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吧大考卷》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3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3573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吧大考卷》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3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试吧大考卷》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3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试吧大考卷》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3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试吧大考卷》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3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试吧大考卷》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3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吧大考卷》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33.docx

《《试吧大考卷》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3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吧大考卷》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33.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吧大考卷》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33.docx

《试吧大考卷》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33

课练33 三民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

发展及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北京朝阳期中)1905年中国同盟会纲领有与元末朱元璋颁布的《谕中原檄》的相似表述,1906年12月孙中山专述民族主义,批判民族复仇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谕中原檄》引领近代的民族革命

B.推翻清朝统治是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

C.孙中山倡导实现民族平等

D.孙中山主张维护纲常名教以挽救近世危局

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谕中原檄》是为了推翻元朝的统治,而非推翻封建统治,不可能引领近代的民族革命,故A项错误;推翻清朝统治是辛亥革命的一项内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才是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故B项错误;根据“批判民族复仇论”可知孙中山倡导民族平等,故C项正确;孙中山批判民族复仇论并非维护纲常名教,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8·唐山模拟)关于核定地价,孙中山明确提出两个条件:

第一按价征税,税率为百分之一;第二,当国家需要土地时,可随时按地契之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孙中山这种设想的考虑是(  )

A.防止社会革命爆发 B.防范地主弄虚作假

C.防止地主垄断土地D.消除按面积纳税弊端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当国家需要土地时,可随时按地契之价收买地主的土地”可知孙中山这种设想是为了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并不是防止社会革命的爆发,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第一按价征税”“按地契之价收买地主的土地”得出防范地主弄虚作假,故B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这种设想是为了消灭封建土地制度而做的准备,当时地主已经垄断土地,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核定地价”的基础是土地面积,故D项错误。

答案:

B

3.1924年3、4月间,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就民权主义发表了一系列演讲。

他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

其解释的本质目的在于(  )

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

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解析:

据材料可得孙中山对民权主义进行改造,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属于旧三民主义,故A项错误;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属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思想来源,故B项错误;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属于民族主义,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国民党一大和国共合作建立后,孙中山增加了民权主义的内容,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通过“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来实现,故D项正确。

答案:

D

4.(2018·太原模拟)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认为“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新乎?

”。

中山先生曰: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这段对话说明(  )

A.救国路径趋于多元化B.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孙中山反对教育救国D.严复主张君主立宪

解析:

材料反映在救亡图存方面,严复主张维新,教育立国,孙中山主张革命,实业救国,说明救国路径多元化,故A项正确;严复与孙中山的救国主张不能与民族危机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孙中山并未对严复的教育救国主张表示反对,故C项错误;D项是严复的政治主张,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A

5.1905年5月,孙中山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表示“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使中国由中世纪的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

这主要表明当时孙中山(  )

A.已成为了社会主义者

B.彻底认清了中国国情

C.萌生了节制资本思想

D.完全了解西方的弊端

解析:

材料中“中世纪的生产方式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这句话可知孙中山已认识到西方私人资本发展所带来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冲突等弊端,因此主张中国学习西方生产方式,但要努力避免西方贫富差距的弊端,故C项正确。

答案:

C

6.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主张“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战略退却,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了新的进攻”。

毛泽东这一主张反映了(  )

A.民族矛盾的冲突加剧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D.红军长征战略的正确

解析:

土地革命时期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故A项错误;毛主席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夺取政权之路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强调武装斗争,故C项错误;红军长征是在1934年,与题目中的时间(1927)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7.毛泽东说:

“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

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

”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这一思想的提出(  )

A.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B.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C.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

D.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解析:

根据题目中可以得知,武装暴动是共识,但是不要把眼光只放在广东,可以看到武装湖南并北上,打破了传统的革命道路路线,为中国革命道路提供了新构想,故A项正确。

答案:

A

8.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

“全党……已经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了。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更普遍地、更深入地掌握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结果,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这表明(  )

A.毛泽东思想已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B.毛泽东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C.革命阵营已经出现个人崇拜的苗头

D.此时革命武装力量获得了空前壮大

解析:

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故A项错误;“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反映出毛泽东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与个人崇拜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B

9.(2018·唐山模拟)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中苏两国关系不断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毛泽东把农业农民问题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C.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必要

D.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政策造成了严重后果

解析:

1956年中苏关系尚未恶化,故A项错误;建国初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错误;毛认为工业化同时应当注重农民的利益,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苏联农业化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

C

10.“我们就是要好好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不然总是跟在人家后面爬行。

你们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人家是怎样搞的。

长期把自己锁在本乡本土,不与外界交往,闭关自守,只能把我们国家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由此可知,邓小平认为(  )

A.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总体上是正确的

B.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历史优越性,应该承认现实

C.中国只有走向市场经济,否则无法实现现代化

D.中国必须坚定走对外开放战略,大胆取长补短

解析:

材料重点是强调向发达国家学习,不是肯定改革开放前的外交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集中讨论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问题,而是强调中国要向发达国家学习,故B项错误;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主张中国应该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经济建设的经验,实行改革开放,故D项正确。

答案:

D

11.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某一时期的活动日程安排。

这一系列活动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影响是(  )

时间

主要活动

1992年1月17日

乘专列从北京赴武昌

1992年1月19日

视察深圳皇岗口岸并参观市容

1992年1月24日

视察珠海生物化学制药厂

1992年1月30日

抵达上海进行视察

A.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B.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D.运用“一国两制”解决了香港问题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于1982年中共十二大,故A项错误;海南经济特区建立于1988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论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同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故C项正确;解决香港问题于1997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12.邓小平说:

“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

‘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

‘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是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

”邓小平的这段话(  )

A.奠定了拨乱反正的思想基础

B.提供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依据

C.阐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设想

D.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

解析:

根据材料中“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是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得出这一时期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解放人们的思想,故B项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自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一致探索中国的独立之路、富强之路、发展之路,正是由于社会各阶层的努力,中华民族逐步觉醒、抗争、独立、走向富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它近代化的历程。

在西方各种思潮传入的影响下,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近代思潮勃然兴起,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性因素,也包括精神性因素”……同时“中国社会的特定的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

——摘编自孟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变迁的社会原因初探》

材料二 毛泽东曾说:

“事情很明显……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么,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

——《毛泽东文集》

(1)根据材料一和近代中国社会背景,概括1840年后中国思想界发生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

(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开创了怎样的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

这些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有何共同特点?

(13分)

解析:

(1)问的第一小问由材料“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它近代化的历程”得出思想近代化开始起步,由材料“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得出思想多元化,由材料“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得出传统思想的束缚,结合时代特征得出“救亡图存”的特点;第二小问结合“近代思潮勃然兴起,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性因素,也包括精神性因素’”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作答。

(2)问的第一小问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等方面分析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和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1)特点:

思想近代化开始起步;思想的多元化;传统思想的束缚;救亡图存。

(任答三点即可)(6分)

原因:

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西方思想的传入;经世致用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等。

(任答三点即可)(6分)

(2)道路探索:

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促进了中国经济腾飞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8分)

特点:

基于国情,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勇于创新;与时俱进,针对性强。

(答出两点即可)(5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

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

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

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评材料中关于“计划与市场”的观点。

(要求:

结合二十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解析:

首先归纳概括材料中“计划与市场”的观点,如邓小平认为计划与市场可以相互融合与借鉴;要利用计划与市场来促进生产力发展;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然后标明态度,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然后运用二十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论证。

答案:

评分参考: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2分)

②准确提炼材料观点;(3分)

③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5分)

④揭示概括观点本质。

(2分)

例:

材料中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的观点是正确的。

他认为计划与市场可以相互融合与借鉴;要利用计划与市场来促进生产力发展;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例1:

苏俄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引进外资,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例2:

美国罗斯福新政,在保留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采用国家全面干预和调控经济的办法,大胆借鉴计划经济的长处,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

例3: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的观点是“实事求是”思想的体现,对促进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对其它国家也有借鉴作用。

刷题加餐练

1.(2018·安徽安庆联考)孙中山认为:

“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不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有冲突”“欧美各国从这种种经济利益相调和的事业发达以后,社会便极有进化,大多数便很享幸福。

”据此可以推知孙中山(  )

A.准备致力发展实业

B.主张学习欧美实施福利制度

C.反对进行激烈的社会变革

D.不赞成社会经济领域的革命

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根据材料“经济利益相调和,不是……经济利益有冲突”可知,孙中山不赞成社会经济领域的革命,而主张用调和的方式缓和矛盾,故选D项。

答案:

D

2.孙中山说:

“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

”这反映了孙中山(  )

A.推崇民有、民治、民享思想

B.主张推翻专制统治

C.倡导进行社会革命

D.重视国民思想启蒙

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思想。

据材料“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孙中山重视国民思想启蒙的主张,故D项正确。

答案:

D

3.孙中山指出欧洲之所以凌驾于中国之上,不在于政治哲学,而完全是物质文明,但由于中国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新文化势力横行中国,甚至有的人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

这表明孙中山(  )

A.主张践行中体西用的思想

B.能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思想

C.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

D.思想保守,反对新文化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

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A项错误;从材料“由于中国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新文化势力横行中国,甚至有的人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可以看出孙中山能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思想,故B项正确;孙中山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但材料中的信息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信息说明孙中山反对新文化运动,故D项错误。

答案:

B

4.孙中山曾经说:

“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是要打破资本制度……所以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

”此语表明(  )

A.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终极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

B.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在关注民生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C.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超越了资产阶级的范畴

D.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把“赚钱”和“养民”对立起来

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据此排除A、C两项;材料表明孙中山主张发展经济的同时限制资本,将赚钱和养民统一起来,以缓和阶级对立,排除D项,答案为B项。

答案:

B

5.(2018·四川名校诊断)学者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华文明的文化结构和现代转型》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

A.洋务思想B.实业救国思想

C.三民主义思想D.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洋务运动的实质是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不可能是“以民道代天道”,故A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想是一种经济思潮而非“有民无天”的政治思想,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表现为“以民道代天道”,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以法治取代人治,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思想固然更加让人民“顶天立地”,但已不是“以民道代天道”,而是“民道”的深化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

C

6.(2018·肇庆一模)“1919年7月苏俄政府对华公开宣言,也愿意援助中国摆脱外国压迫,再次表示废除以往沙俄与中国所签密约,放弃庚子赔款,放弃所有在华权益……苏俄的这一做法对中国激进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亲俄之风甚嚣尘上。

”“亲俄之风”的表现有(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

C.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国共第二次合作

解析: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由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起的,与“亲俄之风”无关,故A项错误;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亲俄之风”的表现,故B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表明中共开始摆脱苏俄“城市中心”革命道路的影响,故C项错误;国共第二次合作不属于“亲俄之风”的表现,故D项错误。

答案:

B

7.(2018·江苏南京、盐城二模)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

“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

”由此推断国民党(  )

A.实行土地国有政策

B.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C.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

D.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

解析:

材料中“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发展了三民主义中“平均地权”的思想,故D项正确。

A项与史实不符;B项中的“彻底”表述不当;在旧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就已经关注民生重视土地问题了,故C项表述不当。

答案:

D

8.(2018·郑州一检)1942年,毛泽东曾说:

“在这种状态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做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的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到现在,还有不少人把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个别字句看作现成的灵丹妙药”。

毛泽东发表这些论断的主要意图是(  )

A.纠正党内宗派主义,顺应抗战大局

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思想基础

C.为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做准备

D.使全党掌握好马列主义思想的真正内涵

解析:

题干材料“单凭主观热情”即主观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个别字句看作现成的灵丹妙药”即教条主义,联系“1942年”这一时间信息可知,该论断发表于整风运动时期,故D正确。

答案:

D

9.(2018·北京海淀期末)“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以上言论出自(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解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表明言论出自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在国民革命时期的著作,故A项错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著作,故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故C项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著作,故D项错误。

答案:

B

10.(2018·晋冀豫联考)毛泽东曾说,国民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因为“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

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  )

A.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B.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C.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

D.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背景。

“把孙中山丢开”说明中共走自己的革命道路,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故D项正确,A项错误;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在反帝反封建方面一致,故B项错误;国民革命失败以后,国共合作破裂,不存在革命领导权之争问题,故C项错误。

答案:

D

11.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了新时期中国人民的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这一任务提出的理论依据是(  )

A.《论联合政府》

B.《新民主主义论》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解析:

由题干材料信息“保证国内和平”“实现全国的统一”等可知,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之后、解放战争全面爆发之前,与此对应的作品只有A项。

答案:

A

12.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谈及经济体制改革时语惊四座,充分表现了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

然而,当时有的报纸仅刊登了一条不足200字的报道和一幅照片,至于谈话内容则只字未提。

当代有学者评论说,“邓小平的高瞻远瞩变成多数人的共识,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

”对邓小平当时的“高瞻远瞩”的合理解读是(  )

A.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C.全面阐述“一国两制”的构想

D.提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

解析:

A、B两项均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决定,排除;全面阐述“一国两制”构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故C项错误;1979年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改革处于探索阶段,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语惊四座,但由于多年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被多数人接受是需要时间的;后来经实践证明,这一理论是正确的,故D项正确。

答案:

D

13.(2018·辽源调研)1989年3月,邓小平说:

“不要怕外国人议论,管他们说什么,无非是骂我们不开明。

多少年来,我们挨骂挨得多了,骂倒了吗?

总之,中国人的事中国人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