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复习提纲依据新教材修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40899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复习提纲依据新教材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届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复习提纲依据新教材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届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复习提纲依据新教材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届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复习提纲依据新教材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届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复习提纲依据新教材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复习提纲依据新教材修改.docx

《届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复习提纲依据新教材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复习提纲依据新教材修改.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复习提纲依据新教材修改.docx

届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复习提纲依据新教材修改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②《政治生活》知识记忆宝典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1.国家的本质:

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根本属性:

阶级性。

2.我国国家性质(国体)

(1)我国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注意:

不是公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专政根本不同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4)为什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被庄严地载入了我国的宪法。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民主当家作主的地位,才能调动一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人,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5)人民民主的特点:

广泛性和真实性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新教材修改)

①广泛性表现在:

民主主体广泛性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②真实性表现在:

A、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B、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C、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也体现民主真实性。

(6)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3.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理解)

(1)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得到保障;

(2)公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得到保障(注:

我国主张主权高于人权);

(3)少数民族的权利得到保障。

4.民主、专政、专制的区别和联系(了解)

(1)民主与专政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只有在民主指国家制度,二者才辩证统一)

一方面,二者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①民主:

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只属于统治阶级内部,世上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

认为人民民主具有全民性、绝对性是错误的。

②专政:

就是阶级的统治,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和敌人暴力手段实行的统治。

另一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2)注意区分:

民主与专制是根本对立的两种国家制度,一对反义词;一个国家要么是民主制国家,要么是专制国家,不可能同时存在。

专制不等于专政。

专制:

是对民主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指在统治阶级内部,权力高度集中在个人手中,实行个人专断,是专制独裁统治。

专政是手段,无论民主制还是专制国家,都需要专政维护统治。

★5.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三项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政治自由。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必须是选和被选为人大代表)

②监督权:

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必须是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③政治自由: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不是绝对自由,而是法律范围内相对的自由)

(注意:

公民基本政治权利是3个;公民基本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人权是生存权)

(2)四项政治义务:

(见教材P9)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根本行为准则);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①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指守法平等、司法平等,不是指立法平等)。

②任何公民合法权利都受法律保护;任何公民违法行为都受法律制裁。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注意:

权利和义务不分先后,不分轻重)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②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③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④公民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又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①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

③公民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二者冲突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一:

民主选举

1.选举方式: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选举人角度);等额选举、差额选举(被选举人角度)

角度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含义

选民自己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

选民先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的方式。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优点

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举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成本较低,便于组织;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

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为选民提供选择余地,候选人间形成竞争,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缺点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

选民不能直接选举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积极性受影响

若不加以规范,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

范围

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村、居委会选举

县以上人大代表;乡以及乡以上政府领导人选

——

范围较广,但人大代表必须是差额选举

2.选择选举方式的依据:

A、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社会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B、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3.选举制度:

我国国家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等决定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4.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公民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反:

是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③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处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二:

民主决策

1.决策方式:

直接决策和间接决策

2.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途径

如何区分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决策前,公民自下而上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建议

专家咨询制度

必须是决策机关召开论证会、座谈会等把专家组织起来分析论证专业技术性问题,咨询专家;若没人邀请和组织专家,专家主动提意见,属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决策或草案形成后,决策机关自上而下公示,公民针对公示提意见和建议

社会听证制度

决策机关召开听证会,公民在听证会上提意见和建议,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

【小知识点识记】:

①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②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③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公示有利于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④听证会是为了决策利民。

★3.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有利于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核心句)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性;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三:

民主管理:

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

1.机构:

村委会和居委会(二者都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是一级政府,不是基层政权组织,不是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机构)

2.基础:

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3.方法:

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发表意见,讨论世界全村村民利益的事情。

★4.公民直接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意义:

①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②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③有利于提高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和实际本领,调动积极性,提高了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5.注意: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管理就表现为村委会或居委会。

人民群众不能直接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只能通过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四:

民主监督

1.民主监督方式/渠道: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其它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2.公民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的意义:

①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的工作;

②有利于提高公民政治素养和能力,增强公民主人翁意识。

(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意识。

3.如何负责地民主监督:

①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行使监督权;②采用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干扰公务活动。

4.舆论监督的特点:

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5.不能说:

增加或扩大公民监督权或权利。

第一单元答题模板

1.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1)是否遵循法律、法规、程序(也是判断有序与无序的准绳)。

(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是否坚持党的领导。

★2.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1)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与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公民要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依法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种民主形式参与政治生活。

(新教材修改)

(3)公民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接受政府的管理,遵循法律、规则、程序、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4)公民要坚持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义务。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5)公民要自觉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3.在《政治生活》中,凡是涉及到“公民”享受权利及履行义务的材料,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哪些政治学原理或依据的答题模板?

①体现我国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与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②体现能够依法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种民主形式参与政治生活。

③体现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的政治性权利;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政治性义务。

④体现公民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接受政府的管理,遵循法律、规则、程序、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⑤体现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基本原则:

A、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要自觉履行义务。

C、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在履行义务时,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⑥体现公民要自觉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积极参与政治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