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6班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4651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6班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五年级6班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五年级6班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五年级6班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五年级6班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6班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docx

《五年级6班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6班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6班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docx

五年级6班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五年级6班李翻莉

[教学要点]主要讲述1937年全国抗日到1945年抗战胜利之间的历史。

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主要有日本初步侵华的种种举动、国内外各种力量对日本侵华的反应、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过程、抗日正面战场、抗日敌后战场、文化艺术的革命化等。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有三个。

第一,国内外各种力量对日本初步侵华的反应。

由于1937年以前,国内各派政治斗争仍然很激烈,国内斗争和民族矛盾纠结在一起,使外界很难判断各种政治力量的真实对日心态。

第二,抗日正面战场。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学界已开始认识到国民党在抗日正面战场中的积极作用。

如何全面客观地理解和评价抗日正面战场是一难点。

第三,正确评价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掌握日本侵华的种种罪行,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抗日举动,国民党在抗日正面战场的贡献和缺点,能够客观地评述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历史影响。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近代以来日本不断侵略中国的史实: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1897年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划福建为势力范围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1905年日俄战争,占旅顺和大连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

1915年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2、现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前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建立满洲国

1932年“一.二八事变”,《凇沪停战协定》,日军进驻上海

1933年侵占热河和河北东部,长城之战《塘沽协定》,危及平津

一、九一八事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是其对外扩张政策的一贯性的表现。

事变前的准备:

①1927年田中奏折“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②“万宝山事件”:

1931年6月—7月间,万宝山(长春以北);③中村事件:

1931年8月,日参谋部军官中村震太郎大尉。

④柳条湖事件: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过程:

日本方针:

中间开花,分进北南

第一阶段:

9月18日—25日,以沈阳为中心向四周扩张,攻占辽,吉两省要地,与日本的朝鲜殖民地联结成片。

第二阶段:

9月底—1932年2月,攻占东北北部地区即黑龙江及哈尔滨东省特别行政区等地。

第三阶段:

1931年11月8日—1932年1月,南下辽西,夺取锦州。

日本对东北人民的屠杀和掠夺:

《松花江上》

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1931年7月《告全国同胞通电》,(1931年8月16日)蒋致张学良: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

吾兄万无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事变发生后蒋执行“四不”方针:

不绝交、不宣战、不讲和、不订约;电令张:

“办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8月22日,蒋在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动员大会上做《暂且忍决非屈服》的演说。

23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要求国民“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可见,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的是妥协的不抵抗政策,完全把希望寄托在国联方面。

附: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国民党内反蒋势力等三种力量的威胁,南京政府必须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其中被认做最主要的对手进行对抗,而对其他势力采取妥协手段。

究意应该把力量用在何处呢?

国民党内部对此存在三种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在民族危机关头应即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这派势力虽然人少力薄而且倍受限制打击,但一直在断断续续地坚持斗争,其中如冯玉祥将军还曾冒着极大危险率领旧部开赴察哈尔前线抗日,他们的主张是:

①完成国民党内的团结;②谋军事首领的合作;③立刻与共产党停战。

然而,这些符合民族大义主张当时闭幕式未能在国民党统治集团中得到认可。

马占山:

嫩江桥抗战(1931年11月)

第二种意见认为:

“抗日重于剿共”,其代表人物为胡汉民等人。

这一派人士虽然在反共问题上持肯定态度,但他们认为目前国难当头,中日民族矛盾已超越了国内诸多矛盾分岐,应该首先抗日。

他们猛烈抨击蒋介石集团“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认为“值兹外患凭陵,军力单薄之际,何能分此大军以驱共而永御侮实力”?

胡汉民甚至激动地宣称“与其挂日旗不如挂红旗”。

在如何对待中共的问题上,他们并非主张两党合作,而是主张改“剿”为“挽”,认为“且彼共产党人亦为国人”,“我政府理应从事指导,肯切招宣或可易于就范,俾收一劳永逸之效,”“如共产党能放弃赤化中国之主张,拥护中央抗日,则第二个对象(指剿共)自然消灭”。

虽然这种主张的本质仍然是要坚持反共立场,维护国民党的根本利益。

但因为在反共的手段方法上与蒋介石集团存在分岐,而且持有这些主张的人又都是十足的国民党内反蒋派,在当时亦不可能占有主导地位。

第三种意见认为“攘外必先安内”,其代表人物是南京政府内当权之派,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代表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江浙沪财阀为经济依赖,对我国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实行有效统治并在名义上成为中国的中央政府。

这一政治集团统治方针的出发点在于维护与北大本身的势力,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

正因为如此,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与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利益产生对立的时候,蒋介石就会做出违背民族根本利益的错误抉择,这也就是在1935年以前国民党的对日战略不断背离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根源所在。

二、“一·二八”事变和淞沪抗战

日帝侵占东北后,为取得一个继续进攻中国内地的基地,又发动对上海的侵略。

28日晚,日军向闸北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战争。

过程:

十九路军、蔡廷锴、蒋光鼎发出抗日通电奋起抗日。

①1月28日晚开始,日军发动第一次进攻未得逞,休战3日;2月2日—4日,日军再次进攻,仍未逞,日第一次进攻被粉碎,盐泽幸一撤职回国。

(重点在闸北)(日军增援陆军第9师团)

②2月7日—2月中旬:

日第3舰队司令官野村吉三郎指挥,主攻吴淞,未达目的。

③2月18日—25日,日第9师团师长植田谦吉指挥主攻庙行江湾;27日,日占江湾。

④2月29日—3月3日,日组成上海派遣军司令部,以白川义则为司令官。

日在上海兵力达7万人,飞机约150架,海军1.3舰队。

中方只有4万余人(十九路军和张治中第五军)。

3月3日,国联开会决定,要求中日双方停战,3月14日淞沪抗战结束。

此战,中国守军牺牲4270余人,负伤9830余人。

市民被日军飞机大炮炸死6080余人,伤2000余人,失踪1.04万人,损产损失16亿元。

日方伤亡达3000余人。

《上海停战协定》的签订: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主持政务的汪精卫发表“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对日主张;掌握军权的蒋介石提出“一面预备交涉,一面积极抵抗”,主张通过一定的抵抗,实行与日本的“交涉”。

两面政策:

一方面有了其本身的利益及应付全国舆论,采取了一些表示抵抗的措施。

另一面,为谋求对日妥协,实行与日的交涉,又暗中阻扰和破坏第19路军抗战。

同里外交上采取依赖国联和英、美、法各国的调停。

3月24日,中日双方举行正式谈判。

5月5日,南京政府外交部长郭泰祺与日本驻华公使董光葵在上海签订了《停战协定》。

内容:

正文5条,附件3款。

《协定》签订后,蒋将十九路军调往福建“剿共”;第五军复员;将“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定为国民党处理对外对内关系的基本国策。

三、华北事变:

日本为实现进一步控制华北的野心,从交和军事上轮番攻击,继续借故闹事,挑动事端,伺机削弱国民党中央在华北的势力。

当时华北:

包括五省(冀、鲁、晋、绥、察)、二市(北平、天津),在政、经和军事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1、策动华北五省“自治”

日本在迫使南京政府的势力退出华北后,又积极策动华北5省脱离中国,实行“自治”。

简述一下《何梅协定》

1935年4月,日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与华北驻屯军司令梅津商定在“华北地区制造自治政权”,“建立个在日本领导下同‘满洲国’有密切关系的特殊区域”。

9月,新任华北驻军司令倌多田骏公开鼓吹华北5省要在日本指导下“联合自治”。

10月,日本内阁正式通过“鼓励华北自主案”。

从此,日本策动的华北自治运动进入高潮时期。

①香河事件:

河北香河县汉奸劣绅地方武官亭、安厚斋等人在日本支持下于10月22日叛乱,成立“县政临时维持会”,发表“自治宣言”。

——由日本扶植的“自治”闹剧。

②“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殷汝耕(简述其人)汉奸,11月24日,发表“自治宣言”,成立“”后改为“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是日本推行分离华北政策的得力工具。

③冀察政务委员会:

1935年11月11日土肥原向宋哲元提出“华北高强度方案”,建立“华北共同防共委员会”。

限宋于20日宣布“自治”。

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的抵制,日本延缓宋宣布“自治”。

宋哲元处于日本和宁政府的拉拢之下。

12月11日,南京政府明令设置冀察政务委员会,开始实行了华北特殊化,宋任委员长兼绥靖主任。

冀察政务委员会名义上虽然隶属宁府,但实际上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日本侵略者和亲日势力对它有很大影响和控制力。

日军参谋部认为“它将成为华北5省政治上脱离宁府而独立的阶梯”。

(该局面直到七·七事变)

四、国联调查团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妄图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次公然使用武力重新瓜分世界的重大行动。

同时,也是日本同英、美全面争夺亚洲霸权的新起点,因而引起国际上的关注。

苏联出于对被压迫民族的同情和自身安全的考虑,在道义上始终是同情和支持中国的。

英、美则采取既纵容又限制的政策,领导权操纵在英、法西国手里的国联5个常任理事国(英法德意日)都支持日本的侵略行为。

(1931)9月21日,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向国联控告日本侵略行径。

22日,国联开会要求中国“立即撤兵”。

9月30日,国联在日内瓦开会,要求中日“速行恢复两国间通常之关系”。

10月8日,国联再次作出决议,要求日本于11月16日前完全撤兵。

由于日本的反对,国联三次决议均成一纸空文。

在中国代表的一再要求下,1931年12月10日,国联大会通过决议,组织调查团,到中国东北进行实地调查。

1932年1月21日,调查团正式成立。

团长李顿故称李顿调查团。

主要内容:

①今日之中国及系正在演进之国家;②日下满洲之属于中国为不可更易之事实;③九一八之夕日军行为不能视为自卫;④上海战事对于满洲形势发生重大影响,使各地抗日军精神为之一振;⑤“满洲国”现在政权不能认为由真正及自然之独立运动所产生;⑥因一方使用武力而引起之排货运动,对两国均不利;⑦门户开放的原则必须维持;⑧解决东北问题,既不能恢复旧权,亦不能承认“满洲国”;⑨举行承问会议,解决中日间各种问题;⑩满洲仅设宪兵,定为无军备区;中间缔结互不侵犯条约;中日应迅速开始直接交涉。

结果:

1933年2月24日,国联基本接受报告书的意见和建议,并申明对“满洲国”不给予事实上或法律上的承认。

南京国民政府表示“同意”;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阶层极力反对;日本拒绝接受。

3月28日,日本退出国联。

《报告书》成为废纸。

调查团的活动,未能制止日本的侵略行径,日本的侵略战争在迅速扩大

卢沟桥事变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准备和部署)

一、九一八事变和伪满建立以后,日本帝国主义按其既定国策,加紧侵略中国的活动。

①国内扩军备战:

日本盟军省决定从1937—1942年间将陆军扩大至40师团;空军扩大至140中队。

到1937年7月日本已武装250万人,可供前线使用兵力达100万;海军舰艇190万吨;航空队约2700架(其中陆用1480架海用1220架)(时中中陆军百余万人;海军是日本的1/18;能战斗的飞机300架)

②1927年6月日本军部制定“速战速决”的侵华战略方针:

在华北,用2周攻下大同,一个月内占山西全省;在东南,10天内占领上海而后分兵直逼南京用3周攻下南京;以一个月攻取武汉——攻取武汉,而后占湖北全省;同时,由华南登陆占据广州——3个月完成了对华作战。

于是由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了。

③增兵中国:

将华北驻屯军增到5574人,是原来的3倍。

根据其1937年对华作战计划:

日本将8个师团用于华北;5个师团用于华中;1个师团用于华南。

二、“七七”事变及平津战役。

日帝完成对中国作战准备后,于1937年在卢沟桥发动“七七”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背景:

七七事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 1937年7月,日本经过多年的准备,终于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

7月7日晚,驻在丰台的日军在卢沟桥一带举行“军事演习”,深夜11点,日军声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被中国驻军拒绝。

双方正在交涉,日军调来援军,向宛平城射击,并炮轰卢沟桥。

当地驻军第29军,奋起还击。

这个事件称为卢沟桥事变,日本从此全面侵华,中国的局部抗战转向全国抗战。

事变后,蒋介石电令29军军长宋哲元,“不屈服、不扩大”,就地抵抗。

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

由于中国没有积极抗击日军的准备,到7月30日,平津相继沦陷。

8月8日,蒋介石宣布和平已经无望,只有抗战到底。

事变后的局势:

日方:

(既然动了牛刀,就不能反宰一只鸡),抽调重兵,分三路进犯华北包围北平。

从日本国内抽3个师,陆续派往华北。

7月12日,任香月清司为驻屯军司令官:

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要“一举歼灭第29军”,“作好适应全面对华作战的准备”。

中方:

7月8日,向日驻华使馆口关抗议;蒋致电宋:

固守宛平。

9日蒋派军北上支援29军。

(孙连仲、汤恩伯、万福麟)10日,蒋令宋哲元“守土应具决死决战之决心与积准备之精神应付……”

过程:

日方三攻宛平未果——谈判,到7月下旬。

7月20日大举进攻宛平,26日,日军攻占廊坊,

7月28日,日军向北平发动强攻(南苑战斗:

佟麟阁、赵登禹牺牲)29日,北平失守。

30日天津失守。

关于“29军”归宿:

改编为第一集团军,辖68军,刘汝明,归第一战区;59军张自忠,归第五战区;77军冯治安,在黄河以北打游击。

(77.68.59暗含“七七”)。

宋哲元于1940年4月5日病逝于四川绵阳。

三、“八·一三”事变与淞沪会战。

过程:

1937.13—11月中旬:

日方:

30余万人,大炮300门,战车200多辆飞机300余架,军舰80余艘,松井石根为统帅。

中方:

70万余人,飞机250架,军舰40余架,统帅冯玉祥后蒋介石。

第一阶段:

8.13—9.10日军从海上登陆,双方交战在宝山,闸北以东地区。

中国守军退至吴淞。

第二阶段:

9.10—9月底,日增兵至10万,中国守军退主蕴藻滨。

第三阶段:

10月初—月底守军退至苏州河南岸。

第四阶段:

11月5日—11日,最后决战,上海沦陷。

评价:

①历时3个月,打破日军“速战速决”的迷梦,打乱了其整个作战计划,给日军以重创(日伤死亡6万余人),吸引华北日军南下,减轻北方压力(8月,华北9师团上海2师团;9月华北7师团,上海9师团)。

②中国守军表现的不怕牺牲,顽强战斗的受国主义精神,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有利于全国总动员,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

③淞沪抗战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

据英国《新闻纪事报》社论说:

华军在沪抵抗日军攻击成绩,实为历史上最光荣之一员。

二、日本对东北的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伪满洲国的成立,日本对东北的殖民统治,用武力占领中国东北,然后建立一个傀儡的政权,以稳定对中国东北的占领和统治,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策划的一个罪恶阴谋。

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制定《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其指导方针是建立一个由日扶支的领土包括东北四省反蒙古,以宣统皇帝为元首的中国政权,成为满蒙各民族的乐土,建立伪满的草图。

1932年1月13日,日本政府通过了“1.6”原则,规定要在中国东北建立一个脱离中国本土的由日本帝国予以指导的“独立”政权。

政治上以伪满的名义实行法西斯的殖民统治。

1932年9月15日《日满议定书》签订,操纵东北行政,经、军和文化的一切大权。

军事上:

在“日满共同防卫”的名义下,在日本法西斯的“威力压迫”方针下,关东军假和伪满政权,在东北推行所谓“治本”即加强殖民统治与“治标”即加紧军事讨伐相结合的政策,不断强化暴力统治。

经济上:

日帝在“日满经济一元化”和推行“工业日本、原料满洲”的殖民政策下,全面控制东北的经济。

“满铁”:

……

文化上:

极力推行殖民主义奴化教育,摧残中华民族文化,仅1932年3月至7月,焚书达650万余册。

2、汪精卫的投降卖国。

陶希圣、曾仲鸣、周佛海、汪精卫等组织“低调俱乐部”不断散布抗战亡国论,主和反战。

汪集团公开投敌遭到全国人民的愤怒声讨。

1939年元旦,国民党促史党委会决议永远开除汪精卫党籍,并撤销一切职务。

6月8日,重庆国民政府下令通辑汪精卫。

1940年3月,汪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汪自任代理主席。

至此,汪最后终完成其投日,建立伪政权的计划。

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不顾国际公法,在中国进行了灭绝人性的毒气战和细菌战。

从1934年开始,日军就进行了化学毒气战试验,其军队的每个小队都配备有专门的瓦斯兵和毒气装备。

这些毒气,大部分是从日本国内运来,也有少部分是在中国制造的。

日军利用这些毒气,在战场上杀伤中国军队,也用来屠杀和平居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据不完全统计,自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三年时间内,八路军在作战中受到日军毒气毒害的官兵达10475人。

1941年日军“扫荡”冀中时,在定县的北瞳村用毒气毒死民众800余人。

1941年1月25日,日军在冀东丰润县的潘家峪毒死民众1033人。

侵华日军的细菌部队,在“九一八事变”时就开始组建。

它和原来的防疫给水部队混编在一起,以防疫给水作为掩护。

1933年,日军细菌战的元凶石井四郎(关东军军医部部长)在东北的五常县背阴河地区,建立中马城石井细菌部队,并开始用活人作细菌武器的试验。

关东军细菌工厂记实1938年迁至哈尔滨平房镇,建起一个极其秘密和庞大的细菌研究基地,即731部队,对外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队。

从1938年至1945年,它曾以活人试验和活人解剖等灭绝人性手段,杀害我军民3000多人。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

背景——(略)过程(简介)——意义(重述)背景:

“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简介过程:

12月9日示威游行6000余学生,请愿、游行,结果:

100余人受伤,30余人被捕。

“三阶段”开始。

12月16日,1万余人(学生)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游行,举行市民大会。

结果:

30余人被捕;300余人被打伤。

12月20日以后,由北平传遍全国深入发展。

12月20日中共发表宣言,给学生运动指明正确方向。

1936年1月,华北学生联合会成立;平津学联组织南下扩大宣传团;2月1日在宣传团基础上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民先队”),成为中共领导全国抗日青年的纽带。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整个薪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这就是:

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西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身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新道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

中国参与发起成主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砾柱的作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佳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集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前的民族团结扭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自决定性因素。

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

在抗日战争中,军队和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和后方年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特别是敌后军民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注洋大海之中,国民党的爱国官兵也为反对日本的侵略作出了贡献。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传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砾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