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
福州文博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科(题目卷)
本试题卷共11页,18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位于福建西部连城县的四堡,与传统书业有关。
明清时期,四堡曾与北京、汉口、浒湾齐名,并列为我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目前是全国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雕版印刷遗址。
四堡居民,多为躲避战乱的客家移民。
客家人始终保持耕读并重的人文传统,一大批落第秀才为生业计,也加入了印刷业,为雕版在四堡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四堡周围山岭高耸,森林茂密,取之不尽的小叶樟、山梨、梓木、竹子等自然资源,为雕版印刷提供了充足的生产原料。
当然,印书所带来的丰厚利润,也对四堡印刷业的繁荣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刺激与催生作用。
四堡雕版印刷业“起源于宋,发展于明,鼎盛于清”。
在清中叶的鼎盛期,四堡成为我国南方刻坊中心。
据有关资料统计,四堡仅马、邹两姓就曾有72010的人口、1200多人从事刻书印刷,印书坊至少100家。
四堡雕版所印书籍远销13个省份150个县市,《汀州府志》记载,四堡出版的书籍垄断江南、行销全国、远播海外。
到了清朝末年,四堡雕版印刷业先后遭遇了战火的侵扰和两次新技术的冲击,逐渐衰微。
以横扫儒教、推翻满清为使命的太平天国运动,将战火烧到了偏远的四堡,毁于兵燹的书籍、版刻不计其数。
清咸丰年间,上海开始出现了石印,石印采用活字印刷技术,和雕版相比,在成本和技术上占有明显的优势。
尽管如此,四堡人并未感到多大危机,印刷业在原有轨道上照常运转。
清朝末年,国外铅印新工艺传入中国,很快垄断市场,四堡雕版印刷业无法与之抗衡,遂一落千丈,一蹶不振。
印书坊大多停业倒闭,只有残存的几家苦苦支撑,惨淡经营至民国三十一年,终于落下最后的帷幕。
四堡雕版的兴衰,促人思考和警醒。
首先,新技术的引进及内容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四堡先人大胆引进、采用最新雕版印刷技术,大获成功。
然而,清朝末期的四堡雕版印刷业故步自封,对新出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石印、铅印等创新技术无动于衷;科举废除后,印书内容依然是以儒学经典为主,未能及时转向,遂使失败成为必然。
其次,适度的产业聚集,有助于区城经济的发展。
当四堡雕版印刷业如日中天之时,外地书商往来云集,江西浒湾的书商在四堡采购转运,客最茎芸翁孥箸萎印刷业的繁荣,四堡人对他们反而刁难排挤,结果浒湾书商购走四堡刻版,回到故乡经营自己的印书坊,成为四堡强劲的竞争对手。
再次,加强版权意识,有利于出版业走向规范有序之路。
为避免恶性竞争,四堡马氏与邹氏宗族内部,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族人利益的措施。
每年春节,马、邹两族各书坊都张贴公布来年新刻书籍的封面,表示“版板所有”。
但真正现代意义的版权意识和出版秩序并没有也不可能在四堡出现。
(摘编自《市场嘹望》2007年4期,吕庆华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客家人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和一大批读书人的加盟,成为四堡雕版印刷业兴起的文化基础。
B.四堡地处闽西山区,有丰富的林业赘源,为四堡雕版印刷业的兴盛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产原料。
C.人力资源充足是四堡雕版印刷业兴盛的有力保障,比如仅马、邹两姓就有1200多人从事印刷业。
D.经济利益的驱动,刺激并催生了四堡雕版印刷业,使之快速发展,并逐渐走向繁荣和鼎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雕版印刷发展之初,四堡人勇于接受新知,但在清朝末年,四堡人故步自封,致使印刷业渐趋衰微。
B.清咸丰年间,面对采用活字印刷新技术的挑战,四堡人坚守传统,仍保持雕版印刷业的正常发展。
C.由于地处偏远,四堡雕版印刷业受到的干扰相对较少,即使太平天国的战火也未动摇其根基。
D.国外铅印新工艺的传人,对市场产生巨大冲击,致使四堡雕版一落千丈,至民国三十一年黯然退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何才能保持产业发展、维系市场良性竞争,四堡雕版印刷业的兴衰,引发人们深沉思考,促人警醒。
B.商品的供给要符合文化市场的需求,在供需出现矛盾时四堡书坊未能做出及时调整,最终导致市场流失。
C.适度的产业竞争有助于经济发展,四堡人的排外行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四堡雕版印刷业的繁荣。
D.四堡各书坊每年公布新刻韦籍封面,说明版权意识在四堡已成为共识,这对避免恶性竞争具有重要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
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
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
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
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
神武崩,哭泣呕血。
及壮,将婚,貌有戚容。
文襄谓曰:
“我为尔娶郑述祖女,何嫌而不乐?
”对曰:
“自痛孤遗,方从婚冠,弥用感切。
”言未卒,呜咽不自胜,文襄为之悯然。
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
文宣受禅,进爵为王。
睿身长七尺,容仪甚伟,闲习吏事,有知人之鉴。
天保二年,出为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时年十七,称为良牧。
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
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
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成谓一时之要。
睿对之叹曰:
“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
”遂至销液,竞不一尝,兵人感悦。
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
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
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
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
“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
”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鄹,拜尚书令。
河清三年,用师及突厥至并州。
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突厥咎周人曰:
“尔言齐乱,故来伐之。
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
”乃还。
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
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
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
“和士开不宜仍居内。
”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衮州刺史。
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
旦欲入朝,妻子成谏止之。
睿曰:
“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
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
”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
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B.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C.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D.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
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崩是帝王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C.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禅让制也用于后来的王朝更替。
D.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睿自幼教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
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
B.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
北齐建立后.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至太尉、尚书令。
C.高睿奉旨监修长城,与士民同甘苦。
时值盛夏酷暑,有人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自享用,直到冰块融化也没尝一口。
D.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
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妻子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0分)
(1)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
译:
(2)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
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送崔融①
杜审言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②烟尘扫,秋风古北平③。
【注】①崔融:
杜审言的友人,时任节度使书记官。
②坐觉:
安坐军中,运筹帷幄。
③北平:
郡名,此处泛指北方边地。
8、“笳吹夜边声”与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四面边声连角起”都写了“边声”,二者各有什么特点?
其作用是什么?
(5分)
9、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告诫世人应以历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驰骋疆场、气势磅礴的两句是“ , ”。
(3)《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是: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作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神仙枪
江 岸
老肖下山的时候,远远看见老曹,转身就往旁边树林里钻去。
老肖,你给我站住!
老曹大喝一声。
老肖假装没听见,钻进林子里不见了。
老东西,叫你装佯!
老曹没好气地骂着,转身攀上了一条羊肠小道。
这条道崎岖难行,但可以比老肖早点下山。
自从老曹当上了黄泥湾村护林员,带领乡林管站的同志收缴了老肖的猎枪,老肖就躲着他走。
两个人一辈子没红过脸,现在闹翻了。
三年困难时期,老肖打个兔子,一家半只,老曹抓条蛇,也是一家一截。
多少人家生活艰难'他们两家因为男人会打猎,互相帮衬,才得以保全。
大风大浪都过来了,现在土都埋到脖根儿了,你不理我了,值得不值得?
无论如何,今天要和这个老东西说道说道。
老曹靠在一棵碗口粗的松树上,等到了老肖,他问,你准备躲我躲到什么时候?
老肖嘴硬,谁躲你了?
躲你干啥?
老曹说,我的猎枪比你还先缴,咱村所有猎枪都上缎了。
就你一个人留着,说得过去吗?
老肖说,林管站怎么知道我有猎抢?
你和叛徒、汉奸有什么区别?
老曹笑了说,我当护林员,收缴猎枪也是我的工作。
老肖说,我又不砍树,你当护林员怎么了?
你管得着我吗?
你管你的树,管我打猎干哈?
与你什么相干?
老曹说,林区还要保护动物,那什么,要做到生……生什么……老曹猛地卡壳了,一个劲儿地挠脑袋。
老肖撇撇嘴,走开了。
老曹还在嘀咕呢,他已经走出了好几丈远。
老曹终于想起来了,他冲着老肖背影说,站长说了,要保护生态平衡呢。
老肖已经走进密林深处,消失了。
秋天到了,正是红薯和花生灌浆的时节,也是野物祸害庄稼的时节。
往年秋天,老肖每天都要背着猎枪,去地里护秋,顺便在山里转几圈,打几只兔子和山鸡,扒了皮,腌几天,再挂出来晒,几个日头一过,通红通红的,好看呢。
过年下火锅,孩子们吃得那个香啊。
可是今年,没有猎枪了,他拿什么打兔子和山鸡呢?
两手空空从山上回来,他都会骂一句,老曹,你个老砍头的。
有一天,老肖发现他的红薯地和花生地被拱了好大一片,地里还有几摊猪粪。
夜晚来野猪了!
照这个速度拱下去,要不了三五天,他的红薯和花生就要玩完,一个季节的心血就白费了。
老肖风风火火地跑到老曹家,借他的猪枪。
老曹的猎枪,是站上发给护林员防身用的,是全村唯一的一杆猎枪。
可是,老曹不借。
我们遇见野物,只准朝天上开枪 老曹说。
野猪祸害庄稼,也不让打?
老肖问。
野猪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准打。
老曹说。
老肖说,你忘记那年我们给生产队护秋了吗?
你打野猪一枪,没打死,野猪发疯地撵你,我把野猪引开了。
野猪一口咬断我的木棍,再一口咬穿了我的大腿。
还不是你赶来,补了它一枪,才救我一命!
怎么,野猪现在成你家祖宗了,你还保护它?
老曹红了脸说,老黄历翻不得了,如今不一样了。
老肖气呼呼地跑回家。
活人还能叫尿憋死?
他翻出一堆旧锄头、破犁铧,用麻绳串在一起,一路叮叮咣咣地背着,翻山去了刘坳,找刘铁匠去了。
第二天上午,他又去了一趟刘坳,背回了半麻袋五寸长的尖刀。
他说那叫神仙枪。
明明是刀子,怎么叫神仙枪?
邻居们都围过来瞧西洋镜,有人狐疑地问。
老肖嘿嘿地笑,他说,我在地里布置好机关,四边牵上细线,不管从哪个方向碰到细线,飞刀就跟子弹一样飞过来,神仙难躲,所以叫做神仙枪。
野物碰上了,非死即伤。
现在没猎枪,只好用这个老法子。
回家告诉你们孩子,可别去我家地里扒红薯、扯花生。
那个夜晚,老肖不再担心他的庄稼了,睡得特别香。
早晨醒来,喝了碗稀饭,老肖就上了山。
隔老远,老肖就看见地边躺着一个黑不溜秋的东西。
该死的野猪,是死了还是伤了呢?
老肖快活地想。
他猫腰跑过去,仔细一瞧,却是老曹。
老曹的半截衣袖被撕掉了,缠在手掌上,裸露的胳膊上有干涸的血迹。
你怎么了?
老肖吃惊地问。
老曹的眼珠布满血丝,咧了咧苍白的嘴唇,嘶哑地说,我把你的神仙枪收了,帮你撵了一夜的野猪,没想到,没收好……
老肖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嚷道,你呀,叫我说你什么好呢?
(摘编自《小说界》 2014年第5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老肖下山,遇见老曹,远远地躲开他,老曹大声吆喝也装作没听见,不愿意听他解释,说明老肖是一个记仇的人,心胸狭窄,没气量。
B.小说在叙述老肖与老曹的误会与矛盾时,插叙了他们在过去年月相互帮衬的往事,主要表现了人性的善良与人际关系的温暖。
C.老曹骂老肖“老东西,叫你装佯!
”,老肖每次从山上两手空空回来,都会骂老曹“你个老砍头的”,表明两个人的矛盾水火不相容。
D.老肖向邻居们解释为什么叫神仙枪,并告诫他们要管好自家的孩子,说明他是一个狩猎经验丰富,而又比较自我的人。
E.小说的人物语言很有特色,既贴近人物身份和个性,又推动了情节发展,比如“老曹说,林区还要保护动物,那什么,要做到生……生……”。
(2)小说在刻画老曹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结尾表现了老肖怎样的心理?
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以“神仙枪”为题,却在后半部分才出现神仙枪,为什么?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
(1)—(4)题。
林语堂传(节选)
林太乙
编一部好词典,是父亲林语堂数十年的心愿。
早在1930年代,他便请三伯憾庐及张海戈编一部像《牛津简明字典》的中文词典,但是编成之后,由于中日战争,文稿毁于兵火,六十册的稿子,只剩下父亲带到美国的十三册。
对于编纂汉英词典,父亲说:
“国语必有详确记载国语的词书,这个观念与字书完全不同。
中国字书,一概以字为本位,不以语文中之词为本位。
所以到现在,还没有由现代语言学观点编成的一本中国语文词典的专书。
西方的英文、法文‘字典’,都是以那些的国语为本体,凡国语中的词的用法及文法词类,及其变化,都记载详尽。
我国的词书,如《辞源》、《辞海》,虽然以词为单位,内容却偏于百科全书性质,未能就词论词,研究其在句中之文法地位及变化,也不能于单音组及数音组缀合所成之词,加以整理反分析。
”
“中国向来无国语,因国语尚未统一。
经五十年来国语统一会诸公的高瞻远瞩,不断地讨论,始定北平话为国语。
1932年《国音常用字汇》,1947年《中华新韵》颁布出版,而后读音始有统一的标准。
又跟着1918年颁布的注音字母各处推行,始有今日普遍承认之国语注音法。
又自从文学革命以来,以白话为文学工具,教育部乃成立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经三十年之搜集材料始由汪怡主编《国语辞典》,在抗战期间由1937年出版第一册,至1945年出版第四册,而后我们可以说中国国语有一部详尽准确的词书。
对于已往的白话文学及现代北平国音所有的材料都已有系统的纪录。
这是开山的工作,前人筚路蓝缕之功,我们后学乃受其赐。
所以我才敢梦想做一本更合时代的汉英词典。
”
父亲编纂《当代汉英词典》是由香港中文大学赞助的。
当时只有两种汉英词典在国际间流行通用。
一是1892年翟理斯编的《汉英词典》,以及1932年麦氏编的《麦氏汉英大辞典》。
这两部字典已经不足以应付当代的需要。
1967年春,父亲受聘为中文大学的研究教授,主持词典的编纂工作。
在双城街的办公室工作人员马骥伸、黄肇珩,他们担任收集资料、查核,后来添了陈石孚,他在英文方面有所贡献。
北外还有秘书、抄写陈守荆和施佩英。
父亲认为编词典的工作“如牛羊在山坡上遨游觅食,寻发真理,自有其乐”。
事实上,这份工作庞大艰难,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料到。
他拟了词典的蓝图,即编辑体例的概念,与马骥伸、黄肇珩商量,要他们仔细研究,提出意见。
最初六个月,大概都花在体例问题上,父亲不惮繁琐,一再提出修正意见,经过讨论,最后决定了“大样”。
这时,编辑小组开始试稿。
他们帮助父亲选择单字和词句,加以注释,写在单张的稿纸上面,并依国语注音符号的次序排列起来。
这一切做好之后,把稿子交给父亲,由他审定,再译成英文。
凡在草稿中有疑问,他必反复问明出处、用法。
偶尔触发灵感,想到佳妙词语,他便拔电话问办公室的同仁,是否已采录。
译到得心应手,他会将纸片交司机送到双城街,供大家共赏。
所有原稿自始至终他都一一过目、修改,并且一校再校。
这部被父亲认为是他写作生涯的巅峰之作《当代汉英词典》,于1972年10月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全书约1800页。
词典用的检字法是根据父亲发明“明快打字机”时所发明的“上下形检字法”再修订的。
所采用的拼音法(简化国语罗马字)也是将他当年参与制定的国语注音法简化而成的,他首创的五十部首则成为这本词典的另一特色。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汪怡的《国语辞典》之前,《国音常用字汇》也是推广北京语音为标淮的国音的,但由于只收单字,作用受到很大局限。
《国语辞典》着眼于词,除为单字注音外,凡立为条目的词或短语都按北京话的实际读音注出,这在以前的词典中是没有过的。
(韦冰《槐市云烟录》)
②林语堂的“上下形检字法”,将取字之左旁最高笔形及右旁最低笔形,将汉字分门别类,以便索检。
他发明“明快中文打字机”,根据这个检字法设计键盘,只需三键便可以打出一个字。
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写信对林语堂说,“这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的“好处是这键盘不用学便可打。
”(施建伟《林语堂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林语堂编一部好词典的心愿,是源于他认为当时还没有一部根据现代语言学观点的编成国语词典。
《当代汉英词典》出版圆了他的心愿。
B.林语堂认为,英文、法文的“字典”不是词书但对他的词典编写有启发,《词源》、《辞海》虽是词书但对他的词典编写没有借鉴价值。
C.林语堂对词典编写体例的创设十分重视,为此花了大量时间。
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的词语条目是依汉字的笔画笔顺来分类排列的。
D.“上下形检字法”是林语堂在汉字索检法上的主要贡献,其原理是依汉字特j的形状将汉字分门别类,优点是索检较为快捷。
E.本文列举《当代英汉词典》的编写人员及其分工,意在表现团队力量在编写中作用,也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客观性。
(2)“对于编纂汉英词典”,林语堂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看法?
请简要回答并举例说明。
(6分)
(3)本文对传记材料的选择侧重在哪些方面?
其用意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林语堂说,汪怡主编《国语辞典》,“我们后学乃受其赐”。
请结合材料,谈谈林语堂从哪些方面对汪怡主编的《国语辞典》有所继承和创新。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对于深陷危机的巴西足球队,外界唱衰的论调尤甚。
巴西人能让这些担忧随着奥运的开幕 吗?
(2)岁月变迁,曾经在上海街头风光一时的老艺人们 ,经历着各自不同的命运。
(3)由于森林不断退化和消失,至上世纪90年代末,东北虎在中国境内基本 。
A.烟消云散 销声匿迹 风流云散 B.风流云散 销声匿迹 烟消云散
C.销声匿迹 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D.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销声匿迹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哈尔滨工业大学举办了名为“校园最美笔记”的评选活动,三名同学的课堂笔记被校博物馆收藏,一同与学界泰斗们当年的学习笔记展出。
B.在人口增速放缓、老龄化日益迫近的新形势下.保证高素质、高质量劳动力人口增加,是我们延续人口红利期、提升经济社会建设质量的关键。
C.主管部门本着鼓励原创为原则,没有直接断掉网剧的活路,在出品方对内容进行“优化处理”后,网剧可以重新上线。
D.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面临着许多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着矛盾叠加、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创新不是喊出来的,我们应该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创新的源泉和创新力的形成上,。
所以,要将创新转化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必须牢牢掌握实现转化的根本点,如此才能脚踏实地推进全社会的创新发展。
①我们不仅要高举创新发展的旗帜
②更要大力加强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建设
③眼睛不能只盯住创新的末端
④而且要思考创新的源泉在哪里
⑤而忽视了创新的基础建设
⑥提倡创新发展,践行创新发展
A.①④⑥⑤③② B.①④②⑤⑥③ C.⑥①④②③⑤ D.⑥③⑤①④②
16、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如何发挥大学智库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的作用呢?
大学智库研究成果的价值,不仅要体现高质量, 。
一项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果不能适时地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或者时过境迁,派不上用场。
目前, ,有关机构还应当帮助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有些研究成果可以通过内部刊物直接报送,或通过举办论坛、召开研讨会、出版研究报告等方式发布、推介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交流渠道的作用。
如果研究成果最终还是摆脱不了被束之高阁的命运,那么, 。
17、今年元宵节,南京秦淮灯会主景区设在夫子庙大成殿,主办方规定了游客观赏的进、出路线。
请根据示意图写一段文字,简要说明游客赏灯的进、出路线。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小王出生在一个大家族。
每逢节假日,长辈们都会召集家族成员聚会,而小王对此不感兴趣,经常借故缺席。
长辈们很不高兴,小王也很苦恼。
如今,有不少家族都面临类似的情况,当地晚报“百姓家事”栏目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向“百姓家事”栏目投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