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北京》节目的情景语境及其话语特点初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5756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播北京》节目的情景语境及其话语特点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直播北京》节目的情景语境及其话语特点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直播北京》节目的情景语境及其话语特点初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直播北京》节目的情景语境及其话语特点初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直播北京》节目的情景语境及其话语特点初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直播北京》节目的情景语境及其话语特点初探.docx

《《直播北京》节目的情景语境及其话语特点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播北京》节目的情景语境及其话语特点初探.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直播北京》节目的情景语境及其话语特点初探.docx

《直播北京》节目的情景语境及其话语特点初探

《直播北京》节目的情景语境及其话语特点初探

  一、《直播北京》节目的基本特点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是利用微波与卫星信号传输系统等电视技术手段,将设在新闻现场的多个拍摄机位摄录的现场记者报道、画面及音响等内容,通过现场记者与演播室主持人的连线及新闻现场和演播室画面的切换,同步传给受众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严格地讲,新闻直播节目不是一种节目形态,直播只是一种播出方式,与录播相对应。

下面将对《直播北京》这档新闻节目的性质和特点做一下简单介绍。

  

(一)节目性质

  《直播北京》是北京卫视于2007年1月1日开播的一档晚间新闻节目,它是这样给自己定位的:

《直播北京》瞩目“正在发生”的新闻,新闻发生时SNG直播车全程跟踪,随时插播最新进展,目的是“第一现场、第一视角,每晚带您亲临新闻现场”。

节目分三个板块:

新闻现场、观点调查和丽影出击,整个节目在演播室进行直播,这三个板块中只有“新闻现场”中的部分内容属于新闻现场直播,这是这档节目最大的亮点。

“新闻现场”板块主要对当前北京所发生的,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做现场报道,这部分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在进行新闻现场直播时,演播室主持人与现场记者直接连线,屏幕上随即出现演播室和新闻现场两个画面,待现场记者介绍完基本情况之后,屏幕上完全呈现新闻现场的画面。

  多数情况下,《直播北京》节目是对预知新闻事件的直播,但在直播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无法预料,因此,新闻现场的记者只是知道事件的相关背景,他们在现场的话语是无从准备的。

  

(二)节目特点

  《直播北京》是演播室直播和新闻现场直播兼而有之的,多数情况下是对预知新闻事件的直播。

所以,它也具备直播节目的一般特点:

  1.与事件同步性。

新闻直播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第一时间对新闻事件做同步报道。

  2.强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报道的一大特点,而新闻直播的时效性无疑是最强的,记者在事发现场做同步报道,受众获得的完全是最新、最快的信息。

  3.客观性。

现场直播能够忠实地记录事件,不加任何剪辑,做到了对事件的客观反映。

  4.悬念性。

借助电视这一媒介进行现场直播,体现了电视声画语言传播的优势。

由于直播的是同步拍摄的画面,同期采录的音响,所以观众是在破解一个个悬念的过程中关注新闻的。

  5.强烈的现场感。

电视直播以现场记录、同步传播的方式反映新闻事件,这极大地缩小了观众与新闻现场的距离,好似身临其境,有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

  6.不完美性。

新闻现场直播是同期采录,即使主持人或现场的记者说话时有口误,也不能像录播节目那样进行后期的编辑和删减,所以新闻直播的瑕疵在所难免,可以说,新闻直播节目是最真实的,但不是最完美的。

  了解了节目的性质和特点,有助于我们对这一节目的情景语境和话语特点做进一步研究。

  二、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的情景语境

  

(一)情景语境的相关理论

  “语境”作为一个语言学概念,最早是由德国语言学家威格纳(Wegener)于1885年提出的。

他认为语境因素主要包括说话时的客观情景、受话者可直接联想到的各种成分或因素、交际双方的心态,尤其是交际双方对各自身份的意识程度。

他还提出了情景理论,把情景分为明显情景和记忆情景。

  “情景语境”这个概念最先是由波兰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于1923提出的。

情景语境指的是与语言交际活动直接相关的客观环境。

  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被他的学生――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弗斯(Firth)引入了语言学研究领域。

他在1950年出版的《社会中的个性和语言》中,对“语境”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他把“context”(上下文)的含义加以引申,认为不仅一句话的上句或下句,一段话的上段或下段是“context”,而且语言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叫“context”。

他把前者看作是由语言因素构成的上下文,把后者看作是由非语言因素构成的“情景的上下文”,“情景的上下文”包括参与者的有关特征,有关客体,以及言语活动的影响。

  加拿大语言学家格里高利(Gregory)和苏姗?

卡洛尔(Carroll)在他们合著的《语言和情景――语言的变体及其社会环境》(1978)一书中,提出了情景语境的三要素,即话语的领域(field)、方式(mode)和风格(tenor)。

在书中,他们还提出了语域(register)的概念,将语域看作是“领域、方式、风格”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言语变体。

  受格里高利和苏姗?

卡洛尔的影响,Halliday把语境看作是语篇外的情景因素,而不再包括语篇内部的上下文。

1964年,Halliday提出了语域的概念,把情景因素归纳为话语范围(fieldofdiscourse)、话语基调(tenorofdiscourse)以及话语方式(modeofdiscourse)。

“语域”的实质是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量。

这三个方面构成了语言环境,只要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就会产生新的语境。

  

(二)新闻直播节目的情景语境及其话语特点

  与录播的新闻节目相比,新闻直播节目的变化首先表现为播出方式的改变。

在新闻现场以直播方式呈现给受众是新闻直播节目最大的特点。

采用直播方式是为了给受众创造一种亲临新闻现场的情境。

  播出方式的变化直接引起演播室的新闻主播、现场记者以及受众这三者之间角色关系的转变。

录播的新闻节目以《新闻联播》为例,记者从现场发回的报道通常不是正在发生的,而是已经发生了的,经过剪辑的,所以对于采取录播形式播出的新闻,现场记者和演播室主播都是知情者,而受众可能是已经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了新闻事件的知情者,也可能是不知情者。

如图所示:

  对于新闻直播节目来讲,以《直播北京》的“新闻现场”板块为例,记者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此时的现场记者与其说是知情者(事实上这时记者也不完全知情)不如说是事件的亲历者,但此时坐在直播间里的主播其实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一样也是不知情者。

如图所示:

  从上面两个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当节目的播出方式从录播变为直播的时候,主播、记者和观众的深层角色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95年,林兴仁先生发表《论电视主持人三语境》一文,文中提出了电视的总语境就是:

“电视主持人(或电视播音员)及现场参与者在电视播出时间中、在电视演播室(或采访、主持的现场)通过电视发射装置对电视接收机前面的广大观众谈所要说的话。

”[1]他同时认为,从这个电视总语境中可以派生出电视主持人的三种语境(或叫三个场合):

第一语境就是主持人本身的语境,这是电视节目的核心语境,是主体语境;第二语境,即电视主持人与现场参与的群众(包括邀请来的嘉宾)之间交谈的语境,这是电视节目中的辅助语境,或叫作副语境、侧面语境;第三语境,即第一语境和第二语境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共同面对电视机面前的观众。

在这个语境中,电视主持人、现场参与者、现场嘉宾共同作为一方,跟实际不能见面、不能对话的观众做设想中的模拟式对话。

  电视新闻直播节目有其自身特点,根据新闻直播节目参与者的不同身份以及不同功能,我们总结出了新闻直播节目情景语境中的“三语境”。

  1.主播――观众

  主播与观众构成了第一语境。

在录播节目中,主播的任务是逐条地播报新闻,向受众告知新闻内容,主播是录播节目的主角,《新闻联播》就是这类节目的典型。

  在新闻直播节目当中,主播不再是主角,他们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一样都属于受众的范畴,都要倾听来自新闻现场记者的报道。

主播的主要任务也从原来的播新闻变为核心调度、衔接节目和适时点评。

  核心调度主要是指演播室的主播对于直播过程中的现场不断发出呼唤,提出要求,形成以演播室为中心的直播表达格局。

以2007年1月7日的《直播北京》节目为例,主持人首先要负责与前方记者的连线。

如:

  

(1)董丽萍:

郑荣你好!

郑荣,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那里的情况。

(北京卫视《直播北京》2007年1月7日)

  在直播过程中,主播还要负责调度,比如:

  

(2)董丽萍:

郑荣,郑荣,能听到我说话吗?

郑荣可以收尾了。

(北京卫视《直播北京》2007年1月7日)

  直播中主播的基本职能是衔接,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如:

  (3)胡蝶:

今年是新年的第二天,每逢过年过节啊三两好友相聚,不少人都喜欢喝上两杯,不过酒后开车可实在是危险,今天我们的SNG直播车呢就停在了崇文门路口,下面我们来连线前方记者邵晶。

(北京卫视《直播北京》2007年1月2日)

  适时点评是指演播室主播对现场记者发回的报道作不失时机的点评,主播的恰当点评不仅可以强调新闻要点,还可以引发观众的思考,如:

  (4)胡蝶:

的确,时尚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看点,儿童故事的结局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淡泊名利的道德教育,不过这项教育披了一件时尚的外衣,而且这件外衣足够光鲜亮丽、光彩照人,如此由内而外的美丽情节,不吸引人也难,那如果您也被吸引建议不妨去看一看。

(北京卫视《直播北京》2007年2月27日)

  在主播说这番话之前,记者在东方广场的新世纪影院进行现场报道,介绍了《穿普拉达的女王》这部电影首映式的情况,报道结束后,主播作了上述点评。

  直播节目中主播角色的变化引起了职能的改变,职能的变化首先表现在语言上。

主播对观众的话语从录播节目的字字铿锵,变成娓娓道来;由原来的叙述式变为点评式。

  2.主播――记者

  主播和记者构成了第二语境。

在《新闻联播》这样的录播节目中,演播室的主播和现场记者是没有交流的,直接进行画面的切换。

而在直播节目中主播和现场记者是有交流的,主要表现为主播的核心调度职能即主播对于直播过程中的现场不断发出呼唤,提出要求。

主播在和记者交流的过程中会大量地使用问候语、祈使句和能愿动词。

问候语用在主播和现场记者进行连线的时候。

比如:

  (5)董丽萍:

“张宁你好!

”(北京卫视《直播北京》2007年2月27日)

  这种用法在我们搜集的15期节目中,共出现了10次。

  另外,表请求的祈使句主要用于向前方记者提出要求。

比如:

  (6)董丽萍:

刚才的画面有一些短,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部剧的情况好吗?

(北京卫视《直播北京》2007年1月6日)

  (7)郑荣:

给我们介绍一下你那里的情况好吗?

(北京卫视《直播北京》2007年1月7日)

  能愿动词也主要用在向前方记者提出要求的时候,比如:

  (8)胡蝶:

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老人现在的身体状况如何。

(北京卫视《直播北京》2007年1月9日)

  (9)董丽萍:

郑荣,可以收尾了。

(北京卫视《直播北京》2007年1月2日)

  3.记者――观众

  第三语境是指现场记者和观众所形成的语境。

当记者在新闻现场向受众报道新闻事件时,他们首先意识到要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打招呼,然后介绍他们目前的所在地。

但随着事件的发展,现场记者就不自觉地假想把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一同带到了新闻现场,这时现场记者往往会用一些“现场感”较强的词汇。

比如:

  (10)现在交警已经拦下了一辆白色的宝莱车,我们来看一下这辆车的检查结果是怎么样的。

(北京卫视《直播北京》2007年1月2日)

  (11)我们已经了解到了今天晚上非常冷,我们在这里已经感觉到了。

(北京卫视《直播北京》2007年1月2日)

  三、结语

  本文以北京卫视《直播北京》节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节目语料的分析,探究新闻直播节目的性质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新闻直播节目的情境语境以及在直播节目中,主播――观众、主播――记者、记者――观众这三种语境下呈现出的不同话语特点。

  本文仅就北京卫视《直播北京》节目做了个案分析,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做更深入地分析和探索。

  注释:

  [1]林兴仁.论电视主持人三语境[J].修辞学习,199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