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野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7598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野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新野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新野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新野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新野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野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docx

《河南省新野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野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新野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docx

河南省新野县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2018—2018学年新野一高高二下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石刻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物形式,与陶瓷器、金属器、纸本类共同构成了我国历史文物的四大主干。

从原始社会的古代崖刻,到周代的石鼓文;从秦始皇东巡刻石,再到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碑碣、墓志、摩崖、塔铭……石刻文物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歌功颂德、记人载事的赞、颂、记、志、铭等,有各种经典文集、杂咏、题名、地图、谱系、楹联、符咒、药方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从书体上看,石刻有古籀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特别是保存了大量各朝代的异体字,是研究中国文字发展史和书法史的重要资料。

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的泰山石刻,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珍存着秦朝《李斯碑》、汉代《张迁碑》、晋代《孙夫人碑》,以及北齐《金刚经》大字和唐朝《纪泰山铭》等一大批名碑。

泰山石刻无年月和书刻者姓名可考,明孙克宏《古今石刻碑贴目》称“今考其笔法,与邹县北齐韦子琛刻经同出一手。

”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记载:

“北齐武平时,梁父令王子椿好内典,尝于徂徕刻石经二,并勒诸佛名,字迹瑰异,与其如出一手。

是经当亦子椿所作也。

”1989年《书法》第二期载王恩礼、赖非撰《铁山(石颂)的初步考察与研究》认为,此刻与邹县铁山摩崖经刻在字径、书体、风格极为一致,由此断定为东岭僧安道壹所书。

以上诸说皆无定论,察其笔势风格疑为北齐人书。

 

石刻与藏之于秘府的典籍不同,它铭之于石,公之于众,记录、揭示的史实也较为可靠,可以作为订正古籍的有力证据和补充经史的珍贵资料,其价值不下于甲骨文之于商周史,敦煌汉简之于汉史。

两汉今古文经学的争论一直为历朝尤其是清代学者所关注,并融入到近代古史辨的学潮中,衍化成古书真伪之争。

由于无法一睹汉代文本之真,争论似永无结果。

20世纪20年代,汉魏石经残石在洛阳的出土引起学界极大轰动,王国维、罗振玉、马衡等人相继对之展开研究,初步揭开了汉魏石经的真面貌。

不仅让我们目睹今文经本原貌、今古文经本差异,并可由此窥探两汉经学的发展状况以及秦汉以前经本流传中的错讹。

石刻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石头和文字、书法、刻工相结合,成为中国在人类文明史上特有的文化景观。

泰山石刻中,有粗犷急就的凿石,也有精雕细刻的龟碑;有岩石小节,也有万丈摩崖;有平民题迹,也有帝王御笔。

小字如蝇,大字如斗,真草隶篆,代不绝书。

或托物咏志,或题景留名,或赞其拔地通天之雄,或颂其幽奥旖旎之秀,自然之美融合于石刻艺术,石刻艺术又浑然于自然之景。

石刻是一种载体特殊的文物,相对于其他文物而言,它体积大,质量重,难以移动,易于毁损,保存难度较大。

秦泰山石刻是公元前 219年,秦始皇东封泰山时所立,由中国小篆的创始人——秦丞相李斯篆书,石刻约有 222字,记载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德。

然而这块无比珍贵的国宝,历经2200多年的天灾人祸,现在仅剩下九个半字了。

       

 

                                                (节选自2018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刻是我国历史文物的四大主干之一,包含自远古至近代以来的多种文献资料,与陶瓷

器、金属器、纸本类同为重要的文物形式。

B.石刻文物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人物事迹、典籍经文、书法铭文、禳灾治病、

人文地理、诗词文集等,几乎无所不包。

C.石刻的书体繁复多样,因其特别保存了大量各朝代的异体字,从而成为了研究中国文字

发展史和书法史的重要资料。

D.石刻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多重价值,对研究中国文字发展史、书法史、经学史、石刻艺术史等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泰山石刻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不仅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

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而且还珍存着一大批名碑。

B.泰山石刻无年月和书刻者姓名可考,明孙克宏、清聂剑光以及王恩礼、赖非都依据其笔

法、字迹、字径、书体和风格,怀疑为北齐人所作。

C.石刻记录的史实铭之于石,公之于众,比藏之于秘府的古书典籍更可靠,因而可以作为

订正古籍的有力证据和补充经史的珍贵资料。

D.石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宝贵的文物,它如同一面史册,记载着彼时彼地

的历史事实,可考证古籍、辅翼经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为珍贵的文物,与甲骨文之于商周史,敦煌汉简之于汉史的史料价值相比,石刻之于

两汉经学史的研究价值毫不逊色。

B.古书真伪之争,是近代古史辨学潮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一直为历朝学

者所关注的两汉今古文经学争论。

C.20世纪20年代,汉魏石经残石出土,学者们相继展开研究,彻底揭开了汉魏石经的真面

貌,使古书真伪之争终于有了结果。

D.石刻是中国人类文明史上特有的文化景观,天灾人祸使它易于损毁,难以复原,因其载

体特殊,保存难度较大,更应重视和保护。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汤道耕(艾芜)出生在一个乡村教师家庭,祖父给他取名叫做“道耕”,是希望他能够“耕读传家”。

汤道耕的祖上来自湖北,迁徙的路艰辛而漫长,凭的是“人生贵自强,自强则白手可成家,他乡可发迹。

勿畏难而诿命,何患事不成耶”的豪气,积得一份家业,这种人生贵自强,白手成家的豪气在后辈的血液中暗暗传承,直到汤道耕这里,光着脚,墨水瓶挂在颈子上,再次印证了祖先独自闯荡天下的勇气和韧劲。

1925年的暑期,汤道耕从四川省师范学校肆业。

他踏上成都望江楼下有些摇晃的木船,沿着府南河顺水而下,悄悄走出了亲人们的视线,开始了三十年背井离乡的生活。

在路上,群山的优美与静寂,山民的淳朴与穷困,盗马贼的凶悍和灵巧,边地少数民族的独特风俗,缅甸的异域情调……他来到,看见和说出。

从四川到云南,道耕看到太多兵匪造成的祸乱对穷苦人家正常生活的骚乱。

道耕为了安全夹杂在商队中,像那个时代和那个土地上的一只眼睛,来到,看到,并注定了后来用自己的笔说出那些无人知晓的山里人家的苦难与悲怆。

赤脚流浪,墨水瓶挂在脖子上,一步一步,汤道耕走成了著名作家艾芜。

艾芜在丁玲的介绍下加入了左联。

在“左翼作家联盟”这个词组中,别人看中的是“左翼”,而更能吸引道耕的却是“作家”,他希望从这个组织里的作家那里能够学习到文艺写作知识,也结识一些写作上的朋友。

真正有时间在上海的亭子间坐下来以后,艾芜开始用笔温习自己当年的漂泊史,这使他在这个喧嚣嘈杂的大都市中找到难得的宁静。

1933年冬,他完成了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南行记》,其中《三峡中》讲述的是一些典型的社会底层游民的生活,故事中的环境就是一个典型的“江湖”。

读书流浪人的艾芜,加上小时候熟悉的读物,包括他的笔名,父亲所入的游民组织哥老会都对他产生潜在影响。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作者对游民生活不由自主地有着一种同情。

他的叙述已经带有真实和幻想相混合的色彩,同时这种想象还受到左翼革命思想的制约。

艾芜的中篇小说《春天》得到茅盾等人的好评,这篇小说从社会的政治经济层面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饱含着艾芜对家人、故乡的深情。

这种流行于左翼文坛的文学范式后被称为“社会剖析小说”,影响深远。

1961年,艾芜被安排到云南去体验生活。

一路的参观给艾芜带来写作的激情,他似乎再次找到了原来创作《南行记》的感觉,迫不及待的写作“南行记续篇”。

这无疑满足了《南行记》读者对“续”的好奇,也再次给艾芜带来荣誉。

1981年2月,艾芜受邀进行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南行。

云南的一路上,回忆着自己的经历,倾听着别人的遭遇,震撼于死亡一样的沉默,血的控诉,更加让艾芜感到人世之沧桑凄凉。

9月起第三次南行的写作陆续发表,合集叫《南行记新篇》。

                                                    (选自王毅《艾芜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艾芜是笔名,他开始写作时,因受胡适“人要爱大我(社会)也要爱小我(自己)”的主张的影响,取名“爱吾”,后慢慢衍变为“艾芜”。

(选自“XX百科”)

②艾芜的文章想象大胆,情调浪漫的色彩形成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

而艾芜的性格却是认真刻苦、一丝不苟,他被称为“墨水瓶挂在脖子上写作的作家”。

(选自2007年8月1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艾芜和沙汀的友谊》,有删改)

③三次南行,对于艾芜的写作乃于他的一生都意义重大。

南行,似乎成了艾芜一生的一条主要线索,成了艾芜写作的一个原点,他一次次地回到这里。

(选自黄岳年《南行百年说艾芜》,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艾芜的祖父给他取名叫做“道耕”,是希望他能够“耕读传家”,虽然艾芜没能“耕读”,但他一生笔耕不辍,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B.三十年背井离乡的生活让艾芜看到了老百姓的淳朴与穷困,领略到了边地的独特风情以及异域情调,为他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C.艾芜被称为“墨水瓶挂在脖子上写作的作家”,是因为他虽然赤脚流浪,生活艰难贫困,但始终认真刻苦、一丝不苟地进行创作。

D.艾芜加入“左联”看中的是“作家”这个因素,此后,他创作的《三峡中》《春天》等作品,体现了左翼革命思想对他的影响。

5.艾芜的小说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5分)

6.艾芜的创作以“社会剖析小说”为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艾芜能够创作出“社会剖析小说”

的原因。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走正门

王春迪

①老街有句俗语:

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

贺家发迹早,起初,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了。

②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

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

一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枯瘦的看门狗,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

③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

因为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起了油行的门面。

贺府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

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

如此花园,中间竟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

④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

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

常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

⑤海爷却说,不可。

⑥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

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牌位。

⑦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

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

海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

鸣锣十一响!

这排场,唯京官才有!

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子挺直地跪在地上。

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⑧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过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

身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官员都低着头鱼贯而入。

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

⑨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

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

⑩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了起来。

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

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戴蓝宝石花翎。

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唯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

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罪。

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

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之劳,荣幸之至。

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

⑪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初的仁义。

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

⑫一日,外面下着大雨,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

⑬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

⑭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情景。

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

⑮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

娘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

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走出去。

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

这样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

⑯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儿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

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那天那个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

⑰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

这有啥啊?

⑱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

(原文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篇,为下文写贺、海两府的遭际埋下伏笔。

B.起初,每至清明,贺家的子孙三三两两前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这说明贺家人的祭祖观念随着家境的变化而变淡。

C.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的家人“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

D.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海爷,后来又嘀咕,都是为了讨好海爷。

8.小说第③段写贺府后院的环境有何作用?

(5分)

9.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承规,字大方,楚州山阳人。

建隆中补高班,太宗即位,超拜北作坊副使。

会土民啸聚为寇,承规与知州乔维岳率兵讨定之。

真宗即位,为胜州刺史,俄兼勾当群牧司。

大中祥符初,议封泰山,以掌发运使迁昭宣使、长州防御使。

会修玉清昭应宫,以承规为副使。

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意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拜宣政使、应州观察使。

五年,以疾求致仕。

修宫使丁谓言:

“承规领宫职,藉其督辖,望勿许所请,第优赐告诏,特置景福殿使名以宠之,班在客省使上。

”仍改新州观察使,上作歌以赐。

承规以廉使月禀归于有司,手诏褒美,复定殿使奉以给之。

本名承珪,以久疾羸瘵,上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改珪为规。

疾甚,请解务还私第,听之。

七月卒,年六十四。

废朝,赠左卫上将军、镇江军节度,谥曰忠肃。

承规事三朝,以精力闻,乐较簿领,孜孜无倦。

自掌内藏仅三十年,检察精密,动著条式。

又制定权衡法,语在《律历志》。

性沉毅徇公,深所倚信,尤好伺察,人多畏之。

上崇瑞命,修祠祀,饰宫观,承规悉预闻。

作玉清昭应宫,尤为精丽。

屋室有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

二圣殿塑配飨功臣,特诏塑其像太宗之侧。

承规颇好儒学,喜聚书,间接文士质访故实,其有名于朝者多见礼待,或密为延荐。

自寝疾惟以公家之务为念,遗奏求免赠赙诏葬,上甚嗟惜之,遣内臣与鸿胪典丧,亲为祭文。

玉清昭应宫成,加赠侍中,遣内侍邓守恩就墓告祭。

(选自《宋史》卷四六六,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意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B.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意水运/凡百供应/悉

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C.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意水运/凡百供应悉

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D.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意水运/凡百供应/悉

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封泰山”是指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古代帝王到泰山祭天,表明自己受命于天。

B.“月禀”即“月廪”,古代每月发给官吏的禄米;“廪”原义是米仓,引申为俸禄。

C.“废朝”意思是“停止上朝”,名臣功臣死后,朝廷会停止上朝,以此表示哀悼。

D.“配飨”即陪祭,指古代帝王为了嘉奖功臣,特允许功臣进入太庙参与祭祀大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承规兼具多种才能,能文能武。

他曾平定匪寇祸乱,又善掌管宫内事务,还喜好儒学,热衷藏书,礼遇各方名士,或暗中荐人入朝为官。

B.刘承规管理卓有成效,升迁不断。

他掌管宫内库房,精细严密,所用方法都成了条例程式;他在建隆年间被补授高位,太宗时曾越级升官。

C.刘承规深悉皇帝喜好,倍受荣庞。

他顺应皇帝的迷信心理,修建的玉清昭应宫精致华丽;他生前得皇帝赠诗赐宅,死后皇帝还为他写祭文。

D.刘承规工作勤勉努力,为官清正。

他先后侍奉三朝,精力充沛,孜孜不倦;他在病重期间写下遗奏,要求朝廷免赠助葬财物,不下诏治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本名承珪,以久疾羸瘵,上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改珪为规。

(5分)

(2)屋室有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

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②处,松煤浅染饱霜兔③。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释:

①黄庭坚贬戎州时,与黄斌老交往。

黄斌老善画竹,画了一幅横竹送黄庭坚,黄庭坚因而作了此诗。

②石泓:

石砚。

③霜兔:

用兔毫制成的笔。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吐”字写出了黄斌老画竹动作熟练,一气呵成;“峥嵘”写出所画之竹不同凡响。

B.诗中把竹比作“偃蹇”之卧龙,是说竹子屈服在雷霆之下,暂时失去刚直的品性。

C.黄斌老把自己的品格灌注到所画竹子之上,与竹“俱忘形”,才画出气节不凡的竹。

D.第三联的意思是,在晴明的窗下,黄斌老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了这幅横竹图。

15.诗歌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2)《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是

“,”。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自己爱莲是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此外

还喜欢它的直干和秀气,最后说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很多行业都实行分家,像邮政和电信、国税和地税、供电和发电等,机构越来越庞大,官员越来越多,办事的越来越少,老百姓对这种十羊九牧的现象非常反感。

②韩国《京乡新闻》3月2日的头条新闻标题便是,“乐天为‘萨德’入韩供地后在华遭抵制”。

同一天,韩联社以“中国或加大反制‘萨德’力度,乐天首当其冲”为题进行报道。

③杭州G20峰会的成功举办,让世人再次想起8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授命,同舟共济,把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

④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制定了民法通则,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民事单行法律。

现在,编纂民法典的条件已经具备,我国第一部民法典呼之欲出。

⑤几年前,“蹭网”被视为盗窃行为,为人不齿,然而曾几何时,从星级宾馆到私家菜馆,甚至一个小小的便利店或小吃店,免费WiFi已成为标配。

⑥我走过崎岖的山路,攀越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终于登上绝顶。

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根据大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百姓投资心态整体呈现“稳健”“保守”状态,“保险”成为了人们投资的“香饽饽”,投资意愿2018年上升到了八年来的最高点。

B.中国在空间对接以及深海探潜上接连取得重大突破,这不但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显示出大国崛起的战略眼光,体现出大国应有的视野及胸怀。

C.在第19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1500多家中外高新科技企业集中亮相,各种高科技成果及新型技术演示给人们描绘出未来的美好远景。

D.人与人之间最好的默契,并不是有人懂你的“言外之意”,而是有人懂你的“欲言又止”,也就是知道你的话中之话。

19.填入下面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为什么现在所有的抗生素在10到20年内对超级细菌都将失去效力?

按照医疗专家的观点,  ①  因为滥用抗生素。

 ② 普通患者有事没事就爱吃点头孢,农业和畜牧业大量使用强力抗生素, ③ 是促进细菌变异的直接推手。

 ④ 是不知深浅的患者和农民肆无忌惮地使用药物, ⑤ 则是唯利是图的厂家和药商在其中推波助澜。

病菌  ⑥ 以我们的愚蠢和贪婪为温床,舒舒服服地繁衍开来。

①②③④⑤⑥

A.只是不但而且主要另外便

B.就是/也一方面另一方面竟

C.可能是也许也许一者二者却

D.主要是不仅更一面另一面就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最早的咖啡   ①  。

非洲的土著把咖啡的果实磨碎,做成球状的咖啡丸,供保家卫国的战士食用。

后来,咖啡才成为人们日常的饮品。

世界上适宜咖啡树生长的区域多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②  。

即使同处于咖啡带,不同产区的咖啡豆也有着各自独特的风味。

在众多咖啡与人体健康研究中,   ③  。

咖啡中的何种成分对肝脏产生影响,也同样引起研究人员的好奇。

21.下面为近几年来我国国民不同阅读方式的调查统计表,阅读后按要求答题。

(6分)

请简要概括我国国民阅读方式的变化,并就这种变化谈两点看法。

(5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1月15日至17日,连续三天,每天中午12时,中国石油大学“储建2018级学院QQ群”瞬间被“刷屏”:

辅导员周辉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