KW变压器,另一台变压器建议设置在新蚌埠路以东约900米处。

线路布置时按三相五线制,每处下火均布设漏电保护器,并做到一机一闸,三级保护,确保用电安全。

为确保工程顺利、安全施工,工作坑及开挖部位采用1KW的碘钨灯,合理布置照明系统。

3.2.4、施工用水

施工中用水,由于机械顶管施工用水量较大,就近现场用水。

顶管工作坑、检查井施工,冲洗用水,养护、闭水试验及其它施工用水等废水,通过沉淀后,排入附近的污水管线中。

3.2.5、施工噪音控制

在选择施工设施、设备及施工方式时,我方将细致考虑由此产生的噪声对劳动力和周围地区居民的影响。

顶管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及工作坑布置见下图。

顶管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泥水分离装置

土方临时堆放区

工作坑

管材临时堆放区

 

工作坑布置详图

第四章、主要工程施工方案

4.1工程测量

4.1.1、交桩程序

在甲方提供完整的导线点和水准点后,组织技术人员对甲供导线点、水准点进行闭合测量,确认无误后,引测/布置各导线控制网和水准控制网。

测设各附属构筑物定位线和沟槽开挖线,并标出与管线冲突的地上、地下构筑物位置,建立临时水准点,测量管线的地面高程,以确定挖深。

4.1.2、施工控制桩的测设

测设控制桩的方法:

平行线法、延长线法及根据已有交桩和导线点引测在道路外增设布置临时控制点的方法。

4.1.3顶管施工控制测量

4.1.3.1测量控制网及井下测量平台的建立

4.1.3.1.1根据测量控制点,在井周围布设一个高精度的控制网,用以测放、检查和修正工作井井区和井下的测量点,如轴线点、井下的测量起始点和后视点等。

4.1.3.1.2测量平台置于井下顶管轴线上,靠近后靠背处,通过控制网将顶管测量起始点测放其上,并在井中布设2~3个稳固的后视点,以便互相校核。

起始点对顶管测量精度至关重要,故井下测量平台要单独设置,不与管道、设备、后靠背接触,不受顶管操作的影响,以保持其稳定性。

4.1.3.2顶管轴线与标高控制

4.1.3.2.1本工程顶管测量按直线顶管测量方法施工。

顶管方向与高程控制可直接用置于井下测量平台起始点上的激光经纬仪对管头上方的光靶即可。

激光经纬仪发射的激光束偏离光靶中心的距离,即顶管的偏差值,但方向相反。

4.1.3.2.2随着顶管进尺的增加,激光发射距离的增长,激光会发生散射,即打在光靶上的激光点会扩大,影响目视精度。

此时顶管轴线采用支导线法控制,标高采用支水准线路控制。

4.1.3.3顶管测量注意事项

4.1.3.3.1由于顶管的部分操作在工作井内进行,顶管过程中起始点和后视点发生位移是完全可能的,故每周均需对其进行检查校核,发现偏移过大需查明原因并及时修正。

4.1.3.3.2地面测量控制网上的部分点在顶管轴线上或工作井附近,可能因地面沉降等原因而移动,故也需不定期进行校核检查。

4.2、顶管施工概述

本工程均采用泥水平衡机械顶管施工施工,工作井、接受井结构及配筋图依据设计图施工。

从施工的安全、进度及质量方面考虑,对本工程顶管施工所需的工作坑、接收井共设置14座沉井。

4.2.1、沉井施工

4.2.1.1工作井施工工艺流程

沉井下沉到位

 

4.2.1.2工作井施工工序介绍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工作井井体深度为7米~15米,根据现场施工条件,沉井墙体需分层浇筑、下沉。

当第一节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70%时,才可浇灌第二节。

前一节下沉应为后一节浇灌混凝土工作预留0.5m高度,以便操作,循环制作、下沉直至沉井沉至设计高程为止。

1、沉井基坑开挖

根据设计图纸的沉井坐标定出沉井中心桩及沉井井体外壁四个角点的控制桩,基坑底四边尺寸比沉井结构外围尺寸沿周边各放宽0.5m,依据沉井平面尺寸确定基坑底面,沉井的基坑开挖深度为1m,以基坑底部周边尺寸按1:

1放坡至地面标高,为基坑敞口形,可供立模板、绑扎钢筋搭设外模板。

沉井基坑采用人工挖土并整平基底,井中设置大功率潜水泵抽水进行降水,土方可随即用车辆外运。

2、井基坑铺筑

在人工整平之后,沿沉井强体中心线铺设碎石垫层,垫层厚度为200mm,铺设宽度1.25m(比刃脚宽度两侧各放宽0.5米),并用人工机具夯实平整;然后在碎石垫层上填筑粗砂垫层,厚度为100mm,用平板震动

整平、密实。

在垫层上沿沉井刃脚四周浇筑素砼垫层带,厚度为80mm,宽度比沉井强体厚度内外宽200mm,沿砼垫层带周长相距1.0m设木条,供内外立模板,绑扎钢筋之用。

二、工作井施工技术方案

机械顶管工程部分位于合肥市城北新区。

污水管管径为D1000mm、D1600mm,D2000mm顶管为钢筋混凝土管材,泥水平衡式机械顶管施工。

顶管工作井、接收井的结构及做法见后附详图。

现详细介绍如下:

1、工程测量:

根据设计院、规划部门的技术交底和设计施工图中总平面布置要求,定出沉井中心的位置和十字轴线桩。

在场内引进两个水准点,目的是可以相互校核。

在远离沉井不受下沉影响的地方设立观测学井曲线偏移观察点A、B,位置如下图所示:

B(置仪点)

DA(置仪点)

2、基础开挖及垫层:

基坑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基坑及垫层尺寸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为保证沉井砼质量,采用70cm厚砂垫层及25cm厚C10砼垫层,砂垫层必须保证其干密度不得小于16KN/M3,基坑砂垫层应避免受水浸泡。

3、垫层和承载物的铺设

一般情况下,基坑面在刃脚垫层常用砂垫层,砂垫层上加支承垫木或混凝土垫层两种方法。

砂垫层计算B=b+2HB---砂垫层宽度(米)

N/B+γ砂H≤[σ]H---砂垫层厚度(米)

b---支承垫木长度(米)

N---井壁自重及施工荷载

[σ]---土层容许承载力

承垫木下的砂垫层应分层铺设,砂垫层的铺设厚度还应考虑承垫木的抽除,总厚度不宜小于50CM。

砂垫层施工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振实夯实或压实等方法。

适当加水分层夯实,做好一层检验后再施工下一层,采用平板式振捣机时松砂的分层厚度取20~25CM。

砂垫层密实度的质量标准用砂的干容重控制,中砂取15.6~16KN/m3,粗砂可适当提高。

承垫木根数计算:

n=G0/A[p]

n---承垫木根数

G0---沉井第一节重量

A---一根承垫木与砂垫层的接触面积

[p]---砂垫层的允许承载力

铺设承垫木时应用水平仪抄平;使刃脚踏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平面布置上均匀对称,每根承垫木的长度中心应与刃脚踏面中线重和。

承垫木可以单根或几根编成一组铺设,每组之间至少要留20~30C间隙。

定位垫木的布置要使沉井最后有对称的着力点。

4、模板工程

本工程沉井构筑物采用木模板施工。

4.1、施工准备

(1)根据各构筑物尺寸、形式,确定结构模板平面施工总图:

在总图中标出各构件的型号、位置、数量、尺寸标高及相同或略加拼补即相同的构件替代关系并编号,以减少配板种类、数量和明确模替代流向和位置。

(2)确定模板配板平面布置及支撑布置。

根据总图及编号,并根据泵送砼浇捣时计算的侧压力值,确定纵模龙管规格、数量及排列尺寸,以及支撑系统的竖向支撑、侧向支撑、横向拉接件的型号、间距。

(3)严格对模板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优良后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其中包括:

模板平面布置配板图、分块图、组装图、节点大样图、零件及非定型拼接件加工图。

(4)轴线、模板线放线。

水平控制标高引测到预插筋或其它过渡引测点,办好预检手续。

(5)模板承垫底,沿模板内边线用1:

3水泥砂浆,根据给定标高线准确找平。

(6)预组拼装模板,按图纸要求检查对角线、平整、外型尺寸及坚固件数量是否有效牢靠。

并涂脱模剂、分规格堆放。

4.2、模板安装

将已拼装好的模板吊装就位,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安装前检查→外侧模板吊装就位→安装斜撑→插入对销螺栓(焊好止水片)清洗杂物→安装就位内侧模板→安装斜撑→穿墙螺栓穿过另一侧模

板→调整模板位置→紧固穿墙螺栓→斜撑固定→与相邻模板连接。

安装模板时,注意事项:

(1)检查模板安装位置的定位基准项墙线及模板编号。

(2)将一侧模板按位置线吊装就位、安装斜撑或使工具型斜撑调整至模板与地面呈75°,使其稳定落于基准面上。

(3)以同样方法就位另一侧墙模板,使防水穿墙螺栓穿过模板并在螺栓杆端戴上扣件和螺母,然后调整两块模板的集团和垂直,与此同时调整斜撑角度,优良后,固定斜撑,坚固穿墙螺栓的螺母。

(4)模板安装完毕后,全面检查扣件、螺栓、斜撑是否坚固、稳定,模板拼缝及下口是否严密。

内模立好以后,进行刃脚、井壁钢筋的绑扎安装,按设计及施工规范Ⅱ级钢筋搭接长度lle=1.2lae,锚固长度lae=40d;Ⅰ级钢筋搭接长度lle=1.2lae,锚固长度30d。

钢筋要求错位500mm搭接,为保证不露筋,在钢筋绑扎安装完后,按规定保证层厚度(沉井井壁、隔墙为30mm、底板为40mm,其余梁柱为25mm,板为15mm)垫砼预制块。

因沉井各项结构层预埋插筋较多,在沉井立模扎筋时应即使预埋隔墙、平台等插筋及预留孔、预铁件、预埋管等。

5、钢筋工程

本工程构筑物以沉井为主,下面分底板与壁板两部分进行阐述。

5.1、底板钢筋绑扎

(1)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

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那个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

(2)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

如采用一面顺扣应交错变换方向,也可采用八字扣,但必须保证钢筋不位移。

(3)底板双层钢筋间每1m2设撑马。

5.2、壁板钢筋绑扎

壁板钢筋预先按规范绑扎,预留好孔洞,待底板砼浇好后,将壁板钢筋吊装就位,以加快施工进度。

5.3、质量保证措施

(1)壁主筋的插筋与底板上,下筋要固定绑扎牢固,确保位置准确。

附加钢筋电焊焊牢。

浇砼前派专人检查修整。

(2)壁板钢筋每隔1m加绑带铁丝水泥砂浆垫块,以防露筋。

(3)钢筋接头较多时,翻样配料加工,根据图纸预画出施工翻样图,注明各号钢筋搭配顺序,并避开受力钢筋最大弯矩处。

(4)做好材料进厂检验工作,并做好有关记录。

6、砼工程

为保证沉井砼浇筑质量,本工程沉井砼采用商品砼,一次浇筑成型,为保证浇筑质量,施工前必须作好准备工作。

人员安排应明确职责。

预拌砼采用泵送,分层浇筑,每次浇筑厚度控制在40CM左右,砼坍落度控制在12±1CM左右,并在前层砼达到初凝前将次层砼拌和物振捣完毕,振捣时插入式振捣器应插入前将次层砼拌和物振捣完毕,振捣时插入式振捣器应插入前层砼5CM。

因故间歇时,应作好水平施工缝,砼浇筑结束后,用草包将整个井壁覆盖,并浇水养护,浇水时应做到细水匀浇,草包保持湿润,保养一个星期。

6.1、防水砼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购买商品混凝土→浇筑→养护。

6.2、施工要点

(1)砼浇筑连续进行,少留施工缝。

(2)沉井直壁模板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25%以上方可进行拆除,沉井下沉时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

(3)本工程以地下沉井为主,浇捣底板时分两次浇捣,底板先一次浇捣完毕,中间不停顿、不留施工缝、壁板与底板交接处设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处,采用平缝加橡胶止水带。

(4)浇筑壁板前,先将施工缝处规范表面凿毛、清除杂物、冲净湿润,再铺一层2~3cm厚水泥砂浆,浇筑第一步其高度为40cm,以后每步浇筑50~60cm。

(5)底板表面砼用木蟹找平。

(6)砼浇筑后6~10h浇水养护,要保护砼表面湿润,养护期不少于14d。

6.3、注意事项

(1)结构变形缝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缝内填沥青木丝板或聚乙烯泡沫棒,缝内20mm处填防水密封膏,在迎水面上加铺一层防水卷材,并抹20mm防水砂浆。

(2)止水带位置固定准确,周围砼细心振捣密实,使止水带不偏移。

(3)严禁在砼内任意加水,严格控制水灰比。

7、脚手架

本工程脚手架以沉井中支撑架及池壁操作架构成的综合脚手架。

7.1、搭设前准备

(1)搭设前根据架子类型建(构筑物特点),编制具体方案,绘出平面图纸,并进行验算。

(2)检查钢管、配件等是否有明显变形、裂纹、连接件是否优良,严禁使用不优良、锈蚀和有裂纹的扣件。

(3)搭设场地进行平整、夯实并设置排水措施。

7.2、搭设使用及拆除

搭设

(1)立于土地面之上的立杆底部加设宽度≥200mm,厚≥50mm的垫木,每根杆的支垫面积符合设计要求。

(2)按施工设计放线、铺垫板、设置底座或标定立杆位置。

(3)按定位依次竖起立杆、将立杆与纵横向扫地连接固定,然后装设第1步的纵向和横向平杆,随校正立杆垂直之后予固定,并按此要求继续向上搭设。

(4)剪刀撑、斜杆等整体拉结杆件和连墙件随搭升的架子一起及时设置。

(5)脚手板铺平稳,并予以绑扎牢固。

(6)双立杆脚手架、主立杆沿竖轴线搭设到顶、辅立杆与主立杆之间的中心距不得大于200mm,主辅立杆必须与相交的平杆进行可靠连接。

使用

(1)作业层每1m2架面上实用的施工荷载不得超过规定值。

(2)架面摊置的材料码放整齐稳固,不影响施工操作和人员通行。

严禁人员在架面上奔跑、退行或倒退拉车。

(3)禁止随意拆除脚手架杆件、整体性杆件、连接坚固件和附墙件。

(4)人员上下脚手架必须设安全出入通道,严禁攀援脚手架上下。

(5)每班工人上架作业时,先检查有无影响安全作业问题存在,在排除和解决后方许作业。

(6)在每步架作业完成后、清理架面,将架面上材料物品堆放整齐,垃圾清运出去。

拆除

脚手架的拆除作业按确定的拆除程序进行。

连壁件在位于其上的全部可拆杆件拆除后才能拆除。

在拆除过程中,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和误靠已松脱连接的杆件。

拆下的杆配件以安全的方式运出和吊下,严禁向下抛掷。

拆除过程中,操作人员配合、协调动作、禁止单从拆除较重杆件等危险性的作业。

8、排水

由于沉井下沉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沉井下沉时可采用明排水进行降水。

9、沉井下沉

9.1.准备工作

沉井下沉前应在沉井外壁喷涂好观测沉井下沉的标高标志,井顶设置测量中心位移的标志,井内壁上由刃脚至井位也需设明显的高度标志。

沿内外井壁安装爬梯,爬梯应有安全围栏。

井上搭设工作平台。

凿除刃脚素砼垫层,并将混凝土块清理干净。

9.2.下沉方法

沉井下沉采用排水干挖土下沉,挖土采用长臂挖机挖土人工配合修整进行。

沉井下沉前应计算沉井各阶段的下沉系数,以指导施工,沉井挖土的顺序和方位均应根据不沉系数的不同,加以调整。

沉井挖土下沉,应按对称、均匀开挖的原则进行。

挖土顺序应遵从先中后边,逐步扩挖至刃脚附近,使沉井平稳、均衡地徐徐挤土下沉。

中心“锅底”深度应从严控制,谨防“锅底”过深发生“突沉”。

初沉阶段,沉井具有较大的下沉系数,此时无需挖除刃脚斜面下土体,只需挖除中心土体,逐步扩挖至脚附近土堤,沉井即会逐渐下沉。

随着沉井下沉深度的增加,要先挖除中心土体,逐步扩挖至刃脚附近土堤。

到沉井的后阶段,下沉系数变小,要考虑挖除刃脚斜面以下土体。

沉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