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党课讲稿.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3331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党课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党课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党课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党课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党课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党课讲稿.docx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党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党课讲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党课讲稿.docx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刖言

83年前,红军长征取得了伟大胜利,由此改写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格局。

凝聚着苦难与辉煌的长征,是在面对生死存亡抉择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创造的人间奇迹、书写的英雄史诗。

长征不只是艰辛的跋涉,更是精神的凝聚、思想的生长。

83年来,长征精神始终鼓舞和激励着共产党人。

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长征是我们的精神路标,更是一座信仰的丰碑。

读懂长征,昂首向前。

目录

长征的背景原因

长征的历史回顾

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习总书记谈长征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第一章长征的原因背

景什么是长征

中国红军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为什么长征

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是敌人实力强大,二是我党犯了错误。

1933年9月,蒋介石集中5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五次“围剿”。

“围剿”的政策是“堡垒推进,步步为营”。

为此,蒋介石在庐山组建了一个军官训练团,聘请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军事教官组成军事顾问团,专门讲授“围剿"红军的战术和技术,同时筹措经费购置大批军火。

随着战局的发展,国民党军队逐步占领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大部分地区。

这个时期,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我们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

他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否认敌强我弱的基本形势,要求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路线,主张攻打中心城市,以实现革命在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

同时,“左”倾教条主义在组织上主要表现为“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军事上则是军事冒险主义。

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左”倾领导者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使红军在战略上完全陷入被动。

当时红军的战法是“堡垒战、阵地战与短促突击”,和优势敌人拼消耗。

这种打法只有军事实力对等的情况下才有效。

蒋介石集全国的财力和军力于一身,而中央红军只有不到10万人,加上苏区财力物力有限,劣势显而易见。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失败,党和红军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

934年5月提出了战略转移的设想,并报告了共产国际。

共产国际回电,对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持暧昧态度,不说让走,也不说不让走。

但即使如此,中共中央还是派出了红七军团远征,目的是调动牵制包围苏区的敌人,但由于兵力太少而没有送到目的。

随后,又派红六军团撤离湘赣根据地,与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合。

这样做有调动敌人的意图,也有为中央红军转移探路的考量。

红六军团后来和红二军团会师,联合行动。

由于中共中央执行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使得中央红军在国民党“围剿”下处境十分艰难。

于是,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主动撤离中央苏区,前往湘西与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师,重建革命根据地,重开革命新局面。

3、原来相对稳定的战略格局被打破,局部长征最终演变成整个主力红军的长征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可是,其他各地红军并没有失败,为什么也要进行长征呢?

中央红军撤出中央苏区,使其他各地红军受到国民党军越来越大的压力,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当其冲。

在这些根据地当中,除了中央苏区之外,比较稳定的就是川陕根据地。

张国煮确实担心自己成为国民党军“围剿"的下一个中心。

他撤出来和红一方面军会合,也是为了“大树底下好乘凉”。

但他没有想到中央红军损失那么惨重,这也是他野心膨胀的重要就是敌情严重,创建和保存革命根据地十分困难;红二十五军转移也是由于国民党军加强了对鄂豫皖地区的“清剿”,坚持当地革命斗争已十分困难。

因此,各地红军相继长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打破了相对稳定的战略格局。

4、抗日救亡的时代背景成为直接影响长征决策、进程和方向的重大因素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开始,“华北事变”则是日本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前奏。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

但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直接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加快了其侵略步伐。

中国共产党人绝不会坐视中华民族的沦亡,红军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站在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线。

在长征开始前和开始后,中共中央先后组织了两支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

这个时期党的宣言和文件中,更是把“抗日”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

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忧国忧民、救国救民的伟大情怀和责任担当,所以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仍然能够实现两个联系:

即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和政治上的战略转变密切联系起来,把红军前进的大方向与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联系起来。

响的因素。

“祸兮福所倚。

-场惨痛的失败,开始酝酿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伟大的转折;一次即将开始的艰难行程,最终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

第二章长征的历史回顾长征的主要路线

各路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二万五千余里。

其中:

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从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零3天,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行程一万六千里。

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月,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行程八千余里。

红二十五军从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

基本路线

瑞金一突破敌四道防线一强渡乌江一占领遵义一四渡赤水一巧渡金沙江一强渡大渡河一飞夺泸定桥一翻雪山一过草地一陕北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一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江西瑞金长征的出发地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达两年的长征之路。

血战湘江

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

此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

四渡赤水

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毛泽东同志指挥红军于敌人周旋,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

四渡赤水作战中,红军进行了大小40余次战斗,歼灭敌人1.8万余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从此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巧渡金沙江

1935年5月,红军梃近金沙江,先遣部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的渡口。

5月3日至9日,红军主力过江。

红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命牵制敌人部分兵力,确保红军主力平安渡江。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1日,中央红军从冕宁泸沽地区分左右两路北进。

25日,红一团一营二连17名勇士,强行渡过大渡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沿大渡河右岸北上,

红4团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

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

爬雪山

1935年6月8日中央红军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一夹金山。

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过草地

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

红军队列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

右路军由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由四川毛儿盖出发,进入草地。

经过七天到达草地尽头的班佑地区。

草地环境恶劣,在此牺牲的红军将士达万人以上。

激战腊子口

1935年9月17日,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攻占腊子口天险,突破敌人封锁线,粉碎了敌人企图把红军困死在草地的计划。

陕北吴起镇会师

1935年10月19H,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送陕北延安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结束了艰苦卓绝、举世震惊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英雄壮举和

甘肃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彻底胜利,中国革命重心成功地从南方长江流域胜利转移到西北黄河流域。

会宁会师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革命力量的大汇合,是革命团结的象征,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础,是长征史上的丰碑。

第三章长征胜利的伟大意

义长征胜利的影响

共产党:

经过长征,中国共产党真正认识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掌握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动权。

国民党:

长征的胜利充分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各地军阀不团结的问题。

全中国:

长征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大大缩短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长征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水平。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组织建设、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能力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党内民主得到充分恢复

发扬。

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当时由于部分中央领导人脱离中国革命的实际,犯了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方针,不仅没有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遭受重大损失。

中共中央和红军被迫放弃建设多年的中央根据地,实施战略大转移。

长征胜利打破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堵和追击,红军将士以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无比坚强的战斗精神,突破了敌人的道道封锁线,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征服了雪山草地等天险,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和磨炼。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中国共产党人绝不会坐视中华民族的沦亡,红军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站在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线。

在长征开始前和开始后,中共中央先后组织了两支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

这个时期党的宣言和文件中,更是把“抗日”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

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忧国忧民、救国救民的伟大情怀和责任担当,所以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仍然能够实现两个联系:

即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和政治上的战略转变密切联系起来,把红军前进的大方向与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