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失信》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1715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不能失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不能失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不能失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不能失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不能失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不能失信》教案.docx

《《我不能失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不能失信》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不能失信》教案.docx

《我不能失信》教案

《我不能失信》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2.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习导入

1.口头找反义词练习:

前进──简单──

谦虚──

寒冷──

谁能说出这个词的反义词:

板书:

守信──

谁能用它们说说话?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简单介绍宋庆龄

1.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2.交流:

整合资料袋里的内容和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向大家简单介绍你眼中的宋庆龄。

三、初读感知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

四、深入体会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说明宋庆龄守信的语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教师点拨时注意读写结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宋庆龄的这种品质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并相机板书:

语言、动作、表情。

2.提示:

本单元的习作就是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那么,要想使你写的人也能像宋庆龄这样特点鲜明,大家一定要注意描写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3.根据学生的汇报指导朗读。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通过大家的朗读,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庆龄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

我想,此时此刻大家一定想要更多地了解这位关注我们少年儿童的伟大女性,那就请同学们完成这样一个课外作业:

在网上查找宋庆龄的有关材料,制作一张题为《走近宋庆龄》的手抄报。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教学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准备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大方和他人进行交流的好品质;

2.注重交际习惯的提示和引导: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3.学生体会到和同学交流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读读要求:

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组内交流

1.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或收集到)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3.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名单,教师颁奖。

2.全班交流:

荣获“故事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

哪位“故事王”给全班同学讲讲?

3.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

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五、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教师小结:

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六、作业设计

课后继续交流名人故事。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课时目标

1.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写值得写的事,并能从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帮助选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1.小组交流:

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

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

2.小组交流:

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

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学生有话可说,也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进入了写作的状态,降低了学习难度。

3.教师指导写好事件:

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

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

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A、事情发生的时间

B、事情发生的地点

C、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D、事情的起因

E、事情的经过

F、事情的结果

三、教师指导写好人物形象:

A、抓特征,一定要抓好肖像描写

千人千面,人的外表是很少有雷同的。

但是仅有外表描写是不够的,因为人是立体生动的,不是呆板的模特,他有自己的思想,有不同于他人的行为和习惯,所以写人物外貌时要体现出人物神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要学会画眼睛,学会抓住描写对象身上最能表现个性特征的东西进行刻画,这样,这个对象就能栩栩如在眼前。

B、抓语言,一定要抓好对话描写。

语言要个性化,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流露,不要人云亦云,千人一腔。

C、抓事例,一定要抓好细节描写。

四、学生动笔写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课时目标

欣赏佳作,欣赏过程中提高写作技能,培养写作兴趣。

教学流程

一、经典欣赏

1.课件展示,教师以评书方式讲给学生听:

水浒英雄──武松(节选)

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

此去离县治还远。

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

“三碗不过冈”。

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哨棒倚了,叫道:

“主人家,快把酒来吃。

”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一碗酒来。

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叫道:

“这酒好生有气力!

主人家,有饱肚的买些吃酒。

”酒家道:

“只有熟牛肉。

”武松道:

“好的,切二三斤来吃酒。

”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随即再筛一碗酒。

武松吃了道:

“好酒!

”又筛下一碗。

恰好吃了三碗酒,再也不来筛。

武松敲着桌子叫道:

“主人家,怎的不来?

“筛酒?

”酒家道:

“客官要肉便添来。

”武松道:

“我也要酒,也再切些肉来。

酒家道:

“肉便切来添与客官吃,酒却不添了。

”武松道:

“却又作怪!

”便问主人家道:

“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

”酒家道:

“客官,你须见我门前招旗上面明明写道:

‘三碗不过冈’。

”武松道:

“怎地唤做‘三碗不过冈’?

酒家道:

“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

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唤做‘三碗不过冈’。

若是过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更不再问。

”武松笑道:

“原来恁地。

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酒家道:

“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做出门倒。

初入口时,醇、好吃,少刻时便倒。

武松道:

“休要胡说!

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

武松吃道:

“端的好酒!

主人家,我吃一碗,还你一碗钱,只顾筛来。

酒家道:

“客官休只管要饮,这酒端的要醉倒人,没药医。

”武松道:

“休得胡鸟说!

便是你使蒙汗药在里面,我也有鼻子。

”店家被他发话不过,一连又筛了三碗。

武松道:

“肉便再把二斤来吃。

”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

武松吃得口滑,只顾要吃,去身边取出些碎银子,叫道:

“主人家,你且来看我银子,还你酒肉钱够么?

”酒家看了道:

“有余。

还有些贴钱与你。

”武松道:

“不要你贴钱。

只将酒来筛。

”酒家道:

“客官,你要吃酒时,还有五六碗酒哩!

只怕你吃不的了。

”武松道:

“就有五六碗多时,你尽数筛将来。

”酒家道:

“你这条长汉,倘或醉倒了时,怎扶的你住?

”武松答道:

“要你扶的,不算好汉。

”酒家那里肯?

将酒来筛。

武松焦燥道:

“我又不白吃你的!

休要引老爷性发,通教你屋里粉碎!

把你这鸟店子倒翻转来!

”酒家道:

“这厮醉了,休惹他。

”再筛了六碗酒,与武松吃了。

前后共吃了十五碗,绰了哨棒,立起身来道:

“我却又不曾醉!

”走出门前来笑道:

“却不说‘三碗不过冈’!

”手提哨棒便走。

2.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哪感受到的?

二、读文猜人

其实,我们班上也有这样的传神之作: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

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三、总结习作要领

引导学生明确:

A、写的都是生活中真真实实的事情;

B、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

C、平常多积累,多读经典、名著,学习他人写法。

四、修改习作

五、小组互相学习:

把自己的精彩习作读给学习小组的其他同学听。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2.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3.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流程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个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

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

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成语故事

1.导入:

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

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

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

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