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83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教案.docx
《6483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483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483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教案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教材分析
本章改变了以往先介绍人体的消化系统的结构,再讲述消化和吸收功能的编排顺序,而是按照人的食物取自环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是人体内细胞的物质和能量来源的方式来导入本章内容。
第一节介绍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就顺理成章。
本节的地位在于确立学生对食物来源于环境、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的认识,充分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为合理营养的相关内容埋下伏笔。
本节内容与初一上学期学习的“细胞的生活—细胞中有哪些物质”和初一下学期学习的“种子的成分”有一定联系。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描述各种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3.提高获取资料、分析资料和运用科学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的能力
4.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教学重点】
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2.获取资料、分析资料和运用科学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各种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2.探究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反思
教学准备
本节主要采用学生自学、教师引导点拨、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和实验等方法进行教学
仪器准备:
老师准备一套课本设计的装置或自己设计一套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点评
导入
以我们的食物来自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导入。
提示学生认识生物圈为人类提供了食物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指导学生查阅表格。
注意提示不同种类食物所含成分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出主要成分。
联系初一细胞、种子成分,进行总结归纳。
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每个人写出两种常吃的食物,并查阅教科书第41-42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并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填写在教科书上。
独立思考讨论题
锻炼获取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和来源
提出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分段阅读并记录。
指导学生比较分析:
1.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功能异同之处
2.输液为什么用葡萄糖水
3.运动为什么能减肥
4.伤病员、儿童为什么需要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5.2006年的安徽阜阳假奶粉为什么导致婴幼儿发育不良、智力低下?
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并与同学交流。
举出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写在图Ⅳ-18的旁边,含脂肪较多的食物,写在图Ⅳ-19的旁边;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写在图Ⅳ-20的旁边。
小组合作,由较高层次的同学为全组解答,组织本组的答案,请一位代表本组发表本组的讨论意见。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资料的能力
小组合作,发挥生生互动,兵教兵的作用
通过适当的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联系实际,加强生物学的实用性教学。
探究活动: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情境创设: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为什么呢?
引导阅读课本,分析问题的性质
各个小组中进行个性指导
指导学生结合课本的提示制定合理的计划
教师演示实验
组织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得出结论:
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含有能量多少不同。
学生解答
看教材第23页中的插图,互相交流,明确在探究食物中的能量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各小组在此基础上提出各自的探究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的问题不同,作出的假设也就不同,实验的方法步骤也会有区别。
各小组根据自己小组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根据小组确定的探究问题,制定探究计划。
对制定的计划进行讨论、完善。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分析实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各小组用自装置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器具进行操作
创设情境
锻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能力。
包括: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
本实验着重培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技能。
小结
指导思考
回顾本节收获
回顾总结本节内容,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名称
性质
功能
不同点
相同点
糖类
有机物
主要功能物质
①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
②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脂肪
备用能源
蛋白质
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水
无机物
无机盐
维生素
有机物
教学反思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必做1—4题;选做5—6题)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中属于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的是()
①糖类②脂肪③蛋白质④水⑤无机盐⑥维生素
A.①②⑤B.②③⑥C.①②③D.④⑤⑥
2.人体内的备用能源物质是()
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脂肪和蛋白质
3.下列食物的营养物质中都可以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①糖类②脂肪③蛋白质④水⑤无机盐⑥维生素
A.①②③B.②③⑥C.①②⑤D.④⑤⑥
4.“六.一”儿童节,小明在舞台上唱歌跳舞,他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
A.蛋白质B.糖类C.脂肪D.无机盐
5.青少年每天的食物中必须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下列各项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青少年正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的蛋白质比成人多
B.组成人体的蛋白质每天都有少量被分解
C.体内蛋白质不能全部由其它物质转变而来
D.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应多吃高蛋白食品
6.四位同学为参加运动会各准备了一些补充能量的食物。
甲准备了一些糖,乙准备了一些牛肉干,丙准备了一些水果,丁准备了一些蛋糕。
哪位同学的食物能最快地补充能量()
A.甲B.乙C.丙D.丁
二、非选择题(必做1-3题;选做4题)
1.观察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⑴.A中含_________较多,B中含________较多,C中含_________较多
⑵这三类物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__________,并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
2.为了减少实验误差,科学实验中往往需要设置________,并且实验结果应该取各组的____
3.青少年每天要喝一杯牛奶是为了保证学生每天获得足够的优质_______,因为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________。
4.综合分析以下两个示例,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⑴.长期饥饿的孩子会长得骨瘦如柴,发育不良。
⑵.人体由于饥饿感到全身无力时,不能再进行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选择题答案
1.C2.B3.A4.B5.D6.A
非选择题答案:
1.⑴蛋白质糖类脂肪⑵有机物能量
2.重复组平均值
3.蛋白质蛋白质
4.食物可以为人的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第2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点评
导入
复习回顾。
组织题目进行检测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识记,请每组较低层次的同学进行抢答
小组合作,督促待进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水和无机盐对人体的作用及其主要的食物来源
组织学生阅读P28水的相关知识
组织学生通过查找P45-46页的常见的食物成分表,总结出无机盐对人体的作用及主要的食物来源。
指导学生填写P29页表格内容
点拨:
缺铁为什么贫血
组织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进行速记练习
通过阅读获取知识
提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记忆并做相应练习
分别指定5名同学代表五种无机盐,请他们说出自己的重要性,再由他们自己指定其他同学说出他们代表的无机盐种类的重要性
锻炼学生的速记能力
进一步提高获取资料的能力
通过学生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趣味性
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及其主要的食物来源
组织学生阅读P29的故事,提示学生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问题
组织阅读
指导学生补充P30表2中的食物来源
点拨:
1.为什么缺乏维生素D和缺钙的症状是一样的?
2.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3.多吃胡萝卜为什么可以防治夜盲症
独立阅读,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小组解决问题
学生阅读P30有关维生素的知识,并准备起来总结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及其缺乏症
学生阅读并记忆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知识达标活动
组织学生活动
每组选定一名选手作为“小医生”,其他组选手提出课本上提到的缺乏症,请“小医生”作出判断
提高兴趣、落实知识
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提出问题、演示实验
学生阅读P30的进一步探究内容,提示学生要通过阅读知道维生素C的特性和如何判断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演示实验形象直观的体现知识
小结
组织学生
回顾总结,理顺知识
提高总结归纳能力
板书设计:
一、水:
60%--70%、主要成分
二、无机盐
无机盐
缺乏症
钙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铁
缺铁性贫血
碘
地方性甲状腺肿
三、维生素
维生素
缺乏症
维生素A
夜盲症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
坏血病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教学反思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必做1-4;选做5-7)
1.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是()
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水
2.如果缺少含钙的无机盐,儿童和老年人分别易患()
A.佝偻病和贫血B.骨质疏松症和贫血C.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D.贫血和坏血病
3.坏血病患者应多吃的食物是()
A.鱼肉和猪肉B.水果和蔬菜C.鸡蛋和鸭蛋D.糙米和肝脏
4.如果食物中缺碘和缺铁则易得()
A.地方性甲状腺肿和贫血B.佝偻病和贫血
C.贫血和地方性甲状腺肿D.地方性甲状腺肿和贫血
5.患脚气病是由于食物中缺乏()
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D
6.贫困地区的孩子易得鸡胸、X形腿或O形腿,这是因为他们的食物中长期缺乏()
A.钙和维生素DB.钙和维生素AC.铁和维生素AD.铁和维生素D
7.由于偏食,小王的上皮组织角化,夜晚看不清东西,同时皮下血管出血,这是由于他体内缺乏()①维生素A②维生素B1③维生素C④维生素D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8.下列叙述中,疾病与病因不相符的一项是()
A.夜盲症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B.脚气病与缺乏维生素B1有关
C.牙龈出血与缺乏维生素C有关D.神经炎与缺乏维生素D有关
二、非选择题(必做1-2;选做3)
1.下图从左向右分别是维生素、维生素缺乏症、对疾病有疗效的食物。
请用线将相互有关联的连接起来。
①维生素Aa脚气病A胡萝卜、黄玉米
②维生素B1b夜盲症B标准粉
③维生素Cc佝偻病C肝脏、鱼肝油
④维生素Dd坏血病D新鲜蔬菜和水果
2.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无机盐的种类
食物来源
含钙的无机盐
奶类、绿叶蔬菜、豆类、虾皮(A类)
含磷的无机盐
瘦肉、鱼、奶类、蛋类、豆类等(B类)
含铁的无机盐
血液、肝脏、瘦肉、鱼、奶类、蛋类(C类)
含碘的无机盐
海带、紫菜、虾、海盐等(D类)
⑴.某人患骨质疏松症,应多吃_____类食物
⑵.贫血患者除了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外,还应多吃______类食物
⑶.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人常吃海带、紫菜、海盐能使症状得到缓解,因为这类食物提供了
______这种无机盐
⑷奶类食物营养丰富,除富含多种无机盐外还含有人体内组织更新所必不可少的________
⑸某人补充了足够的A类食物但仍然表现佝偻病的症状是因为体内缺乏_______________
3.隋唐时期,我国医学家孙思邈在一个地区发现,当地的富人中有许多人患有脚气病,这种病人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孙思邈称之为“富病”,当地的穷人中有许多人皮肤粗糙,患有“雀目”,孙思邈称之为“穷病”。
后来孙思邈通过食疗治好了“富病”和“穷病”。
请你根据上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⑴.“富病”主要是由于缺乏哪种营养成分引起的?
“富病”人群中还应该有一种什么病?
食物疗法应如何进行?
⑵.“穷病”主要是由于缺乏哪种营养成分引起的?
“雀目”指的是什么病?
食物疗法应如何进行?
选择题答案:
1.D2.C3.B4.A5.B6.A7.C8.D
非选择答案:
1.
①维生素Aa脚气病A胡萝卜、黄玉米
②维生素B1b夜盲症B标准粉
③维生素Cc佝偻病C肝脏、鱼肝油
④维生素Dd坏血病D新鲜蔬菜和水果
2.⑴A⑵C⑶碘⑷蛋白质⑸维生素D
3.⑴维生素B1神经炎多吃粗粮等穷人吃的食物
⑵维生素A夜盲症多吃动物肝脏等富人吃的食物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教材分析:
按照人的食物取自环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是人体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来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被细胞利用。
本节加大了探究性学习的力度。
在“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活动中,除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探究的基本过程,还应十分重视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鼓励学生在完成探究活动后,如果发现结论与其他人不一样,一定要分析原因。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在本节课中应重视人体消化道的各个部分和各种消化腺,以及这些结构各有哪些功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5、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学生初步学会实验的观察、操作及探究。
2、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肠结构的探究活动,理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学生逐步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会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酶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挂图。
2、相关的实验准备。
3、制作小肠壁结构折叠模型。
本节课所用的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点评
一、导入
有关食物的录像片
导入:
欣赏了这段录像,我们可能食欲大增,但同学们在欣赏食物的同时,有没有想过,食物进入人体后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导入新课——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观看录像
产生学习欲望
创设情境
设疑导入
二、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自主学习:
人体的消化系统
(思考):
1、消化道从上至下由哪些器官组成?
2、人体内有哪些消化腺?
3、消化腺、消化液、消化酶三者之间的关系
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学习
人体消化系统图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
交流
完成学习提纲
看图分别说出消化道、消化腺的组成
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直观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拼图游戏人体的消化道
小结、评价
到电脑上拖动鼠标完成人体消化道拼图
以游戏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检测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学习情况和效果
考考你——人体消化系统图片
点击图片上的结构(事先在口腔、胃、小肠、肝脏等位置标上号码)
评价,小结
学生看图
学生说出该结构的名称及作用
其他学生听、补充或纠错
以考试的形式来学习一些重要器官,并穿插关注自身健康的教育。
同时也能检验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三、课上活动
讲故事:
题目:
旅行历险记
游客:
西瓜子
旅游线路:
人体的消化道
提供背景:
姗姗小朋友吃西瓜时不小心将西瓜子咽下去了。
这粒西瓜子在姗姗的体内开始了一天的历险。
介绍活动规则:
1、可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2、形式、人数不限。
评价在各组间巡回辅导
评价
分小组讨论交流
策划:
角色的定位、分工
准备:
材料的准备、角色的准备(进一步了解各“景点”特点)等
表演:
讲故事或小品
评价
分小组讨论交流
策划:
角色的定位、分工
准备:
材料的准备、角色的准备(进一步了解各“景点”特点)等
表演:
讲故事或小品
评价
四、反馈与小结
设疑: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收获
交流收获与体会
关注个人健康,科学生活
板书设计: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
分泌消化液(含有消化酶),消化食物。
位于消化道外面的大的消化腺:
唾液腺------唾液(淀粉酶)
肝脏---------胆汁(没有消化酶)
胰腺---------胰液(多种酶)
位于消化道壁内的小的消化腺:
胃腺---------胃液(蛋白酶)
肠腺---------肠液(多种酶)
教学反思: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肝炎病人怕吃油腻食物的原因是( )
A.唾液分泌过少 B.胆汁分泌过少C.胃液分泌过少 D.肠液分泌过少
2、不参与淀粉的消化,但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是( )
A.肠液 B.胰液 C.胃液 D.唾液
3、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
A.胆汁 B.胃液 C.肠液 D.胰液
二、非选择题
1、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主要由_________系统完成,此系统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
2、消化道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
3、唾液腺分泌_______,其中的_____________能够初步消化_______。
胃腺分泌________,其中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可初步消化___________。
4、肠腺分泌________,胰腺分泌___________,这两种消化液中含有消化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酶。
5、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分泌______,储藏在______中,经导管流入______。
课时作业答案:
一、1、B2、C3、A
二、1、消化消化道消化腺2、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3、唾液唾液淀粉酶淀粉胃液盐酸蛋白酶蛋白质
4、肠液胰液糖类淀粉脂肪
5、肝脏胆汁胆囊十二指肠
(编写:
实验中学----姜菲)
(第2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点评
引言:
当我们慢慢地嚼馒头时,常常感到稍有些甜味儿,这是什麽原因呢?
是不是馒头里含有那种甜甜的糖?
观看、思考
演示实验:
将馒头泡在水中,
检测馒头水中是否含有麦芽糖。
1、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分组实验
同组学生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协作,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归纳实验结论,提出并强调消化酶的作用。
2、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从牙齿、舌、唾液方面考虑
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帮助学生阅读、理解课本提示,为实验打好基础。
3、制订计划
分组讨论
讨论结束后,自学课本P34的实验过程
学习方案,理解实验程序
4、讨论和完善计划
与学生一同讨论过程的完整性
通过自己的学习,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5、实施计划
分组进行实验
完成实验
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哪个试管你内的淀粉发生了变化?
你的结论是什么?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
7、反馈与小结
设疑: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收获
交流收获与体会
板书设计: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水浴时水温是37℃,这是因为()
A、接近人体内温度,酶的催化能力最强
B、接近室温,容易保持恒定
C、是各种酶维持其生物活性的最佳温度
D、随机温度无特殊意义
2、吃馒头时,越嚼越感觉到甜,是因为()
A、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葡萄糖
B、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麦芽糖
C、唾液变成了葡萄糖
D、口腔内产生了葡萄糖
二、非选择题
1、馒头变甜与________的分泌、_______的咀嚼和_____的搅拌都有关系。
馒头中的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部分转变成__________。
2、下表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试管
加入的物质(各2毫升)
温度
试剂
实验现象
1
淀粉糊+唾液
0℃
碘液
2
淀粉糊+唾液
73℃
碘液
3
淀粉糊+唾液
37℃
碘液
4
淀粉糊+清水
37℃
碘液
(1)1、3号试管的实验对比说明了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
(2)______与_______对比证明了唾液的作用,是因为唾液中的_________将淀粉分解成了_________。
(3)_________号试管是对照组。
课时作业答案:
一、1、A2、B
二、1、唾液牙齿舌淀粉唾液淀粉酶麦芽糖
2、变蓝变蓝不变蓝变蓝
(1)温度
(2)34唾液淀粉酶麦芽糖(3)3
(第3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意图、点评
一、复习消化系统的结构
复习引入:
出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特点”的复习提示,组织互查互纠。
检验复习状况,解决复习中出现的疑问。
回忆上节学习内容,进入学习情境,并根据复习提纲,互查互纠所学。
复习、检查上节课的内容
二、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方法指导:
1、用解剖剪纵向剪开小肠,露出小肠的内表面。
2、将小肠放入盛水的培养皿中,沿剪口翻开,观察内表面结构(用肉眼观察)
3、用手指抚摸小肠的内表面,有什么感觉?
4、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小肠内表面,可以看到什么?
巡视指导
组织汇报探究结果
进行激励性评价
在方法指导下分小组探究:
1、用解剖剪纵向剪开小肠,露出小肠的内表面。
2、将小肠放入盛水的培养皿中,沿剪口翻开,肉眼观察内表面结构特点
3、用手指抚摸小肠的内表面,感觉小肠内表面的结构特点
4、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小肠内表面,看到小肠的皱襞和绒毛状突起
汇报交流探究结果:
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1、小肠内壁上有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表面积。
2、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酶
3、小肠长(全长5-7米)
通过小肠结构的探究活动,理解小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