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言材料和学习提纲(二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4431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员干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言材料和学习提纲(二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党员干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言材料和学习提纲(二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党员干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言材料和学习提纲(二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党员干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言材料和学习提纲(二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党员干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言材料和学习提纲(二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党员干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言材料和学习提纲(二篇).docx

《党员干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言材料和学习提纲(二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员干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言材料和学习提纲(二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党员干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言材料和学习提纲(二篇).docx

党员干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

言材料和学习提纲(二篇)

篇一:

发言材料

按照区委统一安排,我认真进行了党史学习,重点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让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始于五四运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壮大,见证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对峙、斗争,诞生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诞生了“枪杆子里出政权”“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声音。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可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熠熠生辉的一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习近平总书记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的学习与总结,让我对领悟党的方针、坚定党的信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牢记党的理想信念,明确目标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本身固有的腐败,中华大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国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目睹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中国人民开始了为苦难中国寻求出路的不断探索,北洋军阀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中间派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国民党统治集团代表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先后粉墨登场,但只有中国共产党最终赢得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在内的拥护,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领导中国人民摆脱阶级的压迫和失败的厄运,把被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团结和凝聚成不可战胜的力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我们党一路走来,指引我们前行、上下求索的是什么?

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即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

而有别于其他政治派别,中国共产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从嘉兴南湖起航的小小红船,到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无论处于逆境还是顺境,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从未动摇,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我们党建党思想的核心内容,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和不断取得新胜利的精神指引,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必然。

二、牢记党的实践创造,启迪智慧

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

回顾党的历史,总是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推动自我革命,土地制度改革运动的发展和整党运动的深入开展,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而毛泽东思想的确立,更是贯穿着整个党的历史时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集中成果,成为被实践证明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始终坚持真理、敢于正视问题、勇于刮骨疗毒,正因如此,我们党才能够屡屡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永远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一时先进并不代表永远先进,如果放松了自身建设,淡化了性质、迷失了方向、动摇了理想信念,这种政治上的先进性就会丧失,一切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又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源不断地为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正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经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陷入低潮,然而社会主义的中国却街然屹立世界东方,我想这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最好的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现在我们依然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要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认识国情,更好地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地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

三、牢记党员的政治品格,担当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为的、靠的是什么?

我想,除了向着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奋进的决心,还有一代代的共产党员坚定的政治品格,是每一位党员入党宣誓时的政治承诺。

“对党忠诚”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对党忠诚”是具体的,在革命战争年代杀敌报国、严守秘密、视死如归是对党忠诚,在建设和改革时期恪尽职守、敢于担当、坚守本色,是对党忠诚;

“对党忠诚”也是实践的,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践诺,自觉主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勤恳努力工作。

正是因为千千万万党员干部对党绝对忠诚,党才有凝聚力、战斗力,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战胜各种困难,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这代共产党人该怎样把我们这一棒跑好,同时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我想,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通过沉淀下来,以淡薄的心态进行党史学习,让我更加深刻地领会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内涵。

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做小我"把该担当的历史责任担当起来,“成大我"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

篇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学习提纲

一、学习目的

深刻领会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1921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浴血奋战,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中共人民共和国,实现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二、学习内容

(一) 五四运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1919年上半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胜的协约国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

5月4日,北京3000余学生齐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分子从巴黎和会所给与的实际教训中,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这是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的直接原因。

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中,李大钊起着主要作用。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陈独秀,这时也站在了马克思主义立场上。

毛泽东在其主编的《湘江评论》上,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认为这个胜利必将普及于世界,我们应该效仿,他第二次来到北京后,热心搜寻并阅读共产主义书籍,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三)党的历届代表大会

1.党的一大。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

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搜查,最后一天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坚持用革命的手段实现这个目标。

党的一大决定设立中央局作为中央的临时领导机构,选举产生了以陈独秀为书记的中央局。

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

2.党的二大。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

党的二大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家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大会指出,为实现反帝反军阀的革命目标,必须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

党成立不过一年,就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使这个纲领很快传播开来,“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

这说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党的二大通过了第一个党章,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出具体规定,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这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大会还通过决议案,确认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党的二大通过决议案,阐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分子所组成的政党,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强调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广大的群众中去,都必须是不离开群众的,这对建党初期工农运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二大选出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推选陈独秀为委员长。

(注:

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等内容详见《中国共产党简史》)

3.党的三大。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

党的三大正确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

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已的独立性。

党的三大第一次修订党的章程,对二大党章进行了若干修改,首次规定新党员有候补期,首次规定党员可以“自请出党",即自愿退党。

党的三大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还组成陈独秀任委员长的中央局。

党的三大后,国共合作步伐大大加快。

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动员党员和革命青年加入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国民革命运动。

1923年10月初,应孙中山邀请,苏联代表鲍罗廷到达广州。

孙中山聘请他担任国民党组织教练员,后来聘为政治顾问。

国民党改组很快进入实行阶段。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出席开幕式的代表165人中,有共产党员20多人。

李大钊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国民党一大审议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新解释,即“新三民主义"。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中强调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

会后不久,孙中山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国民党一大的政治纲领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政治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注:

国共合作、大革命兴起等内容详见《中国共产党简史》)

4.党的四大。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出席大会的代表20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

党的四大的重大历史功绩在于,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对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

这是中国共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