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081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36608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8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2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08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012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08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012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08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012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08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012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08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2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0811.docx

《012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08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2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0811.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12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0811.docx

012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0811

目录

第一章总则3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4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6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6

第一节城镇发展战略6

第二节城镇发展功能定位7

第三节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预测9

第四节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9

第五节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9

第六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协调规划10

第七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12

第八节旅游业发展规划13

第九节分区发展策略14

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规划16

第一节用地空间布局与城市分区16

第二节重要用地空间规划布局18

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19

第七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20

第一节工业区整治及工业用地规划20

第二节仓储用地规划22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22

第九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24

第一节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24

第二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26

第三节保护目标和内容26

第四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7

第五节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构筑物及古树名木的保护32

第六节城市紫线及其管理33

第七节规划实施管理33

第十章综合交通规划34

第一节对外交通34

第二节城市道路交通35

第十一章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景观38

第一节城市绿地系统38

第二节城市景观40

第十二章城市市政设施规划42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42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43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43

第四节邮政、电信工程规划44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45

第六节环境保护规划45

第七节环境卫生规划47

第八节综合防灾规划47

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49

第十四章城市远景构想54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55

第十六章附则56

附录柳州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57

附表1柳州市城市建设用地现状一览表70

附表2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7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柳州市的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199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的《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2015)》,在柳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发挥了调控作用。

为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柳州市人民政府报请建设部同意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柳政函[2001]37号),根据建设部的批复及广西区建设厅的工作部署,于2001年开始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第三条编制本规划的主要背景

1.城市行政区划调整。

撤消原柳州地区,柳州市现辖三江、融水、融安、鹿寨、柳城、柳江六县,柳北、城中、柳南和鱼峰四区,市域面积及人口有了较大的增长。

2.城市发展的宏观条件产生变化。

国家更加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强调贯穿科学的发展观,以及广西面临的新发展形势。

3.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广西自治区重新调整发展战略,柳州市以其铁路交通枢纽及工业基础的优势,作为自治区的中心城市之一的地位被重新认识。

4.进入新世纪,拥有众多的大型国企的柳州,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区域城市间(南、北、防、钦、桂)新的城市竞争。

5.对城市生态及景观系统的建设要求加强。

柳州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又具有优秀的山、水景观条件。

如何体现柳州自身优秀山、水的景观特质,同时又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建设好城市的生态环境。

6.柳州市近年来城市发展建设速度加快,城市内部用地布局调整较大,城市总体布局、用地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产生的新情况与新问题,急需对柳州市城市化、城市发展目标、城市规模、生态及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重新研究、规划。

第四条编制本规划的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

3.国家关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建规[1998]161号)。

4.省、市关于经济社会与城市发展规划、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柳州市人民政府《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柳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批准文件等。

第五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4—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第六条规划区范围包括,柳州市市区及市区外围紧密相连的邻县、镇的部分区域,具体为:

(1)拉堡镇、进德镇的部分用地,

(2)雒容镇的部分用地和古亭山开发区,总面积约为882.2平方公里。

第七条在规划区范围内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

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执行。

第八条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黑体字条文。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九条本规划由柳州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十条柳州市城市发展总目标

建设成为一个社会稳定、民族融合、经济繁荣、居民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具有综合功能的开放型的现代化城市。

到规划期末,形成现代化大城市的经济结构和综合实力,确立影响全国、辐射西南、桂的中心城市地位,建成现代化的城市综合交通、公用设施、环境保护、抗灾防灾等基础设施系统,形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体系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形成社会风气良好、公共秩序井然、人居环境优越、生态环境优美为重要标志的现代化城乡序列。

第十一条柳州市城市发展策略

1.充分发挥城市集散功能,实现城市与区域的互动发展

柳州市应强化其集聚功能,强化集聚与扩散的动态互动,以此作为柳州市加快发展的动力。

在柳州市城区集聚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妥善处理好城区与市区的关系,以及柳州市与桂中经济区、广西乃至大西南的关系,实现柳州市与周围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

2.构建合理城镇体系,提高城市与区域经济竞争力

柳州市的发展应与城镇体系的建设相协调,与柳州市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柳州市中心城市的功能。

应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强化柳州市的经济发展,尽快提高其竞争力,使其成长为一个具有较大吸引力和辐射功能的现代化大城市,以带动广西和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3.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促进经济、科技、教育的紧密结合,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尽快使重点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促进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努力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上取得明显成效。

遵循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4.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速柳州市经济国际化进程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努力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广泛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全球多边贸易体系,鼓励能够发挥柳州市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积极推进外贸企业的集团化、实业化和国际化。

5.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和建设

城市环境整治本身是一种经济过程,属于城市经营的一种,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是城市社会发展的调节性措施和建设活动。

因此进行城市环境整治工作,应结合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经济结构统一进行,做到以环境整治带动经济发展。

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规划发展政策,进行合理的城市空间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环境整治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互动作用。

第十二条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目标

建设现代化工业花园城市,寻找新城区开发与旧城整治相结合的最佳城市规划与建设方式、时序,并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十三条城市性质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重要的工业城市,山水风貌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

第十四条城市职能

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区的核心城市;

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

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想家园。

第十五条城市实际居住人口

近期(2004—2010年):

125万人;

远期(2011—2020年):

160万人。

第十六条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规模

近期(2004—2010年)为126平方公里;远期(2011—2010年)为168平方公里。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城镇发展战略

第十七条城镇发展动力机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第十八条城镇化模式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第十九条城镇化途径

以中心城区和重点镇为战略重点,调整和完善城镇网络结构,带动和促进市域城镇化水平全面提高;中心城市在规模扩张与内涵充实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其竞争力;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县城和其他重点镇集中,形成县域经济的极化中心。

第二十条城镇发展方针

优先发展中心城市,积极培育区域新增长中心,择优发展重点镇,注重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引导和培育城市(镇)群和城镇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城镇发展功能定位

第二十一条中心城市功能定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重要的工业城市,山水风貌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

第二十二条次中心城市——新增长中心功能定位

新增长中心功能定位

城镇名称

职能类型

功能定位

鹿寨

工业型

柳州都市圈东部的工业扩散基地,湘柳线上新的区域增长中心,广西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融安

工业、商贸型

柳北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林产品加工、贸易和旅游服务基地。

第二十三条县域中心城市功能定位

县域中心功能定位

城镇名称

职能类型

功能定位

融水

旅游、工业型

柳北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带的组成部分;柳州重要的旅游城镇和以木材加工、建材工业为主的资源型工业基地、物资集散基地。

三江

旅游型

柳州市重要的旅游和区际商贸中心。

柳江

工业型

柳州的重要卫星城镇。

柳城

工业型

柳州都市圈北翼的工业重镇。

第二十四条重点镇功能定位

重点镇功能定位

市县名称

重点镇名称

职能类型

功能定位

柳江

穿山镇

工业型

柳州南部中心城镇

洛满镇

工业、交通型

柳州铁路枢纽设施和工业扩散的基地

百朋镇

商贸、工业型

柳州市工业扩散地和物资集散地

柳城

沙埔镇

工业、商贸型

柳城南部中心城镇,柳州都市圈北翼的工业扩散地和物资集散地

东泉镇

工业、商贸型

柳城县东部中心镇

六塘镇

工业、商贸型

柳城县西部中心镇

鹿寨

雒容镇

工业型

柳州市区的主要工业卫星城镇,近期柳州产业转移的重要接纳地。

融水

和睦镇

工业型

融水南部中心城镇

融安

浮石镇

工业型

融安的重要工业卫星城镇

大良镇

商贸型

融安的中心城镇

三江

丹洲镇

商贸、旅游型

三江南部中心城镇

第三节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预测

第二十五条市域人口规模

市域总人口预测结果为:

2010年420万人;2015年450万人;2020年480万人。

第二十六条市域城镇化水平

市域城市化水平预测结果为:

2010年51%;2015年58%;2020年62%;

市域城镇人口预测结果为:

2010年214万;2015年260万;2020年300万。

第四节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第二十七条规划将城镇等级结构划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

大于100万;第二层次:

20~50万;第三层次:

5~20万;第四层次:

1~5万;第五层次:

0.5~1万。

第二十八条规划期内逐步形成:

一个中心城市(柳州市区)、两个县级小城市(鹿寨、融安)、四个县城镇(三江、柳江、融水、柳城)、11个重点镇(洛满镇、穿山镇、百朋镇、六塘镇、沙埔镇、东泉镇、浮石镇、和睦镇、雒容镇、丹洲镇、大良镇)的城镇等级规模体系。

第五节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第二十九条总体思路:

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第三十条柳州都市圈:

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心。

第三十一条融安——融水城镇带:

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

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第三十二条城镇发展走廊

1.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

依托湘桂铁路和柳桂、柳南高速公路。

沿线城镇密集,规模大,发展基础良好,是广西城镇体系所确定的主要城镇发展走廊之一。

2.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

依托融江、枝柳铁路、209国道,结合南部的黔桂铁路、宜柳高速公路和柳江,南北贯穿市域大部。

沿线有4个县城、15个建制镇,是市域城镇的主要分布带,融合了广西城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四条次要城镇发展轴之中的两条。

3.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321国道城镇发展走廊;253——171省道城镇发展走廊;323国道城镇发展走廊。

第六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协调规划

第三十三条市域交通网络规划

加快以公路为基础,以铁路为骨干,水运、航空协调发展的对外交通系统,构建服务于桂中乃至更大区域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第三十四条交通网络规划建设重点

1.高速公路

建设洛满——雒容绕城高速公路过境线;续建柳州——宜州往金城江高速公路。

2.主要公路

将鹿寨——柳州目前国道322线三级公路改造成为一级公路,其中雒容段——鹿寨段改建为高速公路。

进行柳州公路主枢纽,包括主枢纽的组织管理中心和客货运的系统站场建设;鹿寨客货站场建设。

建设柳北快速交通干线,加强北部主要旅游区同柳州市区、桂林之间,以及鹿寨——柳州——柳江方向的交通联系。

第三十五条铁路改造和编组站建设

完成柳州铁路南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对湘桂线进行改造,湘桂线外绕正线(双线)注意与新北客站布置的结合;对鹧鸪江进行改造。

保持南站为主枢纽客站,设置客运北站作为湘桂线的城市次客站,增加洛埠站的客运功能以利于远期官塘工业区的发展。

将柳城马山大岭站提升为一级站。

第三十六条港口与航道建设

结合红花水电梯级和黔江的大藤峡梯级建设,建设三级航道;港口重点建设柳州铁水联运港(鹧鸪江港)、阳和和官塘货运港。

第三十七条航空港与航线规划

完善现有机场设施,开辟至各大发达城市的新航线,增加航班,建成国内大中型空港;对机场候机楼、停机坪进行扩建并加宽加长起降跑道、修建新的货运大楼,并对供水、灯光及导航系统进行全面更新,多争取开辟飞往内陆地区的航线航班;远期将柳州机场建设成为全新的航空口岸。

第三十八条物流中心规划

依托交通体系网络,建设货物输运与配送中心。

第三十九条信息化发展规划

1.规划目标:

提高综合通信能力,保持邮电通信适当超前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全国中等水平。

2.2010年实现村村通邮、通电话,提高移动电话网的覆盖率;完成柳州邮政通信指挥中心建设;

3.2020年实施通讯网向个人化、宽带化、综合化,实现邮政业务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以柳州为中心,建设与南宁的快速信息通道,建设柳州信息传

输交换和信息资源中心。

第四十条电力网络规划:

1.慎重选址建设柳州火电基地;

2.尽快建成大埔水电站(9万千瓦)及红花水电站(23万千瓦),并抓紧洋溪、洛久、木洞等水电站(水利枢纽)的前期工作,促其尽早动工建设;

3.“西电东送”。

建设贵州惠水——河池(双回)——柳州(双回)及柳州——贺州——广东罗洞500千伏线路;

4.加快500kv柳东变电站建设,配合柳江220kv建设,完成月山——柳江——沙塘220kv线路环网,近期建设阳和、新兴等110kv变电站。

5.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发展清洁能源,开发小水电建设。

建设农村电气化,解决农民燃料和农村能源问题,促进退耕还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农业、农民和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

第四十一条柳州市区近期防洪以建设堤防工程为主。

远期为库、堤结合、泄蓄兼施的防洪体系工程。

2010年以前完成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的城市堤防;2020年以前使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远期建成柳江防洪体系工程后,综合抗洪能力能够抵御百年以上的洪水。

县城近期20年一遇,远期5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近期10年一遇,远期20年一遇。

第七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第四十二条环境保护规划

柳州市:

规划2020年柳江水质达到或保持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二类标准;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保持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全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70%以上。

市域其他各县,大气环境质量保持或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地面水环境质量保持或优于二类标准以上,地下水、江河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保持或达到二类标准;声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标。

第四十三条环境治理目标

1.大气环境整治:

以二氧化硫控制为重点,控制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推广使用电、燃油、燃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2.水环境整治:

加强“工业三废”的达标治理及生活污水的治理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加大柳江河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防治,较好控制饮用水保护河段的重金属污染;积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小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3.声环境整治:

强化交通噪声、建筑工地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管理;改善城市声学环境质量。

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处理:

重点控制固体废物的总量,大力发展固废综合利用,尽快建设柳州市危险固废处置中心、医疗卫生垃圾集中处理中心和废旧电池储存库;

完成立冲沟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固废集中处理和医疗垃圾处理中心工程等重点治理项目;加大阔叶树种的造林比例,并营造抗污染树种。

第四十四条生态建设规划

加强对柳江河饮用水保护区的保护;控制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总量;进行融江、柳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设拉沟、元宝山动植物保护区,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第八节旅游业发展规划

第四十五条实施大旅游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将柳州市建设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区域网络的次级辐射中心和重要的综合旅游城市;构建一个以文化旅游为主体,休闲度假、工业观光旅游为辅助的观光休闲旅游区,使旅游业成长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最终形成柳州市具有活力的新兴产业。

第四十六条旅游规划总体思路:

构筑“一带、四区、四线”大旅游格局。

一带:

环城市旅游带;

四区:

城市中心旅游区,融水、融安山岳、河流风光及特色旅游区,三江特色村寨旅游区,鹿寨喀斯特风光旅游区、柳城山岳、河流风光、休闲度假旅游区;

四线:

北环线、东南环线、西北环线、西南环线。

第四十七条重点旅游开发空间

1.城市中心旅游区:

开发柳江沿江景观带,实施城市主要公园的主题整合。

2.自然生态和苗族风情旅游区:

元宝山景区以元宝山国家森林为载体,以苗族风情、生态旅游为特色;贝江景区以河流风光和苗族村寨为特色;建立九万山和泗涧山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建立融安三锁、鹿寨拉沟鸟类保护区。

3.三江特色村寨旅游区

程阳——八江景区以程阳风雨桥、马胖鼓楼和侗族村寨为特色;独峒景区以侗族风情、村寨建筑为特色。

4.鹿寨喀斯特风光旅游区

香桥岩天生桥景区以天生桥、峰林、地下河和溶洞等喀斯特风光为特色。

5.柳城山岳、河流风光、休闲度假旅游区。

6.环城市旅游带

龙潭——都乐岩——游山湖——洛维响水——白莲洞旅游区以古人类文化、生态文化为特色;沿江风光带以田园风光、森林、农业生态为特色;龙怀水库旅游区以旅游度假、观光农业为特色。

第九节分区发展策略

第四十八条规划将柳州市域划分为柳南城市经济区和柳北城市经济区。

第四十九条柳南城市经济区以柳州市区为中心,包括鹿寨、柳城、柳江等县。

重点发展汽车工业和工程机械、通用机械为主的机械工业和铟品、蔗糖、日用化工、有色金属及建材为主的制造业。

第五十条柳北城市经济区以融安——融水城镇带为中心,包括融水、融安、三江等县。

重点发展以农林产品、旅游为主的产业。

第五十一条城市产业布局调整

柳州市中心区结合污染治理和工业结构调整,现有工业、仓储业要逐步迁出,部分工业、仓储可往东北方向的雒容、官塘区域转移,市中心区实施“退二进三”,大力发展各种服务业。

第五十二条规划按重点开发地区、引导发展地区、控制开发地区分别制定空间协调导则。

1.重点开发地区:

(1)各级各类开发区,尤其柳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及官塘雒容区域。

(2)整合南部城镇群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2.引导发展地区:

(1)引导柳北城市空间走廊,尤其是“三江——融安——融水——柳城——柳州市区”一级增长轴线两侧地区的发展。

(2)引导柳北地区农业的综合开发和产业化

3.控制开发地区:

(1)城市上风向地带和市区柳江沿岸不再新增工业污染项目。

(2)控制开发重点文物古迹分布地区、自然旅游风光带(区)、生态脆弱带(区)。

第五十三条区域空间管治:

按城镇发展相对密集区、开敞区和生态保护区三种类型,对区域的土地实施分区管治。

1.城镇发展相对密集区范围:

(1)柳州、柳城、柳江、鹿寨所组成的城镇发展相对密集区,规划作为桂中经济区的重点开发地区;

(2)丹洲——和睦城镇发展相对密集区:

包括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丹洲镇,融安县的大良、长安、浮石及融水、永乐、和睦,规划作为桂中经济区北部的鼓励发展地区。

2.城镇发展相对密集区:

(1)重点协调好城市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的问题,加强城郊结合部建设的管理,处理好城郊交通系统的完善与衔接,完善作为区域服务中心的设施配置;

(2)注重城镇发展用地的选址布局;

(3)增加绿化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

(4)城镇建设用地占总用地的20%以下,农村人均非农建设用地在经济和行政措施上作更为严格的控制。

3.开敞区:

(1)非农产业用地应向区内中心城市集中,控制村庄过于分散建设;

(2)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非农田保护区和非农发展建设用地的范围,制定相应的保护和开发建设措施;

(3)村镇建设用地占总用地的10%以下,农村人均非农建设设施用地在经济和行政措施上作控制。

第五十四条生态保护区

1.设置取水、净水等供水设施、林业设施、旅游设施等,严格禁止工业企业、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侵入;

2.有旅游度假功能的地区,其开发建设用地占总用地的2%以下,非旅游度假功能的地区,其开发建设用地占总用地的1%以下。

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第一节用地空间布局与城市分区

第五十五条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规划期内城市围绕现有城区由内向外有序拓展、延伸,紧凑发展。

远景城市应以向东北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第五十六条城市整体布局

城市整体布局为,中心城区+外围组团的结构格局。

中心城区由若干城市片区组成,城市片区、组团间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