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检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3358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检测.docx

《新人教版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检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检测.docx

新人教版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检测

新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调相近

B.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

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2.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A.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相同

B.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C.要使投影仪清晰成像在更远的屏幕上,镜头要距投影片更近一些

D.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应该配戴凹透镜来校正

3.如图是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介质界面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40°,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D.折射角为50°,界面左侧是玻璃

4.关于平面镜和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照镜子时,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凸透镜起会聚作用时成的是实像,起发散作用时成的是虚像

C.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D.生物课上使用的显微镜,其物镜是凸透镜,目镜也是凸透镜

5.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应用了光的反射规律的是()

A.

手影

B.

水中倒影

C.

钢笔“错位”了

D.

海市蜃楼的成因

6.河面上经常会看见一层雾气,这是因为水经过

A.蒸发后形成水蒸气

B.先蒸发,后凝华的过程

C.先蒸发,后液化的过程

D.先汽化,后凝华的过程

7.为救治病人,急需将一种药品送到偏远的山村,这种药品要求在0℃ 以下存放,常用的保温瓶不能满足需要。

为保障药品存放的要求,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冷藏盒。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药品放置在B处,低温物质放置在A处

B.保温瓶内的低温物质选择使用冰块

C.保温瓶内的低温物质选择经电冰箱冷藏室降温的食盐水

D.包装盒与保温瓶间的填充材料用导热性好的材料

8.成语、谚语、俗语和诗词等语文知识中蕴含着很多物理知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B.“霜前冷,雪后寒”,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凝华成小冰晶的现象

C.“釜底抽薪”是指彻底止沸,“扬汤止沸”是指暂时止沸

D.“云雾缭绕”是指河水蒸发成水蒸气的现象

9.交通部门通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的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A.汽车遇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

B.汽车遇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C.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m/s

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

10.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约为尺长的一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并观察它的振动情况.然后使钢尺伸出长度约为尺长的1/4,两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A.声音变大

B.频率变高

C.振动变慢

D.响度变小

11.东营市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济南路的繁华景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

12.对下列物理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A.速度用于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B.光线用于描述光传播的方向和路径

C.温度用于描述物体所含热量的多少

D.电阻用于描述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二、填空题

13.张工程师每天早上8点准时被司机从家接到厂里。

一天,张工程师早上7点就出了门,开始步行去厂里,在路上遇到了接他的汽车,于是,他就上车行完了剩下的路程,到厂时提前20分钟。

这天,张工程师还是早上7点出门,但15分钟后他发现有东西没有带,于是回家去取,再出门后在路上遇到了接他的汽车,那么这次他比平常要提前______分钟。

14.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因钢尺_____发出的声音。

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___________(选填“大小相同的力”或“大小不同的力”)再拨钢尺,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选填“高”或“低”)。

15.小明将废旧的牙刷直立在木板表面,向右拉动牙刷,观察到牙刷的刷毛向左弯曲,说明牙刷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_____(水平向左/水平向右),同时也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

若保持牙刷不动,向左拉动木板,发现牙刷的刷毛依然向左弯曲,此时以木板为参照物,牙刷是____(向左运动/向右运动/静止)。

16.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图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17.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凸起程度可改变的水透镜。

通过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或抽水,可以改变水透镜的凸起程度。

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的_____像;向左移动蜡烛,保持光屏和水透镜位置不动,为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应通过注射器_____。

(选填“注水”或“抽水”)

18.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甲车的速度为_______m/s,乙车的速度为_______m/s,当t1=40s时,甲、乙两车相距______m.

19.依据《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大力实施湿地修复保护工程.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

湿地的水面面积大,大量水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且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可以调节湿度和气温.

三、实验题

20.小明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如图甲所示,他将碎冰装入试管,并未用酒精灯加热,而是直接放在空气中受热,是因为这样可以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而且冰温度升高速度比“水浴法”_____(“快”或“慢”),便于观察实验的现象和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根据图像乙发现第0~5min内比第15~20min内温度升高得快,这是因为在0~5min这段过程中物质的_____较小;

(3)另一组同学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60g的冰和萘,用_____的酒精加热(“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图丙所示。

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相同”或“不同”)的。

21.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让一束光贴着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入射角/度

反射角/度

20

70

45

45

60

30

(1)实验中纸板的作用是_____(写出一个即可)实验中,能在平面镜中看到光线,实际上是_____。

(2)上表是小明同学某次实验记录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发现与光的反射定律不符,则可能的原因_____。

(3)请写出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的方法_______。

2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小利同学做此实验时得到的像如下图a、b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位置用于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a),在放置上述三个器材时,应使它们的中心高度_____________。

(2)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是__________cm。

(3)图a中所观察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描述要完整)

(4)从图中的现象可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5)利用凸透镜的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________________.

(6)若在如图a中的情况下,再把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增大10cm,则增大后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像(描述要完整),根据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照相机.

(7)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后,如果将透镜的下半部分遮住,我们将看到烛焰__________(

A.上半部分

B.下半部分

C.全部,用代号填写)的像,像的亮度将变___________。

(8)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b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下”)调节。

23.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

(1)已知图中AB段的距离sAB等于40.0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4)vBC________vAC(填“>”、“<”或“=”).

24.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_______关系.

(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录蜡烛A、蜡烛B的位置.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图乙所示.蜡烛A位于2位置时的像在_______点;蜡烛A由2位置移到3位置,像的大小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人看到蜡烛像是由于反射光进入人眼,请在图丙中画出与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____)

25.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_不同来加以辨别。

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

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

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

这哨声是由管内的________振动而产生的。

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四、计算题

26.小明家车的车长4m,车宽2m,最高车速为180km/h,星期一小明爸爸驾车带小明去富川中学上学,途经阳新大道某路段时,从路边突然跑出一条小狗,小狗沿AB方向以1m/s的速度垂直横穿公路。

如图,当小狗处于开始穿越的A点时,小车车头到AB的垂直距离为60m,已知A、C间的距离为8m,车靠近中线行驶,且该路的限速为40km/h,试计算小明爸爸的驾车速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之内才不会撞到小狗?

五、作图题

27.如图甲学校舞蹈队的同学小丽,她看到镜中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现象形成的。

通过平面镜,她看到自己的脚尖,请在图乙中画出她看到自己的脚尖的光路图(A点表示小丽的眼睛,B点代表脚尖)。

(______)

28.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_____)

29.试根据规定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所示,作出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试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3)小明妈妈的手机掉到了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手机.图中已标出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保留作图痕

(4)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刚好与水面相平,F是凸透镜的焦点,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入射到凸透镜上,请你作出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水中光线的大致位置.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三、实验题

1、

2、

3、

4、

5、

6、

四、计算题

1、

五、作图题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