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善堂的百草养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588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善堂的百草养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鸿善堂的百草养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鸿善堂的百草养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鸿善堂的百草养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鸿善堂的百草养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鸿善堂的百草养生.docx

《鸿善堂的百草养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善堂的百草养生.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鸿善堂的百草养生.docx

鸿善堂的百草养生

百草养生

一、概述

“天生万物,独厚五谷”。

历经5000年,祖先留给了我们质朴的养生宝藏,包括五谷在内的众多药食同源的食物,成为了我们保健康、治未病的良方。

五谷合理膳食既是一种养生的饮食搭配,更是一种自然的生活态度。

以此来领悟和探寻健康是怎样“吃”出来的。

吃是管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倡导食五谷杂粮,精而非多,“杂食”和“素食”才是正确的养生吃法。

如此吃法,我们才能主动走向健康。

何为养生?

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护养;所谓生,指生命、生存、生长之意。

养生,通俗理解,就是保养生命,让有限的生命更健康更长寿。

而养生大体又分为四季养生,食疗养生等。

 

预防胜于治疗,食疗胜于药疗,中医即强调“药食同源”的道理,食物也有预防和治疗的养生功能。

不同颜色、味道的食物入不同的脏腑,只有根据自己的身体体质、不同脏腑反映的不良症状来选择适合的食物,才能达到最佳养生的目地。

 

《皇帝内经》中有记载:

食物的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

但是,在选择食物的时候,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平时要注意各种味道的搭配,做到五味调和。

卫生部公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对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具体规定。

三种物品名单如下:

1、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

(按笔划顺序排列)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葚、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2、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

(按笔划顺序排列)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3、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

(按笔划顺序排列)

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乌、广防己、马桑叶、马钱子、六角莲、天仙子、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通、农吉痢、夹竹桃、朱砂、米壳(罂粟壳)、红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丽江山慈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闹羊花、青娘虫、鱼藤、洋地黄、洋金花、牵牛子、砒石(白砒、红砒、砒霜)、草乌、香加皮(杠柳皮)、骆驼蓬、鬼臼、莽草、铁棒槌、铃兰、雪上一枝蒿、黄花夹竹桃、斑蝥、硫磺、雄黄、雷公藤、颠茄、藜芦、蟾酥。

二、中医养生与食物性味

1、五行性理

研究五行性理,为养生成道的要素。

人的肝脏属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

阳木性人,仁德,正直,有主意,能忍辱,有担当力。

阴木性的人,好抗上,不服人,宁折不屈,好说酸话,做事不许人驳辩,多不孝,一生多难。

好生怒气,怒气伤肝,头迷眼花,两臂麻木,四肢无力,胸隔不舒,耳鸣牙痛,中风等病。

要想病好,必须拨阴取阳,问主意,以仁德存心,爱人爱物,戒杀。

德性养性,行持日久,元性复初。

心脏属火,丙火为阳火,丁火为阴火。

阳火性人,明理,温恭谦让,守礼守分,不争不贪,举止合度。

阴火性人急躁,好争理,喜夸张,好虚荣,爱面子,贪而无厌,做事虎头蛇尾。

有一分阴火,就多一分遮障,一生多苦。

好恨人,恨人伤心,心热心跳,失眠颠狂,暗哑疔疮。

要想好病,问明理,拨阴取阳,以礼存心,戒邪淫。

礼能养心,行持日久,元神复初。

脾脏属土,戍土为阳土,己土为阴土。

阳土性人,信实,忠厚,宽大,能容能化,勤俭朴素,笃行道德。

阴土性人固执死板,蠢笨蛮横,心小量窄,一生多累。

好怨人,怨人伤脾,膨闷胀饱,腹痛吐泻,虚弱气短,面黄懒惰。

要想好病,问信实,拨阴取阳,认因果,戒妄语,信能养气,行持日久元气复初。

肺脏属金,庚金为阳金。

辛金为阴金。

阳金性人有义气,擅交际,豪爽活泼,敏捷果断。

阴金性人残忍嫉妒,虚伪好辩,巧言令色,笑里藏刀。

阴金性人多薄命,好恼人,恼人伤肺,气喘咳嗽,肺病咯血,各种肺经疾病。

要想病好,问响亮,拨阴取阳,要有养气,找人好处,戒爱小,义能养肺,行持日久,元情复初。

肾脏属水,壬水是阳水,癸水是阴水。

阳水性人有智慧,性柔和,心灵手巧,擅精艺术,肯低矮就下。

阴水性人愚鲁,迟钝,遇事退缩,多忧多虑,一生受气。

好烦人,烦人伤肾,腰腿酸痛,遗精淋症,虚痿肾亏,疝气淤结等病。

要想病好,问柔和,拨阴取阳,认不是生智慧水,戒酒。

智能养精,行持日久,元精复初。

2、五行性识别法

一个人是什么性,可以从形状,面色,声音,行态几方面来辩。

木性人,身材细高,双肩高耸;长脸,上宽下窄,瘦而露骨,青筋暴露,走路高压有声;说话的声音,直而短,齿音;生气时,面色青而带杀气。

火性人,身体圆胖,体形丰满,柳肩膀;枣核形脸,上尖中宽,赤红面,肉多横纹,毛发稀疏;行动急速,走路上身摇摆(蛇行);说话的声音,尖而破,舌音;生气时面红耳赤。

土性人,五短身材,土性人有三厚—背厚,唇背,手背厚。

平方脸,蒜头鼻子,面色黄;沉重踏实;说话鼻音;生气时,面色焦黄。

金性人,身材苗条,单薄;长方形脸,颧骨高。

面色白,眉清目秀,唇薄齿白;举止轻佻;说话声音宏亮,唇音,生气时好冷笑,面色煞白。

水性人,体型肥胖,猪肚子形脸,上窄下宽,重下额,面色淡黑。

粗眉大眼,毛发深黑。

行动迟缓,拖泥带水。

坐立时均好倚扶;说话声音慢长而低,喉音。

生气时好哭,面色阴黑。

看人的性,先看形,后看色,便知顺逆。

3、食物的性味

A、食物的五性

食物的性质,概括起来有“温,热,寒,凉,平”五种,但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寒凉为阴,温热为阳,寒和凉,温和热,仅是程度上的不同。

没有本质区别。

温则接近热,而次于热,因此红参,生姜,花椒,肉桂等皆可归于热性。

凉接近于寒而程度上次于寒,因此西洋参,天冬,生地,菊花,薄荷等属寒性,此外有一些食品,偏盛之气不是很显著性质平和,称为平性,但究其性质有略偏于温和凉的差别。

人们为了保持身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以保持身体健康或养生的目的,应根据气侯的变化和身体的寒热情况,适当注意寒,热,性,味的饮食搭配。

例如;在炎热的夏天,适当的食用凉性食物,对身体散热有一定的帮助,冬季寒冷,宜选用一些温热性质的食品,以保温抵御外寒。

热证体质的人应多吃寒凉的食品,忌辛辣之物;寒证体质的人应多吃温热的食品,忌寒凉生冷之物。

B、食物的五味

味:

是食物的滋味和味道。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食物的味道,主要是通

过味觉来辩别的。

辛:

即辣味,能散,能行,具有开通味觉,刺激食欲,增强食量的作用,还有行气,发汗的

效果,如:

生姜,辣椒,陈皮,砂仁等。

甘:

即甜味,能补,能缓,能和,是调和补养食品,如:

糖,甘蔗,薯类等。

酸:

即兼涩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

酸性食物能刺激味觉分泌。

各种水果未成熟期多为酸性,

又如五味子,金樱子,对体虚多汗,脾虚久泻,肺虚久咳,肾虚遗精,尿多均有补益。

苦:

能开味,能泻,能燥,具有泻热,燥湿等作用,如苦瓜可清热,燥湿,降糖,西洋参具

有补气,清热,祛火,生津。

咸:

能软,能下,具有软坚,散结,润肠,通便的作用,如海藻。

淡:

除五味外,还有淡味,有利尿功效,如苡仁,茯苓等,可用于小便不利。

鲜:

除五味外还有鲜味,是在食品中存在的一种独特味道,能被人味觉受纳,有美味感。

性和味是互相联系的,两者必须密切的结合起来,才能全面的说明食物的性能。

同样是甘味食物,甘温就有补气,温阳的功效;甘寒具有养阴,生津的功效。

同样是苦味食物,苦寒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苦温则具有燥湿的作用,但不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

例如:

鹿茸,鹿鞭与枸杞,生地同是甘味,都具有补益作用,但鹿茸,鹿鞭味甘而性温,能温肾以壮阳;枸杞,生地味甘而性凉,能滋肾以养阴,此为同中有异。

还有一些食品一性而兼数味,还有偏重于性或偏重于味的。

正由于有性同而味异,味同而性异的差别,因此导致食品的作用也千差万别。

C、食物的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食物作用于人的身体四种不同趋向。

凡升浮的食物,多主上行而外向,有升提,发散,祛风,疏泄,温里,散寒等作用,属阳性食物;凡沉,降的食物,多主下行而内向,有潜阳,降逆,收敛,清热,渗湿,泻下等作用,属阴性食物。

升,降,浮,沉的趋向主要取决于食物的质地轻重和气味厚薄。

质轻者升,质重者降。

厚指气味浓厚雄烈,薄指气味轻薄清淡。

一般来说升浮性食物多辛,甘,温,热;沉降性食物多寒,凉,苦,酸,咸。

花,叶及质轻的食物多能升,浮,例如:

菊花,薄荷,桑叶等;子,肉及质重的食物多能沉降,例如:

牛,土蛎等;气薄则发泄,例如;干姜,肉桂等。

味薄则通将下行,例如;茯苓等。

上述食物在人体内的趋向说明升浮沉降,和性味息息相关,正如李时珍所说:

“酸咸无升,甘辛无降,寒无浮,热无降。

食物和其他事物一样,在一般的共性中,又各有其特性,就是事物的二重性。

这种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食物的升,降,浮沉也不例外,正如李时珍所说:

“升者引之以减寒,则沉而直达三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颠顶。

食物欲其上升者,大多以酒炒用;食物欲其下行者,往往用盐水炒用;食物欲其发散者,大多以姜汁炒用;食物欲其收敛者,大多用醋炒用。

3、品种材料

(一)蔬菜类

1、番茄

『别名』番茄、番柿、六月柿、洋柿子、洋海椒、毛腊果。

『性味归经』甘、酸,微寒;归肝、胃、肺经。

『功效应用』1、清热生津2、开胃消食

2、南瓜

『别名』番瓜、金瓜、麦瓜

『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1、补中益气2、解毒杀虫

3、冬瓜

『别名』白瓜、白冬瓜、枕瓜

『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肺、大肠、小肠、膀胱经

『功效应用』1、清热利水2、清热解毒3、下气消痰

4、苦瓜

『别名』锦荔子、癞葡萄、癞瓜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1、清暑除热2、解毒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食,食之令人吐泻腹痛

5、黄瓜

『别名』胡瓜、王瓜、刺瓜

『性味归经』甘,凉;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利水、解毒

『使用注意』其性寒凉,胃寒者不宜食用

6、丝瓜

『别名』天丝瓜、天罗、蛮瓜、布瓜、绵瓜、天吊瓜

『性味归经』甘,凉;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1、清热解毒凉血2、祛风化痰通络

『使用注意』多服能滑肠致泻,脾虚便溏者不宜食用

7、菠菜

『别名』菠棱、赤根菜、波斯菜、鹦鹉菜

『性味归经』甘,凉;归肠、胃经

『功效应用』养血止血,滋阴润燥

『使用注意』不宜与豆腐共煮,以碍消化影响疗效脾虚便溏者不宜多食患肾炎、肾结石的病人不宜食

8、芹菜

『别名』水芹菜、香芹、蒲芹、药芹

『性味归经』甘,凉;归肝、胃、肺经

『功效应用』1、清热平肝2、祛风利湿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不宜多食

9、韭菜

『别名』起阳草、长生韭扁菜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胃、肾经

『功效应用』1、温中开胃2、行气活血3、补肾助阳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及疮疡、目疾患者忌食

10、圆白菜

『别名』甘蓝、蓝菜、西土蓝、洋白菜、卷心菜、包心菜、莲花白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1、益脾胃、祛结气2、缓急止痛

『使用注意』对于腹腔和胸外科手术后,胃肠溃疡及其出血特别严重时,腹泻及肝病时不宜吃

11、茼蒿

『别名』茼蒿、蓬蒿、茼蒿菜、蒿菜、菊花菜

『性味归经』辛、甘,平;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1、调和脾胃,利小便2、化痰止咳

13、芥菜

『别名』雪里蕻、大芥、皱叶芥、黄芥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1、宣肺豁痰2、温中健胃3、散寒解表

『使用注意』凡疮疡、目疾、痔疮、便血及平素热盛之患者忌食

14、莴苣

『别名』莴苣笋、莴笋、千金菜、香马笋

『性味归经』苦、甘,凉;归肠、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利尿

『使用注意』不可多食,多食使人目糊

15、胡荽

『别名』香菜、香荽、胡莱、芫荽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1、透发麻疹2、消食下气

『使用注意』非风寒外感者忌食,麻疹已透或虽未透出而热毒壅滞者不宜食

16、黄花菜

『别名』金针菜、萱草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脾、肾经

『功效应用』1、养血平肝2、利尿消肿止血3、发奶

17、四季豆

『别名』白饭豆、云扁豆、龙爪豆、龙骨豆、芸豆、白豆、二生豆

『性味归经』甘、淡,平

『功效应用』解热,利尿,消肿

『使用注意』食用前应充分加热至熟透

18、扁豆

『别名』四季豆、藤豆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1、健脾和中2、化湿消暑

19、豇豆

『别名』豆角、角豆、裙带豆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1、健胃补肾2、利尿除湿

20、刀豆

『别名』挟剑豆、大刀豆、刀巴豆、刀培豆

『性味归经』甘,平;归胃经

『功效应用』1、和中下气2、活血散瘀

21、茄子

『别名』落苏

『性味归经』甘,凉;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1、清热解毒2、活血消肿

『使用注意』其性寒滑,脾胃虚寒之人不宜多食,肠滑腹泻者慎食

22、辣椒

『别名』番椒、秦椒、海椒、辣茄

『性味归经』辛,热;归心、脾经

『功效应用』温中散寒,开胃消食

『使用注意』不宜多食,阴虚有热者勿食;因辣椒有较强的刺激性,容易引起口干、咳嗽、咽痛、便秘等。

23、萝卜

『别名』莱菔

『性味归经』辛、甘,凉;归脾、肺经

『功效应用』1、清热生津,凉血止血2、下气宽中,消食化痰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生食习惯上认为服人参时,不可同服本品,以免影响药力

24、胡萝卜

『别名』红萝卜、黄萝卜、葫芦菔、丁香萝卜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1、健脾化滞2、润肠通便3、杀虫

『使用注意』不宜多食或过食过食会引起黄皮病,全身皮肤黄染

25、土豆

『别名』马铃薯、洋芋、洋番薯

『性味归经』甘、平;归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1、益气健脾2、解毒

『使用注意』凡腐烂、霉烂或生芽较多的土豆(均含过量龙葵素,极易引起中毒)一律不能食用

26、山药

『别名』薯蓣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应用』1、补脾益胃2、益肺补肾

27、百合

『别名』百合蒜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心,肺经

『功效应用』1、润肺止咳2、清心安神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大便稀溏者不宜多食

28、藕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脾、胃经

『功效应用』1、清热生津,凉血散瘀2、补脾、开胃、止泻

29、蘑菇

『别名』蘑菇蕈、蘑子蕈、肉蕈

『性味归经』甘,凉;归胃、肠、肺经

『功效应用』补脾益气

30、木耳

『别名』黑木耳、桑耳、松耳

『性味归经』甘,平;归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凉血止血

31、银耳

『别名』白木耳、白耳子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胃、肾经

『功效应用』1、滋阴润肺2、益胃生津

『使用注意』作用缓慢,久食才有效

32、豆腐

『性味归经』甘,凉;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1、益中气,和脾胃2、健脾利湿3、清肺健肤4、清热解毒,下气消痰

『使用注意』不可过食,过食则腹胀、恶心,可用菠萝解民间流传疗疮病人忌食豆腐

33、黄豆芽

『别名』清水豆芽

『性味归经』甘,温;归脾、大肠经

『功效应用』祛黑痣,治疣赘,润肌肤.

『使用注意』勿食无根豆芽,因为无根豆芽在生长过程中喷洒了除草剂,而除草剂一般都有致癌、致畸、致

突变的作用。

34、绿豆芽

『别名』豆芽菜、银针菜

『性味归经』甘,寒;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1、清热解毒2、醒酒解毒3、利小便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久食

35、紫菜

『别名』索菜、子菜

『性味归经』甘、咸,寒;归肺经

『功效应用』1、化痰软坚2、清热利尿

『使用注意』不宜多食,尤其是素体脾虚者,可致腹胀

36、海带

『别名』海带草、海草、海马蔺

『性味归经』咸,寒;归肺经

『功效应用』1、软坚化痰2、祛湿止痒

(二)谷物类

1、粳米

『别名』大米、瓶米、硬米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补中益气

『使用注意』平时不宜多食精制后的细粮

2、糯米

『别名』糯稻米、江米、元米

『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应用』1、补中益气2、益气固表

『使用注意』因性极柔黏,难以消化,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3、粟米

『别名』小米、白梁粟、粟谷

『性昧归经』甘、咸、凉;归肾、脾、胃经(陈粟米味苦性寒)

『功效应用』1、健脾和胃2、补益虚损

『使用注意』不宜多食、久食

4、黍米

『性味归经』甘,平;归胃、大肠、肺、脾经

『功效应用』1、益气补肺2、和胃补中

『使用注意』不宜多食、久食

5、高粱

『别名』蜀秫、番黍、芦粟、木稷

『性味归经』甘、涩,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健脾和胃,渗湿止痢

『使用注意』便秘者慎用;其苗生嚼有毒

6、薏苡仁

『别名』薏仁、苡仁、苡米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功效应用』1、健脾利水2、利湿除痹3、清热排脓4、清利湿热

『使用注意』汗少便秘者不宜用

7、荞麦

『别名』乌麦、花荞、甜荞、养子

『性味归经』甘,凉;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1、健脾除湿2、消积下气

『使用注意』本品不宜多食,多食令人昏眩;脾胃虚寒者忌用

8、大麦

『别名』倮麦、饮麦、赤膊麦

『性味归经』甘、咸,凉;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1、健脾消食2、清热利水

9、小麦

『性味归经』甘,凉;归心经

『功效应用』1、养心除烦2、健脾益肾3、除热止渴

10、燕麦米

『别名』雀麦、杜姥草、牛星草、野小麦、野大麦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脾、胃经

『功效应用』益肝和胃,用于肝胃不和所致食少、纳差、大便不畅等

11、绿豆

『别名』青小豆

『性味归经』甘,凉;归心、胃经

『功效应用』1、清热解暑、利尿2、解毒

『使用注意』因性寒凉,脾胃虚寒或阳虚之人不宜服

12、黄豆

『别名』黄大豆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大肠经

『功效应用』1、补脾益气2、清热解毒

『使用注意』食用时宜高温煮烂,不宜食用过多,以碍消化而致腹胀

13、黑大豆

『别名』乌豆、黑豆、冬豆子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肾经

『功效应用』1、补肾益阴2、健脾利湿3、祛风除痹4、解毒

『使用注意』《本草经集注》记载本品“恶五参、龙胆”

14、赤小豆

『别名』红豆、红小豆、赤豆、朱小豆

『性味归经』甘、酸,平;归心、小肠经

『功效应用』1、健脾利水2、解毒消肿

15、豌豆

『别名』寒豆、雪豆、毕豆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1、补中益气2、清热解毒

『使用注意』炒熟的干豌豆尤其不易消化,过食可引起消化不良、腹胀等

16、蚕豆

『别名』佛豆、胡豆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1、补脾益胃2、清热利湿

『使用注意』不可生食其性壅滞,多食令人腹胀中焦虚寒者不宜食用蚕豆过敏者不宜食用

17、玉米

『别名』玉蜀黍、苞米、苞谷、六谷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1、调中开胃2、利水通淋

『使用注意』不宜单独长期服食

18、芝麻

『别名』胡麻、巨胜、黑芝麻、白芝麻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肺经

『功效应用』1、补肝肾,润五脏2、润燥滑肠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忌用

(三)肉食类

1、猪肉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肾经

『功效作用』湿热痰滞内蕴者不宜食猪肉不宜多食,肥肉尤其如此多食则助热,生痰助助湿,动风肥胖或血脂升高者慎用或忌用,外感病人亦不宜食

2、牛肉

『别名』黄牛肉、水牛肉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1、补益气血2、强壮筋骨

『使用注意』患疮疡、皮肤瘙痒者不易服食

3、羊肉

『别名』山羊肉、绵羊肉

『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应用』1、益气补虚2、温中暖胃

『使用注意』外感病邪,素体有热者慎用

4、狗肉

『别名』犬肉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应用』1、温补脾胃2、补肾助阳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者忌食,春夏季节不宜食本品

5、兔肉

『性味归经』甘,凉;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1、补中益气2、清热止渴

6、鸡肉

『别名』家鸡肉、母鸡肉、公鸡肉

『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1、温中益气2、补精添髓

『使用注意』本品性温,助火,肝阳上亢及口腔糜烂、皮肤疖肿、大便秘结者不宜食

7、鸭肉

『别名』鹜肉、家凫肉

『性味归经』甘、咸,微寒,归脾、胃、肺、肾经

『功效应用』1、滋阴养胃2、利水消肿

『使用注意』鸭肉甘寒,体质虚弱、四肢逆冷、大便溏泻、月经量少者不宜多食食鸭、肉忌食大蒜、木耳、鳖肉

8、鹅肉

『别名』家雁肉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应用』1、益气补虚2、和胃止渴

『使用注意』湿热内蕴者勿食不宜过量食用,食多不易消化

9、鸽肉

『别名』鹁鸽、飞奴

『性味归经』咸,平;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1、滋肾益气2、祛风解毒

10、鹌鹑肉

『别名』宛鹑肉、鹑鸟肉、赤喉鹑肉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1、补中益气2、清利湿热

11、燕窝

『别名』燕蔬菜、燕菜、燕根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胃、肾经

『功效应用』1、滋阴润肺2、益气补中

『使用注意』肺胃虚寒,湿停痰滞及有丧邪者忌用

(四)水产类

1、鳝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