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育说课稿《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3500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153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教育说课稿《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35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班科学教育说课稿《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35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班科学教育说课稿《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35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班科学教育说课稿《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35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班科学教育说课稿《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35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教育说课稿《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3500字.docx

《大班科学教育说课稿《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35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教育说课稿《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3500字.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科学教育说课稿《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3500字.docx

大班科学教育说课稿《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3500字

三一文库(XX)

〔大班科学教育说课稿《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3500字〕

  说课稿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学前教育专科班

  张彩欣29号

  一、说教材: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逐渐增强,对身边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并且乐意亲自动手去探索。

玩水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沉与浮又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所以我设计了《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本次活动意在用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去挖掘物体在水里的沉浮规律。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提供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二、学情分析: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幼儿的想象思维快速发展,生活经验有所丰富,所以活动的内容设计可以更丰富些,不能仅仅局限于玩水的活动,而应适当的加入反映物体性质的探究和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在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根据知识经验、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一个三维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发现其规律。

  这是从幼儿的知识经验培养角度考虑预设的目标。

大班幼儿的好奇心比较重,所以要培养幼儿对周围科学现象感兴趣,让幼儿亲身去观察,从而感受到科学的奇妙。

  

(2)、积极思考的能力,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实验结果并用语言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

  这是从幼儿的能力培养角度考虑预设的目标,是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重点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逻辑能力和表现能力。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动手探索带来的快乐。

  这是从情感培养角度设定的目标,主要培养幼儿对科学感兴趣,愿意对一些科学现象进行尝试,是他们长大以后在科学世界中进行探索,不断进取的动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动手操作体验各种物体在水里的沉浮并用正确的方式记录和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探索沉与浮的规律。

(2)、教学难点:

寻求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五、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我做了如下准备:

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

(1)、各种操作材料:

大水盆、纸、软木塞、木块、橡皮泥、海绵、乒乓球、弹球、棉花、茶叶、贴有标签的分类篮子、矿泉水瓶子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5个人一组一份材料。

  

(2)、记录材料:

标有“上浮、下沉”标记的记录卡、记录表、记号笔。

  

  记录表

  

  六、说教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提问法:

提问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幼儿将看到的、想到的、体验到的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2、观察指导法:

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3、演示法:

对于此活动中使用的记录卡,幼儿并未见过,因此,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幼儿直接了解记录卡的使用方法,减少了幼儿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七、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

这是此次活动

  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

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物体沉浮的秘密。

  2、观察法:

让幼儿观察物体的特征以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3、记录法;让幼儿将探索结果记录下来,为幼儿的讨论、交流活动提供依据。

  4、讨论交流法:

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2分钟

  1、导入部分:

以故事“掉进树洞的皮球”形式导入课题。

  内容:

小明在树林里踢皮球,不小心皮球掉到树洞里。

树洞很深,小明够不着,他很着急,谁能帮他想想办法?

(激发幼儿的思考)老师:

为什么往树洞里倒水能把球拿出来呢?

我们今天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找出其中的原因吧。

分析:

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故事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铺垫,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体验。

  

(二)、认识活动:

2分钟

  出示沉浮标记和记录卡(指导语:

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

  在这里,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标志,为接下来的记录活动做好准备。

  (三)、操作活动:

共18分钟

  环节1:

6分钟

  初步认识沉浮规律:

不同的材质,有的东西会沉、有的东西会浮。

  (让幼儿自主探索软木塞、木头、弹球、橡皮泥的沉浮)

  内容:

(1)实验前:

教师先让幼儿预测这样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在记录表写下。

老师:

小朋友们老师今天为大家准备了四样东西,大家猜猜他们放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将你们的想法写在记录表上。

沉下去的用沉记号表示,浮上来的用浮记号表示。

  

(2)实验时,教师引导幼儿关注“什么样的东西沉,什么样的东西浮”并让幼儿将观察到的结果进行记录,帮助幼儿总结结论并提醒幼儿将沉与浮的物体分类放在不同的篮子。

  分析:

通过猜测可以让幼儿建立一定的观点,为后来的实践操作奠定基础。

通过实验记录幼儿逐渐发现重的东西沉,轻的东西浮。

  环节2:

6分钟

  知道有些东西通过改变其形状可以改变其沉浮状态。

  内容:

向幼儿介绍新增的材料,一块比软木塞和木头都轻的橡皮泥,一个乒乓球、同样大小的泥球,一团揉成乒乓球大小的纸。

同样让幼儿先猜测所给的物体的沉浮,再进行操作实验记录。

  分析:

介绍材料的目的在于让幼儿集中注意力,明确老师的提出的要求。

教师引导幼儿关注材料的共同性特征“材质相同”让幼儿通过想办法改变物体的形状,知道材质相同的东西,可以通过改变其形状而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环节3:

6分钟

  让幼儿认识有空气的东西会浮,当水把空气赶走后物体会沉。

  内容:

此环节为幼儿提供既会沉又会浮的东西,如:

海绵、棉花、茶叶,还提供了要它沉就沉浮就浮的东西,如:

有盖子的透明小瓶子,开口的乒乓球。

  分析:

对先前的沉浮规律有一个新的认识,有空气的物体的沉浮状态是可以改变的。

  以上这3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

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启发提问的办法。

  (四)、讨论总结活动:

3分钟

  (指导语:

①说说记录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你发现了什么。

②那你们现在知道小明为什么能捡回皮球了吗?

)在这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根据记录结果,幼儿可以尽情表达,在讨论中可以让每个幼儿动口,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还拓宽了幼儿思维。

最后教师总结:

物体的沉浮规律。

  1、不同的材质,有的东西会沉,有的东西会浮;

  2、有些的物体通过改变其形状可以改变其沉浮状态;

  3、有空气的东西会浮,当水把空气赶走后就会沉。

  (五)、延伸活动:

1分钟

  请幼儿回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沉下水底,哪些东西会浮上水面,并说说它们沉、浮的原因。

  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九、教学反思:

  以上教学设计均是我个人的教学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幼儿的具体反馈做出相应的调整,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的实现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为幼儿的长远发展负责,使科学教学更好的为祖国的未来服务。

  十、说板书设计:

  授课内容: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主讲人:

张彩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