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期末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762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期末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期末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期末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期末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期末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期末重点.docx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期末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期末重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期末重点.docx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期末重点

1第一章

一、资本主义商业银行产生的途径:

1、由旧的高利贷的银行转变而来;

2、新兴资产阶级按照资本主义原则组织的股份制银行。

主要

二、商业银行定义: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业务的金融中介机构。

三、考、银行的性质:

1、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

自有资金,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追求利润最大化;

2、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①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和内容具有特殊性

②商业银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受社会经济的影响特殊

③商业银行责任特殊;

3、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

既有别于国家的中央银行,又有别于政策性银行、专业银行(储蓄银行,住房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四、考、银行的作用:

1、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2、支付中介:

在存款的基础上,为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用,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结算过程和货币资金周转,促进了经济发展。

3、信用创造: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在信用中介与支付中介的职能基础之上产生的。

4、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要求不断拓展自己的金融服务领域,如信托、租赁、咨询、经纪人业务及国际业务等,并在商业银行经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五、考、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即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存在形式:

1、单一银行制:

也称独家银行制。

它的特点是银行业务完全由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

这种银行制度在美国非常普遍

⑴优点:

限制行业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有利于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协调;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大,经营灵活;管理层次少,有利于中央银行的监管

⑵缺点:

不设分支机构,与现代经济横向发展的趋势不协调;业务集中于某一地区或者某一行业,不利于分散风险;规模较小,经营成本高,不易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2、分行制:

⑴特点:

法律允许除了总行以外,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机构,所有分支机构统一由总行领导指挥。

源于英国,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分行制度。

分行制按总行的职能不同,又以进一步划分为总行制和总管理处制。

⑵优点:

分支机构多,分布广,业务分散,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本,且放款分散,风险分散,有利于保障银行的安全性;银行规模较大,易于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银行总数较少,便于宏观经济管理

⑶缺点:

容易形成垄断,降低经济效率;内部层次复杂,管理困难

3、银行控股公司制:

银行控股公司是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银行。

在法律上,这些银行是独立的,但其业务与经营政策,统属于同一股权公司所控制

六、考、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

1、决策机构:

股东大会(最高权力机构由权对银行一切业务提出质疑并选举董事会)、董事会(制定银行目标,确定银行政策模式,选举管理人员,建立委员会,为银行开拓业务)

2、执行机构:

行长(组织业务管理)、各种常设委员会、业务和职能部门,分支机构。

3、监督机构:

监事会(代表股东大会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总稽核。

七、考对银行业监管的主要内容:

1、银行业的准入

2、银行资本的充足性

3、银行的清偿能力

4、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

5、贷款的集中程度

八、考对银行业实施监管的原因:

1、为了保护储蓄者利益

2、银行是货币信用创造者

3、银行业和证券业和保险业综合经营导致商业银行业发展。

第二章

二、商业银行资本的功能:

考简答

1、可以吸收银行的经营亏损,保护银行的正常经营,

2、为银行注册、组织营业以及存款进入前的经营提供启动资金。

3、有助于树立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它向银行的债权人显示了银行的实力。

4、为银行的扩张,新业务和新计划的开拓提供资金。

5、作为银行增长的监测者,有助于保证单个银行增长的长期可持续性。

三、银行资本的构成:

P28

1、核心资本:

(1)实收资本:

投资者按照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商业银行的资本。

(2)资本公积:

指由投资者或其他单位投入,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但不构成银行实收资本的那部分资本或出资。

2毜

包括资本溢价、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和现金捐赠、股权投资准备、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关联交易差价和其他资本公积。

(3)盈余公积:

银行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

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以及法定公益金。

(4)未分配利润:

商业银行以前年度实现的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

(5)少数股权:

在合并报表时,包括在核心资本中的非全资子公司中的少数股权,是指子公司净经营成果和净资产中不以任何直接或间接方式归属于母银行的部分。

2、附属资本:

(1)重估储备:

商业银行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对固定资产进行重估时,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正差额为重估储备。

(2)一般准备:

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

(3)优先股:

商业银行发行的、给予投资者在收益分配、剩余资产分配等方面优先权利的股票。

(4)可转换债券:

商业银行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在一定期限内依据约定条件可以转换成商业银行普通股的债券。

计入附属资本的可转换债券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①债券持有人对银行的索偿权位于存款人及其他普通债权人之后,并不以银行的资产为抵押或质押;

②债券不可由持有者主动回售;未经银监会事先同意,发行人不准赎回。

(5)长期次级债务:

是指原始期限最少在五年以上的次级债务。

经银监会认可,商业银行发行的普通的、无担保的、不以银行资产为抵押或质押的长期次级债务工具可列入附属资本,在距到期日前最后五年,其可计入附属资本的数量每年累计折扣20%。

四、资本充足性以及相关规定:

银行的资本充足性主要是指银行资本的数量足以吸收可能发生的非预期损失,使银行在遭遇风险损失时不致破产。

只是相对于资产负债状况而言,资产充足并不意味着银行没有倒闭的风险。

五、最低资本要求:

核心资本比率=核心资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大于等于4%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

六、《巴塞尔协议》对资本的分类:

《巴塞尔协议》把银行资本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核心资本,也称一级资本,它主要由股本和从税后留利中提取的公共储备所组成,这是银行资本中最重要的部分。

第二部分为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它主要由未公开的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呆帐准备金,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债券、长期次级债务所组成。

七、考本的内部融资:

未分配利润是银行资本内部融资的重要来源

优点:

不必依靠公开市场筹集资金,发行成本低,不会使股东的控制权削弱

缺点:

⑴受当局对银行适度资本金规模的控制;

⑵受银行所能获得的净利润规模的影响;

⑶受银行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

十、银行资本的需要量影响因素:

P49

1、有关法律的规定

2、宏观经济形势

3、银行资产负债结构

4、银行的信誉

八、考资本的外部融资:

1、发行普通股:

2、发行优先股:

可转换优先股、固定股息率的优先股、浮动股息率的优先股

3、发行(中长期债券):

资本票据、资本证券、可转换债券、浮动利率长期债券、选择性利率指数

4、出售资产与租赁设备

5、股票与债券的互换

九、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1、信用风险:

违约的潜在可能性、信用下降

2、利率风险:

金融市场利率的波动

3、汇率风险:

汇率的波动

4、经营风险:

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突发性

5、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所掌握的可用于即时支付的流动性资产不能满足支付的需要,从而丧失清偿能力的可能,是其他各类风险长期隐藏和积累的结果。

第三章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及管理

7、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管理(见书76页成本概念及成本分析方法)

第四章

一、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一般包括以下几类:

1、库存现金,库存现金的经营原则就是保持适度的规模。

2、在中央银行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

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法定准备金存款,二是超额准备金存款。

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调节信用的一种政策手段,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得动用。

超额准备金有两种含义:

广义的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扣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后的余额,即商业银行可用资金;狭义的超额准备金是指在准备金存款账户中,超过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存款。

3、存放同业存款,是指存放同业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存放在代理行和相关银行的存款。

在其它银行保持存款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银行在同业之间开展代理业务和结算收付。

由于存放同业的存款属于活期存款的性质,可以随时支用,因此可以视同银行的现金资产。

4、托收中现金,是指在银行间确认转账过程中的支票金额。

当个人、企业或政府部门将其收到的支票存入银行时,不能立即调动该款项,而必须在银行经过一定时间确认之后方可提现使用。

二、流动性的含义: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应付客户提存和满足客户贷款需求的能力。

它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

适度存量控制原则,适时流量调节原则,安全性原则。

三、银行的流动性需求种类:

1、短期流动性需求。

是一种短期现金需求,季节性因素是影响存款的变化和贷款需求波动的主要因素。

2、长期流动性需求。

是一种长期现金需求,这种需求主要由银行所服务的社区或者产业的经济发展所决定。

3、周期流动性需求。

是一种长期现金需求,这种需求主要是由于经济周期性波动所引发的。

4、临时流动性需求。

是一种临时的现金需求,这种需求是由难以预测的不寻常事件所引发的。

四、流动性供给:

银行的流动性供给包括:

一是在资产负债表中存储流动性,二是从金融市场上“购买”流动性。

银行的现金资产作为资金运用的一部分,直接形成了对流动性的供给。

在现金资产中,我国商业银行习惯地将可供商业银行直接、自主运用的资金称之为资金头寸。

商业银行的头寸概念有可用头寸(扣除法定准备金以后的现金资产)、基础头寸(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和超额准备金之和)最具流动性的资产)和可贷头寸之分(某一时期,用于直接贷款发放和投资的资金,是银行形成盈利资产的基础)

五、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方法:

1、因素法

主要是通过对影响存贷变化的各种因素变动趋势的数量分析,再依据以往的经验及自身对流动性的主观偏好,估计未来一段时期内存贷及应缴准备金变化情况,来判断预测期内的流动性需要。

(1)影响预测期贷款变化的主要因素:

①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期增长率。

②企业的预期利润率。

③货币供应预期增长率。

④预期优惠贷款利率。

⑤商业票据利率。

⑥预期通货膨胀率等。

(2)影响预测期存款变化的主要因素;

①个人收入预期增长率。

②社会商品零售额的预期增长率。

③货币供应量预期增长率。

④货币市场存款预期增长率。

⑤预期通货膨胀率。

资金头寸需要量=预计贷款增加量+应缴准备金增加量-预计存款增量

2、资金结构法

资金结构法是通过分析存贷款资金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来预测未来的流动性需求。

银行总流动性需求包括:

(1)负债流动性需求

商业银行负债分为三类:

游动性负债、脆弱性负债、稳定性负债

根据各类负债总额计为其保持流动性资金准备率就可以计算出流动性需求的总量。

假设某银行为游动性负债保持95%的流动准备,为脆弱性负债保持30%的流动性准备,为稳定负债保持15%的流动性准备。

这样该行为存款及非存款性负债保持的流动性需求量为

(2)贷款流动性需求:

为满足客户合理的新增贷款需求

(3)银行总流动性需求=负债流动性需求+贷款流动性需求

假定对新增贷款的流动性准备为100%,其他假设不变则:

银行总流动性需要量=0.95×(游动性负债-法定存款准备金)+0.3×(脆弱性负债-法定存款准备金)+0.15×(稳定性负债-法定存款准备金)+1.0×新增贷款额

3、流动性指标法

流动性指标体系能够反映一家银行整体的流动性状况,银行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自身的流动性指标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来估算其流动性需求。

八、现金资产管理原则

银行在现金资产的管理中,应当坚持总量适度原则、适时调节原则和安全保障原则。

现金资产管理的总量适度原则是指银行现金资产的总量必须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规模上。

现金资产的适时调节原则是指银行要根据业务过程中的现金流量变化,及时的调节资金短缺头寸,确保现金资产的规模适度。

安全保障原则,银行在现金资产特别是库存现金的管理中,必然健全安全保卫制度,严格业务操作规程,确保资金的安全无损。

十一、存款准备金的管理

存款准备金的管理,包括满足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和超额准备金的适度规模控制两个方面:

法定存款准备金管理,主要是准确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需要量和及时上缴准备金。

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需要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滞后准备金计算法,主要适用于对非交易性账户存款的准备金计算。

另一种是同步准备金计算法,它主要适用于对交易性账户存款的准备金计算。

1)滞后准备金计算法,是根据前期存款负债的余额确定本期准备金的需要量的方法。

2)同步准备金计算法,是指以本期的存款余额为基础计算本期的准备金需要量的方法。

按照滞后准备金计算法计算出来的准备金需要量与按照同步准备金计算法计算出来的准备金需要量的合计,就是银行在一定时期需要交纳的全部存款准备金。

这个需要量与已交纳的存款准备金余额进行比较,如果余额不足,银行应当及时予以补足;如果已有的准备金余额已超过了应缴准备金数,则应及时从中央银行调减准备金,增加银行的可用头寸。

(2)影响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因素:

1、存款波动:

银行在分析存款波动对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影响时,重点应分析导致存款下降的情况,因为,只有在存款下降的情况下,才会导致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增加。

2、贷款的发放与收回。

3、其它因素

除了存贷款因素外,其它一些因素也影响到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需要量。

这些因素主要的有:

1、是向中央银行借款。

2、是同业往来。

3、是法定存款准备金。

4、是信贷资金调拨

流动性需求管理的原则:

1、进取型原则2、保守型原则3、成本最低原则

第五章商业银行贷款资产管理

一、贷款种类划分,

1、按贷款的偿还方式分类:

(1)一次性偿还贷款:

其利息可以分期支付,也可以在归还本金时一次性付清。

(2)分期偿还贷款:

指借款人按规定的期限分次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贷款。

意义:

一方面有利于银行监测贷款到期和贷款收回情况,准确预测银行头寸的变动趋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银行考核利息率,加强对应收利息的管理。

2、按贷款的质量(或风险程度)分类:

按照贷款的质量和风险程度划分,银行贷款可以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等五类。

(1)正常贷款是指借款人能够履行借款合同,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的贷款。

(2)关注贷款是指贷款的本息偿还仍然正常,但是发生了一些可能会影响贷款偿还的不利因素。

(3)次级贷款是指借款人依靠其正常的经营收入已经无法偿还贷款的本息,即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

(4)可疑贷款是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

(5)损失贷款是指在采取了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3、按贷款的规模和对象分类

(1)批发贷款:

指银行对规模较大的借款人(如大中型企业)发放的金额较大的贷款。

(2)零售贷款:

指银行对小客户和个人发放的金额较小的贷款。

4.保障程度分类

抵押贷款:

担保品

信用贷款:

一般是信誉卓越的大公司

5.按偿还期限分

活期贷款和定期贷款

6.发放自主程度:

自主程度贷款

二、银行贷款组合的目的是:

最大程度地提高银行贷款发放的收益,降低整体贷款风险。

决定某个银行贷款组合结构的1.首要因素是特定的市场环境。

2.银行的经营规模同样也能决定银行的贷款组合结构。

3.组合总量考虑,贷款利润收益与其他收益比较。

2

三、贷款政策原则

即“6C”原则。

这是指品质(character)、能力(capacity)、现金(cash)、抵押(collateral)、环境(conditions)和控制(control)。

贷款政策基本内容:

1.贷款业务的发展战略2.贷款审批的分级授权3.贷款的期限和品种结构4.贷款发放的规模控制5.关系人贷款政策6.信贷集中风险管理政策

7.贷款定价8.贷款的担保政策9.贷款档案的管理政策10.贷款的审批和管理程序11.贷款的日常管理和催收政策12.对所有贷款质量评价的标准13.对不良贷款的处理

四、贷款审查的原则

定期对所有类型的贷款进行审查,大笔贷款审查周期较短,小笔贷款可以随机抽样审查;

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与还款能力;

贷款文件的完整性和贷款政策的一致性;

银行对抵押和担、保的控制程度;

增大对问题贷款的审查力度

五、有问题贷款的处理程序:

1.首先会与借款人会面,商讨合作的可能性,如果可能的话,银行会继续向借款人注入新的资金。

2.当追加资金方案不能选择时,银行和企业还可以协商制定一个双方同意的政策。

3.当银行与企业双方无法实现上述目标时,则只有清算最后一种选择了。

呆帐准备金:

贷款呆帐准备金是从银行收入中提取的,用于弥补贷款损失的一种价值准备。

银行提取呆帐准备金的唯一目的是弥补评估日贷款和租赁组合中的固有损失。

银行提取呆帐准备金要符合两项原则:

一是及时性原则,二是充足性原则。

在普通呆帐准备金和专项呆帐准备金体系下,准备金的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所需的专项呆帐准备金

   专项呆帐准备金的计算要按照贷款的分类结果,不同的贷款分类按不同的比例计提。

可参考的比例为:

损失类贷款为100%;可疑类贷款为50%;次级类贷款为20%;关注类贷款为5%。

(2)计算普通呆帐准备金

  贷款即使属于正常类,仍存在损失的可能,因此需计提普通呆帐准备金。

方法为:

   普通呆帐准备金=(贷款总额—专项呆帐准备金)×规定的比例

 (3)呆帐准备金总量=专项呆帐准备金+普通呆帐准备金

二、企业贷款的种类:

1.短期贷款,即季节性贷款,临时性贷款,银行发放此类贷款可以有抵押品,也可以没有抵押品。

(具有自动清偿性质)

2.定期贷款,一年以上,不具有自动清偿性,只能用企业的收益和新负债还,风险大。

3.小企业贷款,各种担保公司的出现为小企业获得贷款提供了很大帮助。

4.农业银行,对农业发放贷款目前主要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三、企业贷款理由分析

1.销售增长导致的借款

2.营业周期减慢引起的借款(存货周转减慢,应收账款回收减慢)

3.固定资产购买引起的借款

4.其他原因引起的借款:

资产增长增加的支出、债务重组增加的支出、低效经营增加的支出、

三借款企业的担保分析

1.贷款担保的种类

(1)抵押:

指借款人或第三人在不转移财产占有权的情况下,将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

(2)质押:

指借款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或权利移交银行占有,将该动产或权利作为债权的担保。

(3)保证:

指银行、借款人和第三方签订一个保证协议,当借款人违约或无力归还贷款时,由保证人按照约定发行债务或者承担相应的责任。

(4)附属合同:

是由借款人的其他债权人签署的同意对银行贷款负第二责任的协议,作用是为银行提供对其他债权人的债务清偿优先权。

2.贷款担保的管理

(1)对抵押和质押的管理

①银行对抵押物的占有和控制情况。

②抵押物的流动性。

流动性越强贷款安全性越高

③抵押物的价值评估。

④抵押物的变现价值。

⑤抵押率。

贷款金额与抵押物价值比。

(2)保证

①保证人的资格。

②保证人的财务实力。

③保证人的保证意愿。

④保证人与借款人之间的关系。

⑤保证的法律责任。

借款企业的非财务因素分析

为了更准确地考察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非财务因素对借款人的影响,这主要是指借款人所处的行业、经营特征、管理方式、还款意愿、其他因素等。

四、企业贷款的定价

1、成本加成贷款定价法:

在对贷款进行定价时,银行管理人员必须考虑其筹集可贷资金的成本和银行的其他经营成本

一个完整的贷款利率中必须包括四部分的内容:

(1)银行筹集足够的可贷资金的成本;

(2)银行的经营成本(工资和物质设施的成本);

(3)银行对违约风险所进行的必要补偿;

(4)每笔贷款的适当利润以保证银行的所有者获得必要的收益。

因此有:

贷款利率=筹集资金的边际成本+银行的其他经营成本+预计违约风险补偿费用+银行预期的利润

2、价格领导模型:

它是以若干个大银行统一的优惠利率为基础,考虑到违约风险补偿和期限风险补偿后为贷款的利率。

对某个特定的顾客来说,贷款利率的公式为:

贷款利率=优惠利率(包括各种成本和银行预期的利润)+加成部分=优惠利率+违约风险贴水+期限风险贴水

3、成本—收益定价法:

在银行内部还有更复杂的贷款定价系统,这就是成本—收益定价法。

在成本—收益定价法下,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三个:

(1)贷款产生的总收入;

(2)借款人实际使用的资金额;

(3)贷款总收入与借款人实际使用的资金额之间的比率为银行贷款的税前收益。

第七章

一、个人贷款对商业银行的意义

1.个人信贷可以改善银行资产结构,降低经营风险

2.个人信贷是商业银行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3.个人信贷是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个人贷款的特点

1.高风险性

(1)消费信贷的还款来源不稳定,波动性较大。

(2)信息不对称风险比较严重。

(3)贷款结构内含较高的利率风险和违约风险。

2.高收益性

消费信贷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它也具有高收益性。

消费信贷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利息收入与其他相关手续费。

3.周期性

消费信贷的周期性体现在较高的经济周期敏感性。

4.利率不敏感性

第八章

一、个人住房贷款的结构

个人住房贷款结构是指贷款额度、期限、利率和还款方式的设定。

二、风险:

信用、利率上升、提前偿付给银行带来利息损失、抵押物贬值、法律、银行人员道德政策风险。

三、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指的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的住房抵押贷款汇集在一起,通过结构重组和信用增级,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动的证券来融通资金的过程。

四、个人综合贷款结构

担保方式、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

按月还本利息方式同住房贷款。

五、个人经营贷款业务,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

1.

借款人与贷款用途

与消费贷款不同,个人经营贷款的借款人必须是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的主体

2.大多数个人经营贷款是担保贷款,

六、信用卡信用卡与借记卡最大的区别是信用卡可以透支,持卡人在信用额度内先支付后还款,而借记卡不能透支,只有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需要先存款后消费。

透支金额和利息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偿还,否则银行就要随时间推移收取越来越高的利息。

信用卡风险管理

1.信用卡的特殊风险

(1)信用风险,恶意透支与套现。

(2)伪冒风险,诈骗产生的风险。

(3)作业风险,特约商户没有按业务操作流程办理。

(4)内部风险,银行内部人员业务操作流程漏洞。

2.信用卡风险管理手段

(1)强化业务流程风险管理

(2)运用芯片卡来降低伪冒风险(3)加强特约商户风险管理

(4)建设与完善内部控制体系(5)加强外部合作

第十章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一、资产管理理论

银行通过对资产规模、结构和层次的管理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

1.商业贷款理论最早的资产管理理论(自动清偿理论)(真实票据理论)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因此其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短期自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