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文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7963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文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文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文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文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文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文1.docx

《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文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文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文1.docx

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文1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2020学年度最新高二历史下期中试题文

(1)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一、选择题

1.春秋初期,黄河沿岸各国往往“壅防百川,各以为利”。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宋国的葵丘(今河南)主持诸侯会盟,盟约中有“无曲防”的规定,即禁止修筑危害别国防洪安全的堤防。

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了

A.各诸侯国之间争霸非常激烈B.各诸侯国以农立国

C.齐王称霸后有效治理了黄河D.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

2.孔子说: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这说明

A.儒家思想延绵的合理性B.文明发展的相对延续性

C.血缘政治开启于夏朝D.礼是三代思想的核心

3.表1

记述

出处

公元前七世纪初,扁鹊望诊蔡桓公

《韩非子·喻老》

公元前五世纪初,扁鹊为赵简子诊断病情

《史记·扁鹊传》

公元前四世纪末,扁鹊曾试图用石具除去在位的秦武公脸部的疾病

《战国策·秦策》

表1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

A.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B.扁鹊可能是大众理想化人物的化身

C.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结论D.历史阐释和历史叙述必须保持一致

4.“(剌史)以六条问亊,非条所问,即不省。

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五条,二千石子弟恃估荣势;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

”可见刺史的设置

A.不干涉郡国正常的行政权B.削弱了丞相的权力

C.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D.严重威胁到了皇权

5.据史料记截:

“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

《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

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

A.生产方式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B.古代举办婚札都在秋收后

C.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6.1959年在山西侯马的金大安二年(1076年)董氏坟墓里发现的一座戏台模型,舞台设置已经相当完备,上边五个角色正在“作场”,末、旦、丑、净全有,神态逼真。

这说明

A.考古资料完全复原历史场景B.宋代是古代戏曲的高峰时期

C.山西是当时戏曲的繁荣之地D.宋代舞台戏曲已有相当规模

7.下面是某学生在探究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时,所选用的四幅有关北京地区的古代行政区划图。

按各地图所反映的朝代先后排列,其正确的排列次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8.李贽在《藏书》中说:

“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后者乎?

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

”。

他的这一观点

A.摆脱了“天理人欲”束缚B.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C.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D.大力倡导经世致用

9.乾隆年间,刑部制定条例、严厉禁止盗卖宗族公产,包括义田祀产以及宗祠房屋,违者处以重刑。

此条例颁行后,各地宗族在修订宗族法时,皆增立专条,要求将本族族产的数量、种类、分布等情况报官备案,这表明

A.政府是宗族公产实际所有人B.盗卖宗族公产现象愈演愈烈

C.宗族是传统中国的重要根基D.修订宗族法唯官府马首是瞻

10.《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11.1875年,郭嵩焘奏称:

“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12.梁启超说:

“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成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

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不敢自承,何则?

 感情所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

”由此可见

A.亲历者的记述最为史家看重B.历史记述不可避免夸大其词

C.谦虚谨慎是史学家必备品质D.辨析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

13.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

这种情况最能说明

A.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B.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

C.维新思潮成为时代主流D.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

14.1903年,严复在翻译英国思想家密尔阐述“公民自由”的著作时,对于中文书名,并未采用最直接的译文《论自由》.几经斟酌,定名为《群己权界论》。

这反映了当时他

A.反对西方自由思想B.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引领民众回归传统D.强调国家利益的至上性

15.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16.有回忆录记载:

陈公博参加过中共一大,但由于其所住旅社内隔壁房间发生凶案,所以偕妻离沪,最后一天会议没有参加。

这个说法是否可靠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学者查证上海当时的报纸,凶案确系事实,这不仅证明了该回忆录的可信,并且为考定一大结束的时间增加了依据。

这说明

A.回忆录的可信度依赖于其所记事件的完整性

B.不同材料的互证是探索历史真相的重要途径

C.历史学者应当避免依据非一手资料作出结论

D.报纸记载是考证中国近代史问题的直接史料

17.周恩来说:

“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

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

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8.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

“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

”这一规定旨在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19.1950年中央财经委员会在《关于制定1951~1955年度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经济国家计划方针的指示》中指出:

五年内禁止在上海、天津等地再建设大规模的企业。

这一指示

A.适应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B.标志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顺应国家经济重心的转移D.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0.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年代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增长率(%)

30.2

16.2

5.6

28.2

11.4

66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21.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

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搞好关系

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

22.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

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

这一措施

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

  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         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

23.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

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24.古罗马政治体系中有三个支柱:

执政官具有王制的色彩,元老院具有贵族制色彩,部落大会则具有平民政制色彩,三种制度精神共处于一个统一的国家体系中。

这体现出古罗马政治的重要特点

A.三权分立B.中庸折中C.君民共主D.共和主义

25.随着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商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部门。

许多经商致富的“新人”进入元老院,将指导诉讼,编撰契约合同等法律事项视为重要的国家政务。

这说明

A.元老院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B.商品经济制约罗马社会发展

C.自然法是罗马法的重要原则D.罗马立法有灵活性和现实性

26.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

“因信称义”的提出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27.1787年5月在费城举行的会议,最初的决议案写明了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起草邦联条例的修正案,但是会议最终决定重新起草一部宪法。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费城会议被制宪派控制B.美国独立后松散联盟的现实要求

C.邦联条例不具宪法权威D.美国建国后面临严峻的外部形势

28.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

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29.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一方面通过给予资产阶级和上层中产阶级选举权,赢得了新兴社会阶层的忠诚;另一方面,成功地抵制了来自中下阶层的压力,令工人阶级的激进运动陷入孤立境地。

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民主政治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B.工人的经济状况没有改变

C.工业革命的开展助推社会进步D.社会阶层裂痕进一步拉大

30.1965-1979年间苏联集体农庄庄员家庭收支构成(%)

1965

1970

1975

1979

家庭总收入

100

100

100

100

集体农庄的收入

39.6

40

43.5

43.7

个人副业收入

36.5

31.9

25.4

26.9

家庭总支出

100

100

100

100

购买实物、衣物

58.9

55.1

47.9

50.3

社会文化与生活服务(教育、医疗)

14.0

15.0

16.0

14.5

下列对苏联经济解释合理的是

A.庄员生活总体维持在较低的水平B.集体农庄的收入总量在稳步上升

C.教育医疗比重说明社保体系完善D.能购买商品说明不再是计划经济

31.爵士乐是一种具有美国印记的音乐,在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的碰撞下,从一种被人歧视的低级音乐,走向大众音乐,逐渐成为今天被全世界瞩目并获得全球化发展的音乐形式。

这说明

A.反种族歧视成为现代主义音乐的主题

B.美国文化代表了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

C.现代主义音乐具有时代性和群众性的特征

D.黑人社会地位的提升促进了爵士乐的传播

32.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差别不大

C.实事求是是世界各国治国需要遵循的原则

D.不同的人治理国家的方式不同

 

二、非选择题

3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慈子孝作为调节父子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从根本上服从于“父为子纲”。

它片面强调“子孝”,否定子女的独立人格,维护了传统家庭中的不平等的尊卑制度。

夫权逐渐强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伦理也随之被强化。

人一出生便被包围在层层的家庭关系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上以继宗庙,下以续万世。

传统的政治以伦理为本位,伦理以血缘为原型,最终的原理是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为国家政治的法则。

——摘编自王苏《试析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及其特征》

材料二工业革命首先给妇女走出家庭提供了特别机遇。

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妇女们开始大量被现代经济部门雇佣,获得一定经济权利,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妇女经济的独立为其独立精神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对妇女而言,社会工作取代了其往日生活中家庭的基础性作用。

改变了家庭的首要地位。

从而动摇了妇女家庭观念的基础,使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包括夫妻趋于平等现象以及夫妻平等感的产生;妇女婚姻观的变化——已摆脱由婚姻获得生存的命运,她们的自立使之可能甚至必然获得其婚姻的自由;生育观的变化——冲出了教会所代表的中世纪生育观束缚,表现出新形势下的新观念,即要求并习惯于避孕和节育。

妇女们从内心不愿再作原先传统社会家庭中男人们的家庭奴仆,也不愿再在家庭男权权威的专横下懵懵懂懂地虚度一生。

从此,女权意识开始萌发,妇女也有了在家庭中和男子平起平坐的愿望。

——摘编自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成因。

(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

(13分)

34.(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村料一《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公元527—公元565年)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

……(该书)简要阐明了法学原理,如“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奴役是违背自然法的(因为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

——摘编自徐国栋译《法学阶梯》等

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

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

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以礼入法”,然后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

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

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

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有何不同?

(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华法系与罗马法共同的历史价值。

(3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17世纪当科技革命出现时,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热情地赞同通过科学追求“知识与技能”,但他同时指出,这种追求应该“谦卑和仁慈”地进行,不是“为了心情的愉悦,或为了竞争,或为了比别人优越,或为了利益、名誉、权力或任何这些劣等的东西;而是为了生命的利益和价值”,并提醒人们注意科技的潜在性,提防它的危险。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种”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高二文科班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10:

DBBAADBCCB;11—20:

BDDBCBDBAA;21—30:

DCCDDCBCDA;31—32:

CC

33.

(1)特征:

强调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相处以及等级差序;注重家庭本位(将家庭视为核心,个人利益服从家庭利益);家国一体(家是国的基础,家国的利益根本一致,不可分割)。

(6分)

成因:

小农经济条件下,家庭是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宗法观念与传统儒学的影响。

(6分)

(2)表现:

妇女由家庭走向社会,实现经济独立;妇女独立精神意识开始形成;夫妻关系趋于平等,夫妻平等感产生;妇女婚姻观与生育观发生变化。

(8分)

影响:

有利于妇女的解放运动,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改革,促进了民主制度的改善;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5分)

34.

(1)保护对象:

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

(4分)

立法理念:

中国以儒入法;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

(4分)

经济主张:

中国重农抑商;罗马保护商业。

(4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2)价值:

分别对东西方法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都是人类社会宝贵的遗产。

(3分)

35.示例:

人文精神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进行阐述,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观念,关心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人文精神产生和发展,并推动了古希腊自然科学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学科分类的思想,其物理学的思想深刻塑造了中世纪的学术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

近代自然科学勃然兴起,出现了哥白尼、伽利略等杰出的科学家。

总之,人文精神是科学技术进步不可或缺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