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用人体解剖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4408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5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用人体解剖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艺用人体解剖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艺用人体解剖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艺用人体解剖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艺用人体解剖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用人体解剖整理.docx

《艺用人体解剖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用人体解剖整理.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艺用人体解剖整理.docx

艺用人体解剖整理

艺用人体解剖[整理]

课程:

艺用人体解剖学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理论课

适用年级:

美术学专业一年级

任课教师:

王彦军

授课教师:

王彦军《艺用人体解剖》多媒体授课式教案第1次2006-2-24

课型理论课2学时教学课题绪论、人体比例体形分类及部位区分对象05美本1-4教学目的1.掌握:

1)解剖学定义,解剖学方位术语。

2)人体比例的有关知识、比例和形态的关系。

2.了解:

1)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内容、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2)艺用人体解剖学及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4)人体体形分类和部位区分

要求能从总体上把握人体形态和人体比例教学重点1.方位术语

2.人体比例

教学难点1.解剖与结构、形态与动态两对概念的含义及区别。

2.人体比例的性别年龄个性和种族差别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

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3分钟组织教学

2分钟导入新课

绪论

6分钟一、艺用解剖学学习的内容

3分钟二、学习《艺用人体解剖学》的目的

3分钟三、学习《艺用人体解剖学》的意义

15分钟四、艺用人体解剖学历史简介

8分钟五、学习《艺用人体解剖学》的方法

人体比例体形分类及部位区分

10分钟一、人体造型解剖学在研究中的规定

解剖姿势、方位术语、动作术语

10分钟(课间休息)

二、人体比例

12分钟1.头高比例

20分钟2.人体比例的性别、年龄、个性和种族差别3分钟三、人体的体形分类

4分钟四、人体解剖学部位区分

5分钟作品欣赏

小结1.解剖与结构、形态与动态、解剖学方位术语(3分钟)2.人体比例、人体比例的性别年龄个性和种族差别作业与思1.解释解剖与结构、形态与动态。

考题2.谈谈学习艺用解剖的意义。

(2分钟)3.解剖二字最早出现在我国什么时期的什么书上?

4.简述人体各部位的比例并画出示意图。

5.根据人体各部位比例的对应关系画一个人体动态示意图并作说明。

6.用基本形画出各年龄段的不同身高比。

7.画出男女老少胖瘦的不同形态的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参考书目《艺用人体解剖》萨拉.西蒙伯尔特著、浙江摄影艺术出版社、2005年4月第

(2分钟)1版

《艺用人体解剖学》文金扬编著朝花美术出版社56年10月第1版《人体与绘画》[美]佐治?

伯里曼著润棠译人民美术出版社74年4月第1版

《艺用人体结构》[美]佐治?

伯里曼著润棠译人民美术出版社78年9月第1版

《人体解剖彩色图谱》郭光文王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96年12月第1版

《艺术家与人体解剖学》约翰?

拉依内斯原著左建华张晖编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92年3月第1版

《人体素描》(美)安德鲁?

路米斯原著刘发全摘译辽宁术出版社80年1月第1版

《艺用人体结构形态分析解剖》李景凯编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课题:

第一章概论

时间:

2006年2月(2课时)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课)

授课对象:

艺术系美术学专业2005级本科1-8班目的及要求:

1、知识目标:

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

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内容、学习的目

的和重要意义;艺用人体解剖学及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方法;人体体形分类和部位区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解剖学的定义,解剖学方位术语;人体比例的有关指示,比例与形态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培养学生从一用人体解剖学的观点

出发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艺用人体解剖学造型艺术重要的基础理论技法、是人体造型技能训练的关键,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兴趣和热情。

要求学生能从总体上把握人体形态和人体比例。

重点与难点:

解剖与结构、形态与动态两对概念的含义及区别。

人体比例的性别年龄个性和种族差别。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

教具:

多媒体课件、人体骨骼

教程及内容: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人是造型艺术表现的重要题材,在造型实践中、要想很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就必须先了解首先掌握人体解剖学的有关知识。

实践证明,当我们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如果缺乏解剖学知识的引导,往往会感到无从入手。

有时就是能勉强的地塑造出人物的形象,也不会完成理想的作品。

在美术工作中,解剖学

知识的有无和多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创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想要塑造出精确的人物形象,总是要以艺用解剖学知识为前提的。

就是创作象征性的人物形象,也需要足够的艺用解剖学知识,如果只凭主观臆造,就只能导致作品的失败。

因此、对艺用解剖学知识的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共同来进行艺用解剖学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艺用人体解剖学》概述一(《艺用人体解剖学》学习的内容:

艺用人体解剖学是从造型艺术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体的骨骼、肌肉、体表形态及人体动态。

等的一门科学,是美术基础技法理论之一。

它和造型艺术诸多门类紧密相关,主要应用于绘画、雕塑等学科,尤其是对人物的描绘或塑造,有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类自古以来就开始对人体的描绘,同时也注意到了人体的形

体和结构,但是,将人体作为一门学科―艺术解剖学的研究,是在意大利文艺

复兴时期。

当时,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人成为绘画表现的中心,达?

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著名美术家都十分重视解剖学,并亲自进行人体的解剖。

达?

芬奇认为,解剖学是表现人的形态时必须具备的知识、是了解人体动态的钥匙。

他在研究人体解剖时,画了大量的解剖图和文字手稿。

米开朗基罗也同样精通解剖学,他以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塑造出了许多十分精彩的人体塑像,这些塑像都具有以人体结构为基础的解剖特点,以骨骼和肌肉的结构表现了人的情感、思想。

从中国古代雕刻中也同样可看到古代美术家对人物体态、结构的谙熟程度。

秦兵马俑中将士的头部、手部和腿部的结构刻画均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一些佛教雕塑,如金刚、力士像的胸、腹、臂等部位的表现和塑造,也同样显示出前人对人体解剖知识的娴熟。

人体解剖、人体结构、形态与动态。

提问:

什么是解剖,

教师归纳:

支解和剖析

有许多人一提到“解剖”就想到拿刀子在尸体上割。

因为“庖丁解牛”“解

剖而视之”已经叫人把解剖定论为“支解和剖析”。

在医学上这是十分正确的,而对于造型艺术而言,仅仅只知道人体有那些骨骼和肌肉是很不够的。

有的人看了几本解剖书,人体有多少肌肉、多少骨骼记得滚瓜烂熟,然而面对模特时却不知如何下笔。

因为他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活人是一个整体,他是许多肌肉和骨骼的有机结合,这种有机结合的构造我们把它称之为结构。

(出示多媒体课件和骨骼标本)

当医生拿起手术刀的时候,他要准确地打开人体身上的某一块肌肉的某一个部位,直取病灶。

而当艺术家操起画笔或是一块泥料时,他所想到的不只是某一块肌肉或某一个部位,而是许多肌肉和骨头加起来的东西?

?

结构。

这也就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或未来艺术家所需要掌握的东西。

提问:

什么是结构,

教师归纳:

构造与结合,即物体在分离状态时的构造和在并存状态时的结合或结合方式。

人体结构是很复杂的,当我们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体时,我们首先考虑的不是哪一块肌肉和哪一块骨头,而是他的整体结构。

如我们可以把头部理解成一个球体加楔形,或者干脆把它看成是一个卵形;颈子看成是一个柱体;胸部和臀部是两个楔形;四肢看成是圆柱体和截锥体。

对人体结构的这样一种理解我们把它叫做几何结构。

世界上所有的人肌肉和骨骼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这些相同的肌肉和骨骼由于型号不一样,而组装出千差万别的人体形态。

形态和动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体的运动状态叫做动态,人们的动态是可以相互模仿的,例如,军人的步伐可以整齐划一,体操表演者和舞蹈演员可以把动作模拟得微妙微肖,天衣无缝。

但是他们的面部五官各具特色,千人千面,剥下他们的外衣其肌肤胖瘦、体表曲线和外形比例也是各不相同的。

这种不同是形态上的不同,是难以模仿的。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哪怕是双胞胎也会有区别。

人体形态和个体特征也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人体形态部分)

二(学习《艺用人体解剖学》的目的:

通过对人体结构和表情、动态以及运动规律的研究,理解人体造型中的各

种问题。

我们学习的解剖知识,在应用于艺术创作及习作时,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学习《艺用人体解剖学》的意义

美术基础技法理论之一、和造型艺术诸多门类紧密相关,对人物的描绘或塑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人体造型技能训练的关键。

有人认为不学《艺用人体解剖学》、不了解人体结构,只要通过千百次刻苦训练也能画好人体。

这种说法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这样做会使自己走很多弯路,而且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也不可能不去研究对象,比如哪里是骨点、哪里是肌肉,对象形体结构的转折、比例形态等,你不得不去思考。

实际上你还是在研究人体结构。

须不知最后还是比学过人体结构的人稍逊一筹。

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受它。

美术作品反映社会反映人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我们要画好运动中的人物形象,其肌肉变化和骨点位置光从表面去看是画不准的,必须知道皮下的结构是怎样的,再看表面起伏才知道哪里是重要的结构,哪里是偶然的起伏和非本质的可画可不画的东西。

因而“不学人体结构也能画好人体”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纯粹从表面去模仿必然要走弯路浪费很多时间。

西方许多艺术大师都对人体结构和形态有很深的研究,达?

芬奇还亲手解剖了十几具尸体并做了大量的笔记。

(出示达?

芬奇手稿图)

四、艺用人体解剖学历史简介

解剖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公元前3?

?

2千年就有了解剖的记载,而成为一门学科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中国只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

在西方研究解剖的时间较早一些,古埃及时就有了对解剖的研究,木乃伊就是见证。

因为制作木乃伊需要解剖知识,同时也积累了解剖知识。

(出示《古埃及二十二格比例图》)

在西欧古希腊时代(公元前500-300年),著名的哲学家希波克拉底和亚里斯多德都进行过动物实地解剖,并有论著。

在有关人体结构方面的论说与研究,

在古希腊便开始了。

首先在远古的运动场上,有着大量裸露的运动员,他们体格强壮的外形,给研究人体结构的艺术家们以启迪。

其次,再通过各种动物的比较解剖,来推断类比人体的构造。

此外,也有人以为希腊、罗马的人体艺术知识,大抵是借鉴埃及制作木乃伊的解剖知识而得。

(出示《古希腊、罗马的雕塑作品》)

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解剖学著作当推盖伦(Galen,公元130-201年)的《医经》,对血液运行、神经分布及诸多脏器已有较详细而具体的记叙,但由于当时西欧正处于宗教统治的黑暗时期,禁止解剖人体,该书主要资料均来自动物解剖观察所得,故错误之处甚多。

宗教统治在一千多年中严重地阻碍了科学文化的进步,也严重束缚了医学和解剖学的发展。

在西方发展到文艺复兴时代,人体解剖学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场伟大的革命,资本主义萌芽,教会黑暗统治的桎梏开始被摧毁,“是一个产生学问上、精神上和性格上的巨人时代”(恩格斯语)。

在此时期,人民的聪明智慧在科学和艺术的创作中得到较充分的体现,这时,解剖学也涌现出一位巨匠——维扎里(1514-1564),他从学生时代,就冒着宗教迫害的危险,执著地从事人体解剖实验,终于完成了《人体构造》的巨著,全书共七册,不仅较系统完善地记叙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构造,还勇敢地摆脱了盖伦权威的束缚,纠正了盖伦许多错误的论点,从而使他成为现代人体解剖学的奠基人。

与维扎里同时,一批解剖学者和医生,发现了一些人体的结构。

艺用人体解剖学的正式确立者,首推文艺复兴三杰,尤其是达?

芬奇(1452——1519),他不仅以不朽的绘画流传后世,而且亲手解剖尸体并写下了大量的笔记,画下很多解剖图,其精确细致即使今日也令人叹为观止。

他还对人体解剖结构和比例形态做了很深入的研究。

他说:

“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位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人体可以成为对称的几何图形,如脸可以构成正方形,叉开的腿成为等边三角形,而伸展的四肢形成的图(案)形是希腊人认为最完美无缺的几何形?

?

圆。

”“躯干各部分的比例:

矮胖的其各部分也肥短,瘦长的其各部分也瘦长,大小适中的其各部分都适中。

”达?

芬奇从事解剖学多年,创造性地作出了不少发现。

他不只研究器官的结构,而且也研究器官的年龄特点,有关性

别的差异,器官的发生与衰老。

特别是观察了人体内部结构在体外的表现,且制作了大量的人体解剖图谱。

此外,天才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为研究人体结构,曾从事了10年的尸体解剖,而使他食欲大减。

拉斐尔也留有精确的解剖图。

文艺复兴时代的另一位解剖学家、美术家,生于荷兰布鲁塞尔的维萨利,他通过尸体的解剖去认识活人体的结构。

他在卓越的著作《人体工厂》中制作了大量的人体图谱。

在图谱上,人体的肌肉与骨骼像行动中活体的人那样充满了生命活力。

15世纪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丢勒及16世纪荷兰画家鲁本斯对人体的比例都曾作深入的研究,并作人体权衡法、构成法及人体解剖权衡的研究作品。

十九世纪俄罗斯画家谢洛夫、伊凡洛夫等所作的人体解剖图,以及更广泛流传我国的不少西欧雕塑家所作的人体解剖雕塑,都为普及人体造型结构,作出了极为宝贵的贡献。

(出示达?

芬奇比例图、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艺术家的作品)

十九世纪末叶和二十世纪初,人体解剖学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的研究上有较大的发展。

随着技术革命浪潮的涌动,近二十年来,一些新兴技术在形态学研究中被广泛采用,使解剖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我国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执行“百家争鸣”繁荣科学技术的方针,解剖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的进步,其间虽经“文革”十年的停滞和倒退,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执行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政策,创建了良好的学术环境,尤其是改革开放政策,为我国美术和解剖学工作者开创了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条件逐步改善和提高,使艺用人体解剖学得到迅速的发展。

在我国,“解剖”二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上。

《黄帝内经》(灵枢?

经脉第十三)里有这样一节:

“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循切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

”在该书《灵枢?

骨度第十四》中还有关于比例的论述“黄帝曰:

愿闻众人之度,人长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各几何,伯高曰:

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胸围四尺五寸,发所复者颅至顶尺二寸,发以下至颐长一尺,君子终折......”

我国宋代画家李嵩也曾绘过一幅《骷髅幻戏图》,这说明我国古代画家对人体结构也曾有过思考,但由于时代的局限,画家对人体解剖没有深入直观的研究,所绘骷髅只是画家对人体骨骼的一种推测而已。

(出示李嵩《骷髅幻戏图》)

我国在造型艺术领域,有关人体结构的论述,在古代的画论及民间艺人的操作中也有所总结,且留下不少言简意赅的造型口诀。

如有关人体比例方面的“立七坐五盘三半”,规范颜面的“三停五眼”,总结脸部形态的“相之大概,不外八格——田、由、国、用、目、甲、风、申”,等等。

当然,亦不得不承认,我国数千年的封建文化,从根本上限制了对人体结构的科研,真正全面系统的研究、总结与介绍人体结构的理论,则始于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

著作方面,在我国首创成书,当推姜丹书先生1929年所著的《艺用解剖学》。

此书于193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问世。

此后姜先生又据自己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又再度编著了《艺用解剖三十八讲》,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姜先生的这部著作,可谓资料翔实,阐述细腻,且论理科学,自成体系,颇具民族特色。

是我国美术技法基础理论的权威著作之一。

1957年由文金扬先生编著的《艺用人体解剖学》(朝花美术出版社),流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各高等院系中,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本书文字简练、图谱规范,且图例按解剖图谱、人体、着衣等三者之间加以比照,这对推进我国人体造型艺术的技法与理论,有着可贵的贡献。

20世纪70年代初,由高照主编,方增先、陈聿强等以“浙江美术学院教材编写组”名义编著(绘)的《艺用人体结构》,先交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继而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改版发行的《人体结构》一书,近30年来,发行量累计百万。

该书图文并重,深入浅出。

其间,特别强调了技法理论的实践性,受到了全国学者的广泛欢迎,且得到了我国美术技法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与公认,并成为不少现代中青年美术家当年学习美术的启蒙读物。

应该特别指出,该书主要是以我国著名美术技法理论家、油画家、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本书主编的导师黄觉寺先生的学术体系为纲,再以编著者们的实践经验,以及广采博取古今中外各家之长,厚积薄发而成。

黄觉寺(1901-1988)江苏吴江县人,1935年至1937年留学法国,考察西方美术,崇尚写实画风,著有《素描画述要》等。

20世纪60年

代初曾编写《美术用人体解剖学》。

黄先生是我国现代美术技法理论的开拓者之一。

由美国佐治?

伯里曼所著而翻译的《艺用人体结构解剖》言简意赅地向学者指出:

研究形态解剖,塑造人体形象,必须以卯榫的方式去架构(骨骼),以体积的观念去组合(肌肉)。

从而把对人体结构的理解与塑造推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在我国,有关人体结构的译著方面,20世纪以来,特别是50年代美国佐治?

伯里曼所著而翻译的《艺用人体结构解剖》中文版(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后,更先后出版了不少国外有关艺用人体解剖方面的研究资料与著作。

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李景凯先生编译的《艺用解剖学》(兴华书局)。

其特点诚如该书绪言中所言:

“完全用图画表现,尽量减少文字。

”由于图谱准确简约,内容详尽有序,有较强的实践性、示范性,从而使我们的初学者受益匪浅。

此外,特别应该提到的,由美国佐治?

伯里曼所著而翻译的《艺用人体结构解剖》中文版(人民美术出版社),它的发行,在我国造型艺术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书的最大贡献,在于以其精湛的图谱,言简意赅地向学者指出:

研究形态解剖,塑造人体形象,必须以卯榫的方式去架构(骨骼),以体积的观念去组合(肌肉)。

从而把对人体结构的理解与塑造推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四.学习《艺用人体解剖学》的方法

纵观20世纪艺用人体解剖的技法理论在我国的发展,特别是步入八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的繁荣与时代的进步,不断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20世纪有关艺用人体解剖技法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基本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

前期,主要是一批留学西方、学有所成的学者,将一整套有关人体解剖形态的译著,与人体结构的学说和盘传入中国,并在美术院校开创了专门课程,学术的广泛传授从而使我国在人体艺术、人物造型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而其后,时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他们所亲手培育的新一代,他们既不仅仅满足于或停滞在只是将国外有关人体结构与解剖的理论上,也不能像古代西方的大师学者们再去发现与总结如何探寻人体内部的器官构造,寻找新的肌肉骨骼,以及去丈量计算新的人体比例与规律。

因为即使现代有这项任务,也应由人文学家去完成。

从造型艺术的角度去论证人体结构学,与透视学、色彩学、构图学等同时构成了有关美术专业

的技法基础理论。

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与任务,便是在重视其理论性的同时,更强调实践性与技法性。

要求这一代在艺术实践中,在专业技法教学领域里,一方面应熟练地去运用、验证、深化,主要是从国外所介入的这些相关的技法理论,另方面,更重要的,在于从自身的实践中,再寻求与总结出新的有关人体结构的技法规律,使原有的理论得以发展,并又进一步去推动有关我国人体结构的学术与教学水平。

以我切身的体验,也证实美术技法理论家在研究人体造型解剖的技法理论时,正因它是技术方法的理论,就必须毫不动摇地牢牢坚持美术专业的技法实践。

只有坚持实践,方能体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只有坚持实践,才能取舍,精练理论的精髓;也只有坚持实践,才能从中发现、升华、丰富新的技法理论,从而再以此指导新的实践。

而脱离实践的理论研究与教学,特别是技法理论,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且将导致理论的灰色,从而全然失却其技法理论的光泽与魅力。

同样的道理,初学者不仅是在“理论”上熟悉了几个解剖专业的术语与名称,更主要的是做到理论与造型实践相结合。

近百年来在人体结构的教学中,从偏重纯理论的烦琐内容逐步过渡到在理论知识上强调与实践的结合,在造型上重视人体结构的塑造规律。

特别是学者应坚持对人体造型图谱的临摹和人体结构的写生,以及默写等。

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之,往往事倍功半,因噎废食,乃至半途而废。

初学者听说人体结构学、人体解剖形态学等是造型技法基础理论,往往只在理论上死记硬背。

而当收效甚微时,又将文字的东西放在一边,单纯致力于图谱的临摹,其间又特别喜爱摹拟那些动作复杂的运动姿态,以为实用。

结果当然事与愿违。

我感到对于人体结构学的研究,可从三方面入手:

一、了解有关人体解剖形态的理论;二、临摹、默画静止时的正常人体解剖图谱,并速写、默画实体;三、熟悉、默画人体运动后的形体变化。

这三者关系如何呢,往往各人理解不一。

多数人以第一点为最,以为人体结构学,特别是人体解剖便是理论知识。

此外,也有认为第三点才是关键。

理由是人体运作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只有重点分析、运动的规律,才能达到为造型服务的目的。

我感到三者不应孤立分割,而彼此是相互关联,有机统一的。

尤其是第二点却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边图画,边记忆,既是理论记忆,又是形象记忆。

分析骨、肌的名称、起止、作用、形态,理解形体间的卯榫与组合。

在默画图谱与实体的基础上,再寻找人体的运动规律。

这种学习方法的好处是:

一、形象记忆,

印象深。

从理解出发,克服了单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等盲目性。

二、对于骨、肌的基本型,起止位置,心中十分明确,在形态上打好基本功后,便于理解,掌握人体运动的造型变化。

1、认真记忆骨骼和肌肉的形象。

2、临摹人体各部的解剖图。

3、多对照标本和摸型进行写生。

4、练习做人体写生的解剖分析图。

5、多在实际的生活中去观察体会。

学习人体解剖首先要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即体内的骨骼和肌肉,熟悉它们的构造、形状及其影响体表的一些结构。

比如骨骼,主要应了解关节的结构、影响外形的显露点和骨线;对肌肉,要熟知浅层的运动肌和它们的形状、作用等,然后通过体表的形态,分析内外相互之间的结构关系。

另外,还应深入了解人体在运动后内外结构的一些变化及透视产生的一些变化,在写生或创作中,达到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的程度。

第二节人体比例、体形分类及部位区分.一、人体造型解剖学在研究中的规定:

一)、解剖姿势:

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人体各部位及其结构的位置变化,规定以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脚跟靠拢,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为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并以上述姿势为依据,定出一些常用人体方位的术语。

(出示解剖姿势、方位术语图)

二)、方位术语:

上——接近头部称为上;

下——接近足底称为下;

前——接近腹侧的称为前;

后——接近背侧的称为后;

内侧--接近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内侧;

外侧——远离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外侧;

近侧--接近肢体根部的称为近侧;

远侧--远离肢体根部的称为远侧;

尺侧——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

挠侧——前臂的外侧称为桡侧;

胫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

腓侧——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

浅——接近皮肤表面的称为浅;

深——远离皮肤表面的称为深。

以上方位必须在解剖姿势的前提下才能确定,因为人体时刻都是在运动着的,而生活当中人们对上下、前后和内外等概念的理解是相对而言的,所以当我们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的时候就只能以身体的某个部位在解剖姿势上所处的方位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