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散文写作指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7827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散文写作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散文写作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散文写作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散文写作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散文写作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散文写作指导.docx

《高考语文散文写作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散文写作指导.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散文写作指导.docx

高考语文散文写作指导

高考语文散文写作指导

【散文的结构特色】:

 

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聚,结构自由,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

写作者意在笔先,缘情为文,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或曲径通幽、含蓄蕴藉,或直抒胸臆、淋漓尽致,或浓笔重抹、一唱三叹,或信手拈来,如话家常。

笔法之灵活,行文之多变,全看你自己如何安排。

作为时间短、要求高、有话题、重思路的应试作文,以下四种构思较为合理。

 

1、镜头组合法(蒙太奇)。

写作者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或自己的情感,选取几个具有典型性、形象性、连贯性的特写画面,精雕细琢,认真描绘,强化细节,深入挖掘,提炼其表情达意的共同点,议论引申,不断深化。

这种构思的好处是:

意象鲜明,形象性、可视性强,选取的镜头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表现写作者的感情或写作意图,选材广,表现力强。

如冰心的《微笑》,作者选取几个典型的画面——安琪儿的微笑、赤脚孩子的微笑、茅屋里的老妇人的微笑加以组合,最后以“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果,如归故乡。

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作一提炼,巧妙地把三幅画面揉合为一体,有力地表现了“爱”的主题。

2、反复咏叹法。

写作者在明确了文章的立意或感情基调后,要围绕它们,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层次入手,把其分解成一个个文字表述虽然不同、但内涵却基本相同的小论题,各自独立成段,在此基础上,反复咏叹,不断强调,显阳关三叠之妙,造铁骑突出之势,搭层楼更上之梯。

这种构思的好处是,思路清晰,文脉清楚,文章立意鲜明,中心突出,行文有气势,易于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

如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一文,作者在提出问题后,分别以“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四句话各领一段,紧紧围绕诚信的重要性,抓住“选择诚信”,反复吟唱。

我们看到了作者行文的急促缜密,感受到了诚信之与人生的重要。

文章虽短小,但布局周密,结构紧凑,文意贯通,气势逼人,很有感染力。

3、卒章显志法。

文章不直接点出自己赞美的对象,不径直表明写作意图,而是欲进先退,欲明先暗,故意左顾右盼而言其它,待到关键之处,自然引出赞美对象。

物物相因,环环相扣,节外生枝,枝外有节,于事情发展变化中见出起伏,在一张一弛、一起一伏中凸现文章中心。

正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如“旧时茅店社林边,落转溪桥忽见”。

确有“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妙。

如高考优秀作文《冬的主宰》一文,作者先写“下雪了,……我想,除了这一片片的‘梨花’外,再不会有什么生机了吧?

这冰雪俨然是冬的主宰”。

接着写“忽然,眼前的一片白雪地中闪露出点点红色,仔细一看,原来是梅。

在众芳摇落的世界里独自绽放,回旋于冰天雪地之中。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原来,她才是以神韵而主宰了冬”。

紧接着“这风雪又使我想起了另一幅画面,破旧的房子,昏暗的灯光,寒风吹得桌上的书哗哗作响,一位书生映着这灯光、雪色,伏案读书,破旧的衣服,恶劣的环境,丝毫不影响他读书的信念和勇气,一时间,我突然觉得,鸿鹄之志、求知之心不是比寒冰更坚硬吗?

”最后说“雪,它美丽纯洁却带来了寒冷,而冰是雪的升华,它以力而成为冬的主宰;而梅以她绝无仅有的神韵主宰了整个冬的神韵;而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严寒,成了冬的主宰”。

文章欲言人是冬天的主宰,但却不直接说明,而是于层层铺垫中点出,可谓匠心独运、立意鲜明。

4、感情呼应法。

文章开宗明义,直抒胸臆,首先表明自己的感情倾向,继之赋陈铺叙,歌咏描绘,或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写人记事,在曲尽其妙、淋漓尽致的基础上,曲终奏雅,再次顺势点出自己的感情好恶。

这种构思的好处是,情感鲜明,自然迢递,首尾呼应,浑然天成。

如朱自清先生的《绿》一文,文章的在开头“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的基础上,承递对梅雨潭醉人、奇异的绿的喜爱之情,结尾自然发出“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的慨叹,感情升华,前后照应,文章如一幅情感挂图,浑然天成。

【散文的表达技巧】:

 

1、题目鲜亮。

 

作文题目要忌讳平淡、呆板,要有个性、与众不同,既能够一下子抓住读者的视线,同时又能够体现文章的内容。

一个鲜亮的题目,就是一个极好的得分点。

因此散文的题目是最有嚼味的题目。

有的是场景入题,《无边落叶》、《昨夜雨,今朝下》;有的是感觉入题,《花香》、《路是月的痕》、《眼睛上的窗帘》;有的呼告,《茉莉,我爱你》;有的祈祷,《让双眼更加清澈》;有的比喻,《放下感情的叶片》;有的口语化,《明天一定记着开窗》;有的化用成语诗词,《随遇而安》、《月是故乡明》;有的繁复,《眼前同一水,笔下各异情》;有的简洁,《网里人生》。

比较一下其他文体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散文的题目没有一个相同,富有个性,富有创新精神,而且又跟高考"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十分切合。

2、取材广泛。

 

散文的题材十分广泛,因此其内容非常丰富。

"举凡国际国内的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日的欢快,都可以移到纸上。

"(周立波《散文特写选·序言》)凡是能够引起作者动情的,凡是对读者有教育意义的,都可以是散文的题材。

在一篇散文里,作者可以展开广阔的思路,无所拘束,任意驰骋。

高考作文取材最忌讳旧、俗,阅卷老师老是看到常见的材料,首先就感觉不佳。

散文广泛的题材领域,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上面举到的几篇文章,取材面相当广泛。

有的是以个人经历为突破口,深挖细掘,探索心灵中隐秘的宝藏(如《茉莉,我爱你》);有的敏锐地抓住当今时事,细察社会发展轨迹(如《随遇而安》);有的恰到好处地联系课本知识(如《让双眼更加清澈》),有的则进入历史的海洋去舀一勺水(如《眼前同一水,笔下各异情》)。

广阔的题材显示了学生敏锐的思维,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3、表达方式灵活。

 

散文取材广泛,它的表现形式也就显得自由灵活,表达方式也就多种多样。

从表现形式看,它不必像诗歌那样格律化,不必像戏剧那样模式化,只要在一定的思想情感的统率下,把零碎的材料组织成文就行。

散文在选材上可以涉及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在结构上也可以几放几收、舒卷自如。

对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几种表达方式也一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有时突出其一,作为重点加以运用;有时几种方式熔为一炉。

因为散文总是有抒情性的特点,抒情方式尤其丰富多样。

满分作文《昨夜雨,今朝下》(山东考生)先由栀子花开状写惜花恨雨之人的心态,然后联想到古代诗人和诗境,中间穿插议论抒情,结尾用栀子花重开暗示自己的见解。

《拨开天空的乌云》扣住对道家音乐的感悟一事,写心境,写游览,写谈话,写品曲,无不为"感情亲疏不同,对道家音乐的感知也千差万别"张本,写得大气。

 

4、情理相透。

 

散文是忠于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它强调生活真实,而不仰仗于虚构,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真情实感。

大凡优秀的散文,往往有深邃的思想内容,而这种深刻寓意又饱含诗情,因为散文具有情理相透的特点。

它的思想内容往往不是直接表露的,而是常常寓于"物"或"景"之中,以强烈的感性形象激发读者的理性思考。

今年的话题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富有才华的考生就把这种理性通过感性形象来展开。

如《无边落叶》写童年记忆中遗失一枚香山红叶而误解同学的故事;《随遇而安》写了从北方来广州的母亲饮食上的改变,进而引发对广州人生活习惯的认同,富有生活气息,巧妙道明"感情影响认知"的观点。

《黄色蛹·金色蝴蝶》是一篇公认的"散文诗",虽没有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但精心挑选的三个片段,重点表现了自己感情在生活经历中的变化过程,语言上处处洋溢诗情,极好地扣住话题。

这对一些不注重生活积累的考生,只会空洞发表议论的考生,应该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启发吧。

 

5、语言精美。

 

"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

"(巴乌斯托夫斯基《散文的诗意》)散文的真情实感、灵活的表达方式,需要优美的语言才能相称。

我们往往在散文中读到让人一见不忘的语言。

《与你同行》显示了良好的语言功力,文章写道:

"让水与火同行,情与理同行。

坚持爱与美的真理,让冲动与成见在你的足下沉淀,带上淬火之后的智慧--与你同行!

"理性思考在激烈的感情下化为不可抑制的内心独白,强烈表明自己的观点,也以情动人。

《月是故乡明》将话题巧妙转化为"因为深情,所以偏执"这一警策之语之后,直接用铺排方式将生活感受强化:

"这就是为什么加利福尼亚更透明的阳光,莱茵河畔更圆满的月亮,剑桥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远远逝去;家园日暮时点起的那一束桔黄的灯光。

只因这是我们所熟悉而深爱的地方。

南方小城温暖湿润的空气,菁菁校园里若有若无的花香,来来往往的人,似曾相识的脸,母亲洗过的洁净的衣裳,老师批过的严整的笔记。

……这一切都让我们享之坦然并且心存感激,任是将来走远了,在异国他乡也能满心骄傲地怀想。

"通过语言,把感性与理性融合为一,成为美文。

 

6、构思精妙。

 

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要达到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

 

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

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在探索,在继续认识所要描写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

这是一种复杂的、艰辛的、严肃的精神活动,是对作家人格、修养、功力的考验。

由于事物间的联系是深邃而微妙的,作家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才能够从“引心”到“会心”,由“迎意”到“立意”。

 

秦牧的构思方法,有人叫做“滚雪球”。

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

这里可贵的是最初的感觉,照秦牧的话说,它是事物的“尖端”部分,最富有“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阳光雨露恩泽它,使它萌发成丰富的果实。

这是一个核心,越滚越大,形成统一的构思。

他的名篇《土地》、《社稷坛抒情》就是很好的例子。

 

徐迟的构思方法,叫“抓一刹那”。

这“一刹那”他认为是事物的“精华”部分,最有“光彩”部分。

抓住这“一刹那”,就抓住了头绪,抓住了中心,零散杂乱的材料才得以集中,才有了归宿。

【精彩例文】:

 

                     微笑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

推开窗户一看,呀!

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

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

─—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 

  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

 

  ─—一条很长的古道。

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

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

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

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

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

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

─—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

”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

─—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

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

门前的麦垅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

──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

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

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

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冬的主宰 

  下雪了,一片一片的雪花纷纷飘落,我站在窗前,随着舞动的雪花,我的心也随之飘动…… 

  雪,它独在这冰天雪地中驰骋,以冰冷严酷示人,动植物都会销声匿迹,只有一阵阵呼啸的寒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想,除了这一片片的“梨花”外,再不会有什么生机了吧?

这冰雪俨然是冬的主宰。

 

  忽然,眼前的一片白雪地中闪露出点点红色,仔细一看,原来是梅。

在这冰天雪地之中,也只有它吧,那么耀眼,在众芳摇落的世界里独自绽放,回旋于冰天雪地之中。

她无意争春闹,只在这寒冰中独自生存,那恬淡清雅的气质岂不是更具神韵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她不怕风雪的侵袭,毅然树立在这风雪之中。

难怪人们都说:

“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原来,她才是以神韵而主宰了冬。

 

  一滴,两滴,远处房檐下雪融化成了一滴水珠,水珠又凝结成了一根根冰柱,使雪有了一种延续与升华,更具力量。

原来这冰雪仍是冬天中的强者。

 

  这风雪又使我想起了另一幅画面,破旧的房子,昏暗的灯光,寒风吹得桌上的书哗哗作响,一位书生映着这灯光、雪色,伏案读书,破旧的衣服,恶劣的环境,丝毫不影响他读书的信念和勇气,一时间,我突然觉得,鸿鹄之志、求知之心不是比寒冰更坚硬吗?

 

  呼啸的寒风,鹅毛般的大雪,脚下松动的冰块和不可测的深渊,一步,又一步……这是红军过雪山的一幕,他们凭着绝无仅有的意志硬是在这雪山之中踏出了一条神奇的足迹,而正是这万里长征的钢铁意志有了我们的民族的新生,有了我们民族的独立。

原来人的坚强意志不惧风雪,不惧严寒,才是主宰了冬。

  雪,它美丽纯洁却带来了寒冷,而冰是雪的升华,它以力而成为冬的主宰;而梅以她绝无仅有的神韵主宰了整个冬的神韵;而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严寒,成了冬的主宰。

谁才是这冬的主宰?

答案是丰富的,他们都可以是,只不过都以各自不同方式主宰着冬。

 

  六角形的小雪花还在一片片地飘着,我的心也随之飘向了远方…… 

荒草 

  许久未见到那一片荒草了。

离开书桌,走出房门,我悠然地走近那些摇曳的精灵。

 

  蓝天下,溪水边,它们在尽情地疯长着。

生命的绿色在一寸一寸地延伸。

它们肆无忌惮地在山野间抒写着绿意,抒写着生命的希望。

这是一片自由的荒草,在它们的绿意中,没有一丝沉重。

草们凝神太阳的光芒,让那金色照耀自己幼小的身躯。

它们为了活着,在风中咆哮着,最大限度地伸长绿叶吸收阳光。

它们从未认为自己卑贱,无时无刻不挺直身躯,以高傲的态度观望世界,藐视众生。

它们似乎知道,拥有阳光,展示绿色,活着,就是希望。

 

  看着这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你能不陶醉吗?

 

  这一片荒草繁衍生息,生存是它们唯一的信仰。

它们的存在是坦荡的、磊落的。

肮脏狭窄的城市角落没有它们的影子,温暖舒适的花房里没有它们的绿色。

试想,如果漫山遍野缺少了它们的点染,那将是一种怎样的寂寞!

 

  荒草就那样肆意在我眼前摇曳着。

它们顽强的意志力足以承受任何打击,它们的绿色不灭,身躯不灭,精神不灭。

所有自称勇敢的人也许都要为它们鼓掌!

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一季季、一年年,它们永恒地展现着生命的绿色。

想着这绿色中孕育永恒的精神,你能不陶醉吗?

 

  又一阵轻风吹过,揪动我的头发,遮住了视线。

我也神思良久。

从书本中逃离,用那么长的时间凝视这一片荒草,我看懂了什么?

我又将怎样面对具有挑战性的明天?

 

  猛然间,我懂了!

我陶醉在荒草的绿意与执著中。

我会努力,朝着荒草绿色的方向!

我会努力,在明天的考场上!

                  昨夜雨,今朝下 

  栀子花开的时节,空气中有浓郁花香和泥土的气息。

这一夜花开得太纵情,似乎就要“一朝春尽红颜老”,惹得些惜花之人,捶胸顿足,祈雨降临。

 

  一夜的春风恣肆,一夜酝酿,雨却半滴未降,却将栀子花刮得满地枝丫,“零落成泥碾作尘。

”当天空透出曙色,那雨却不知回头地打在了窗玻璃上,撕碎了赏花之怜香惜玉之心。

 

  昨夜雨,今朝下。

 

  却是憔悴损,满地黄花堆积。

李商隐诗曰: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多多少少带此韵味吧。

人所怜爱花的美,倾注了感情的全部。

或人世的经历,孤独和理想、压抑和激情、坎坷和智慧、劳碌和责任,一路牵绊,人无可自拔地沉溺其间,不可更改地在心头上打下了“情结”,任谁也不能动摇。

 

  可恨那雨,却不知时节地降临,怎不叫人恨得牙痒痒?

 

  都是雨。

昨夜与今朝,白驹过隙,却因着人心深处的“亲疏”,认知全然迥异,感情全然偏颇。

 

很多时候,人就活在自设的感情樊笼里。

遥想夜泊秦淮的亡国商女,隔江犹唱《后庭》遗曲。

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人,细数秦砖汉瓦,停舟暂相问,却是柯烂斧锈,几度沧桑。

 

  他们无一例外地抱着深切的亡国之痛,恨透“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亦会像怨妇悲夫,慈亲哭儿般记起“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居异国的南唐后主李煜,悲切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然而他们,都因着自身感情的牢笼作困兽之斗,永远没能走出去。

他们都沉溺于感情的自定人认知而丧失了对生活的追求。

言及此,想到一词。

明日黄花。

惊心一颤,唯有摆脱狭隘的情感桎梏,才能发现新的花朵,过去的已淡远。

 

  君不见,那挂满露珠的栀子枝头,又重结了剔透的芽儿?

 

【点评】: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其主要闪光点是内容深刻,结构谨严,语言优美,在语言和说理手段上更富有文学色彩。

文章先写惜花恨雨之人都是由于感情的“亲疏”而引发的,继而深入谈论许多人“沉溺于感情的自定认知而丧失了对生活的追求”,得出“惟有摆脱狭隘的情感桎梏,才能发现新的花朵”颇有哲理的观点,见解深刻,层次井然。

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节奏舒缓而又不失感人的力量,具有很强的张力。

大量诗词的运用更使文章锦上添花。

 

                 诗人·明月·黄花 

一、东坡的明月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

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

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

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

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长河。

 

二、易安的黄花 

                   南楼令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

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

 

  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

 

  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

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

 

  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字归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蹒跚的走过。

 

  认识自我就是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美丽,它的颜色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总能显出奇异的光彩。

 

【点评】:

文章意境幽远,格调高雅,语言清亮,如不着人间烟火,行云流水般给我们奏了一曲阳春白雪,为改卷者在炎热的夏天送来了一缕清凉,这首先得益于作者良好的诗词功底。

你看: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短短的一句话,化用了苏轼的六首诗词,浑合无迹,毫无斧凿之痕,试问在这牵动人心的考场上,在数十万的芸芸考生中,又有几人能做到?

 

作者不但烂熟诗词,而且颇通格律,在有限的时间内自填两首词赠给两大词人,这份修为与从容,这份勇气与才干,更非一般考生能企及,文章被评为满分,自在情理之中。

                      流泪的滕王阁 

  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脆脆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

站在清冷的滕五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

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

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

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

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才子王勃。

 

  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

每一寸楼板、每一抹丹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

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

流泪的滕王阁曰曰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

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枫着阁影到天明。

 

  有人说:

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

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的滕王,一再遭遣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

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

那个仲秋的曰子王勃的“独角戏”正上演着。

他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沉浮,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的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都是对生活的向往。

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年,终有了其颠峰之作。

滕王阁不过显其颠峰昂然之势的一种凭藉罢了。

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忘得一干二净。

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起起王勃?

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的飞,托起无限秋水长的风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留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阑干,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

 

  扁舟载问及此事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

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彳亍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

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矣。

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

《蜀中九曰》、《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尺瞻”。

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踞的门。

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三年,终究不敌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

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

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一片阁/躲在云层下/疲惫和黄昏的鸟一样/面对江恸哭。

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

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

该张惶?

迷惘?

失落?

还是愤懑?

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直观。

——人无语,惟有惆怅地醉去。

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曲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昆德拉说:

“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曰子里,也许模拟了曰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