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0345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英语阅读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中英语阅读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中英语阅读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中英语阅读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中英语阅读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英语阅读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研究.docx

《初中英语阅读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英语阅读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研究.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英语阅读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研究.docx

初中英语阅读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初中英语阅读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上传:

王初平    更新时间:

2012-5-1814:

38:

57

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与其词汇量、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策略等密切相关。

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十分重要,而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又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和运用。

课题组将针对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这一目标,从英语阅读模式、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初中英语阅读障碍问卷调查报告和改进英语阅读教学的途径等几个方面探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旨在研究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并运用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和采用的各种措施它既包括学习者的心理过程,也包括其具体行为。

学习策略种类繁多,以上讨论的英语阅读模式、阅读技能等都是学习策略的一部分。

英语阅读策略是指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阅读环节的操作过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灵活运用一系列阅读方法或技能的学习过程。

在初中阶段,虽然阅读教学一直倍受教师的重视,但教学效果却一直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教师忽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与学不对路是主要原因。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对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不同难度的阅读测试,并对学生进行了英语阅读策略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表1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策略调查问卷

 

阅读状况

百分比

原因分析

1.对阅读课不感兴趣,认为学习课文就是为了学习语言知识和应付考试。

 

80%

 

教师上课主要侧重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考试技巧的传授,忽视语篇教学,不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2.英语阅读过程中经常回读、出声读,逐词朗读。

 

60%

小学时养成的习惯,初中没有得到纠正。

3.无意识状态下曾运用过简单的阅读技巧。

 

30%

教师上课时介绍过一些阅读技巧,或借助于学习母语的方法。

4.阅读中能有意识地选择有效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

 

10%

对阅读感兴趣,教师介绍过有关阅读技巧,或从课外书上学到一些方法。

5.课外阅读材料是同步练习中的阅读理解题。

 

70%

作业多,没时间看其它读物;不知道该看什么课外书。

6.课外能坚持读英语简易读物。

 

20%

对英语有兴趣;希望学好英语,并想在中考出好成绩。

7.不满足于现在的授课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记)。

 

90%

厌倦整天抄例句,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激起阅读兴趣。

8.对自己的英语阅读成绩不满意。

 

80%

怕做阅读题;每次考试阅读失分最多;看英语课外读物时阅读速度太慢。

9.希望得到阅读策略的训练,提高阅渎理解能力。

 

100%

阅读是获取语言信息的主要途径,掌握阅读策略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关键。

10.希望教师能变换教法,传授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100%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阅读方法主要得益于教师的指导。

 

对学生阅读测试成绩的统计分析也表明,初一和初二的学生阅读速度较慢,且正确率也较低;初三有75%以上的学生其阅读速度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被调查的学生中,能运用阅读策略进行阅读的学生其成绩显然高于其他学生;部分学生能在无意识状态下运用阅读策略,只有一少部分学生能有意识地运用阅读技能。

由上述分析可知:

初中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已不满足于被动的学习方式。

他们渴望得到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阅读技能的训练。

教师应注意学生的这些特点,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改进阅读教学手段,努力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课题组除了对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阅读测试以外,还在半年时间里听了校内外20节初中英语课,其中感受最深的是:

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大同小异。

具体表现为:

第一课时教师教学生词和短语;第二课时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或自读课文(默读或朗读),教师就课文提问,然后教师分析课文,讲解语言点,学生记笔记(抄例句),最后让学生复述课文和做练习:

第三课时教师继续讲解语言点,其余的时间都被用来做各类练习。

这种阅读教学方式看似教师在帮助学生使用“自上而下”的模式进行阅读,实质上并没有真正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为学生总是在没有任何生词障碍的情况下阅读,而且尽管阅读课文前后都已安排了掠读、略读、排序或记笔记等适合阅读策略训练的练习,但听课中却没有发现一位教师能利用这些练习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策略的指导,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有些教师还逐句分析课文,使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的思想。

二、关于初中英语阅读障碍问卷调查报告

  阅读是中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既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容之一,也是其学习英语的手段之一。

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配合课题组的研究,我们作了本次调查。

  ※调查情况概述

  1.调查对象及时间

  笔者于2007年5月30日对汶上镇第二中学初三4个班的20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之所以选择初三学生并于5月底进行调查是因为此时初三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词汇、语法知识和阅读经验。

在此背景下存在的阅读障碍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代表性,应是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三阶段应努力排除的障碍。

  2.接受调查学生的概况

  汶上镇第二中学是市级规范化学校,共有学生1246人。

就学生的学业水平而言,在汶上属中等偏上。

初三学生按各科学业成绩平均分配在其它8个班中。

此次笔者所调查的班级为其中的四个。

  3,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笔者根据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论与成果,结合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实际,设计了对22种阅读障碍的描述,要求学生在符合其情况的项目前打“√”。

另加一项:

“你存在的其它阅读障碍”,由学生自述,以弥补22种障碍描述的不足。

  22种障碍可归纳为4种类型:

词汇障碍、句法障碍、语意障碍、文体和题材障碍。

要求学生在答卷时,务必慎重考虑每一调查项目的陈述,只在符合自己情况的项目前打“√”,不符合自己情况的项目前切勿打“√”。

※调查结果与分析

  1,词汇障碍

表2

 

 

 

1

2

3

生词较多,影响理解文章主旨及细节

有生词,不影响理解文章主旨,但(有时)影响理解细节

遇到生词就失去阅读兴趣和信心

三一

 

人数

23

22

3

比例%

47.92

45.83

6.25

三二

人数

21

23

3

比例%

44.68

48.94

6.38

三三

人数

19

23

5

比例%

40.43

48.94

10.63

三四

人数

21

23

4

比例%

43.75

47.92

8.33

合计

人数

84

91

15

比例%

44.21

47.90

7.89

 

  

(1)上表数据表明:

有障碍1的人数高达84人,占调查总数(190)的44.21%,说明近半数的同学在英语阅读中存在严重的词汇障碍。

有关障碍2的数据表明:

47.90%的学生存在较轻程度的词汇障碍。

  

(2)障碍3的数据显示,7.89%的学生因词汇障碍而心烦,失去阅读的兴趣和信心。

这主要是因为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容易对英语阅读产生负面影响,另一个原因则是中学生在阅读时不能熟练运用生词策略。

部分学生在“你存在的其它阅读障碍”中陈述熟词新义影响理解句意;②人名或地名太多容易失去阅读兴趣。

2.句法障碍

 

 

表3

 

 

障碍碍

 

 

三一

三二

三三

三四

合计

人数

例%

 

人数

比例

%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4

遇长句时搞不清句子结构,很难理解句意

 

30

 

 

62.5

 

 

28

 

59.6

 

31

 

66

 

29

 

60.4

 

110

 

57.9

5

遇复合句时容易造成理解偏差,很难理解句意

 

28

 

 

 

58.3

 

 

31

 

66

 

29

 

61.7

 

30

 

62.5

 

118

 

62.1

6

 

 

 

 

影响理解句子结构和句意的各种句法现象

a.各种省略现象

 

12

 

 

 

25

 

13

 

27.7

 

11

 

23.4

 

14

 

29.2

 

50

 

26.3

7

b.各种分隔现象

 

27

 

 

 

56.3

 

26

 

55.3

 

26

 

53.2

 

26

 

54.2

 

105

 

55.3

8

c.各种倒装现象

 

14

 

 

 

29.2

 

13

 

27.7

 

13

 

27.7

 

15

 

31

 

55

 

30

9

d其它一些特定句子结构

 

 

24

 

 

 

 

 

50

 

 

26

 

 

55.3

 

 

25

 

 

53.2

 

 

24

 

 

50

 

 

99

 

 

52.1

 

上表数据表明:

在句法类六种障碍中,障碍4、5和7最为严重,均超过50%.在“你存在的其它阅读障碍”一栏中,一些学生认为长句和双重否定句式很难理解。

这说明许多学生临近中考时句子结构方面的知识仍不够完善,因此在阅读中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些句子灵活多样的变化形式。

3.语意障碍

(见表4)

(1)在上下文语意联系方面,比较突出的是障碍10,即“有时不理解上下两句或三句之间句意内在的逻辑联系”,而障碍11的情况则明显较轻,原因可能是中学生接受信息时习惯直截了当的思维,宏观把握上下文语意联系及逻辑联系的能力较强,而其微观把握能力较差,当他们在高三阅读有一定的语言难度或有一定的思想深度的文章时,便能暴露出思维上不精细的缺点。

 

表4

 

 

 

三一

人数/比例%

三二

人数/比例%

三三

人数/比例%

三四

人数/比例%

合计

人数/比例%

10

上下文语意联系方面

a.有时不能理解上下两句或三句之间句意义内在逻辑联系

 

28/58.3

 

 

 

25/53.2

 

27/57.4

 

27/56.25

 

107/

56.32

11

b.有时不能理解上下段落之间语意联系或逻辑关系

 

13/27.1

 

 

 

16/34.04

 

14/29.79

 

15/31.25

 

58/

30.53

12

在语篇意义理解方面

a.有时抓不住自然段落的主旨

25/52.1

23/48.94

25/53.19

24/50

97/51.1

13

b.往往抓不住段落的主旨

5/10.42

3/6.38

5/10.64

4/8.33

17/8.95

14

c.往往抓不住全文的主旨

5/10.42

7/14.89

6/12.77

6/12.5

24/12.63

15

d.有时抓不住全文的主旨

20/41.67

23/48.94

21/44.69

25/52.08

89/46.84

16

只能理解句子表面意义,不能理解深层内涵,因而不会做推测、判断

 

15/31.25

 

 

14/29.79

 

 

16/34.04

 

15/31.25

 

60/31.58

17

能读懂或基本读懂全文,但找不到阅读理解题的支撑句

 

13/27.08

 

15/31.91

 

12/25.53

 

14/29.17

 

54/28.42

 

(2)在语篇意义理解方面,学生一般能把握住自然段落的主旨及全文的主旨。

障碍12和15表现比较突出,这可能与文体特点(如议论文)、作者的表达习惯以及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关。

(3)障碍16和17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与障碍10、13和15有一定的联系,这些障碍均涉及思维深度的问题。

除上述

(1)、

(2)所述原因外,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阅历以及知识结构的局限性也与障碍的形成有关。

在“你存在的其它阅读障碍”中,有学生反映:

①头脑中已有的观念与文章内容冲突,导致推理偏差,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文章中去。

②对试题的理解产生偏差。

4.文体、题材障碍

表5

 

 

 

三一

三二

三三

三四

合计

比例

%

比例

%

比例

%

比例

%

比例

%

18

广告

4

8.33

3

6.38

5

10.64

4

8.33

21

11.05

19

新闻

3

6.25

4

8.52

5

10.64

6

12.5

18

9.47

20

科普文

28

58.3

30

63.83

29

61.70

30

62.5

117

61.58

21

议论文

35

72.92

37

78.72

36

76.60

34

70.8

142

74.73

22

故事类

8

16.7

6

12.77

7

14.89

9

18.8

30

15.79

 

(1)障碍18和19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很轻,主要是因为这类文体的试题多为细节题,学生只要耐心、细心地寻找,一般不会出错。

障碍22的影响程度也较轻,主要是因为故事类文章有故事情节,语言一般较易理解。

(2)障碍20对学生影响严重,其原因主要是科普文涉及中学各课程中未曾涉及的现象,加之所读语篇多为英语原版,有一定的生词量和学生未曾学过的表达方式,因此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困难。

有些学生在“你存在的其它阅读障碍”一栏中反映“科普类文章信息量大,答题时思路混乱,不能找出准确信息”。

(3)障碍21对学生影响严重,其原因与语意障碍10和13有相同之处。

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另一方面是西方人表达思想的语言方式往往与中国人有较大的差异。

部分学生在“你存在的其它阅读障碍”栏中反映:

①文章太长,影响阅读,容易混淆,产生厌烦心理,易分散注意力,失去信心,耐心不够。

②对不感兴趣的文章不能全身心投入;③读速较慢,(考试)时间很紧;④阅读带图或表的文章有困难。

※结论与启示

1.四类障碍的比较

现设定各类障碍中各项具体障碍的人数之和为n,障碍项目数为k。

接受调查的总人数为常数190。

各类障碍的障碍度(y)的计算公式便是:

y=n/190*k

表6

 

数据

障碍类型

人数和(n)

190*k

障碍度(y)(%)

词汇障碍

190

570

33.3

句法障碍

537

1140

47.10

语意障碍

506

1520

33.29

文体及题材障碍

324

950

34.11

表6中各类障碍的障碍度显示,目前我国中学生英语阅读中最大的障碍为句法障碍,且程度较为严重。

这一结论在2006年中考中得到印证。

从2004一直到2007我们有三位老师参与了中考的阅卷工作。

从学生在单项填空、完形填空和书面表达部分的反应可以看出,很多学生的语法知识仍不够扎实,还存在较多问题,对词汇的掌握情况不好,谴词造句、组句成篇的基本功较差、很多学生基本没有掌握英语句子最基本的结构。

在语意理解方面有一定障碍,主要集中在表3中的障碍10、12和15这些较轻程度的障碍上,属“有时不能……”而不是“往往不能”上。

文体、题材障碍如表4所示障碍集中在科普文和议论文上。

单词是语言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

词汇量的不足不仅影响理解句意、文章,也影响阅读速度,同时影响口头交际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发展。

语法是语言的规则。

语言没有规则,说、写则语不成句,听、读则不解人意。

因此,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毫不为过。

据此,笔者建议,教师要突破现行教材的局限性,在重点语法项目上有系统地强化训练。

在句法这点上,不能囿于传统的语法层面,要收集材料,适当拓宽,使学生领略多彩的语言世界。

训练的目标不能仅满足于解决选择填空题,而应在语篇阅读中清楚地理解各种较为复杂的句子,达到流畅阅渎。

同时,探索提高我国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途径及编撰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又能切实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中学英语教材。

三、阅读失分原因分析

1.不良的阅读习惯

学生普遍存在着阅读速度慢的缺点,主要由不良阅读习惯所致,如:

阅渎中默念、翻译、”一步三回头”、有声阅读、手指着读、每词必查、过多注重语言细节、语法分析等,阻碍了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与把握,严重降低厂阅读速度,影响了阅读效果,造成阅读失分;

2.错误的阅读方法

(1)机械式阅读

做阅读理解题时很多学生习惯于逐字逐句分析文章的阅读步骤,阅读速度很慢,常常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全部阅读理解题,而且做题的准确率很低,造成得分率很低。

(2)分离式阅读

指学生在阅读中,只注重单个语句的语法分析和含义理解,忽视对语句之间关系和文章总体结构和写作技巧的分析,逐字逐句的阅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而影响阅读速度和准确率。

3.不恰当的推理判断

(1)依据经验常识判断

阅读理解题要求考生根据所阅读的材料来选择和答题,所读文章是做题的出发点和依据,而很多考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常常根据生活的经验常识答题,结果造成失分。

(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式的以偏概全判断以偏概全是指由事物局部情况推出关于事物整体情况的结论。

这种思维定势常常使考生仅仅根据文章的某几句话就推出关于文章的全部结论,影响对文章的理解;错误选择阅读理解的答案,直接影响阅读理解的准确率。

4.不牢固的基础知识

阅读理解能力的考试不仅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语言知识、语法基础、文化常识和词汇量及词义辨析能力。

在阅读理解题目中,有些选项相近却不相同,考生常常因为不能区分这些选项的差别而失分。

还有些因不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而理解错误。

可见牢固的基础知识也是做好阅读理解不可货缺的因素。

四、培养阅读技能的方法

1知识储备方面

1.1增加词汇量

一个人阅读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词汇量的大小。

根据英语词汇研究家的说法,一个英语学习者的词汇量至少要达到4000,阅读一般的文章才没有太大问题。

因此,准确迅速的识别单词和理解词义是阅读技能提高的重要条件。

1.2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文化,又受文化的制约。

阅读材料题材丰富多样,涉及各种知识领域和专业术语。

若缺少必要的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阅读起来就会步履维艰,妨碍阅读能力的提高。

因此,英语学习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技能,还要学习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

例如,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风土人情、文学艺术、文化教育等都有助于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阅读能力。

1.3大量增加阅读的量与面

阅读材料要尽量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还要增加阅读的量。

广泛和大量的阅读不仅能巩固旧知识、吸收新知识、增加词汇量,还能帮助我们形成语感,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2.几种常见的阅读方法

(1)分析性阅读

分析性阅读是侧重于字词用法、句式结构分析理解的阅读方法,是吸收、输入语言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阅读技能的重要方法。

在平时的阅读中,考生应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些材料,对司法、句法等基础知识有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掌握。

但对材料的分析应适可而止,分析性阅读侧重于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分析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阅读服务。

(2)综合性阅读

综合性阅读是指广泛快速地阅读不同领域的材料,重点理解掌握材料的内容,获取材料传达的各种信息。

综合性阅读侧重于语言的运用和实践,通过这种阅读可以大量浏览材料、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同时强化所学知识,提高了阅读技能。

(3)整体性阅读

整体性阅读,指着眼于全局效果的阅读。

这种阅读方法是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从宏观角度去理解文章的思想和主要内容,进行有选择的有目的的阅读。

如议论文要注意论点、论据,记叙文要注意事情发展顺序。

这样才能迅速抓住作者的思路.抓住文章的主题。

这种阅读方法能提高阅读速度,对逻辑推理题很有用处。

(4)快速阅读(skimming)与寻读(scanning)

快速阅读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一篇短文,并针对短问回答相应的问题,以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来判断阅读能力的强弱。

skimming是“快速阅读‘的英文翻译,即“取其精华”,这就要求我们:

阅读速度要快;获取信息要准确。

长期进行这种训练无疑可提高做题效率。

寻读(scanning),主要用于从材料中找出某些信息,而不需要阅读全部。

如报上寻找电视节闩、查找电话号码簿、翻词典查生词。

寻读的目的是快速准确找出资料和信息,应心中默汜提示词,避免无关的词汇、思想的干扰。

找到后,就应仔细阅读了。

为了节省时间,考生必须熟知材料的排列顺序。

有些按字母排序,象词典、索引之类;有的以逻辑排列,如节目表、史料以时间为序。

(5)精度与泛读结合

精读是指对文章细微、透彻的阅读,即要精研细读,对知识要掌握透彻,对文章要深人体会。

精读文章应该是语言准确规范、词汇丰富、选材恰当、容量合理而富于启发性的文章。

精读中对词汇要掌握准确,对重点词不仅要了解词义,还要掌握其用法和使用特点。

对文中的句子要要理解全面。

不仅要掌握文章的中心,还要掌握文章的立意、作者意图和语言风格等。

泛读是指广泛的阅读,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广泛的内容和更多的语言材料。

泛读的目的在于扩充我们的知识面,吸收更多的信息。

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意群阅读法

意群阅读法是指阅读时不是逐字逐句的横向“逐点式”移动目光注视文字,而是以或大或小的意群为单位、以把握意群的含义为重心、理解意群完整意思为目的,进行横向“线形”移动目光的一种阅读方式,学习和运用“意群阅读法”,关键是要学会快速在句子范围内“断句”。

划分意群,关键是找到意群与意群之间的“分界点”,如句中的逗号、破折号等;起连接作用的词语,如because,and,but等。

3.阅读理解的基本步骤

(1)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全貌及考查信息,带着问题阅读,有的放矢。

(2)集中精力,抓住要点。

要根据文章的特点,抓住主要内容和关键词,留心文章中的其他一些重要信息,如时间、人名、地名、数字等,做上相应的记号。

对一些与答题无关的细枝末节可略读或跳读。

(3)先易后难,把握时间。

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先将文后题目中有把握的选题答上,稳定情绪。

(4)带着剩下的问题,重读文章,查落补缺。

(5)巧妙猜词义。

阅读中遇到生问,不要紧张也不要急于弄懂其意义,对于关键词,可根据上下文或构词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意。

4.阅读理解的考试题型及解题技巧

(1)主旨题及其解题技巧

主旨题,即要求考生掌握文章或段落的主要观点、中心思想或大意的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