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训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1152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训练.docx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训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训练.docx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训练

2021安徽中考语文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元勋(xún)  深宵(xiāo)   白皙(xī)   群蚁排衙(yá)

B.吩咐(fù)筹划(chóu)赫然(hè)兀兀穷年(wù)

C.彷徨(fánɡ)抹杀(mǒ)鞠躬(jū)迥乎不同(jiǒnɡ)

D.涉猎(shè)迭起(dié)澎湃(bài)义愤填膺(yīng)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2分)

A.硕果  马革果尸  妇儒皆知  锲而不舍

B.徙劳  至死不懈  燕然勒功  零乱不堪

C.薪金  一拍即合  深恶痛绝  惹人注目

D.疙瘩  和爱可亲  死而后己  目不窥园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之无愧的。

B.家喻户晓的抗疫专家钟南山、李兰娟,为此次抗疫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C.几代“治沙人”面对重重困难,团结一致,锲而不舍,把千年沙漠变成了绿洲。

D.他忘乎所以地盯着学校的大门,眼睛一动不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B.能否搞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

C.学校经常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活动,这大大增强了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D.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5.把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②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③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④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⑤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A.①②③⑤④  B.④⑤②③①

C.④②③①⑤D.④⑤①②③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B.《邓稼先》的作者是杨振宁,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曾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C.《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作者捕捉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D.《孙权劝学》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

7.下面情景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2分)

新冠疫情初期,很多老年人不愿意佩戴口罩。

作为社区志愿者,你会对他们说:

________________

A.每个人都必须佩戴口罩,你们凭什么搞特殊呢?

B.不戴口罩,染上病了就只有去医院戴呼吸机了哦!

C.别人都是一说就听,就你们这些老顽固,净给我们找麻烦!

D.婆婆、爷爷,戴口罩是闷了点,但如果不戴,把病毒带回家传给小孙子可就麻烦啦。

8.综合性学习。

(9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为此我班拟在10月12日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以“祖国传统文化伴我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为了加大宣传力度,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分)

(2)由于你热心又有能力,老师让你当此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准备一段开场白。

(4分)

 

(3)为了使此次活动开展得更好,你需要去校长室邀请你校的王校长参与活动,你见到王校长后应该怎样说?

(3分)

 

二、阅读理解(47分)

(一)孙权劝学(14分)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10.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但当涉猎  锐不可当     B.大有所益  开卷有益

C.见往事耳往事依依D.刮目相待刮骨疗毒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2.文中哪一句话证明了吕蒙学有所成?

(2分)

13.读了本文,从孙权和吕蒙身上,你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4分)

(二)拜谒李时珍(18分)

陈世旭

静静地站在雨中的长廊,遥望神圣。

蕲春①,处吴头楚尾,扼控长江。

山川秀美而神秘,人文丰沛而多彩。

竹林湖村,一个翡翠般的山谷,满是苍劲的树、怪异的竹、迷蒙的云、甘甜的泉、碧绿的水。

莲叶上溅着雨花,遮住一湖天光云影。

含苞的花朵,带着艳丽的霓裳,相守明镜。

巨大的香鼎排列在开阔的山麓,万绿丛中的高处,安卧着圣者的灵魂。

李时珍,一个自幼耳熟能详的名字。

想起我的表叔,一个老迈的中医。

几重几进的幽深老宅,洗药的天井,煎药的作坊,堆药的库房,长年累月氤氳(yīnyūn)着浓浓的药香。

表叔端坐于店堂,周边是一圈紫檀的书架,架上满是靛蓝灰白的线装古籍。

中堂黑色的金字招牌下,挂着“李时珍”画像:

褐色的高筒帽,蓝色的大襟袍,清癯(qú)的脸上尽是忧戚。

这清癯与忧戚似乎随医道一起传承,画像下的表叔亦是此般的清癯此般的忧戚神情。

在一张纹脉清晰的紫檀桌上,青筋毕现的手,苍白而温暖,把握一个个问医者的脉息。

偶尔的询问和叮咛,轻得就像亲人的耳语。

仿佛踏进的是森严的殿堂,人们一个个恭恭敬敬地弯腰进来,又一个个唯唯诺诺地躬身出门。

门外车如流水马如龙,门内古炉香烟静如海。

表叔是李时珍的私淑弟子②。

一条古老的石路,横跨了数百年,我在路这端,圣者在路那端,我们彼此深情凝望。

曾经瘟疫弥漫了你的眼神,多少亡灵,拥挤着天空。

风雨的哀怨,堆满大地。

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

日子硬撑起呼吸,苦等着一剂良药。

困顿的五脏六腑深处,期昐着望闻问切的祥符。

多少颤抖的呻吟,渴望着一个身影:

一个杏林春暖的身影,一个悬壶济世的身影,一个妙手回春的身影。

皇家宫殿丹炉旁的医者,决然走出堂皇的宫阙,回到久别的故土。

国之医者,承载了太多人的命运。

怀抱仁心,步履蹒跚,在苦难的漫漫长路,愿为百姓守候一生。

配伍草根、花朵,调制天象、雨露,背负神农氏的典籍,“搜罗百氏”“采访四方”,寻寻觅觅踏遍山野。

攀上高耸的断崖,潜入无底的山涧,从荆棘深处背出一篓又一篓救苦救难的“仙草”。

敞开胸膛,揽尽大地的远山近水,只看到香气在飞,心灵清如止水。

太阳升起的每一个新的日子,生命都正在苍天的子宫着床。

在无边无际的时间与空间,一茎草的萌芽,在脸上积蓄着力量。

于是穷搜博采,删削订正,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本草纲目》。

苦行者的智慧,滋润了草的色泽,流溢着草的芳香。

在众人的仰望中,研磨天地的精华,抚慰百姓的切肤之痛。

一纸药方,点缀出专注的神情;羸弱而坚韧的手指,调和阴阳,由表及里;心无旁骛的针灸,以谦卑的姿态,直刺生之命门;流不完的汗水,炮制“神膏”,敷上肿胀的苦难;不吝惜的热血,祛散肆虐的“伤风”,让涌动的脉搏,流出欢快的福音;于是滚沸的鼎釜里一缕清苦的味道,泽润了天下的老弱贫疾;于是百草温汤融入子孙的血液,而“李时珍”,刻进华夏永恒的记忆。

李时珍的脊梁始终那么高,又那么低。

民族记录下了一个伟大医者朴素的背影。

“李时珍”,远不止仅仅等同于《本草纲目》,是永远的经典,更是一个符号,一个民族的魂魄。

(有删改)

【注】①蕲春:

今湖北蕲春,李时珍故乡。

②私淑弟子:

私下向自己仰慕敬佩的人学习的学生。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描写竹林湖村的环境,营造了神秘圣洁的氛围,意在烘托表叔的形象。

B.文章以“一条古老的石路”连接时空,由写表叔转到写李时珍,过渡自然。

C.作者借助丰富想象,展现了李时珍离开皇宫回到故土,守候百姓的感人场景。

D.文中“圣者”“国之医者”“伟大医者”等称谓,突出李时珍在世人心中的地位。

15.文中写“我的表叔”对刻画李时珍形象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16.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4分)

(1)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

(赏析加点词语)

(2)李时珍的脊梁始终那么高,又那么低。

(赏析句子)

 

17.李时珍回到故土,“为百姓守候一生”,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表现的?

请简要概括。

(3分)

18.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含意?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

 

(三)近代“问天”第一人(15分)

武茂昌

①1890年,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的一个粮商之家。

自小秉性温和的竺可桢勤奋刻苦,聪明好学。

1910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美国的名额。

②1918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学业,获得了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

归心似箭的他拒绝了美国多所高校的邀请,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归国的轮船。

他憧憬着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

然而,他在美国留学的这些年,正值中国军阀割据时期,整个国家满目疮痍。

③摆在竺可桢眼前的现实是残酷的。

当时的中国仅香港和上海徐家汇有两座用于观测气候变化的测候所,而且均由外国人控制。

竺可桢很痛心,在他看来,“夫制气象图,乃一国政府之事,而劳外国教会之代谋亦大可耻也。

”1927年蔡元培创办中央研究院,邀请竺可桢筹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并担任所长,这是旧中国气象科学一次重要的转机。

④竺可桢对筹建气象研究所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他担任所长16年,为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做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

他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设立测候所,远至西藏拉萨,高至峨眉山、泰山的顶部,都开展了气象观测。

气象研究所自办或合办测候所28个,协助地方兴办测候所50多个,加上接管北洋军阀时期北京、青岛的观象台,形成了我国气象观测网的雏形。

1930年之前,中国天气预报领域一直是被外国人垄断,这一年,竺可桢将天气预报“主权”收回。

1930年元旦,中央气象研究所开始正式绘制东亚天气图,并发布天气预报和台风预报,这是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土和海域,独立自主预报天气的开端,开创了中国气象预报信息的广播业务,竺可桢可谓是中国“问天”第一人。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满怀“科技强国梦”的竺可桢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承担领导全国科学事业规划和发展的重任。

年近花甲的竺可桢毫不犹豫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将下半生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学事业发展中。

⑥1964年,他写了一篇重要论文《论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其中分析了光、温度、降雨对粮食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许多设想。

毛泽东主席看到此文非常高兴,专门请竺可桢到中南海面谈,对他说:

“你的文章写得好啊!

我们有个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工、管),只管地。

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八字宪法’的不足。

⑦“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这是竺可桢的承诺,他说到做到。

1970年后,80多岁高龄、身体状况不佳的竺可桢仍一直忙于他的力作《物候学》的修订工作。

《物候学》是竺可桢一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

此书一出版,便销售一空。

有人评价此书“把我国物候学带入了新的纪元”。

⑧1973年春节刚过,竺可桢肺病复发住进医院,在医院里他仍然留心观察着天气的变化,并且记录自己的病情发展。

写日记是竺可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现存的竺可桢日记从1936年到1974年,连续38年,一天未断,共计800多万字。

直到他去世前一天,他还用颤抖的笔记录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

1974年2月7日凌晨,这位中国近代气象科学、地理科学的奠基人溘然离世。

19.从全文来看,科学家竺可桢的爱国与报国行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20.作者在记叙竺可桢的事迹时,采用了什么顺序?

请找出相关语言标志。

(4分)

 

21.第⑥段画线语句中引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有何作用?

(4分)

 

22.透过下面句子中的大量数据,你能看出竺可桢身上具有什么闪光点?

(3分)

写日记是竺可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现存的竺可桢日记从1936年到1974年,连续38年,一天未断,共计800多万字。

 

三、写作(50分)

23.请以《我的偶像》为题目,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元勋(xún)  深宵(xiāo)   白皙(xī)   群蚁排衙(yá)

B.吩咐(fù)筹划(chóu)赫然(hè)兀兀穷年(wù)

C.彷徨(fánɡ)抹杀(mǒ)鞠躬(jū)迥乎不同(jiǒnɡ)

D.涉猎(shè)迭起(dié)澎湃(bài)义愤填膺(yīng)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C)(2分)

A.硕果  马革果尸  妇儒皆知  锲而不舍

B.徙劳  至死不懈  燕然勒功  零乱不堪

C.薪金  一拍即合  深恶痛绝  惹人注目

D.疙瘩  和爱可亲  死而后己  目不窥园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之无愧的。

B.家喻户晓的抗疫专家钟南山、李兰娟,为此次抗疫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C.几代“治沙人”面对重重困难,团结一致,锲而不舍,把千年沙漠变成了绿洲。

D.他忘乎所以地盯着学校的大门,眼睛一动不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分)

A.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B.能否搞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

C.学校经常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活动,这大大增强了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D.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5.把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正确的一项是(B)(2分)

①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②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③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④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⑤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A.①②③⑤④          B.④⑤②③①

C.④②③①⑤D.④⑤①②③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B.《邓稼先》的作者是杨振宁,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曾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C.《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作者捕捉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D.《孙权劝学》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

7.下面情景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D)(2分)

新冠疫情初期,很多老年人不愿意佩戴口罩。

作为社区志愿者,你会对他们说:

________________

A.每个人都必须佩戴口罩,你们凭什么搞特殊呢?

B.不戴口罩,染上病了就只有去医院戴呼吸机了哦!

C.别人都是一说就听,就你们这些老顽固,净给我们找麻烦!

D.婆婆、爷爷,戴口罩是闷了点,但如果不戴,把病毒带回家传给小孙子可就麻烦啦。

8.综合性学习。

(9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为此我班拟在10月12日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以“祖国传统文化伴我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为了加大宣传力度,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分)

示例:

学习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2)由于你热心又有能力,老师让你当此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准备一段开场白。

(4分)

示例:

同学们,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

我想我们都愿意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力,愿意与朋友们分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让我们一起去探索那些已被淡忘的远古文明吧。

现在,请让我们一起走进“祖国传统文化伴我行”主题班会活动。

(3)为了使此次活动开展得更好,你需要去校长室邀请你校的王校长参与活动,你见到王校长后应该怎样说?

(3分)

王校长,您好,我是××年级××班学生××,我们班准备在10月12日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举行以“祖国传统文化伴我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诚挚邀请您参加,您有时间吗?

二、阅读理解(47分)

(一)孙权劝学(14分)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10.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但当涉猎  锐不可当     B.大有所益  开卷有益

C.见往事耳往事依依D.刮目相待刮骨疗毒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与志士分别三日,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12.文中哪一句话证明了吕蒙学有所成?

(2分)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3.读了本文,从孙权和吕蒙身上,你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4分)

从孙权劝学成功这件事,我懂得了规劝人时态度要诚恳,还要善于列举使他人信服的事例;吕蒙知错就改,勤奋好学并最终学有所成的经历也给了我人生的启发,我现在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

(二)拜谒李时珍(18分)

陈世旭

静静地站在雨中的长廊,遥望神圣。

蕲春①,处吴头楚尾,扼控长江。

山川秀美而神秘,人文丰沛而多彩。

竹林湖村,一个翡翠般的山谷,满是苍劲的树、怪异的竹、迷蒙的云、甘甜的泉、碧绿的水。

莲叶上溅着雨花,遮住一湖天光云影。

含苞的花朵,带着艳丽的霓裳,相守明镜。

巨大的香鼎排列在开阔的山麓,万绿丛中的高处,安卧着圣者的灵魂。

李时珍,一个自幼耳熟能详的名字。

想起我的表叔,一个老迈的中医。

几重几进的幽深老宅,洗药的天井,煎药的作坊,堆药的库房,长年累月氤氳(yīnyūn)着浓浓的药香。

表叔端坐于店堂,周边是一圈紫檀的书架,架上满是靛蓝灰白的线装古籍。

中堂黑色的金字招牌下,挂着“李时珍”画像:

褐色的高筒帽,蓝色的大襟袍,清癯(qú)的脸上尽是忧戚。

这清癯与忧戚似乎随医道一起传承,画像下的表叔亦是此般的清癯此般的忧戚神情。

在一张纹脉清晰的紫檀桌上,青筋毕现的手,苍白而温暖,把握一个个问医者的脉息。

偶尔的询问和叮咛,轻得就像亲人的耳语。

仿佛踏进的是森严的殿堂,人们一个个恭恭敬敬地弯腰进来,又一个个唯唯诺诺地躬身出门。

门外车如流水马如龙,门内古炉香烟静如海。

表叔是李时珍的私淑弟子②。

一条古老的石路,横跨了数百年,我在路这端,圣者在路那端,我们彼此深情凝望。

曾经瘟疫弥漫了你的眼神,多少亡灵,拥挤着天空。

风雨的哀怨,堆满大地。

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

日子硬撑起呼吸,苦等着一剂良药。

困顿的五脏六腑深处,期昐着望闻问切的祥符。

多少颤抖的呻吟,渴望着一个身影:

一个杏林春暖的身影,一个悬壶济世的身影,一个妙手回春的身影。

皇家宫殿丹炉旁的医者,决然走出堂皇的宫阙,回到久别的故土。

国之医者,承载了太多人的命运。

怀抱仁心,步履蹒跚,在苦难的漫漫长路,愿为百姓守候一生。

配伍草根、花朵,调制天象、雨露,背负神农氏的典籍,“搜罗百氏”“采访四方”,寻寻觅觅踏遍山野。

攀上高耸的断崖,潜入无底的山涧,从荆棘深处背出一篓又一篓救苦救难的“仙草”。

敞开胸膛,揽尽大地的远山近水,只看到香气在飞,心灵清如止水。

太阳升起的每一个新的日子,生命都正在苍天的子宫着床。

在无边无际的时间与空间,一茎草的萌芽,在脸上积蓄着力量。

于是穷搜博采,删削订正,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本草纲目》。

苦行者的智慧,滋润了草的色泽,流溢着草的芳香。

在众人的仰望中,研磨天地的精华,抚慰百姓的切肤之痛。

一纸药方,点缀出专注的神情;羸弱而坚韧的手指,调和阴阳,由表及里;心无旁骛的针灸,以谦卑的姿态,直刺生之命门;流不完的汗水,炮制“神膏”,敷上肿胀的苦难;不吝惜的热血,祛散肆虐的“伤风”,让涌动的脉搏,流出欢快的福音;于是滚沸的鼎釜里一缕清苦的味道,泽润了天下的老弱贫疾;于是百草温汤融入子孙的血液,而“李时珍”,刻进华夏永恒的记忆。

李时珍的脊梁始终那么高,又那么低。

民族记录下了一个伟大医者朴素的背影。

“李时珍”,远不止仅仅等同于《本草纲目》,是永远的经典,更是一个符号,一个民族的魂魄。

(有删改)

【注】①蕲春:

今湖北蕲春,李时珍故乡。

②私淑弟子:

私下向自己仰慕敬佩的人学习的学生。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开头描写竹林湖村的环境,营造了神秘圣洁的氛围,意在烘托表叔的形象。

B.文章以“一条古老的石路”连接时空,由写表叔转到写李时珍,过渡自然。

C.作者借助丰富想象,展现了李时珍离开皇宫回到故土,守候百姓的感人场景。

D.文中“圣者”“国之医者”“伟大医者”等称谓,突出李时珍在世人心中的地位。

【解析】开头描写竹林湖村的环境,营造了神秘圣洁的氛围,意在烘托李时珍的形象。

15.文中写“我的表叔”对刻画李时珍形象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①有助于李时珍形象具体化,让读者对李时珍有初步的理解和感受;②衬托李时珍形象的高大;③体现李时珍医道仁心在后世得到传承。

16.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4分)

(1)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

(赏析加点词语)

“枯瘦”一词,赋予村庄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瘟疫弥漫下村庄的萧条、了无生气。

(2)李时珍的脊梁始终那么高,又那么低。

(赏析句子)

“高”突出李时珍高尚的品格;“低”写出李时珍谦卑的姿态;“高”“低”看似矛盾,实则凸显李时珍心怀天下、救济苍生的“伟大医者”形象。

17.李时珍回到故土,“为百姓守候一生”,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表现的?

请简要概括。

(3分)

①山野采药;②编纂《本草纲目》;③为百姓治病。

18.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含意?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

①医学成就和影响跨越时代;②成为医道仁心的象征;③心忧百姓,不慕荣华,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

(三)近代“问天”第一人(15分)

武茂昌

①1890年,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的一个粮商之家。

自小秉性温和的竺可桢勤奋刻苦,聪明好学。

1910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美国的名额。

②1918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学业,获得了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

归心似箭的他拒绝了美国多所高校的邀请,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归国的轮船。

他憧憬着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

然而,他在美国留学的这些年,正值中国军阀割据时期,整个国家满目疮痍。

③摆在竺可桢眼前的现实是残酷的。

当时的中国仅香港和上海徐家汇有两座用于观测气候变化的测候所,而且均由外国人控制。

竺可桢很痛心,在他看来,“夫制气象图,乃一国政府之事,而劳外国教会之代谋亦大可耻也。

”1927年蔡元培创办中央研究院,邀请竺可桢筹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并担任所长,这是旧中国气象科学一次重要的转机。

④竺可桢对筹建气象研究所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他担任所长16年,为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