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试题资料高考文言文阅读精炼二十四史系列之《三国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33246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文言文阅读精炼二十四史系列之《三国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文言文阅读精炼二十四史系列之《三国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文言文阅读精炼二十四史系列之《三国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文言文阅读精炼二十四史系列之《三国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文言文阅读精炼二十四史系列之《三国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文言文阅读精炼二十四史系列之《三国志》.docx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文言文阅读精炼二十四史系列之《三国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试题资料高考文言文阅读精炼二十四史系列之《三国志》.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文言文阅读精炼二十四史系列之《三国志》.docx

最新试题资料高考文言文阅读精炼二十四史系列之《三国志》

2018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精炼:

二十四史系列之《三国志》

2018年高考言阅读精炼二十四史系列之《三国志》2018年高考言阅读精炼二十四史系列之《三国志》

5

2018年高考言阅读精炼二十四史系列之《三国志》

宇俊良

命题说明

1、命题形式完全符合高考全国卷的要求,其难度、信度、区分度基本接近高考,命题内容考查了《大纲》的各个知识点。

2、取材于二十四史,鉴于高考选材的出处,本次选材以《三国志》为主,对备战2018年高考很有益处。

3、本次命题共八篇选,都是人物传记。

选取了各个方面优秀、典型的人物,涉及面比较宽,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散学生的思维,同时让学生了解《新唐书》的传记风格和遣词用语一般特点。

【一】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孙权承摄大业,优徵仪。

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

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

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黄武中,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

太子敬之,事先谘询,然后施行。

进封都乡侯。

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

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於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

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

顾以闻知当有本末。

”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

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

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

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

”权曰“仪俭,必非也。

”问果他家。

其见知信如此。

仪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

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

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

权常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於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

”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三国志》卷六二,选有删节)

1、下列对加点字在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到见亲任,专典机密典主持

B、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夷灭灭亡

c、其见知信如此见看到

D、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寝疾病重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直接表明是仪忠正、清俭的一组是()(3分)

①孙权承摄大业,优徵仪。

到见亲任,

②太子敬之,事先谘询,然后施行。

③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④仪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

⑤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蒙企图偷袭关羽,孙权向是仪咨询,是仪很赞同吕蒙的主张,劝孙权予以采纳。

B、是仪针对质问,据实回答,毫不改口。

孙权感其凛然正气和忠贞之性,就把他放了,刁嘉也因此而免遭处罚。

c、是仪作为王博,忠心耿耿,动辄规谏劝止;对上勤勉,对他人恭敬。

他不治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的房子刚够自家居住。

D、吕壹普遍告发将相大臣,有些人,一个人便有三、四项过错,唯独没告发过是仪。

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们都像是仪一样,还用得着法令科条吗?

4、把言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徐邈字景,燕国蓟人也。

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

魏国初建,为尚书郎。

后领陇西太守,转为南安。

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

至,值诸葛亮出祁,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破之。

河右少雨,常苦乏谷,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乃支度州界军用之馀,以市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

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

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禁厚葬,断淫祀,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

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

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

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

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

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

迁为司隶校尉,百寮敬惮之。

事去官。

后为光禄大夫,数岁即拜司空,邈叹曰“三论道之官,无其人则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

”遂固辞不受。

嘉平元年,年七十八,以大夫薨于家,用礼葬,谥曰穆侯。

六年,朝廷追思清节之士,诏曰“夫显贤表德,圣王所重;举善而教,仲尼所美。

故司空徐邈,历事四世,出统戎马,入赞庶政,忠清在,忧国忘私,不营产业,身没之后,家无馀财,朕甚嘉之。

其赐邈家谷二千斛,钱三十万,布告天下。

”卢钦著书,称邈曰“徐志高行洁,才博气猛。

其施之也,高而不狷,洁而不介,博而守约,猛而能宽。

圣人以清为难,而徐之所易也。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七,有删节)

1、下列对加点字在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帝以凉州绝远绝极、很

B、河右少雨,常苦乏谷苦被……困扰

c、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佃做佃农

D、禁厚葬,断淫祀,进善黜恶,风化大行黜贬退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直接表明徐邈“忠清”、“忘私”的一组是()(3分)

①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

②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

③乃支度州界军用之馀,以市金帛犬马,通供中国之费。

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

④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

⑤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

⑥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

迁为司隶校尉,百寮敬惮之。

事去官。

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③⑤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明帝认为凉州距内地很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

徐邈果然不负重托,安边教民,竭尽忠智。

B、正始元年间被拜为司空,徐邈感叹颇多,虽然坚决推辞不到任,但皇命难违,最终接任了这个官职,所以他死了以后是按三的礼仪下葬。

c、正始六年下诏褒奖徐邈,说“已故的司空徐邈侍奉魏晋四代君主,不论出外统率兵马,入朝协助处理朝政,都忠心清廉,一心为,忧国忘家,不营置产业,自己去世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朕对此深表嘉奖。

D、卢钦撰写书,称赞徐邈说“徐邈志向高远行为清白,才学广博气度威猛。

他表现出这些美德时,志向高远而不受拘谨,行为清白而不孤傲,才学广博而能简约易明,气度威猛而能宽容待人。

圣人认为高洁很难做到,可是徐邈做起很容易。

4、把言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三论道之官,无其人则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显贤表德,圣王所重;举善而教,仲尼所美。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和洽字阳士,汝南西平人也。

举孝廉,大将军辟,皆不就。

与亲旧俱南从表。

太祖定荆州,辟为丞相掾属。

时毛玠、崔琰并以忠清幹事,其选用先尚俭节。

洽言曰“天下大器,在位与人,不可以一节检也。

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

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

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

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

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

魏国既建,为侍中,后有白毛玠谤毁太祖,太祖见近臣,怒甚。

洽陈玠素行有本,求案实其事。

罢朝,太祖令曰“和侍中比求实之,所以不听,欲重参之耳。

”洽对曰“如言事者言,玠罪过深重,非天地所覆载。

臣非敢曲理玠以枉大伦也,以玠出群吏之中,特见拔擢,显在首职,历年荷宠,刚直忠,为众所惮,不宜有此。

然人情难保,要宜考覈,两验其实。

今圣恩垂含垢之仁,不忍致之于理,更使曲直之分不明,疑自近始。

”太祖曰“所以不考,欲两全玠及言事者耳。

”洽对曰“玠信有谤上之言,当肆之巿朝;若玠无此,言事者加诬大臣以误主听;二者不加检覈,臣窃不安。

”太祖不听。

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邑二百户。

太和中,散骑常侍高堂隆奏“时风不至,而有休废之气,必有司不勤职事以失天常也。

”诏书谦虚引咎,博谘异同。

洽以为“民稀耕少,浮食者多。

自春夏以,民穷於役,农业有废,百姓嚣然,时风不至,未必不由此也。

消复之术,莫大於节俭。

方今之要,固在息省劳烦之役,损除他馀之务,以为军戎之储。

三边守御,宜在备豫。

料贼虚实,蓄士养众,算庙胜之策,明攻取之谋,详询众庶以求厥中。

若谋不素定,轻弱小敌,军人数举,举而无庸,古人之诫也。

后转为太常,清贫守约,至卖田宅以自给。

明帝闻之,加赐谷帛。

薨,谥曰简侯。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三,有删改)

1、下列对加点字在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选用先尚俭节先以前

B、以此节格物,所失或多格限定

c、求案实其事案查问核实

D、和侍中比求实之比进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分别表明和洽有见识、信守节操的一组是()(3分)

A、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

举孝廉,大将军辟,皆不就。

B、如言事者言,玠罪过深重,非天地所覆载。

二者不加检覈,臣窃不安。

c、洽以为“民稀耕少,浮食者多。

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邑二百户。

D、时风不至,未必不由此也。

清贫守约,至卖田宅以自给。

3、下列对原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洽在太祖时反对只以节俭衡量人的做法,可是到了明帝时,却认为改变社会现状的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实行节俭。

可见和洽的观点是矛盾的。

B、曹操认为和洽讲的道理从某方面说是正确的,但最终没有采纳和洽的主张。

c、和洽认为古代推行大政教化,务必使其通达人情而已。

凡是偏激过分的作法,都容易使人隐瞒真情。

D、明帝时,和洽提出改变时局的策略三方边境的防守,应该早做准备。

要观察分析敌人的虚实,招募训练士兵,在朝廷上筹划好战胜敌人的策略,明确攻取的计划,再详细地征求众人的意见以求没有缺漏。

4、把言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

(5分)

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