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80后的苏北农村孩子是这么生活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808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80后的苏北农村孩子是这么生活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个80后的苏北农村孩子是这么生活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个80后的苏北农村孩子是这么生活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个80后的苏北农村孩子是这么生活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个80后的苏北农村孩子是这么生活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个80后的苏北农村孩子是这么生活的.docx

《一个80后的苏北农村孩子是这么生活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80后的苏北农村孩子是这么生活的.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个80后的苏北农村孩子是这么生活的.docx

一个80后的苏北农村孩子是这么生活的

一个80后的苏北农村孩子是这么生活的(转帖)–【人人分享

作者:

姚子男序刚在校内论坛看了一片80后的文章,农村的80后,我看了之后很激动,应该说他说了很多人的心里话,一直一来我也因为自己被卷入了争论而觉得莫名其妙。

但是经过很多次思考之后我明白了很多。

80后其实也分很多阶段,那个作者写的很好,可是也不全是黑锅,80后,作为一个时代标识,我们有共同点,同时作为农村人我们也有自己的特殊经历。

我不禁想说说我的经历,我觉得我的思想、见识和经历很能代表时代特征.时代是什么样,你可以通过他会做什么,想什么,甚至有什么故事,传说来了解,我相信有心人能体会到,当然遇到一些特殊的地方我也会点明它反映了什么。

我不了解城市,没法做对比。

出生82年我出生在一个苏北农村土屋,4间屋子,叔叔两间,我家两间。

当时的条件是,一般人家屋子全是土的,部分人的山墙顶部是砖砌的。

1958年前后,我们村饿死了很多人,后来我爷爷也死了,不过我爷爷不是饿死的;我姥爷在田地里放鹅腿部受伤感染死了。

爷爷死后奶奶一个人养活3个儿子,5个女儿,后来我爸也加入了养家糊口的行列,我爸爸小学未能毕业,挣钱养家,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走南闯北,是他们兄弟中见识最广,头脑最灵的;叔叔大学差两分没考上,让他去教书,他宁愿养蚕。

后来我出生了,妈妈是远近闻名的美女.前面的都是传说.下面都是从我朦胧的记忆开始,那个时候农村人能养活人就不容易了,更别提幼儿教育,所以我记事晚是有可能的,但是我可以说我的记忆非常早.我看管弟弟的那段时间我有一个弟弟。

他出生的时候我基本上刚记事,所以应该从这说起。

我弟弟是计划生育外的,我妈妈生他的时候是在家里,找的接生婆。

我当时就在她身边,我看到我妈妈很痛苦,我很害怕,就从床这头爬到那头,从那头爬到这头,疯狂的嚎叫,最后被爸爸抱到外间。

妈妈做月子吃的最好的东西是含油比较多的咸汤,带荷包蛋和青菜的那种。

其次就是小米饭!

是的,小米饭,那个时候是奢侈品。

这个时候我们那里的社会面貌已经正在酝酿着一些变化,但是还没变化,所以我弟弟虽然也是80后,但是他注定和我生活在不同的年代。

但是在他记事,被改造之前,他是计划生育的对象,那个时候两件事情我最不理解,最可怖。

一个就是很多人会被计划生育逼的自杀,很多人的房屋会因为计划生育拆掉,我随时担心会轮到我家;另外就是田间地头经常见到襁褓之内的死婴或者活的弃婴,我们大人的叫"死不孩"(方言).这一方面反应了当时的医疗条件和居民体质差(生下不健康的婴儿),另外也不排除,婴儿被抛是因为是女婴(因为计划生育代价太大,为了男孩子只能扔掉女孩).大概到90年代前期,每次我和妈妈下地都特别害怕,因为我怕见到死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家里的东西都被计划生育搬走了,每次来要账的那些年轻人有过分的甚至耍流氓,父亲带着我们逃难去了,一辆平板车,两床被子,上面是我、妈妈和弟弟,父亲就这么拉着我们四处闯荡,讨饭度日,躲避计划生育.因为很小,所以很多细节我记不得了,我只记得一个场景,当时好像在一个镇上,人很多,熙熙攘攘,父亲拉着我们…弟弟能走路了,计划生育的狗肉帐也还的差不多了,我们回家安定下来。

那个时候出来要饭的很多。

我们家经常有老人来要饭吃,给点粥或者煎饼,馒头就行了,带菜的东西一般是不给的(菜是奢侈品),他们一般也不会要菜。

那个时候经常有耍杂技的,吃铁球,吞剑,卸胳膊,表演完了,挨家收点粮食作为报酬;公粮是必须交的,那是真正的皇粮,交完了自己剩下的也不多了,而且好像只是用来抵税费,没有补贴的,所以大家都不愿意交,或者偷工减料,往粮食里面塞很多糠或者不饱满的粮食;验粮的人一捅,发现不合格你得重弄。

也有耍猴的,目标也是给点吃的就行,也有不少被儿女赶出家的,有个老大娘在我家住了很长时间,因为她儿子不养她,而她实在没有地方去.我奶奶从不带我和我弟弟。

因为婶婶会觉得她不愿意带她的孩子。

为此我妈妈很生气,我很喜欢奶奶,都是不让我妈知道跟奶奶四处转。

婶婶的儿子很坏,特别喜欢对我奶奶发脾气,骂奶奶,这个时候我都会K他一顿。

爸爸有小金库,每隔一段时间都会10块20块的给奶奶钱,每次给了,过后都跟我说:

你奶奶不容易,不要把我给你奶奶钱的事情告诉你妈妈。

我从来没对别人说过。

一次和奶奶玩到幼儿园门口,老师问我:

你多大了,怎么不上学呢?

我当时咬着自己的手腕(不良习惯,不好意思的时候喜欢咬胳膊),说:

我不想上,我想玩。

然后我就走了,那个时候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很委屈,因为我知道是我妈妈不让我上学,而我一个小孩子替我妈妈遮掩了一些大人的心思。

我们那个小学多少年不能毕业一个人,妈妈觉得是浪费钱,而且没人带我弟弟,因为奶奶不敢带他,怕婶骂。

而自从我上学之后,小学升初中突然变的容易了,到那个时候我们才知道初中也是九年义务教育.我奶奶没功夫疼我,我姥姥疼我。

姥姥每隔10天半个月就会来接我一次。

我们祖孙两个人走在寂静无人的田野里,很开心。

我一般都是跑跑等等,田野很安静,就我们两个,当时总觉得路好长,等上学了能自己一个人去姥姥家的时候我才知道其实我们之间相聚很近。

在我5、6岁的时候姥姥给了我10块钱,我装在小兜里去看电影,放电影之前和人家打闹被人掏去了,回到家之后我爸我把捆起来打,因为10块钱确实很多。

不光对我家很多,对很多家庭都是很多,那个时候正时刚有万元户的时候,通货很硬,按照我们家乡的话来说叫做钱很实成,10块钱能买很多东西,因为当时日常用品很少有超过2块的,大部分都是以分和毛为单位!

在我们家,我对母亲的称呼是"娘"(古装电视剧里最多这种称呼,这个是明显的时代标记),我弟弟比我小5岁,他叫母亲"妈妈",现在也是。

一次妈妈帮我穿裤子,姑奶奶(比我父亲高一辈的本家女人)来我家,问我给你穿衣服的是谁啊(来逗我,可见我当时确实很小),我说叫娘;他说人家都叫妈(新潮)。

我说那叫妈娘!

两个人大笑!

那个时候作为过渡确实有叫妈娘的.鲁南很多地方还用牛耕地。

小时候,每次妈妈给我洗完脸,或者穿上新鞋,或者新衣服,都会告诉我:

真俊,赶紧去给别人看看去。

我就是屁颠地去我叔家让我婶夸我,或者奶奶,或者别的伙伴。

一次妈妈给我换了新衣服,出去找一个女伴玩,她笑我说:

啦啦,啦啦,你还留裤裆。

我当时就觉得很不好意思,跑回家非让我妈把裤裆缝上我才穿。

我的一个老太太(辈分比我高4辈),经常跟我们讲他年轻的时候八路军从我们那里一路打过去的,沟壑里都是尸体,也难怪,估计是是淮河战役的时候留下的。

我们上小学那阵还经常去扫墓,村里还流传着很多八路军的故事,还据说野地里经常闹鬼就是小八路冤死了出来的我小时身体不好,这个是妈妈讲的。

襁褓里的我,经常高烧,冬天我想吃苹果,爸爸骑自行车走了几十里路,冒学去县镇给我买苹果,买来了苹果之后我要吃梨。

能记住的是小时候经常被灌药,经常喝葡萄糖。

现在的小孩子是否见过这种吃药方式呢:

把药弄碎,放在酒盅里,放点水,围上围脖,妈妈捏鼻子,爸爸灌。

而现在我小侄女最喜欢吃药,因为药都是甜的.当然小时候我也喜欢吃一种药,就是宝塔形状的虫药,直到上学才换成小片要,那个时候我就朦胧感觉时代正在变化,真的。

一个冬天,我爸爸,年轻气盛,和一般人赌博,玩的是烟,我眼睁睁的看着一帮人给他下套,一帮人赢他一个人,20分钟后他输了20块钱的烟,当时有种烟叫丽华牌,他厚着脸皮像我妈妈要了20块钱,买了半麻袋烟还人家,当时已经出现新的气候,那就是有了好烟,但是能吸的人并不是非常多。

从那以后他再也不赌博了,这对我也影响深刻。

小时候(这个是我非常小的时候)家里养鹅,后来被人放毒药弄死了很多,家里被功夫带,我就在姥姥家,跟表姐和一大堆女孩子玩,很快表哥上学了。

小时候,印象中人民币最大面值是10元的,还有很多黄绿色的以分为单位的小纸币,90年代中期的时候出了20元纸币,90年代初期的时候老版人民币退役,我的弟弟甚至都是没有见过那种钱;每天我父亲干活回来,都会把小票子捡给我,我把他们全部装在一个痱子盒子里,小时候没到夏天身上就会长痱子。

我到现在都想不起来,我的那些钱最后怎么没了.那个时候有麦场,打麦子用的,晚上需要去住下看着。

我经常陪我爸爸,一个窝棚,外面是塑料纸,住在里面有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也许只有小时候才能感觉到。

自己帮忙搭的窝,自己去住。

有的时候晚上我们会生篝火烧蚂蚱(蝗虫)吃,或者烧黄豆吃.夏天来了,我会去树上摘榆钱吃,弄槐花炒吃(这是老一辈人的生活方式,我这辈正好过渡);盛夏的时候去地上挖姐儿猴(就是蝉幼虫),用油炸着吃,很好吃。

挖的多了就去卖,在1996年前挖姐儿猴卖对我们来说还能补贴很多家用(我记得清楚是因为这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现在没人挖了,也被我们挖的太多了。

少了。

其余补贴家用的方式是挖草药,钓龙虾,网小鱼.。

每次和妈妈出去总有人夸我妈妈长的标致,夸我长的标致(这点自然,小孩子哪有丑的).最后的学前1990年,我家盖新房,搬出土屋,这个时候全村大概有一半多离开了土屋,而在鲁南的姥姥家,非土房依然很少。

我一个舅舅有了手扶拖拉机,他还炸爆米花,在我成年之前,每次去舅舅家,他都搬出那套古董,炸一过给我吃(很多小孩子不知道这个东西的)。

一个舅舅办了加工厂,但是虽然有了经济苗头,并不能挣很多钱,如果换种说法可能更清楚,如果他的加工厂办到现在也能会更有规模和收益。

那是一个起步的年代。

那个时候亲戚之前走动的时候都是快到家的时候去商店买几块糖就可以了,没有什么礼品。

因为思路比较乱,这里再补叙一下.那个时候(80年底后期)还有老头推这车,摇着拨浪鼓卖针头线脑和小糖豆,当然价格单位都是分。

当我能买酱油的时候(86年代前后),我们那有一个商店,现在还在。

那时候,据说有很多人贩卖火柴,能想像吗,贩卖火柴养家糊口!

虎头火柴!

家里都有煤油灯和马灯。

烧的都是冒烟的煤油,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一次要摸黑写作业,妈妈给我买了一根蜡烛,那是我这么多年一来学的最认真,最充实的一次,我觉得我很有价值。

小学没上完,家里装上了电灯。

在几年前在农村对很多家庭来说灯泡是最经济实惠的,而不是省电更亮的电棍(长条荧光灯,我们那俗话叫电棍或者电棒).从小学到中学这一年(1990),妈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送我去上学,因为这个时候弟弟4岁,也不要我怎么照看他了。

一个叫丁xx(我当然记得她的名字)的女老师接待我和我妈妈,她非常喜欢我,当下就和我们找上了亲戚,并且让我叫她大娘(亲密;俗称,父亲哥哥的老婆).那个时候当老师有正常的收入了,比一般的庄家人要过得舒服的多。

我吃的第一根香蕉就来自她家,我第二次吃香蕉则是十几年后,不是家里买不起香蕉,实在是它是奢侈品(知道什么叫过日子了吧)。

从上学的第一天起我就是班长,三道杠,第一天学了bpmf,黑白的教材(稀奇?

),F是一个大肚子老和尚,d是一匹马,m是一个门,后来的an是天安门,q是气球,ci是一把刺刀(没办法记忆好: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我还能背好几篇,后来教办组织活动,节省资源,我把自己的课本以5毛钱的价格卖给了丁老师,5毛钱,那个年代很多的;卖了之后我有段时间觉得对不起她,因为我觉得书太破了,我觉得不值5毛钱,但是时代似乎正在已经发生变化;我的书,其余的书除了借人的,从小学到高中现在还在家里,妈妈一直不敢卖,去年她说你都毕业2年多了,书能卖不,不卖的话我给你晒晒。

我说给我留个记忆吧,等我翻开那些书,以前经过的事情都会再次浮现。

妈妈同意了).第一天下学之后我非常的轻松,非常的幸福,那种幸福人一辈子也许只有一次.妈妈文不高。

有天夏天中午,我和妈妈在堂屋睡觉,妈妈说,你都上学了,知道毛主席怎么写吗(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我说会,就在地上写:

毛主习。

妈妈说你写错了,然后工工整整的写出:

毛主席!

从小学到初中我都使用爸爸的钢笔和铅笔头。

初一的时候我很不好意思的问妈妈要了5块钱买了第一支像样的笔(噢,忘说了,我的文具盒是姥姥买的)。

并不是家里买不起,我不要,也知道将就是对父母最好的体贴。

等我弟弟上学的时候基本上可以做到要什么有什么,那个时候我5年级,我从小学上到初中只花5块钱买过一支钢笔,但是我弟弟上了三年学,钢笔、铅笔、圆珠笔光报废的就已经一大堆,应该说这个时候,中国已经步入一个准备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事情诞生、懂事的小孩子不会再经历我所经历的事情初二,邓小平逝世,举国哀悼。

学校里组织哀悼活动,这个时候电视机、彩色电视机相对普及。

大家的生活似乎突然好起来了,出现了很多个性化的东西,比如有的人很有钱,盖的房子很时髦。

可是农村很平静,大家对邓不知道是该感激,还是别的,农村人见识有限,邓无疑开创了中国的新纪元,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农村的生存压力却陡然加大,也就是说条件虽然好了,但是压力也大了。

这个时候是初中辍学最多的。

很多人交不起初中学费,或者相对而言交那么多学费还不如打工来得实惠。

我入学学费5块钱,一直到我上初中,基本上是每学期涨5块。

等到我上初中的时候,按照家乡话那叫钱很煊(xuan,形容东西像泡沫一样),那个时候感觉能挣钱了,但是却不够花了。

所以这个时候我的同龄人辍学是非常多的,以前是不上学,现在是辍学,具体原因我相信大部分的农村人心里都有一张算盘,那就是前届政府对农村和老百姓盘剥的太厉害,事实什么样我没有经过考察,但是家里人都这么说,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这么说。

就是这个原因,农村的地很多荒废了,我爸每次都和我说:

孩子,好好上学,等你上了大学我就不种地了;太累了,还不如做点生意买着吃。

这就是我们那农村人的心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没有按照他的意志发展,小时候他告诉我一定要当官,不欺负人,至少可以不被人欺负;上高中的时候我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成为科学家,让中国在科技上超过美日,如今我重点大学毕业,而成为一名民工。

我上初中的时候,政治老师说农村劳动力正在增加(这点我印象深刻,当时的政治课本就是这么说的,我中考政治99/100,我背诵了全部的六册政治书,中考的时候正在播放98世界杯)。

当时当时候出去打工还是很少的,不成规模,几年后,2000年前后,农村突然没了劳动力,几乎全部进城打工了,农业生产都是现代化或者半现代化的机械。

2002年往后我们那农村出去的女孩子开始和城里人一样打扮。

很多女孩子嫁到了外地,我的表姐嫁到千里之外的江西。

更有很多女孩生下了没有父亲的孩子或者带一个说着不同口音和方言的男人回来。

也有不少人在外地被捕!

突然之间有些东西变得很轻:

传统,道德,亲情,友情,伦理,还有两个最重要的:

生活和生命。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几天前,我给妈妈打电话,他告诉我有个小孩,高考没考上,非常从容的自杀了。

知道吗,很多东西变轻了.很快这个社会的经济生活面貌也突然变化(2003年前后),很多人家里都买了摩托车,二手轿车正在不断的从城市流向农村。

街道变宽,楼房出现,甚至有了商品房,而现在新农村建设要把所有农村人几种在一起,以小区进行规划,逐渐向和城市、城镇靠拢,这是一个可喜的兆头。

进入大学几乎可以说我是我们镇第二很风光的考上重点大学的人。

第一个上的南大。

我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进入省重点(作为传奇人物,我的照片也一直贴在初中的宣传栏里,从小学到初中我只有2-3次考试成绩不是全校第一)。

这个时候农村经济依然很紧张,农民脖子上总感觉有根绳子套着,我是一个从小懂事的人,所以我对所谓的清华北大一点兴趣都没有,我知道自己的理想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从高二开始我就不打算怎么学习了。

没有什么追求的样子,很懈怠。

成绩出来之后我一直没有查分,最后以610分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我很高兴,高兴的是我比很多人考的好,而且在我没有怎么学的情况下。

我考上了大学。

但是我并不想上这个大学。

大学四年几万块钱的学费家里是拿不出的。

家里已经给我准备了第一学年的学费,以后只能靠我自己。

家里高兴,亲戚高兴,我不会表达自己不想上学的想法,让他们失望。

实际上我的做法已经给家里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那就是每次开学我都不想回北京,后来我知道我的父母是能看出来的,我的四年让自己的父母真老了,他们压力比我都大,他们觉得对不起我,觉得我在北京太受委屈;很多事情等我毕业能挣钱之后妈妈才告诉我。

踏出家门的那一刻,我不让任何人送我,我想骂,我想跳,我想哭,但是不想去上学。

我没有教学费,我申请了助学贷款,第一学年的学费被我拆开,当作四年的生活费了.我大学没有出去玩过,没有交女朋友,主要是我放不开自己,我不敢开拓自己的生活圈,不敢让自己心态开放,因为我怕随便花钱。

我只是在思想上,在心灵上寻找自己的依托.大一大二的时候我曾经想过,只要有个女孩原因跟我在一起,无论她长什么样,家庭什么样,来自哪里。

只要她能理解我,体贴我,我都愿意一辈子对她好。

这就是我曾经在感情上的追求.大学之前我很爱看书,我本来对大学有着很多美好的憧憬,我甚至想着到大学里面我要学素描,要给自己的喜欢的女孩画一幅画,后来我进入大学之后还真学了段时间素描。

可以因为性格的原因,也因为没有自信,也因为怕花钱。

我不敢接触任何女孩子,大一因为很想念一个暗恋的女孩第一次逃课。

大学玩是一方面,我玩的比谁都多。

我学习成绩好过,知道好成绩是怎么来的,所以从来不在把学习看成一回事。

期间我在性格上和思想上作茧自缚了,我钻进了一个又一个的牛角尖,所谓的牛角尖就是你想不明白却要去想。

幸运的是,后来很多牛角尖被我钻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