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413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北定州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李明将自己的作文交给文学社王老师说:

“奉上大作一篇,我才疏学浅,文中谬误一定不少,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B.我今天作为一个长者跟你们讲,也许有人会说这老家伙是在倚老卖老,但是我见得太多了,我有必要告诉你们一点人生的经验。

C.我令郎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考上了他心仪的大学,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代表全家对您表示衷心地感谢。

D.今天的活动也是两校师生的一个交流平台,我校文学院李教授也来到这里,并就今天的话题发表高见,请大家洗耳恭听。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要注意谦敬词,A“大作”不当;C“令郎”不当;D“高见“、”洗耳恭听”不当。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入夏以来,长江流域五风十雨,暴雨不断,水患连连,给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②各大手机品牌竞争日益激烈,因为市场趋于饱和,大部分厂商瞄准了海外市场。

华为经过惨淡经营,2017年销量继续攀升。

③夏夜的郊外风儿轻抚,虫声唧唧,但陶醉于美景,尤其是行走于瓜田李下之时,特别要注意草中的毒蛇。

④从中国书法史看,“书以人名”似乎成为了一条重要规律。

但不容置喙的是,真正的艺术作品,生命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⑤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的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⑥近日,又有人因沉迷网络游戏而成为舆论焦点。

不过,这次的主人公不是贪玩的学生,而是党员干部。

他们玩游戏的方式也让人瞠目结舌:

不惜通过挪用公款、索贿来购买游戏装备。

A.①②⑤B.②⑤⑥C.③④⑥D.①③④

【答案】B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北京初冬的一个早晨,戴着蓝色棒球帽的潘老先生,蹬起一辆半旧的电动自行车,“呼呼”地穿行在清华大学校园里。

车轮子不时滚过枯黄的落叶,一路把他从北边的宿舍楼,带到机械工程系的焊接馆。

这年,潘院士已经年过80了。

对这位“身陷”焊接领域50多年的专家而言,年龄不是衡量他是否已经“老”了的唯一指标。

这位老院士像年轻人一样,玩微信、看微博,家中电脑QQ“噔噔”上线的声音不时响起。

尽管已过耄耋之年,他可以不借助眼镜,轻松地翻查手机号码。

他自由穿梭在铁块拼接起来的焊接机器人和墙角的缝隙间,俯下身随手拣起一块普通成年人掂得动的钢板。

当然,他还能清晰地说出某个发动机焊接转子的转速、直径以及气压值。

这位中国焊接科学的奠基者,摊开双手,自信地说:

“我现在研究的课题,是焊接领域的前沿,比如‘高超超临界’,仍是没有解决的世界难题。

他和年轻的同事吃饭时,时常念叨他的西南联大。

2012年11月3日,在“西南联大建校75周年纪念大会”上,潘际銮和一百多位老校友,他们中的很多人双手抚着桌沿,颤颤巍巍地站着,齐声唱着西南联大的校歌。

他们唱到“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时,潘际銮的心里“激动不已”。

1980年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时,“填了一张表”,简单地写下完成的工程成果,而且“当时也没发几篇论文”。

“我所获得的荣誉,都不是我追求的结果。

”潘际銮说。

不少接触过潘际銮的人一致评价他,“对名和利,不敏感”。

   (节选自陈璇《不合时宜的老派院士》,《中国青年报》2013年11月27日)

材料二:

高中毕业时,云南省会考,我拿了全省第一,被西南联大录取。

我父亲一直怀抱着工业救国的理想,受他的影响,我选择了机械系。

西南联大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每学期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大概有三分之一,没有一个人能在联大随随便便就混到毕业文凭。

当时的教室是土坯墙,屋顶仅盖一层铁皮,夏天像蒸笼,冬天寒风穿堂入室。

下雨的时候,雨点打在屋顶上叮叮当当作响,老师得提高嗓门大声喊叫,才能压得过风声和雨声。

1948年我本科毕业,1950年赴哈尔滨工业大学继续深造,从此选择了焊接领域作为我的终身职业。

当时有人笑话我:

“学焊接?

焊洋铁壶、修自行车吗?

”实际上,焊接是非常重要的。

火箭、导弹、军舰、航母都是焊出来的,清华的第一个核反应堆是我负责的,建秦山核电站时,我也是顾问。

我常说,这辈子我做事有两个驱动力,年轻时候父母很少过问我的学习,靠的是“兴趣”。

后来是“成就感”,当自己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成绩、为国家建设解决了实际问题时,那才是最快乐的时刻。

   (节选自《潘际銮自述》,《环球人物》2015年第22期)

材料三:

潘际銮知道焊接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先进技术,这门发展中的技术一定会在新中国的未来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952年哈工大决定成立焊接专业,潘际銮被任命为焊接教研室代理主任,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创建了第一个焊接专业。

1955年夏天,潘际銮返回清华,又在清华大学建立焊接教研组,潘际銮被任命为焊接教研组主任,成为我国第二个焊接专业和焊接教研组的建设者。

60年代,他率领一支队伍,承担了由清华大学设计建造的核反应堆的焊接工程任务,历时3年终于成功完成了核反应堆的焊接工程任务。

为了解决反应堆中的燃料棒和控制棒焊接问题,他又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研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束焊机。

潘际銮获得了很多荣誉,如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等。

谈到这些荣誉,他说:

“那只是奋斗的结果,绝不应是奋斗的目标!

”他始终认为,只有当自己的创造发明获得成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时,才会享受到人生真正的幸福。

(节选自《把自己与祖国的发展“焊”在一起》)

3.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都涉及潘际銮先生在焊接科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其中,第三则材料概括得最充分,第二则材料中只是略微提及。

B.材料一从如今清华园里的潘际銮先生写起,在记述潘老先生人生片段的同时,侧重表现年过八旬的他老而弥坚的精神。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回顾了潘际銮先生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的经历,再现了联大师生治学环境的艰难以及联大严谨的教学风格。

D.材料三侧重记述潘际銮先生研究焊接技术以及创建我国高校焊接专业的艰难历程,同时表现了潘老先生面对荣誉时的态度。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潘际銮先生的“年轻”主要表现在:

他虽为耄耋老人却骑电动自行车穿行校园,还玩微信、QQ等,并且行动自如、记忆力好。

B.西南联大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对学生要求严格。

潘际銮先生和他的同学在联大求学期间学业大进,以致几十年后老人们唱起校歌时仍然激动不已。

C.潘际銮先生当年选择焊接专业时,有人对这个专业缺乏了解,但潘先生义无反顾地将它作为终身的职业,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D.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中,潘际銮先生谈到荣誉时表述有所不同,但是这都体现了潘先生在奋斗的过程中并没有把荣誉当作自己追求的目标。

E.潘际銮先生的事业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驱动力来自于他对焊接科学的兴趣,第二个阶段的驱动力来自于他在焊接科学领域获得的成就感。

5.材料三的原文标题是“把自己与祖国的发展‘焊’在一起”。

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这句话的基本含义及其具体表现。

【答案】3.A4.CD

5.基本含义:

潘际銮先生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具体表现:

①潘际銮先生的学业和事业的选择与祖国紧密关联。

考上西南联大,受父亲工业救国思想的影响,选择机械系;清华毕业,潘际銮意识到焊接技术一定会在新中国的未来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于是选择了焊接作为终生职业。

②潘际銮先生在焊接科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与祖国的发展密切相关。

他是我国焊接科学的奠基者,先后在哈工大和清华大学创立了中国大学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焊接专业;在我国自行建设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时,担任焊接顾问,并为高铁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③潘际銮先生将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建立在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上。

【解析】

3.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B项,有表现“壮心不已”,没有侧重表现“老而弥坚”。

C项,材料一没有回顾“求学经历”,也没有“再现联大师生治学环境的艰难以及联大教学严谨的风格”。

D项,没有记述“创建我国高校焊接专业的艰难历程”。

4.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A项“年轻”更表现在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与自信。

B项“激动”是出于对祖国和母校的情感。

E项与原文“两个驱动力”的表述不符。

点睛:

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放鸭

莫言

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

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

这里出产的鸭蛋个大双黄多,半个省都有名。

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

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

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儿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递话过来:

“大伯,您是哪个村的——”

“湖东李村,”老壮瓮声瓮气地回答,“你呐?

姑娘。

“湖西王庄。

“大伯,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

“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

姑娘的脸红了红,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

“没事,随便问问。

“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

“游过。

”老壮掉过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

“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里“共了产”,家里的油盐钱全靠抠这几只鸭屁股啊!

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运气不济——当场被巡夜的民兵抓住了。

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

从此,他对她起了反感。

他尽量避免和她碰面,实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落人家。

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开朗。

一见面,先送他一串银铃样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

老壮面子上应付着,心里却在暗暗地骂:

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

有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雨。

李老壮好不容易才拢住鸭群。

暴雨过后,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

他知道这一定是刚才的暴风雨把哪个放鸭人的鸭群冲散了。

“好鸭!

”老壮不由地赞了一声。

只见这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儿在水面上漂荡,十分招人喜爱。

老壮突然想起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们刚从京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吧?

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赶进自己的鸭群。

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王庄的放鸭姑娘。

“大伯,你看没看到十几只鸭子?

昨儿个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回家一点数,少了十四只。

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把我急得一夜没睡好觉呢!

老壮看到姑娘那着急的样子,早已忘记了前些日子的不快,用手一指鸭群,说:

“那不是,一只也不少,都在我这儿呢。

“太谢谢您啦,大伯。

我把鸭赶过来吧?

“我来。

”李老壮挥动竹篙,把那十四只白鸭从自家鸭群里轰出来。

放鸭姑娘“呷呷”的唤着,白鸭归了群。

“大伯,咱们在一个湖里放了大半年鸭子,俺还不知道您姓甚名谁呢!

”姑娘把小船撑到老壮的小船边,用唱歌般的发音发问。

“姓李,名老壮!

“呀!

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

“不差,我就是李苇林他爹,”李老壮胡子翘起来,”我就是那个因为偷鸭子游过乡的李老壮!

姑娘又一次惊叫起来。

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

“大伯,谢谢您……”她匆匆忙忙地对着老壮鞠了一躬,撑着船,赶着鸭,没命地逃了。

“姑娘,你认识我家苇林?

见到他捎个话儿,让他带几只良种鸭回来!

”李老壮高声喊着。

李老壮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十分轻松愉快。

他自言自语地说:

“这姑娘,真好相貌,人品也好,怪不得人说青草湖边出美人呢!

6.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放鸭姑娘向李老壮打听他早年偷队里鸭子的往事,是因为李苇林向她讲过自己家的故事,姑娘想验证一下李苇林话语的真伪。

B.暴雨过后,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他很喜欢自己儿子单位刚刚引进的良种鸭,于是就把它们赶进自己的鸭群。

C.李老壮对姑娘提到自己的伤疤非常恼火,从此很反感她。

但当他知道这个有礼貌的姑娘认识自己的儿子后,又对姑娘产生了好感。

D.这篇小说写改革开放后农村生活的变化,选材典型,文笔犀利,语言诙谐幽默,带有莫言小说的典型特征。

E.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简单的对话和肖像描写,含蓄地讲述了一个和鸭子有关的爱情故事,巧妙地表现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7.养鸭专业户李老壮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8.小说第一段对青草湖及湖边人家生活的介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6.CE7.①勤劳能干。

“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②憨厚朴实。

说话瓮声瓮气,言语不多;对姑娘的反感与喜爱都是直来直去。

③善良无私,乐于助人。

遇到别人丢失的鸭子,毫不犹豫替别人收着,又毫不犹豫还给别人。

④耿直倔强。

鸭子被生产队没收后,夜里去“偷”,挨了批斗,气得差点上吊等。

8.①对青草湖的环境进行介绍,让读者了解故事的背景。

②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开展做铺垫。

③烘托出党实行富民政策后青草湖农民的生活的自在、喜悦,侧面表现看青草湖今天的美好生活。

【解析】

6.试题分析:

A“李苇林向她讲过自己家的故事,姑娘想验证一下李苇林话语的真伪”无依据;B“他很喜欢自己儿子单位刚刚引进的良种鸭”错;D“文笔犀利,语言诙谐幽默”不当。

7.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基本能力.“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点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要结合文本分析,找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区域.做好本题要从情节入手,表现李老壮形象特点的情节主要是与姑娘在青草湖放鸭,并替她收容丢失的鸭子的情节.通过情节的展开,插叙交代了李老壮的过去,着重表现李老壮的“勤劳能干”“爱面子”“善良无私,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

8.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基本能力.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回答本题先明确答案,同意与否,再说明理由.答题思路是先明确鉴赏的对象是小说标题而不是主题;再通读小说看小说写了谁,什么事.再从标题的作用、意义角度,逆推文本,回答问题.理解标题的意蕴要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

点睛:

这是一道关于题目是否恰当的选择问,允许有不同的答案,就是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但通常是赞成作者所给出的题目为最佳答案,因为命题人选材时大多选取名人的或优秀的作品来阅读,不会选取文质皆差的作品,我们一般考生是很难超越作者的,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在答题时围绕作者的表达回答,这样既顺理成章又不易走偏;如果采取与作者相反的观点,另起炉灶,不易自圆其说,得高分可能性小。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如圭,字伯达,建州建阳人。

少从舅氏胡安国受《春秋》。

登进士第,授左从事郎、武安军节度推官。

始至,帅将斩人,如圭白其误,帅为已署不易也。

如圭正色曰:

“节下奈何重易一字而轻数人之命?

”帅矍然从之。

自是府中事无大小悉以咨焉。

召秘书省正字。

秦桧力建和议,金使来,无所于馆,将虚秘书省以处之。

如圭亟见宰相赵鼎曰:

“秘府,谟训所藏,可使仇敌居之乎?

”鼎竦然为改馆。

既而金使至悖傲,议多不可从,中外愤郁。

如圭与同省十余人合议,并疏争之,既具草,骇遽引却者众。

如圭独以书责桧以曲学倍师、忘仇辱国之罪,且曰:

“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

”桧怒。

通判荆南府。

荆南旧户口数十万,寇乱后无复人迹,时蠲①口钱②以安集之,百未还一二也。

议者希桧意,谓流民复而增口钱,有司日下书责偿甚急。

召圭白帅,悉奏蠲之。

以病请祠。

时宗藩并建,储位未定,道路窃有异言。

如圭在远外独深忧之掇名臣奏章凡三十六篇合为一书囊封以献请深考群言仰师成宪断以至公勿疑或以越职危之,如圭曰:

“以此获罪,奚憾!

”帝感悟,谓辅臣曰:

“如圭可谓忠矣。

”即日下诏以普安郡王为皇子。

起如圭知泉州。

南外宗③官寄治郡中,挟势为暴,占役禁兵以百数。

如圭以法正之,宗官大沮恨,密为浸润以去如圭,遂以中旨罢,领祠如故。

僦舍邵武以居,士大夫高之,学者多从之质疑。

卒,五十九。

如圭忠孝诚实,得之于天。

其学根于经术,不为无用之文。

所草具屯田之目数千言,未及上,张浚视师日,奏下其家取之,浚罢,亦不果行。

有集十卷,皆书疏议论之语,藏于家。

(选自《宋史·范如圭传》,有删改)

【注】①蠲(juān):

免除。

②口钱:

人头税。

③外宗:

外戚。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圭在远外/独深忧之掇名臣/奏章凡三十六篇/合为一书/囊封以献请深考/群言仰师成宪/断以至公勿疑/

B.如圭在远外/独深忧之/掇名臣奏章凡三十六篇/合为一书/囊封以献/请深考群言/仰师成宪/断以至公勿疑/

C.如圭在远外/独深忧之掇名臣/奏章凡三十六篇/合为一书囊封/以献请深考群言/仰师成宪/断以至公勿疑/

D.如圭在远外/独深忧之掇名臣/奏章凡三十六篇/合为一书/囊封以献/请深考群言/仰师成宪/断以至公勿疑/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具有史料价值的著作,相传为鲁国左丘明所作。

B.金指金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C.储位,文中指皇储。

在中国古代史上,皇储一般是指皇帝册立的“皇太子”。

D.禁兵,文中指禁军,一般指封建时代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如圭文才突出,正直公正。

他考中进士,著作丰富;他在武安军任职时,长官滥杀无辜,他予以制止,从此取得长官信任。

B.范如圭忠于朝廷,不惧权贵。

他反对秦桧将金国使臣安排在要害部门住宿;他写信给秦桧,指责秦桧卖国,并认为秦桧将遗臭万年。

C.范如圭关心百姓,敢于直言。

朝廷采取措施安定百姓,有人想捣乱,他上奏制止;他不顾危险,向皇帝推荐皇太子人选,得到皇帝认同。

D.范如圭疾恶如仇,廉洁务实。

他在泉州任职时,外戚仗势作恶,他予以纠正,遭到外戚报复;他免职后在邵武租屋居住,不写浮华文章。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圭与同省十余人合议,并疏争之,既具草,骇遽引却者众。

(2)议者希桧意,谓流民复而增口钱,有司日下书责偿甚急。

【答案】9.B10.A11.C

12.

(1)范如圭和十几人共同商议,联合上奏疏争论这件事,写成草稿后,害怕而很快退却的人很多。

(2)讨论的人迎合秦桧的意旨,说流亡的人返回而增加了人头税,有关官员天天下发文书要求补交,非常急迫。

【解析】

9.试题分析:

原文标点:

如圭在远外,独深忧之,掇名臣奏章凡三十六篇,合为一书,囊封以献,请深考群言,仰师成宪,断以至公勿疑。

点睛:

“名臣奏章”作“掇”的宾语,“献”是“囊封”的目的,“群言”作“深考”的宾语,中间不要断开。

10.试题分析:

“相传为鲁国左丘明所作”错,《左传》相传为鲁国左丘明所作,《春秋》相传为孔子所作。

11.试题分析:

“向皇帝推荐皇太子人选”错,范如圭并没有具体推荐哪个人为皇太子。

12.试题分析:

注意重点词语“具”译为“完成”、“遽”译为“马上”、“却”译为“退却”,“希”译为“迎合”、“复”译为“返回”、“有司”译为“相关官员”。

参考译文:

范如圭字伯达,建州建阳人。

少年时代跟随舅舅胡安国学习《春秋》。

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左从事郎、武安军节度推官。

刚到武安军时,正碰上统帅准备杀人,范如圭指出统帅的失误,统帅认为已经签署命令不能轻易改变。

范如圭严肃指出“:

你怎么能够如此看重改动一字而轻待部下数人的生命呢?

”统帅惭愧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自此以后,官府中事无巨细均要向范如圭咨询、请教。

召入朝廷担任秘书省正字。

秦桧竭力推行和议政策,金朝使者到达后,没有地方居住,秦桧准备腾出秘书府让金使居住。

范如圭立即进见宰相赵鼎说“:

秘书省府,是收藏有关历朝谋略,经验教训的文书、典宪的重要部门,怎么能让仇敌在此居住呢?

”赵鼎面有惧色,很快为金使改换了住所。

后来金使到达后态度倨傲,目中无人,许多意见使人难以接受,激起朝廷内外的一片愤怒。

范如圭与秘书省十余人共同商议,准备联合上奏疏指出和议的弊端,奏疏草稿写好后,多数人因害怕退出了上疏行列。

只有范如圭一人上书朝廷,揭露秦桧歪曲真理、违背师训、忘却世仇、丧权辱国的罪行,并指出:

“秦桧不丧心病狂,怎么会如此做,这必将遗臭万年!

”秦桧极为愤怒。

担任荆南府通判。

荆南府原有居民几十万户,金人入侵后荒无人烟,当时虽发布诏令免除百姓丁口钱,还乡的还不到一、二。

议事者讨好秦桧的意见,就说流亡在外为人佣作的人渐渐回乡,人口不断增加,累积已经拖欠朝廷赋税二十余万缗,其他方面欠缺也有数十万,版曹每天下书责令他们偿还,很是急迫。

范如圭将这些情况报告了地方统帅,并上奏宋高宗全数免除了这些积欠的赋税。

因病要求任祠观官。

当时南宋宗室封地同时设立,太子的人选一直没有确定,朝野上下对此事议论纷纷。

范如圭虽远离京城,仍对太子未立感到深深的忧虑。

选取名臣的奏章共三十六篇,合编为一本书,用口袋封好送给宋高宗,请求宋高宗认真考虑各位大臣的意见,上承学习已有的榜样,用最公正的态度不要疑虑。

有人以越职的罪名威胁他,范如圭回答:

“如果仅仅因为这件事而获罪,我感到极大的遗憾。

”宋高宗终受感动而醒悟,对手下大臣说“:

范如圭真是一个忠臣啊。

”当天下诏立普安郡王为皇太子。

起用范如圭担任泉州知州。

南宋皇室外戚宗官长期寄居在泉州郡中,他们仗势欺人,横行霸道,强行役使禁兵数以百计,范如圭到任后依法严惩了这些不法之徒,这些皇室亲属大为恼怒,写了一份极尽诬蔑、诽谤之言的密奏以赶走范如圭,不久范如圭因御旨革职罢官,仍像过去一样领祠禄。

范如圭就在邵武租了一间房屋居住,士大夫们都很尊敬他。

许多学者都来向他请教一些学术问题。

范如圭五十九岁逝世。

范如圭为人忠厚诚实,凛凛正气,这是他的天性如此。

他治学以经术为本,不写浮华无用的文章。

他曾草拟有关屯田制度的文章数千言,还未来得及呈上就病逝了,张浚巡视地方军备时,奏请高宗同意他去范如圭家里将文章取出。

张浚罢官后,范如圭有关屯田方面的建议没有得到践行。

范如圭著有文集十卷,都是一些奏疏和有关朝政方面的议论,收藏在他家中。

四、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答案】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举世非之而不加沮(3).报君黄金台上意(4).提携玉龙为君死(5).君子生非异也

【解析】试题分析: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