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设计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4011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设计1.docx

《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设计1.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设计1.docx

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设计1

姓名:

戴蓉董珍珍

班级:

09环监

(2)班

学号:

09050102050905010206

指导老师:

于卫东

目录

1总论4

1.1评价项目由来4

1.2评价目的4

1.3评价依据4

1.3.1法律法规4

1.3.2评价规范4

1.3.3评价标准4

1.4评价范围、专题设置和评价重点5

1.4.1评价范围5

1.4.2专题设置5

1.5评价因子确定5

1.5.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方法5

1.5.2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方法6

1.6环境控制及环境保护目标6

1.7评价工作重点及评价等级确定6

1.7.1评价工作重点6

1.7.2评价工作等级7

2建设项目概况7

2.1项目名称7

2.2项目地点7

2.3项目性质7

2.4项目规模7

2.5建设单位7

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7

3.1.工程分析的原则7

3.2工程分析的对象7

3.3工程分析的方法7

3.4主要原辅材料及资源利用情况8

3.4.1主要原辅材料8

3.4.2资源利用情况8

3.5物料平衡,水的用量与平衡8

3.6主要污染物确定8

3.7工程选址8

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9

4.1自然环境概况9

4.2社会环境概况9

4.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9

4.3.1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目的有两个9

4.3.2大气环境现状监测9

4.4环境噪声现状9

4.4.1评价方法9

4.4.2评价工作等级划分9

4.5水环境质量现状9

4.5.1现状评价9

4.5.1.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9

4.5.1.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分类10

4.5.2水污染指数评价10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

5.1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和方法10

5.1.1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10

5.1.2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10

5.2大气环影响预测与评价10

5.2.1大气污染源调查分析10

5.2.2预测方法10

5.2.3预测模式11

5.3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1

5.3.1预测模型、参数确定及水文资料11

5.3.2废水排放量11

5.3.3排放废水水质标准11

5.3.3.1标准分级11

5.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2

5.4.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12

5.4.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2

6清洁生产分析13

6.1清洁生产的目的13

6.2清洁生产的建议13

7污染防治措施及经济分析13

7.1水污染防治措施13

7.1.1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13

7.1.2城市废水资源化14

7.1.3流域或区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对策15

7.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5

7.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5

7.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15

8环境风险评价16

8.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16

8.2环境风险措施分析16

9环保措施评述17

10环境管理监测计划17

10.1施工期现场管理17

10.2运营期环境管理17

10.2.1水质管理与监测18

10.2.2有机废弃管理20

10.2.3固体废弃物管理20

11公众参与20

11.1公众参与的目的20

11.2公众参与的形式20

11.3公众参与的程序20

1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0

12.1地表水20

12.2环境空气21

12.3声环境21

12.4固体废弃物21

12.5总量控制21

13参考文献21

 

1总论

1.1评价项目由来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各建设工程周围的环境质量状况,保证居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借这次环境质量评价课程设计的机会对各建设工程的周围进行了较全面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大气、噪声和水等环境因素。

1.2评价目的

(1)对建设项目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大气、噪声、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价。

(2)分析预测各个污染源对建设项目区域内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程度。

(3)结合公众参与,对建设项目环境现状提供有力的证明与补充,进而提出更具有参考意义的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

(4)通过对建设项目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既定性又定量地得出其环境质量现状的评价结论,并由此给出相关改进建议。

1.3评价依据

1.3.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

1.3.2评价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1993,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1995,11。

1.3.3评价标准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2)环境噪声现状评价采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1类区标准;

(3)水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二级标准。

1.4评价范围、专题设置和评价重点

1.4.1评价范围

【案例七】噪声评价范围合理是项目边界往外200米范围内

1.4.2专题设置

1.专题设置的基本要求

  评价专题的设置要体现区域环评的特点,突出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和规划布局论证、排污口优化、能源清洁化和集中供热(气)、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等涉及全局性、战略性内容。

 2.通常需要设置的专题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一般设置以下专题:

  

(1)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

  (3)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

  (4)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

  (6)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7)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8)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综合论证与环境保护措施。

  (9)公众参与。

  (10)环境监测和管理计划。

【案例九】设置专题包括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环保对策与建议、工程分析和污染源分析、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事故风险评价等。

1.5评价因子确定

1.5.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方法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根据拟建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大气污染状况对污染因子(即待评价的大气污染物)进行筛选。

首先应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量Pi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还应考虑在评价区内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列入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物,亦应将其作为评价因子。

标准未包括的项目,可参照TJ36—79中的相应值选用。

对上述两标准中只规定了日平均容许浓度限值的大气污染物,Co一般可取日平均容许浓度限值的3倍,但对于致癌物质、毒性可积累或毒性较大如苯、汞、铅等,可直接取其日平均容许浓度限值。

【案例九】大气现状评价因子应当选取SO2、NOX、总悬浮颗粒物、NH3、Cl2、HCl等;

1.5.2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方法

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是从所调查的水质参数中选取的。

需要调查的水质参数有两类:

一类是常规水质参数,它能反映水域水质一般状况;另一类是特征水质参数,他们能代表拟建项目将来排水水质。

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调查一些补充项目。

(1)常规水质参数。

以GB3838—2002中所列的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耗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或氨氮、酚、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磷及水温为基础,根据水域类别、评价等级及污染源状况适当增减。

(2)特殊水质参数。

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水域类别及评价等级以及建设项目所属行业的特征水质参数表进行选择,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删减。

(3)其他方面的参数。

被调查水域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如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珍贵水生生物保护区、经济鱼类养殖区等),且评价等级为一、二级,应考虑调查水生生物和底质。

其调查项目可根据具体工作要求确定,或从下列项目中选择部分内容。

【案例九】地下水现状评价因子可以选取色度、浑浊度、总硬度和氯化物。

1.6环境控制及环境保护目标

【案例九】所涉及的环境敏感点和主要保护目标包括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珍贵鱼保护区及鱼虾产卵区

1.7评价工作重点及评价等级确定

1.7.1评价工作重点

根据项目排污特点及周围地区环境征,评价工作重点包括;

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评述、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总量控制和清洁生产分析。

1.7.2评价工作等级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等级划分依据: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各种受纳污水的地表水域的规模以及对它的水质要求。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共分三级。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有:

废水排放量;

废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和地下水质的污染程度;

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

渗漏场含水层覆盖条件;

所需评价工作量。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依据:

项目特点,如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环境特征,如环境第三敏感性;

适用于项目所在地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三级。

2建设项目概况

2.1项目名称

【案例七】某电镀厂【案例八】某石化公司【案例九】某化学品厂

2.2项目地点

2.3项目性质

【案例七】已建【案例八】扩建【案例九】已建

2.4项目规模

【案例七】工程占地4000m2

2.5建设单位

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3.1.工程分析的原则

当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中记载的资料、数据等能够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和精度要求时,应通过复核校对后引用

对于污染物的排放量等可定量表述的内容,应通过分析尽量给出定量的结果

3.2工程分析的对象

工艺过程

资源能源的储运

交通运输

厂地的开发利用等

3.3工程分析的方法

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3.4主要原辅材料及资源利用情况

3.4.1主要原辅材料

【案例八】乙烯扩建改造装置所需的原料为加氢裂化尾油、轻柴油、石脑油等。

聚乙烯扩建改造装置所需的原料为乙烯、丁烯-1和氢气等。

【案例七】生产主要原料有盐酸、氰化钠、氰化亚铜、氢氧化钠、电解铜、焦磷酸铜、氨水等。

【案例九】建造所需的原料有氨、氯气、活性炭等

3.4.2资源利用情况

3.5物料平衡,水的用量与平衡

【案例八】乙烯扩建改造装置改造前后水资源利用情况见下表

表3-5-1乙烯装置水资源利用对比

项目

新鲜水/(m3/t)

循环水/(m3/t)

回用水/(m3/t)

水循环利用率

改造后

12.0

416.1

0.045

97.19%

改造前

12.22

353.5

6.8

94.89%

表3-5-2聚乙烯装置水资源利用对比

项目

新鲜水/(m3/t)

循环水/(m3/t)

回用水/(m3/t)

水循环利用率

扩建聚乙烯装置

5.03

221.16

55.1

78.62%

现有聚乙烯装置

3.75

124.8

64.5

64.65%

3.6主要污染物确定

【案例七】废水中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氰和三氯乙烯

3.7工程选址

【案例八】工程选址需要注意的问题:

1符合城市和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

2厂址应选择在合理方位

3在山区选址应与山体保持一定的距离

4厂址应与生活区以及重点保护区之间保持足够的污染防护距离

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1自然环境概况

1气候特征2地形地貌3水资源等。

4.2社会环境概况

所谓社会环境,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等。

社会环境对我们职业生涯乃至人生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通过对社会大环境包括国际、国内与所在地区3个层次的分析,来了解和认清国际、国内和自己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法制建设、政策要求及发展方向,以更好地寻求各种发展机会。

4.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4.3.1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目的有两个

查清评价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取得影响预测与评价所需的背景数据,为影响预测提供用于叠加计算所需的“本底值”。

其主要内容是:

获取现有的监测资料,开展现状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分析评价当地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4.3.2大气环境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

监测时间与频率

4.4环境噪声现状

4.4.1评价方法

对于厂界噪声,其评价方法一般取厂界噪声的等效声级Leq与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的标准值进行对比评价。

4.4.2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一级评价(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或以上)

二级评价(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

三级评价(噪声级增高量达3(A))

4.5水环境质量现状

4.5.1现状评价

4.5.1.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确定评价目的

收集与评价有关的背景资料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背景值的预测

环境质量现状的分析

评价结论与对策

4.5.1.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分类

国内外已提出并应用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至今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方法系列,较成熟的方法有环境质量指数法、概率统计法、模糊数学法、生物指标法。

4.5.2水污染指数评价

水污染指数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以相对污染浓度值构造的叠加指数型;二是以绝对污染浓度构造的分级型或评分型;三世以绝对污染强度出现的概率构造的统计型。

内梅罗河水污染指标方法

总水质指标用下式计算:

PI=W1PI1+W2PI2+W3PI3

该水质指标考虑了各种污染物的平均污染水平、个别污染物的最大污染状况、水的用途,设计是比较合理的。

有机污染综合评价

分级型指数

水质指数(WQI)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和方法

5.1.1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

对评价项目环境影响的预测,是指对代表评价项目的各种环境质量参数变化的预测。

5.1.2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

模型计算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5.2大气环影响预测与评价

5.2.1大气污染源调查分析

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有:

现场实测、物料衡算法、经验估计法

5.2.2预测方法

大体分为经验方法和数学方法两大类。

5.2.3预测模式

瞬时单烟团正态扩散模式

有风电源扩散模式

小风和静风电源扩散模式

熏烟模式线源模式

多源面源和体源模式等。

【某石化公司】环境空气模式选择为HJ/T2.2—93中推荐的点源和面源模式;

5.3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3.1预测模型、参数确定及水文资料

预测模型

排污口以下预测河段可分为混合过程段和充分混合段。

混合过程段的长度由下式估算:

其中:

a:

为排放点到岸边的距离,m;B:

河流宽度,m;g:

重力加速度,m/s2;H:

平均水深,m;I:

河流底坡或地面坡度,m/m;U:

x方向流速,m/s。

对充分混合段采用以下模式,

其中:

C:

预测点污染物平均浓度,mg/L;Co:

计算初始点污染物浓度,mg/L;

Ch:

上游污染物浓度,mg/L;Cp: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K1:

耗氧系数,1/d;

Qh:

河流流量,m3/s;Qp:

废水排放量,m3/s;U:

X方向流速,m/s。

对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污染物岸边排放,公式为:

其中:

K1采用类似河道类比调查法确定,My为横向混合系数,采用泰勒法确定,即:

My=(0.058H+0.0065B)(gHI)1/2,其它符号含义同前。

5.3.2废水排放量

5.3.3排放废水水质标准

5.3.3.1标准分级

1.排入GB3838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排入GB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2.排入GB3838中Ⅳ、Ⅴ类水域和排入GB3097中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

 3.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

 4.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必须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分别执行4.1.1和4.1.2的规定。

 5.GB3838中Ⅰ、Ⅱ类水域和Ⅲ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GB3097中一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5.3.3.2标准值

1.本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二类。

 

(1)第一类污染物:

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采矿行业的尾矿坝出水口不得视为车间排放口)。

(2)第二类污染物:

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

5.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5.4.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类型:

一种是主要考虑系统属性的信息,较少考虑其他方面的意义;另一种是从社会经济的观点评价生态系统,分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评价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改变及其改变程度,提出保护生态系统和补救啥呢固体系统损失的措施。

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

自然环境基本特征调查;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调查;

图件收集和编制

3.调查范围一般应包括:

直接作用区;

间接作用区;

对照区

4.评价方法:

列表清单法;

重叠法

5.4.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评价的工作程序包括:

前期准备;编制和报批评价大纲;现状调查与评价、影响预测与评价;报告审批;环保措施落实等阶段。

2.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专业判断法;

类比法;

数学模式法;

指数法。

6清洁生产分析

6.1清洁生产的目的

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它借助于各种相关理论和技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采取“预防”措施,通过将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经营管理及产品等方面与物流、能量、信息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并优化运行方式,从而实现最小的环境影响、最少的资源、能源使用,最佳的管理模式以及最优化的经济增长水平。

6.2清洁生产的建议

1.开展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2.开展清洁生产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

3.开展清洁生产可大大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

4.开展清洁生产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7污染防治措施及经济分析

7.1水污染防治措施

7.1.1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废物处理是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或几种方法配合使用以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按照水质状况及处理后出水的去向确定其处理程度,废水处理一般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采用物理处理方法,即用格栅、筛网、沉沙池、沉淀池、隔油池等构筑物,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浮油,初步调整pH值,减轻废水的腐化程度。

废水经一级处理后,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BOD去除率仅25-40%)。

故通常为预处理阶段,以减轻后续处理工序的负荷和提高处理效果。

二级处理是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及某些化学方法来去除废水中的可降解有机物和部分胶体污染物。

经过二级处理后,废水中BOD的去除率可达80-90%,即BOD合量可低于30mg/L。

经过二级处理后的水,一般可达到农灌标准和废水排放标准,故二级处理是废水处理的主体。

但经过二级处理的水中还存留一定量的悬浮物、生物不能分解的溶解性有机物、溶解性无机物和氮磷等藻类增值营养物,并含有病毒和细菌。

因而不能满足要求较高的排放标准,如处理后排入流量较小、稀释能力较差的河流就可能引起污染,也不能直接用作自来水、工业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水源。

三级处理是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如磷、氮及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病原体等。

废水的三级处理是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化学法(化学氧化、化学沉淀等)、物理化学法(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等)以除去某些特定污染物的一种“深度处理”方法。

显然,废水的三级处理耗资巨大,但能充分利用水资源。

排放到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及工业废水可利用各种分离和转化技术进行无害化处

 

基本原理

常用技术

物理法

通过物理或机械作用去除废水中不溶解的悬浮固体及油品

过滤、沉淀、离心分离、上浮等;

化学法

加入化学物质,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废水中污染物的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使之发生化学或物理状态的变化,进而从水中除去;

中和、氧化、还原、分解、絮凝、化学沉淀等;

物理化学法

运用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使废水得到净化

汽提、吹脱、吸附、萃取、离子交换、电解、电渗析、反渗析等

生物法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降解成无害物质的方法,又叫生物化学处理法,是处理有机废水最重要的方法

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生活转盘、氧化塘、厌气消化等

【案例八】废水在送入市政管网之前需要经过哪些处理

如果是工业废水就要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生活污水没有相应要求

7.1.2城市废水资源化

1城市污水资源化(污水回用)是解决北京水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

2.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应该建立一个统一规划管理的机构

3.要确立污水回用在水资源中的地位

4.加强污水处理与回用的科研与技术交流

5.关于污水回用的运营费用和收费政策

6.建立地方水资源法

7.关于污水处理厂的名称改革问题

8.工业回用与市政杂用水应用前景

7.1.3流域或区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7.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案例八】废气污染治理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减少燃烧。

集中供热、限制汽车数量、杜绝燃化炮竹(尤其是首先解决机关单位的烟花炮竹)。

2,改进制冷技术,限制使用氟利昂制冷剂。

3,治理腐败,落实环保管理。

变罚款为治理。

4,限制乱砍乱伐,指数造林。

7.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控制:

噪声源,传播途径,接受者

1.噪声源控制

(1)消除噪声发生的根源:

改进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机械摩擦,改变喷口形状

(2)采用吸声,隔声装备

【案例七】噪声污染源包括整流器、过滤机和空气泵。

2.从噪声传播途径上控制

(1)阻断传播途径;

(2)改变机器设备的安装方向;(3)远离噪声源

3.对接受者的防护

对接受者进行防护,除了减少人员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外,可采取各种个人防护手段,如佩带耳塞,耳罩或头盔等。

7.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通常是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