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测井作业规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1355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层气测井作业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煤层气测井作业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煤层气测井作业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煤层气测井作业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煤层气测井作业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层气测井作业规程.docx

《煤层气测井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层气测井作业规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层气测井作业规程.docx

煤层气测井作业规程

XX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煤层气测井作业规程

 

2002-06-12发布2001-06-12实施

xx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前言………………………………………………………………………………

173

引言…………………………………………………………………………………

174

1范围………………………………………………………………………………

17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75

3测井作业的任务及测井项目……………………………………………………

175

4测井仪器、质量及环保…………………………………………………………

176

5测井资料处理解释………………………………………………………………

181

6测井图件及附表…………………………………………………………………

182

7提交资料时间……………………………………………………………………

183

附录A(资料性附录)测井仪刻度误差标准表……………………………………

184

附录B(资料性附录)几种岩石骨架、物质及流体的测井参数表………………

185

ATIAS1456双接收器声幅测井仪在套管中的实验数据…………………

185

附录C(规范性附录)XXX井测井解释报告格式(略)

附录D(规范性附录)岩石符号(略)

附录E(规范性附录)测井图件格式(图E.1~图E.8)(略)

图E.1XXX井标准测井图

图E.2XXX井综合测井曲线图

图E.3XXX井综合测井解释成果图

图E.4XXX井综合测井解释曲线图

图E.5XXX井固井质量检查测井图

图E.6XXX井压裂效果测井图

图E.7XXX井井身投影图

图E.8XXX井综合测井曲线现场合成图

前言

本标准是煤层气测井作业企业标准,由于煤层气与石油天然气储层特性和产出机理不同,因此,采用的测井方法和技术也存有差异。

在总结国内外测井作业经验的基础上,对煤层气测井作业的任务、项目、仪器、质量、环保、资料处理、解释和验收等内容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特制定本规程。

本标准由xx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xx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管理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孙xx、张xx、孙xx、唐xx、贺xx

本标准由xx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管理部负责解释。

引言

为了规范煤层气井测井作业,xx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于1998年5月、1999年4月分别发布实施了《xx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煤层气井测井作业管理暂行办法》和《xx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煤层气井测井作业规程(暂行)》。

通过几年来的实施和修改补充,现编写本标准作为xx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煤层气测井作业企业标准。

凡未编入本标准未尽内容可参照SY石油天然气测井作业和MT煤田测井作业有关行业标准。

 

 

煤层气测井作业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xx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煤层气测井作业的任务和项目,测井仪器、质量及环保要求,资料处理解释和成果报告,相应图件及附表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煤层气井测井作业的设计、施工作业和验收。

定向井也可以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Y/T5726测井作业安全规程

3测井作业的任务及测井项目

3.1裸眼井

3.1.1标准测井全井进行标准测井,用以划分地层,判别岩性。

深度比例为1:

500。

测井项目如下

3.1.1.1双侧向(DLL)

单位:

Ω.m

3.1.1.2自然电位(SP)

单位:

mv

3.1.1.3自然伽马(GR)

单位:

3.1.1.4双井径(CAL)

单位:

cm

3.1.2综合测井对煤系地层和认为有必要的其它井段进行综合测井,用以进行岩性分析;划分煤层及夹矸,计算煤层固定碳百分含量、灰分及水分,估算煤层挥发分和吨煤含气量;进行流体分析,含水性、渗透性分析,划分、判断含水层、含气层;并划分其它有用矿层。

测井项目如下

3.1.2.1双测向(DLL)

单位:

Ω.m

3.1.2.2微球形聚焦(MSFL)

单位:

Ω.m

3.1.2.3自然伽马(GR)

单位:

API

3.1.2.4自然电位(SP)

单位:

mv

3.1.2.5双井径(CAL1)(CAL2)

单位:

cm

3.1.2.6补偿密度(DEN)

单位:

g/cm3

3.1.2.7补偿中子(CNL)

单位:

P.U.

3.1.2.8补偿声波(AC)

单位:

μs/m

3.1.2.9井温(TEMP)(连续曲线)

单位:

3.1.3采样间距及回放要求煤系地层采样间隔一般不大于0.05m,非煤系地层采样间隔一般不大于0.10m;主要煤层及其上下各20m井段,回放1:

50深度比例尺放大曲线,以精细研究煤层结构。

3.1.4井斜测量要求使用连续井斜仪或单点测斜仪(单点测斜仪测点间距为25m),测量井斜角和方位角。

3.1.5为适应地质研究或生产需要,可选测下列测井项目地层倾角测井、阵列声波(或长源距声波)、核磁共振测井、微电阻率扫描、声波扫描成像、拟稳态井温测井等。

3.2套管井

3.2.1固井质量检查测井要求全井进行声幅、自然伽马、套管接箍测井、声波变密度测井。

3.2.2压裂效果检查测井用连续测量井温仪测井。

根据需要和压裂施工设计,可加做放射性示踪剂测井。

4测井仪器、质量及环保

4.1一般要求

4.1.1测井仪器

4.1.1.1类型、规格及性能

4.1.1.1.1测井地面控制及记录设备要求使用数控测井仪,具有现场刻度、数据采集、现场数据处理及显示特征等功能。

4.1.1.1.2井下仪器当钻头直径大于200mm的井,宜使用外径大于86mm的井下仪器及相应强度的放射源。

各类测井仪应配有相应的环境校正图版。

4.1.1.2井下仪器刻度

4.1.1.2.1双侧向及微球形聚焦测井仪的仪器常数(K)应采用实测值。

4.1.1.2.2补偿中子测井仪和自然伽马测井仪应有本年度在一级刻度井中的刻度资料(刻度井的井径应与实际井径相当)。

4.1.1.2.3各类仪器的二、三级刻度器与所用一级刻度井之间必须有严格的量值传递,以保证车间和现场刻度的精度。

4.1.1.2.4测井前、后在井场用三级刻度器进行刻度和检验,其结果应符合仪器出厂指标和附录A之规定。

4.1.2对井场监视测井曲线图基本要求

4.1.2.1测井曲线图上印有主刻度、测井前现场刻度检查、测井后现场刻度检验记录。

4.1.2.2各种曲线都要有50m以上井段的重复检查测量。

4.1.2.3曲线没有畸变,没有与井下条件无关的零值和负值。

4.1.2.4图面整洁,线条清晰,数据齐全。

4.1.2.5除井温测井外,应自下而上测量。

4.1.3深度误差

4.1.3.1定期丈量电缆,及时检测并调整电缆长度计量(滑)轮的周长(或直径),确保测井深度的独立性和可信性。

4.1.3.2曲线图(1:

200)上深度记号间误差不大于标称值1%。

4.1.3.3算准零长和深度延迟值,确保曲线深度正确和仪器串内各条曲线的深度一致。

4.1.3.4表层套管深度不超过100m时,套管鞋的测井深度与钻井丈量深度之间的误差应不超过±0.5m;井下短套管的测井深度与钻井丈量深度之间的误差不大于1%。

4.1.3.5不同次测井曲线在成图时必须用自然伽马曲线校正深度。

4.1.4测井速度、深度比例及测量值单位,见表1

表1现场测井速度深度比例测量值单位表

序号

曲线名称

图件深度比例

最大测量速度

m/h

单位

1

双侧向

1:

200

1200

Ω.m

2

微球形聚焦

1:

200

800

Ω.m

3

声波时差

1:

200

1200

μs/m

4

声波变密度(或全波列)

1:

200

1200

μs

5

补偿密度

1:

200

500

g/cm3

6

补偿中子

1:

200

500

P.U

7

自然电位

1:

200

2000

MV

8

自然伽马

1:

200

500

API

9

双井径

1:

200

2000

cm

10

声幅

1:

200

1200

MV

11

套管接箍

1:

200

1500

MV

12

井温

1:

200

1000

13

井斜

1:

500(连斜)

1000

1点/25m(点测)

14

地层倾角

1:

200

700

4.1.5现场提交的资料

4.1.5.1单条(或单个组合下井仪)井场监视测井曲线图一套(1:

200),供检查质量用。

4.1.5.2综合测井曲线现场合成图一张(1:

200),供现场解释用,格式见附录E图E.8。

4.1.5.3记录全套测井曲线的磁性介质(3.5英寸软盘或光盘)。

4.1.5.3.1文件头数据齐全,井的文件名和井的数据统一。

4.1.5.3.2各条曲线深度对齐。

4.1.5.4现场综合报告

4.1.5.4.1井名、井深、测井日期、测井队所属公司,队号、队长、操作员和验收员(姓名及职称),地面控制仪器及井下仪器型号等情况。

4.1.5.4.2现场提交的测井原始曲线、磁性介质清单及质量评价。

4.1.5.4.3主要煤层埋藏深度及其结构,主要含水层深度和井温成果。

4.1.5.4.4固井质量评价。

4.1.5.4.5其他说明。

4.1.5.5井斜测量记录表

4.2单条测井曲线质量标准

4.2.1双侧向

4.2.1.1测前、测后刻度与标准值(在10Ω.m-1000Ω.m之间)相比其相对误差应不大于5%。

4.2.1.2在井径规则、不渗透、非裂缝性的厚层泥岩段,深、浅双侧向值应基本重合。

4.2.1.3在煤层,曲线一般不得出现平直(饱和)现象。

在其他岩层,曲线值应符合一般规律。

4.2.1.4重复曲线相对误差不超过5%。

4.2.1.5套管内,深、浅双侧向的记录值应不大于1Ω.m

4.2.2微球形聚焦

4.2.2.1仪器动态范围应与双侧向的动态范围相当。

4.2.2.2测井前、后刻度值与标准值(在10-1000Ω.m之间)相比,其相对误差应小于5%。

4.2.2.3在井径接近钻头直径的非渗透性厚层泥岩层井段,其平均值应与双侧向电阻率接近。

4.2.2.4在煤层,曲线不得出现平直(饱和)现象。

在其他岩层,曲线值应符合一般规律。

4.2.2.5在渗透层井段,重复曲线形态相似,相对误差不大于10%。

4.2.3声波时差

4.2.3.1测井前、后刻度与标准刻度值之间的容限误差为:

当刻度值在100μs/m--200μs/m时,为1.5μs/m

当刻度值在200μs/m--650μs/m时,为3μs/m

4.2.3.2自由套管内应为187±μs/m

4.2.3.3重复测量误差应小于10μs/m

4.2.3.4如遇周波跳跃,要重复测量,判明原因。

4.2.4补偿密度

4.2.4.1仪器的主刻度应用铝、有机玻璃或铝、镁、反镁等模块进行刻度,还应在水中进行检验,所有刻度资料均应记录在软盘和井场监视曲线上。

4.2.4.2测井前、后用三级刻度器进行刻度检查,测前刻度容限误差不超过0.01g/cm3,测后容限误差小于0.03g/cm3。

4.2.4.3在井径较规则或变化平缓、岩性均匀的厚层井段,所测密度值应符合地区规律。

重复测量误差应小于0.05g/cm3

4.2.5补偿中子

4.2.5.1补偿中子应在一级刻度井内进行刻度。

现场测井前、后进行刻度检验,与标称值15P.U相比,误差小于2P.U。

4.2.5.2在井径较规则或变化平缓、岩性均匀的厚层井段,所测中子孔隙度值应符合地区规律。

4.2.5.3重复曲线允许相对误差当孔隙度小于20P.U时,为10%,孔隙度大于20P.U时,为15%。

4.2.6自然电位

4.2.6.1曲线右向为正,左向为负,横向比例适当。

4.2.6.2重复曲线间相对误差小于10%。

4.2.6.3每100m井段基线偏移小于2cm。

4.2.7自然伽马

4.2.7.1测井前、后用三级刻度器刻度,其允许误差小于10%。

4.2.7.2选择泥岩井段,记录统计起伏,时间不少于60s,应符合统计起伏误差规律。

4.2.7.3重复曲线相对误差小于10%.

4.2.8双井径

4.2.8.1两条曲线在套管内测量值相同,与套管内径相比允许误差小于1.5cm.

4.2.8.2曲线最大值不得超过井径腿全部张开的值,所测最小值不得小于井径腿闭合拢值。

4.2.9声幅

4.2.9.1声幅测井应在固井施工完48h后、继续钻进之前进行。

4.2.9.2建立相对评价标准

4.2.9.2.1在自由套管(钢质)井段,将曲线幅度调为10图格。

4.2.9.2.2如水泥返至井口,井内无自由套管(钢质),注水泥前未测声幅的应寻找类似条件(钢质长槽、鼠洞或其他)调声幅至10图格,在图上注明;若所用仪器可测旅行时间(SRT),可参考附录B调节仪器。

4.2.9.2.3如井内还有玻璃纲套管,注水泥前未测声幅的应设法另建立其相对评价标准,解释时不宜与钢质套管混用同一相对标准。

4.2.9.3从井底遇阻处起测,直到水泥返高面之上至少5根自由套管处止。

4.2.9.4在自由套管(钢质)井段,套管接箍反应明显,其幅度不小于1cm。

4.2.9.5重复测量相对误差小于10%。

4.2.10全波列

4.2.10.1水泥面以上,钢质套管井段波形清晰;如井内有玻璃钢套管,或设计要求水泥返到井口,则应于注水泥前,测一次声幅和变密度,作为注水泥后所测的同类曲线的相对解释标准。

4.2.10.2声波变密度图对比度适中。

4.2.10.3声波全波列幅度适中,无饱和现象。

4.2.11套管接箍测井

4.2.11.1接箍反应清晰,其幅度应大于1.5cm。

4.2.11.2目的层附近井段不得缺失接箍信号(尤其是不得缺失特殊短套管的接箍记号),非目的层井段不得连续缺失两个接箍信号。

4.2.11.3标明短套管的深度,其误差符合4.1.3.4的要求。

4.2.12井温(使用连续测量井温仪)测井

4.2.12.1测稳态(静止)井温,测井前,井液须静止7d以上。

4.2.12.2测拟(近)稳态井温,曲线不得出现阶梯、抖动等异常。

4.2.12.3检测压裂效果的井温曲线

4.2.12.3.1建立对比标准,压裂施工前,24h内不得扰动井内液体,测一次井温,作为对比标准。

4.2.12.3.2选择适当的测井参数,掌握压裂施工时地面气温和压裂液入井前的温度,估算压裂液与目的层井段井液的温度差,选择适当的井温起始测量时间、横向比例和测量间歇时间,至少测3次。

曲线不得出现阶梯、抖动等异常。

4.2.13井斜

4.2.13.1连续井斜仪井斜角测量重复误差不得超过0.3°,方位角曲线不得有抖动及台阶。

4.2.13.2点测井斜

4.2.13.2.1井斜角为0°以上,每个测点必须测方位角。

4.2.13.2.2当井斜角介于1°~3°时,如方位角变化超过40°,须加密测点,直到方位角变化小于20°为止。

当井斜角在3°以上、而此时方位角变化值超过25°时,须加密测点,直到方位角变化小于15°为止。

4.2.13.2.3当相邻测点的井斜角变化值超过1.5°时,须加密测点,直到井斜角变化小于1°为止。

4.2.13.2.4井斜角在3°以上时,方位角测量的重复误差不得超过10°

4.2.13.2.5井斜角测量重复误差不得超过0.5°。

4.1.14地层倾角

4.2.14.1仪器在井内每转动一周所经过的井段不得小于20m。

4.2.14.2方位角曲线及相对方位角曲线不得有抖动及台阶。

4.2.14.3井斜角曲线重复误差≤0.25°。

4.2.14.4各电导率曲线幅度适中,无饱和现象。

4.2.14.5因遇卡而出现的曲线“平头”井段,在井况允许时应补测。

4.2.14.6双井径曲线在套管内应基本重合。

各条曲线所测套管鞋深度应一致,与套管鞋深度之差不大于0.25m。

4.2.15同位素示踪曲线(自然伽马)

4.2.15.1测井前应对自然伽马测井仪进行刻度检查,与车间刻度相比,误差应小于7%。

4.2.15.2建立对比基准:

同位素下井之前,先测一条自然伽马曲线,作为对比基准,所用横向比例与之后的同位素示踪曲线的横向比例一致。

4.2.15.3同位素示踪曲线测量次数视情况而定。

4.2.15.4上述自然伽马曲线应与套管接箍曲线同时测量,二者深度一致。

4.3质量等级评定

4.3.1测井公司对原始测井曲线质量负责,责成专人进行现场验收,评定质量等级。

4.3.2xx公司对测井施工及曲线质量有最终审定权。

4.3.3单条原始测井资料质量评级标准,见表2

表2单条测井资料质量评级标准

项目

单条质量等级及标准

合格

不合格

测速

优于规定容限

达到规定下限

不符合规定容限

深度误差

优于规定容限

达到规定下限

不符合规定容限

仪器刻度

优于规定容限

达到规定下限

不齐全或不符合规定容限

曲线重复性

优于规定容限

达到规定下限

不符合规定容限

图头填写

齐全准确清晰

齐全准确但较潦草

不全或不准确

注:

凡评为优、合格者,必须全面达到本表五项标准,有一项达到不合格条件者即评为不合格。

 

4.3.4全井原始测井资料质量评级标准,见表3

表3全井测井资料质量评级标准

项目

全井质量等级及标准

合格

不合格

单条合格率

100%

>90%

≤90%

五条重点曲线质量

密度、声波、深侧向、井径、自然伽马五种皆为优等

密度、声波、、深侧向、井径、自然伽马五种皆为合格

或密度、声波、、深侧向、井径、自然伽马五种有不合格者

注:

凡评为优、合格者,必须全面达到本表标准,有一项达到不合格条件者即评为不合格。

4.4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参照SY/T5726测井作业安全规程执行。

5.测井资料处理、解释

5.1处理及解释程序

5.1.1测井资料质量检查对曲线除进行一般质量检查外,还应用交会图、直方图等方法进行质量检查。

5.1.2测井资料校正

5.1.2.1深度对齐同次测井各种曲线深度要取齐,不同次测井深度要衔接好。

各种合成曲线深度误差应符合本标准第4.1.3.5条的要求

5.1.2.2环境校正在进行数据处理前,应对有关曲线做井眼环境校正。

5.1.3解释程序根据本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测井条件和研究成果,选择解释模型和程序。

5.2测井解释报告参照附录C格式编写。

5.2.1测井资料质量评价,着重分析各类曲线的可信度。

5.2.2分析所用解释模型的合理性,列出处理程序中所依据的数学方程及所选用的参数。

5.2.3划分煤层及夹矸,估算主要煤层吨煤含气量和煤层工业分析含量(要求换算为重量百分数)。

估算砂泥质地层中砂、泥、水的体积百分含量。

5.2.4评价主要煤层的渗透性(可定性分为好、中、差三级)、含水性(可定性分为强、中弱三级)。

5.2.5对煤层顶、底板地层的力学性质、含水性、渗透性进行分析。

5.2.6划分水层和其它有用矿层并进行分析、评价。

5.2.7固井质量分析分井段(着重主要煤层上下各30m井段)分析两个界面水泥胶结程度。

以自由套管的声幅值(调为100%)、变密度波形的黑度为相对标准,质量评价分为四级,内容见表4

表4水泥胶结质量评级标准

等级

优良

合格

基本合格

不合格

第一界面

声幅值≤10%

10%<声幅值≤20%

20%<声幅值≤30%

声幅值>30%

第二界面

(变密度)

地层波强、清晰。

地层波较强、较清晰。

地层波较弱、可以辨认。

地层波弱、难辨认。

5.2.8测井解释中的难点及其分析。

5.2.9解释结论及建议。

6测井图件及附表

6.1标准测井曲线图(1:

500)格式,见附录E图E.1。

(本图曲线要从井底画至地面并要求划定岩性)

6.2综合测井曲线图(1:

200)格式,见附录E图E.2。

6.3综合测井解释成果图(1:

200)格式,见附录E图E.3。

包括岩性分析(砂、泥岩、灰岩、煤)、煤层工业分析(碳、灰、水、挥发分)及吨煤含气量、物性及流体性质分析(孔隙度,含水饱和度、渗透率及流体分析)。

在解释结论栏中要划分出煤层(标出煤层区域层号)、水层和其它岩层。

6.4煤层综合测井曲线图(1:

50)格式,见附录E图E.4。

要求该图两端深度距临近煤层深度大于20m。

6.5固井质量检查测井图(1:

200)格式,见附录E图E.5。

6.6压裂效果检查测井图(1:

200)格式,见附录E图E.6。

为了便于分析,该图除有井温曲线外,还应包括自然伽马、井径、套管接箍测井等曲线。

6.7井身投影图格式,见附录E图E.7。

6.7.1要求用鲁滨斯基公式计算全角变化率:

Rn=(30/25)×arc[cosα×cosβ+sinα×sinβ×cosΔφ]

式中:

Rn——全角变化率,(°/30m);

α、β——相邻两测点的井斜角,度(°);

Δφ——相邻两侧点的方位角差,度(°);

25——相邻两侧点的间距量,m;

30——相邻两侧点的间距量(约相当于100ft),m。

6.7.2使用连续井斜仪也要用此式计算全角变化率。

6.8解释报告中的表格格式,见附录C,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其他表格和图件。

6.9磁性介质记录要求在提交报告时,提交上述各种图件的符合要求的磁性介质各一份。

7.提交资料时间

7.1现场测井完毕,施工单位应在现场向xx公司项目经理部提供测井曲线回放图、书面初步解释意见,以便制定下步施工方案。

7.2测井结束后,15d内向xx公司提交一套报告和图件(送审件),再按xx公司的审查、修改意见整理报告和图件,于规定时间提交正式资料。

附录A(资料性附录)测井仪刻度误差标准参考表

附录B(资料性附录)常见岩石骨架、物质及流体的测井参数表

ATIAS1456双接收器声幅测井仪在套管中的一些实验数据

附录C(规范性附录)XXX井测井解释报告格式

附录D(规范性附录)岩性符号

附录E(规范性附录)测井图件格式(图E.1~图E.8)

图E.1XXX井标准测井曲线图1:

500

图E.2XXX井综合测井曲线图1:

200

图E.3XXX井综合测井解释成果图1:

200

图E.4XXX井煤层综合测井曲线图1:

50

图E.5XXX井固井质量检查测井图1:

200

图E.6XXX井压裂效果检查测井图1:

200

图E.7XXX井井身投影图

图E.8XXX井综合测井曲线现场合成图1:

20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测井仪刻度误差标准参考表

名称

符号

线

检查项目名

单位

标准

刻度值

车间刻度值

测前刻度值

测后刻度值

低值

高值

低值

高值

低值

高值

低值

高值

双侧向

DLL

RD

RD

Ω.m

10

1000

10±0.5

1000±5

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