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周周清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1077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周周清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周周清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周周清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周周清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周周清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周周清二.docx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周周清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周周清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周周清二.docx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周周清二

第一单元 周周清

(二)

[测试范围:

第一单元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基础清(12分)

1.根据拼音写字词或给加点字注音。

(4分)

(1)为“两弹”事业jū(   )躬尽cuì(   )的邓稼先和为给民族寻求救济的文化药方而目不kuī(   )园的闻一多,都让我敬佩。

(2)哥哥被一家大公司聘(   )用了。

(3)他睁开微阖(   )的眼,看见弟弟端着一碗gēdɑ(   )汤走了进来。

(4)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   )!

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终于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B.我了解了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在公共场所吸烟、乱扔垃圾等行为让人深恶痛绝。

D.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他是首当其冲的。

3.【2020·安顺改编】下列句子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安六(安顺到六盘水)铁路是贵州省首条城际高速铁路。

B.大疫当前,来自中国的援助物资和医疗专家组给世界人民带去了温暖与力量。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

D.通过禁毒防毒宣传活动,让同学们树立和提高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观念。

4.关于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②“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③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④我说:

“天晴啦,太阳出来啦。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A.比喻  排比  夸张  双关

B.拟人排比比喻双关

C.夸张排比比喻拟人

D.排比夸张比喻拟人

5.下列加点词古今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

学位的最高一级)

B.但当涉猎(古义:

只,只是;今义:

但是,表转折)

C.见往事耳(古义:

以往的事情;今义:

过去的事情)

D.即更刮目相待(古义:

另,另外;今义:

更加)

二、素养清(18分)

6.(国学题)填空。

(7分)

(1)出自《孙权劝学》的两个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3)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4)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7.(语言运用题)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完成练习。

(7分)

(1)请根据画面内容拟一个标题。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口语交际题)【2020·龙东改编】(4分)

某校七(3)班开展向“援鄂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假如你是班长,要邀请一位援鄂归来的医务人员,于本周五下午两点来参加此次主题班会并做报告,你将如何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清(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10分)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治经为博士邪(当)

B.蒙辞以军中多务(事务)

C.见往事耳(了解)

D.但当涉猎(然而,却)

10.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权是怎样劝说吕蒙读书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15分)

教师心中要有中国的灯火

颜维琦 孟歆迪

腊尽春来,寒梢花开。

春节前夕,记者如约来到于漪老师家中拜访。

刚出电梯,就见于漪老师笑盈盈地立在门口。

一身居家棉服,鬓发打理得一丝不乱,目光清亮有神。

“来啦,快进屋!

”她一边说着,一边把我们往屋里让,招呼家人泡茶。

91岁的老人身形清癯,脚步轻快,话语干脆。

来之前有些担心她的健康,此刻放心了。

“我一直看《光明日报》,经常读你们写的文章,对复旦大学钟扬老师的报道特别好,就是要多传播这样的优秀教师的精神。

”一落座,于漪老师就主动关心起我们的工作。

上午的阳光正好,照进房间,更显出冬日的温暖。

“2019年下半年我生了一场大病,断断续续住了五回院,这几天刚好一些。

前两年我还能每天上班,今年怕是做不到了。

”于漪说,“基础教育是很平凡的,我就是一块铺路石,是实实在在的草根教师。

我这辈子就做了两件事,一是培养学生,一是培养教师。

1929年出生,少年时代经历过家国苦难,于漪对“国家”和“人民”这两个词有更深刻的体会。

“什么是苦难?

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格外珍惜今天的生活。

抗日战争时期,我跟着爸爸妈妈逃难到乡下,夜里黑灯瞎火磕破了下巴,那时候哪有药啊?

炉子里抓一把草灰敷上,现在还留着一道疤。

”说着,老人扬起脸,下巴上一处疤痕清晰可见。

“这些年,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我都清醒。

说到底,我的工作就是坚守一个中国教师的本分。

”于漪这样总结自己的人生。

从课堂授课到教育改革,从呼吁“教文育人”到倡导“弘扬人文”,从培养学生到培养老师,她的名字和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她的教育实践始终与时代同向同行。

20世纪80年代,于漪就提出教育究竟应该是“育分”还是“育人”的问题。

这是发人深省的“于漪之问”。

提起多年前的这一问,于漪感慨:

“目中要有人,而不只是分,任何一张考卷是考不出人的综合素质的。

如果教育不追求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就是残缺的教育。

作为教师,首要工作是育人,就是引领孩子走一条健康、正确的人生之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孩子是最耽误不起的。

生命对任何人都只有一次,人生是一张单程票,每一站都要遇到好老师。

每个孩子都是国家的宝贝、老百姓的宝贝,今天的基础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

”于漪说,“因此我常讲,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

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她反复强调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要打得深、打得宽。

基础教育是最有战略意义的,教育安全关乎国家安全、民族安全。

“作为教师,还要清楚的是,我是中国人的教师,做好中国教师的本分,心中必须要有中国的灯火。

要指引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树民族精神之根,筑爱国主义之魂,用中国人博大的情怀,用真正的本领为中国做出贡献,为人类做出贡献。

”于漪说。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于漪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是一名教师的无上光荣。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这是于漪常说的一句话。

91岁的她,初心不改,始终谦逊,依然年轻。

她说,教师每天都有学不完的东西、做不完的事,所以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能感受到精神世界的成长,不会有厌倦。

临别,接过记者写的春联,于漪也在我们的采访本上提笔写下一句话:

“教师的责任大如天。

(有删改)

13.通读全文,说说于漪老人对于中国教育有哪些理解、认识。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

请举例分析其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孩子是最耽误不起的。

生命对任何人都只有一次,人生是一张单程票……”这句话对于老师来说,是要求老师要尽职尽责,教育好学生,不要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那么对于身为学生的你来说,你觉得平时应该怎么做?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怎样理解“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意思?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最后,于漪老人在“我们”的采访本上写下的话对于表现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直面中考阅读题。

(15分)

【2020·福建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拜谒李时珍

陈世旭

①静静地站在雨中的长廊,遥望神圣。

②蕲春①,处吴头楚尾,扼控长江。

山川秀美而神秘,人文丰沛而多彩。

③竹林湖村,一个翡翠般的山谷,满是苍劲的树、怪异的竹、迷蒙的云、甘甜的泉、碧绿的水。

莲叶上溅着雨花,遮住一湖天光云影。

含苞的花朵,带着艳丽的霓裳,相守明镜。

巨大的香鼎排列在开阔的山麓,万绿丛中的高处,安卧着圣者的灵魂。

⑤李时珍,一个自幼耳熟能详的名字。

⑥想起我的表叔,一个老迈的中医。

几重几进的幽深老宅,洗药的天井,煎药的作坊,堆药的库房,长年累月氤氲着浓浓的药香。

表叔端坐于店堂,周边是一圈紫檀的书架,架上满是靛蓝灰白的线装古籍。

中堂黑色的金字招牌下,挂着“李时珍”画像:

褐色的高筒帽,蓝色的大襟袍,清癯的脸上尽是忧戚。

这清癯与忧戚似乎随医道一起传承,画像下的表叔亦是此般的清癯此般的忧戚神情。

在一张纹脉清晰的紫檀桌上,青筋毕现的手,苍白而温暖,把握一个个问医者的脉息。

偶尔的询问和叮咛,轻得就像亲人的耳语。

仿佛踏进的是森严的殿堂,人们一个个恭恭敬敬地弯腰进来,又一个个唯唯诺诺地躬身出门。

门外车如流水马如龙,门内古炉香烟静如海。

⑦表叔是李时珍的私淑弟子②。

⑧一条古老的石路,横跨了数百年,我在路这端,圣者在路那端,我们彼此深情凝望。

曾经瘟疫弥漫了你的眼神,多少亡灵,拥挤着天空。

风雨的哀怨,堆满大地。

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

日子硬撑起呼吸,苦等着一剂良药。

困顿的五脏六腑深处,期昐着望闻问切的祥符。

多少颤抖的呻吟,渴望着一个身影:

一个杏林春暖的身影,一个悬壶济世的身影,一个妙手回春的身影。

⑨皇家宫殿丹炉旁的医者,决然走出堂皇的宫阙,回到久别的故土。

国之医者,承载了太多人的命运。

怀抱仁心,步履蹒跚,在苦难的漫漫长路,愿为百姓守候一生。

⑩配伍草根、花朵,调制天象、雨露,背负神农氏的典籍,“搜罗百氏”“采访四方”,寻寻觅觅踏遍山野。

攀上高耸的断崖,潜入无底的山涧,从荆棘深处背出一篓又一篓救苦救难的“仙草”。

敞开胸膛,揽尽大地的远山近水,只看到香气在飞,心静如止水。

⑪太阳升起的每一个新的日子,生命都正在苍天的子宫着床。

在无边无际的时间与空间里,一茎草的萌芽,在心里积蓄着力量。

于是穷搜博采,删削订正而成《本草纲目》。

苦行者的智慧,滋润了草的色泽,流溢着草的芳香。

在众人的仰望中,研磨天地的精华,抚慰百姓的切肤之痛。

⑫一纸药方,点缀出专注的神情;羸弱而坚韧的手指,调和阴阳,由表及里;心无旁骛的针灸,以谦卑的姿态,直刺生之命门;流不完的汗水,炮制“神膏”,敷上肿胀的苦难;不吝惜的热血,祛散肆虐的“伤风”,让涌动的脉搏,流出欢快的福音;于是滚沸的鼎釜里一缕清苦的味道,泽润了天下的老弱贫疾;于是百草温汤融入子孙的血液,而“李时珍”便刻进华夏永恒的记忆。

⑬李时珍的脊梁始终那么高,又那么低。

民族记录下了一个伟大医者朴素的背影。

⑭“李时珍”,不仅仅等同于《本草纲目》,他是永远的经典,更是一个符号,一个民族的魂魄。

(有删改)

【注】①蕲春:

今湖北蕲春,李时珍的故乡。

②私淑弟子:

私下向自己仰慕敬佩的人学习的学生。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头描写竹林湖村的环境,营造了神秘圣洁的氛围,意在烘托表叔的形象。

B.文章以“一条古老的石路”连接时空,由写表叔转到写李时珍,过渡自然。

C.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李时珍离开皇宫回到故土,守候百姓的感人场景。

D.文中“圣者”“国之医者”“伟大医者”等称谓,突出李时珍在世人心中的地位。

19.文中写“我的表叔”对刻画李时珍的形象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4分)

(1)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

(赏析加点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时珍的脊梁始终那么高,又那么低。

(赏析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李时珍回到故土,“为百姓守候一生”,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表现的?

请简要概括。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含意?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清(50分)

23.【2020·宁波】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境——

“怎么办?

……

“自己决定。

请你以《自己决定》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2)文章不少于500字;(3)不要出现含有学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提示:

请结合你在“单元写作专练”中学习到的“一材多用”的方法,试试用你准备的生活素材来写作。

]

 

答案

一、基础清

1.

(1)鞠 窥 瘁 

(2)pìn (3)hé 疙瘩(4)qīng yé(每空0.5分,共4分)

2.D(2分) 点拨:

“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用在句中不符合语境,应改为“当之无愧”。

3.D(2分)

4.A(2分)

5.C(2分) 点拨:

C项中的“往事”古义指历史。

二、素养清

6.

(1)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2)独坐幽篁里

(3)百般红紫斗芳菲

(4)何人不起故园情

(5)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每空1分,共7分)

7.示例:

(1)春光好,正读书(符合画面主题即可,3分)

(2)春光迷人,花枝招展,绿草如茵,蝴蝶翩翩起舞。

男孩和女孩背靠着背,跪坐在地上,他们手捧着书本,沉醉其中。

阳光洒在他们的脸上,知识滋润了他们的心田。

(4分)

8.示例:

××叔叔(阿姨)您好!

我是××学校七(3)班的班长,我们班准备开展一次向“援鄂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我代表全班同学,邀请您本周五下午两点来我校参加此次主题班会并给我们做报告。

希望您能在百忙中抽点时间,我们热切期盼您的到来。

(4分) 点拨:

向别人发出邀请时要说明班会活动的目的、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地点、活动的主题等,语言要得体、诚挚。

结尾一般要用常用的邀请惯用语,如“敬请光临”“期盼您的到来”等。

三、阅读清

(一)9.D(2分) 点拨: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文词语。

D项“但”的意思是“只,只是”。

10.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分) 点拨: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

答题时要将重点词语准确地翻译出来。

11.孙权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1分)然后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1分)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

(1分)

12.示例:

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1分)以鲁肃与吕蒙“论议”后鲁肃的惊讶和对他的夸奖表明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

(2分)

(二)13.①媒体、社会要多传播优秀教师的精神;②教师要“育分”,但更要“育人”,追求德育与智育的统一;③要注重基础教育;④教师要有担当起教育好孩子的责任心。

(每答出一点得1分,共4分)

14.示例:

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1分)如“这些年,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我都清醒。

说到底,我的工作就是坚守一个中国教师的本分”,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于漪老师对教师职责的清晰认识和她一生奉献教育事业的品德。

(2分) 点拨:

此题采用人物描写方法作用分析法,答题时注意答出人物描写方法的种类和人物的性格特点等。

15.示例:

人生是耽误不起的,人生是一张单程票,它不会从头来过,(1分)所以处在学习的黄金时期的我们,应该珍惜所有机会,努力学习,既是为了未来能很好地立足社会,也是为了对亲人、对国家尽一份该尽的责任做准备。

(2分)

16.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教师教书育人也要不断学习,学习怎么做一位更好的老师,也就是“教到老,学到老”。

(2分)

17.“教师的责任大如天”言简意赅,揭示文章主题(1分),这题词正是于漪老师对自己的职业要求,反映出她作为优秀教师的责任感、事业心。

(2分)

点拨:

结尾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结构两个角度回答。

本题只考虑内容上的作用。

(三)18.A(2分) 点拨:

开头描写竹林湖村的环境,营造神秘圣洁的氛围,意在引出圣者李时珍,烘托李时珍的形象。

19.①有助于李时珍形象的具体化,让读者对李时珍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感受;②衬托李时珍形象的高大;③体现李时珍的医道仁心在后世得到了传承。

(每点1分,共3分)

20.

(1)“枯瘦”,干瘪消瘦,常用来形容人。

结合语境,这里形容瘟疫弥漫的村庄。

(1分)“枯瘦”赋予村庄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村庄的萧条、了无生气。

(1分)

(2)“高”突出了李时珍高尚的品格;“低”写出了李时珍谦卑的姿态;“高”“低”看似矛盾,实则凸显了李时珍心怀天下、救济苍生的伟大医者形象。

(2分) 点拨:

赏析句子,抓住关键词“高”“低”。

“高”是指李时珍的品格高尚,“低”是指李时珍谦卑的姿态。

21.①山野采药;②编纂《本草纲目》;③为百姓治病。

(每点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