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复习 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8849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原理复习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会计学原理复习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会计学原理复习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会计学原理复习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会计学原理复习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学原理复习 2.docx

《会计学原理复习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原理复习 2.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学原理复习 2.docx

会计学原理复习2

题型:

单选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

填写第11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公式;业务:

会计分录(筹资、采购、生产、销售、利润形成和分配)

第二章账户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会计等式

一、会计假设

1.会计主体:

是指会计服务的特定经济实体,它为会计人员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等会计工作界定了空间范围。

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的原则。

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

它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即独立于它的所有者和其它的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一般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无明显反证的情况下)都可连续地经营下去。

正因为有持续经营这一假设前提,我们才能按正常的市价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

3.会计分期:

对于一个永续经营的企业而言,由于企业经营没有终结,从理论上讲是无法提供企业最终的经营成果的,由此必须设定另一个基本假设――会计期间或会计分期,即对一个永续经营的企业人为地划分为相等的各个期间,从而对外提供这些期间的企业财务信息。

(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

4.货币计量:

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我国:

一般选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选用外币为记账本位币的,在编制对外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表示。

二、基本财务报表——三张财务报表的定义、作用——结合第11章

•财务报表是一个会计主体所有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确认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要素,在可靠计量和正确记录的基础上,再次确认为报表项目而形成的书面文件。

•它反映会计主体某个时点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balancesheet),或某一期间的经营和财务业绩(利润表(incomestatement)),或某一期间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cashflowstatement)。

一个会计主体最基本的财务报表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一)资产负债表

1、资产:

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包括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企业的资产按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库存现金、存货、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和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等,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非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两大类。

2、负债:

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按照流动性,负债可分为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预收账款、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形成负债的主要经济业务有如下几种:

一是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负债;二是直接向社会发行债券形成的负债;三是向银行借款产生的负债。

3、所有者权益:

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所享有的剩余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又称之为净资产。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所以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直接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具体分为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和负债都属于权益,都可看成企业的债务。

二者区别:

1、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财,可长期使用,无支付使用费的法定义务,并且所以这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拥有企业的声誉索取权。

2.负债是企业对内和对外所承担的经济责任,有使用期限,到期企业必须偿还,需支付有关费用,无权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只能按照预先约定的条件取得固定的利息收入。

差别:

第一,负债有明确的偿还期限,偿还期从不到一年的流动负债,到一年以上的长期负债。

第二,负债的回报是固定的。

所有者投入的回报同负债不同,一是投资回报是不能在税前(所得税)扣除,二是回报率一般是不固定的,它是在支付职工工资、债务利息、缴纳税收后,如果企业收益还有剩余,根据剩余的多少,确定所有者投资回报的支付比例,我们把这种做法称为剩余分享。

第三,如果企业面临破产,企业资产在首先支付债务后,剩余财产再分配给投资者。

(二)利润表利润=收入—费用

利润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1、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

前两者是经常发生的收入,后者是偶发的、意外的、非常规收入。

2、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成本:

直接原材料、直接人工和制作费用;

期间费用: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当期损益

3、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也就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它反映了企业最终的经营成果。

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利润属于企业所有者,不将其进行分配的话就留存于企业(留存收益),增加所有者权益,最终作为所有者权益的一个组成部分。

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

三、会计等式——公式的应用,编制会计分录

(一)资产和权益的关系

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是会计等式,会计平衡公式。

是会计核算中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的理论依据,是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

(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第二节账户

一、账户

1、账户就是对会计要素内容进行分类,并给每一类都赋予标准的名称(会计科目)和相应的结构。

2、账户的基本结构——复式借贷记账法(左借右贷)

(1)“T字形账户”

(2)账户所包括的内容: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日期和摘要(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所依据的记账凭证的编号;增加额,减少额,余额。

(3)“总分类账户”,原有的基本账户(直接根据会计科目所设置的账户),根据用途和需要具体设置的细目则称为“明细账户”。

从数量关系看,总账户的借方、贷方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应当与它所属的全部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贷方发生额合计和余额合计相等。

3、期末余额算式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二、会计科目(账户的名称)

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也是编制记账凭证和会计报表的基础。

会计科目的分类(特别是讲过的账户)

一、资产类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一般是主营业务赊销)、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除主营业务外的)、坏账准备、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已入库)、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周转材料、融资租赁资产、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长期应收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说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

二、负债类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主营业务)、预收账款(钱到账,货未发)、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收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预计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共同类

四、所有权益类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库存股

五、成本类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工程施工、工程结算

六、损益类

主营业务收入、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租赁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汇总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职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利息支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息核算、汇兑核算)、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以前年度损益调账

第三节复式记账

一、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的含义:

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互对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

按照会计等式,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会引起资产与权益之间至少两个项目发生增减变动,而且增减变动的金额相等。

因此对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可以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相关账户中作等额双重记录。

二、借贷记账法

1、记账规律(左借右贷),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账户结构: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账户类型

借方

贷方

余额

资产类账户

增加

减少

一般在借方

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减少

增加

一般在贷方

收入类

减少

增加

期末一般无余额

费用类

增加

减少

期末一般无余额

利润类账户

增加

减少

实现利润,余额在贷方;发生亏损,余额在借方。

年末转入所有者权益,无余额

3.试算平衡的原理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余额试算平衡

期末资产总额=期末负债总额+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

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2)发生额试算平衡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4.不影响借贷平衡关系的情况:

重记、漏记、记账方向相反、记错账户但方向正确等情况。

习题复习

第三章会计循环

(一)

第一节会计凭证与会计分录

一、会计循环概述

1.会计循环的定义:

会计循环是指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所需要经历的会计工作环节,一般包括编审原始凭证、编制分录、记帐、试算、调整、结账合编制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一系列程序。

由于这些程序和方法在每一会计期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故称之为会计循环。

二、会计分录

分录:

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复合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

编写会计分录

分录格式:

包含借贷方向、科目、金额。

贷记符号不能与借记符号写在同一行上,而是写在借方分录的下一行,并且行首向右缩进一格或两格。

金额没有单位

三、会计凭证(分类、格式、内容、要求)

会计凭证就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一)原始凭证的例子

1.购买商品时由供货方开具的发票、银行支票、汇票、收款单、材料验收入库单、材料领用单、商品收货单、发货单等。

2.分类

(1)来源:

自制凭证(材料验收入库单、材料领用单)、外来凭证(购货发票)

(2)填制方法:

一次性凭证(发票、收据、入库单)、累计凭证(限额领料单)、原始凭证汇总表(发料汇总表、工资汇总表)

3.内容:

原始凭证的名称、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和编号、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事项、交易的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原始凭证填制单位签章、有关经办人员的签名盖章。

(2)记账凭证分类,收付转的业务、格式、定义、构成要素、要求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的、用来确定会计分录、作为记账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借贷记账法)

1.分类:

(1)用途:

专用记账凭证、通用记账凭证

专用记账凭证:

收款凭证(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收款业务)、付款凭证(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付款业务)、转账凭证(用来记录不涉及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记账凭证)。

同时涉及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的收付的,只填制付款凭证。

专用记账凭证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收付款业务较多的企业。

通用记账凭证是指对不同性质的经济业务均采用同一格式的记账凭证来进行记录的记账凭证。

一般适用于经济业务较简单、规模较小、收付款业务较少的企业。

(2)是否经过汇总:

汇总记账凭证(分录汇总、全部汇总)、非汇总记账凭证

2.内容:

记账凭证的名称;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记账凭证的编号;经济业务内容摘要;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记账方向和金额;记账标记;所附原始凭证张数;有关人员的签章。

3.审核内容:

完整性审核、真实性审核、正确性审核

第二节会计账簿与过账

1、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是账户的载体和具体形式,标记有特定名称的账簿就是账户。

会计账簿(简称账簿)是由一定格式、相互连接的账页组成的,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交易或事项的簿籍。

1.账簿的分类

(1)用途:

序时账簿(时间逐笔登记)、分类账簿、备查账簿

序时账簿:

普通日记账(记账凭证)、特种日记账(购货日记账、销货日记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汇总记账凭证。

分类账簿:

总分类账簿、明细分类账簿。

备查账簿,所登记的内容不纳入本企业的会计循环。

(2)形式:

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卡片式账簿

订本式账簿:

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活页式账簿:

明细分类账,如应收、应付款的明细分类账、材料明细分类账

卡片式账簿:

需要随财产物资使用或存放地点的转移而重新排列的明细账,如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

2.账簿设置与登记的格式

(1)日记账:

普通日记账(借方、贷方两个金额栏)、特种日记账(借方、贷方、余额)

(2)分类账:

总分类账(两栏式:

T形账户的标准化格式,多用于教学;三栏式:

借、贷、余三栏,常用订本式形式)

明细分类账:

多采用活页式账簿、卡片式账簿

三栏式:

应收账款、应付账款

数量金额式:

财产物资(收入、支出、结存三栏分别设置数量栏和金额栏)

多栏式:

用于收入、费用的明细分类核算。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收入

(3)备查账簿:

没有固定格式

3.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关系:

总分类账是所属明细分类账的总括,对所属明细分类账起统驭作用;而明细分类账则是总分类账的明细记录,对总分类账起补充说明在作用。

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平行登记原则如下:

1)同时登记2)方向一致3)金额相等4)依据相同

二、过账(“T”型账户格式)

(一)错账更正方法的适用情况、修改方法

1、划线更正法

•在结账之前,如果发现账簿记录有误,但记账凭证正确,即纯属过账时笔误,一般可采用划线更正法来进行更正。

2、红字更正法

•记账以后,如果发现会计分录中的应借、应贷科目或金额有误,或科目和金额同时出现差错,可用红字更正法予以更正。

或登账时发生笔误,使得登记金额大于正确金额,且已结账时。

•3、补充登记法

•记账以后,如果发现原来所编的会计分录中应借、应贷账户虽然没有错误,但所写金额小于正确的金额,这时可用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

第三节试算平衡

1、试算平衡表的编制的作用

(1)通过检查借贷方总计是否相等来检验过账是否正确;

(2)位正式编制财务报表提供一个账户余额,以方便检索。

2、试算平衡表的局限性

引起试算不平衡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1)编制试算表时出错。

如对试算中借方、贷方加总错误、分类账余额转入时出错、借方余额写入贷方栏或相反,以及余额遗漏等。

(2)计算账户余额时出错。

•(3)过账过程中出错。

如借、贷方中的某一方遗漏或重复过账。

•(4)会计分录出错。

如分录中的借、贷方金额不相等。

实际工作中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方账户的平衡关系,象这一类错误采用试算平衡这一方法是无法检查出来的,这就是试算表的局限性。

在会计实际工作中,试算平衡但仍可能存在的常见错误如下:

(1)漏记某项经济业务;

(2)重复记录整笔经济业务;

•(3)某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记错账户,但借贷平衡;

•(4)将分类账户的余额过入错误账户,但方向一致。

•(5)金额的差错刚好相互抵消。

课后习题

第四章会计循环

(二)

第一节期末帐项调整

一、会计确认的基础

1.收付实现制:

又称现金制。

它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是以款项实际收到和付出为标准。

2.权责发生制:

又称应计制。

它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是以权利或义务的发生与否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

3.两者的区别:

会计期末在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时,采用首付实现制无须对账簿记录进行长相调整,而采用权责发生制则必须进行必要的账项调整。

故从会计处理手续来看,前者比后者简便;但就所确定的本期收入和费用,从而计算企业的经营成果来说,后者比前者合理。

二、账项的调整

1.账项调整原理:

权责发生制

2.情况:

(1)应计项目:

应计费用、应计收入

应计费用:

本期已经耗用或受益、应由本期负担,但尚未支付的款项。

在会计期末予以确认入账,产生负债。

如应付利息、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租金

应计收入:

企业本期已经提供商品、劳务或财产使用权,但货款尚未收到,在会计期末予以确认入账。

在确认收入的同时,形成一项资产(应收款)。

应收租金、应收利息

(2)递延项目(预付费用、预收收入)

预付费用:

企业已经支付,但是本期尚未受益的费用,不得确认为本期费用,而应确认为一项资产,设置“待摊费用”账户来反映,在以后会计期间耗用或受益时,再确认为费用。

预收收入:

货款本期已经到账,但商品或劳务尚未提供,企业尚未实现的收入。

在收到货款时不得作为收入确认,而是看作一项负债,设置“预收账款”账户来反映在商品或劳务提供之后,按所属会计期间部分或全部确认为收入

(3)估计项目(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第二节结账

1.结账的概念:

就是指在会计期末将各账户余额结清或结转至下期,以结束这一期间的会计记录工作。

2.细节/事件:

对实账户(与资产负债表相关的账户),要计算出余额,并将其结转到下一个会计期间,使本期的期末余额成为下一期的期初余额;对虚账户(与利润表相关的账户),则要求全部予以结清。

3.对账:

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1)账证相符:

是指各账簿记录应当与会计凭证核对相符;

(2)账账相符:

是指总分类账个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与贷方余额合计数核对相符、总分类账各账户期末余额与各明细分类账期末余额合计数相符;

(3)账实相符:

是指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原材料等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应当与库存的实际余额核对相符。

其中银行存款余额的核对是通过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送来的而企业银行存款对账单相核对实现的,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检查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正常的未达账项还是错账造成的,最后再查明原因。

第三节编制财务报表结合第11章(分类、名称、定义)

编制财务报表是会计循环的终点,企业在结账后便可编制财务报表,从而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循环。

1.资产负债表:

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它是很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排列顺序,把企业一定时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给予日常核算的数据进行高浓度、整理后编制而成的。

它表明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日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苏承担的现有债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是一张静态报表。

2.利润表又称损益表,它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

利润表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将一定期间内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成本)相配比,计算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润或净亏损。

利润表实际上是一张利润计算表,它所报告的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一张动态报表。

3.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流量为基础,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有企业的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金流入、流出与净流量的变动情况。

经营活动主要是指企业的购进、生产、销售、税收等活动,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购买、兴建、处置及证券投资等活动,筹资活动则包括企业负债(但不包括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负债,如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与所有者投入等活动。

现金流量表中使用的“现金”概念,包括库存现货、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主要指企业持有的、能随时转换为已知金额的有价证券。

4.三张基本报表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表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为基础编制的,而利润表则根据“收入-费用=利润”这一等式来编制的。

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时点全部资产的分布状况及其相应的来源;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

企业的经营成果中未分配的部分属于企业所有者,最终要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企业期初与期末现金的变化情况,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一起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量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同时也能解释期初、期末资产负债表项目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五章收入、货币资金与应收款项——销售阶段的分录考虑增值税

1.企业主要经济活动

(1)企业投资活动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两类。

对内投资主要包括长期资产的购置、兴建、研究与开发活动或处置:

–固定资产(设备、房屋等)

–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专利权等)

对外投资:

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

–交易性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等

(2)三、企业筹资活动

•企业的资金来源:

投资者投入、借入、利润留存

•并不是所有的负债都是企业的筹资活动。

通常情况下,由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等负债就不属于筹资活动,而属于企业的经营活动。

2.收入的概念、分类、业务

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经常性、重复性、可预见性)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分类:

●营业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

一般是指出售商品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如出售商品等

其他业务收入:

指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如原材料销售、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等

●营业外收入:

非经常性,如出售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等。

收入确认时间以商品发货和提供劳务为准

3.P107页会计分录

4.现金的清查:

实地盘点法,日清月结,账款相符,不得“白条”抵库,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调整账面。

盘亏作为“管理费用”,盘盈作为“营业外收入”。

5.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作用:

对未达账项进项调整,所以不是会计凭证。

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编制的“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在核对时往往不一致,产生不一致的原因有两个:

1)企业和银行任何一方或双方记账有错;2)存在未达账项——是指企业或银行的一方已收到凭证并入账,另一方因尚未收到凭证而未入账的款项。

银行已收企业未收、银行已付企业未付、企业已收银行未收、企业已付银行未付

6.坏账准备:

指应收账款中部分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很小的款项。

7.营运能力公式:

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也叫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天/周转率

第六章

1.存货成本的构成:

1、原材料成本构成:

即采购成本,包括买价、采购费用(包括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2、产品成本(又称产品的制造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如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职工薪酬、生产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发生季节性的停工损失、生产车间的办公费、水电费等。

2.P132-137页的会计分录

3.实地盘存制与永续盘存制的概念,做法,优缺点、适用情况

企业期末存货的数量的确定,有两种盘存制度:

实地盘存制\永续盘存制

概念:

(1)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是指会计期末对存货进行实地盘点来确定期末存货数量的方法。

在实地盘存制下,企业日常只记存货的收入数,不计存货的发出成本,期末时,根据盘存的存货结存数乘以单位存货的盘存价,以倒扎出本期已耗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