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解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7224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7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解读.docx

《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解读.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解读.docx

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解读

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

字体大小:

大-中-小xubiao发表于07-11-2212:

06阅读:

668评论:

0文章出处:

有色金属网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支撑有色金属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

一、前言

有色金属工业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的基础性行业。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在“十五”期间,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整体实力增长迅速,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产业规模连续跨越,行业实力明显增强。

2000~2005年期间,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增长了2.08倍,年均递增15.8%;2005年达到1630万吨,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

传统优势产品锡占世界产量的36%;钨、锑、稀土均占80%以上。

铜加工材产量为466万吨,是2000年的2.92倍,年均递增23.9%,超过美国,世界第一;铝加工材为583万吨,是2000年的2.69倍,年均递增21.9%,居世界第二。

2005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资产总额6882亿元,是2000年的2.23倍,年均递增17.4%;销售收入8090亿元,是2000年的3.71倍,年均递增30.0%;实现利税847亿元,是2000年的5倍,年均递增38%;利润达到543亿元,是2000年的8.2倍,年均递增52.3%;进出口贸易额扩大了2.27倍,年均递增26.7%。

我国已经成为有色金属生产大国,有色金属行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有色金属工业成就的取得,一靠改革开放环境,二靠科技进步支撑。

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越来越显示出其对经济的强劲推动力。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奋斗,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发展令人鼓舞,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成效显著。

1、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技实力增强。

科技体制改革以来,科技面向经济,院所面向企业,人才结构不断调整,学科结构不断优化,研究与开发取得明显进展。

2001年以来,全行业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1项。

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3项。

在国家科技投入保持增长的同时,企业自身投入的科研经费大幅增加。

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生产、建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取得了显著实效,为全行业技术提升做出了贡献。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根据2004年统计数据:

有色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65个,

实现销售收入6730亿元,其中新产品销售收入385.15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为5.7%;全年科技投入68.4亿元,其中用于开发新产品经费15.4亿元;全行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02%;拥有发明专利774项;全行业工业企业建立科技机构448个,这些科技机构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16300多人。

初步形成了企业技术创新队伍和科技开发体系。

在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和重点新产品开发中,企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金川、大厂、柿竹园三大资源综合利用、有色金属新材料、新产品开发等越来越多的重大项目,由企业牵头,联合科研院所、大学共同完成。

与此同时,在重点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建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6个,国家和行业重点实验室、工业试验基地21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6个,为行业科技创新创造了条件。

2、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产业升级加快。

在老矿山深部寻找盲矿体,取得了重要进展,有的矿山深部找矿获得了突破。

有色金属行业依靠自身力量,能够建设年产3000万吨矿石特大型露天矿,年产300~400万吨矿石地下大型采选企业;自主研制的系列大型浮选机(16m3~160m3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已出口国外;低铝硅比铝土矿脱硅富集技术开发成功,并广泛应用于生产,扩大了铝资源利用量,延长了利用年限。

先进的闪速熔炼、富氧熔池熔炼、湿法炼锌技术,在铜、镍、锌冶炼中占主导地位;自主创新的“氧气底吹-鼓风炉还原炼铅新工艺”正在推广应用,改变着铅冶炼系统的落后面貌;矿浆电解技术首次在我国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水硬铝石选矿拜耳法、富矿强化烧结法技术,砂状氧化铝生产技术等成功应用,大大提高了我国氧化铝生产技术水平。

自主开发与创新的200KA、280KA、320KA、350KA系列大型预焙槽及其工业应用,为新厂建设和老厂改造提供了先进技术,全国已基本淘汰了落后的自焙槽。

引进的闪速炉和艾萨炉实现了再创新,形成了自主创新成果,在铜、镍、铅、锡冶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低品位铜矿生物提取技术发展顺利,先后建成了年产1500~2000吨铜的湿法(生物示范厂4家。

自主建设的紫金矿业万吨级生物浸出-萃取-电解湿法炼铜厂已顺利投产。

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铜、铝及其合金材料、加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可以生产铜材250个牌号,2000多个品种,近1万种规格;生产铝板、带、箔、管、型、线等18大类,200多种合金,2400个品种,13600个规格。

其它稀有金属材料性能提高,品种增加,基本满足了高技术和军工配套需求。

8~12英寸硅单晶及抛光片产业化规格逐步增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制备”创新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00MN油压双动铝挤压技术与装备”研制成功并用于生产;江西铜业公司6000吨高档电子铜箔厂建成投产。

在有色金属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形势下,还应清醒地看到,有色金属行业经济增长过渡依赖资源、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依然严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亟待提高;加工新材料高端产品仍需进口;行业关键技术自给能力较低,一些领域引进技术的局面尚未改变。

总之,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色金属工业整体技术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目前我国已成为有色金属生产大国,但还不是强国,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纵观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有色金属工业,是应对新科技革命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今后15年,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由有色金属生产大国向强国转变,还需艰苦的努力。

为此,要把自主创新战略贯彻到有色金属行业各个方面,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坚定不移地把科技进步摆在行业发展的突出地位,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建设创新型有色金属工业,一方面面临科技大发展的机遇,同时已具备支撑科技创新的诸多有利条件。

其一,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对有色金属总量、品种、质量都提出了新的需求。

因此,急需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对发展的制约;依靠科技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掌握市场主动权;着眼长远,重视前沿技术,开拓新的领域,培育新兴产业。

其二,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有色金属行业科技人员总量达16万人;研发人员4万多人,高素质人才不断得到充实;科技人员占职工队伍的比例较高,位于各工业行业前列。

充分利用和发挥知识型人才资源,是有色金属行业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其三,经过50多年的发展,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有色金属技术研究开发体系。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勘查设计机构健全,从地质、采选、冶炼到材料、加工等学科配置比较合理,研究开发设施、仪器装备比较配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比较活跃,提供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科技资源的良好环境,具备了科技发展的基础条件。

其四,具有较好的科技资源条件,有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组织科技攻关的传统和经验。

只要企业、科研院所、大学产学研联合起来,在有色金属重要领域,坚持以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有选择地组织原始创新,奋起直追,在不久的将来,就能迎头赶上世界先进行列。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总体安排

到2020年是有色金属工业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全国有色金属产量和消费量基本接近峰值。

在这一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从而带动行业经济增长方式质的飞跃,实现产业全面升级。

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立足国情和有色金属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需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深入开展科技体制创新、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全面进步,为有色金属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地支撑。

1、有色金属行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

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战略部署,结合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实际,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企业主导、强化创新、重点突破、创建强国。

要以企业为主导,凝聚全行业科技资源,坚持持续自主创新,努力实现产业全面升级。

企业主导,就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技术集成应用的主体,大幅度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有色金属工业。

强化创新,就是高效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坚持不懈地开展以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有选择地进行原始创新,使之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不谒动力。

突破关键,就是从支撑行业发展的需求出发,立足中长期,着眼长远,突破资源、能源、环境领域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支撑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发展。

创建强国,就是通过持续自主创新,使行业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世界一流、产业规模合理、产品技术先进、产业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建有色金属强国。

2、科技发展目标

到2010年,大中型重点企业普遍建立技术中心,完善技术创新机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大型企业生产技术、主流产品、重点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把资源、能源、环境技术放在优先地位,重点突破,支撑发展。

老矿区、重要矿集区的地质勘查取得重大进展,资源储量增加;矿产资源利用率从目前的55-60%提高3~5个百分点;氧化铝综合能耗降到800千克标煤/吨以下;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降到14300kwh/吨以下;铜、铅、锌产量的70%其综合能耗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硫的利用率达到90%,SO2排放量减少10%,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85%,历史遗留矿山破坏土地复垦率达到20%以上,新建矿山应做到边采矿、边复垦,破坏土地复垦率达到75%以上;着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再生资源利用量提高到30%左右;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基础材料、新材料,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20%;强化企业科技投入主体地位,有色金属行业研究开发的经费投入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1.5%。

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大中型企业技术与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资源储量保障程度显著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再提高5个百分点。

主要有色金属单位产品能耗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提高到40%左右;硫的利用率达到95%,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0%,历史遗留矿山破坏土地复垦率达到50%以上,新建矿山破坏土地复垦率达到90%以上;有色金属新材料基本满足国内需要;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2.5%。

3、总体安排

立足国情和有色金属行业发展需要,研究和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提高科技支撑行业发展的能力。

依靠科学技术,解决资源、能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实现从资源、能源耗费型向节约型转变;从先污染后治理传统模式向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转变。

同时,重点研究开发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轻质高强结构材料、信息功能材料、高纯材料、稀土材料、军工配套材料等制备技术和产业化技术,达到有色金属行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目的。

设置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节能、环保、基础材料、新材料5个重点领域。

在重点发展领域中,选择意义重大,任务、目标明确,基础较好,能够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共40项作为重点项目。

围绕行业发展目标,进一步突出重点,选出重大共性技术、重点工程、关键产品等5个重大专项,取得明显突破和提升,支撑跨越式发展。

另外,针对未来需要及有色金属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壮大与发展,有选择地超前安排前沿技术10项,引领行业技术更新换代,形成新兴产业。

同时要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增加科技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培育,推动行业创新体系建设,为实现创新型行业提供可靠保障。

根据有色金属工业紧迫需求和行业实际,行业科技发展战略重点是:

一是优先发展资源、能源、环境共性技术,解决行业重大瓶颈问题。

二是把握未来有色金属新材料发展趋势,把掌握新材料产业核心技术作为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重点。

三是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以提高行业科技能力为目标,实现从跟踪为主向自主创新的转变;从注重单项技术研究开发向集成创新转变;从关键技术引进向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变。

推进技术、产品、装备更新换代,实现产业技术全面升级。

三、重点领域

1、矿产资源领域

矿产资源是有色金属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据预测,到2020年矿产资源需求量:

铜650万吨,铝1440万吨,铅260万吨,锌500万吨,十种有色金属总量为3000万吨。

按目前消耗计未来15年供需缺口持续扩大。

2005年铜产量的70%、铝和铅产量的50%、锌产量的20%是靠进口原料生产的,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矿产进口国,对国外资源的依赖度越来越大,必将对国家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损失大,浪费严重,生产经营粗放。

目前采选回收率仅为60%,比发达国家低10~20个百分点;共伴生金属综合利用率只有30~35%,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

当前,在矿产资源领域,全球科技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

发展和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找矿成功率;深部采矿技术和高效选矿工艺发展迅速;以矿山安全和环境为重点的绿色采矿技术受到高度重视。

与世界主要矿业大国比较,我国在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方面差距明显,主要是①结合我国地质特点的成矿理论创新不足,制约了找矿的重大突破;②航空物探、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勘查中的应用程

度低;③深部采矿和溶浸采矿技术起步较晚;④高效采选设备主要依靠进口,国产化研究开发滞后;⑤矿山安全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开发薄弱。

针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短缺、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现状,要保证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求的目标,实施“开发利用与资源节约并举,把资源节约放在首位,加强地质勘查,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资源利用范围,科学利用两种资源”的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到2020年,紧密结合我国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特点,发展应用先进的资源勘查理论和技术,大幅度提高矿产资源勘查的综合能力;自主研究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实现矿产资源的集约开发和综合利用,赶上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矿产勘查、开发利用整体水平,为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提供科技支持。

2、节能领域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

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尖锐,有色金属工业单位产品能耗为4.76吨标准煤,能耗约占全国能源消费量的3.48%。

其中铜、铝、铅、锌冶炼能耗占总能耗的90%以上,而电解铝又占有色金属总能耗的75%。

2005年生产电解铝780万吨,耗电约1170亿kwh,约占全国发电量的5%。

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5%左右。

今后15年,为使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节能优先,降低单位产品能耗,遏制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努力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能源转换和梯级利用。

主要是:

①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集约化程度,采用先进工艺和大型装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重点发展采选高效节能工艺和设备,自热强化熔炼和电解工艺,设备和自动控制技术,湿法冶金节能技术,电解铝液直接连续制备合金铸造坯、铸轧板坯,有色金属加工节能技术等。

②加强炉窑保温,改进燃烧方式和气氛,提高热效率。

③余热资源充分回收利用。

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节能技术优化集成,把生产过程能源利用效率始终控制在最佳状态,达到系统节能目的。

⑤优化原料结构,提倡精料方针,节约能源。

3、环保领域

我国是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大国,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废水和废气,污染环境。

仅2005年矿山采剥废石1.6亿吨,产出尾矿约1.2亿吨,赤泥780万吨,废电解槽内衬30万吨,炉渣766万吨;排放二氧化硫近40万吨;废水2.7亿吨。

上述“三废”既污染环境,也可以成为可利用资源。

在环境状况显著改善的前提下,实现有色金属工业清洁生产,治污利废,发展循环经济对科技创新提出了重大需求。

大力研究开发行业清洁生产技术、装备,着重技术集成创新。

对“三废”实行减量化,从源头削减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加快“三废”治理和资源化的步伐;加强循环经济共性技术研究,提高二氧化

硫利用率,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

随着有色金属消费增加,社会上积存的废杂有色金属越来越多。

特别要重视国内、国外废杂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建立若干个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集散地;建设30万吨以上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生产企业。

提高技术含量,增加资源循环利用量和比重,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体系。

4、有色金属基础材料领域

有色金属基础材料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研究开发、设计和生产体系。

到目前为止,可以生产铜、铝板、带、箔、管、型、线等18大类,500多个牌号,5000多个品种和3万多种规格产品。

2005年生产铜材466万吨(居世界第一位,铝材583万吨(居世界第二位,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国防军工需要。

但是,铜、铝合金及加工材仍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产品内在和外观质量问题尚需提高;高精度高性能铜材、高精度高性能铝合金板带、大型复杂截面铝合金型材、大型高性能铝合金预拉伸板等产品仍需进口,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和国防建设发展。

以热连轧、冷连轧、短流程、连续化、高精度为主导方向的制备技术,还处于产业化起步阶段;大断面、复杂截面铝合金型材加工技术代表着当前世界的最高水平,而国内其产业化关键技术尚在攻关;航空、航天、现代交通运输、机械等领域急需的大型高性能铝合金预拉伸板结构材料制备的核心技术、装备还未取得全面突破。

未来我国铜、铝加工材消费量的增量部分主要是高端产品,进一步增加高端产品品种,提高质量,是技术发展的重点。

铜加工技术发展方向是:

加工过程连续化、自动化,缩短工艺流程,更加节能、节材和环保;加工产品向高精度、高性能、多品种、低成本方向发展,以满足国民经济各行业现代化之所需。

铝加工重点研究开发高精度高性能铝合金板带短流程连续化制造技术;大断面、复杂截面铝合金型材制造技术;大型高性能铝合金预拉伸板制造技术。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镁及镁合金材料、钛及钛合金材料、各种粉未冶金材料、中间合金、化学品氧化铝等。

5、有色金属新材料领域

新材料比传统材料性能优异,是现代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新材料仅占材料总量的10%左右,但它应用范围大,发展前景广阔,其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

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从国家根本利益的战略高度出发,把新材料作为重大战略发展的关键技术而倍受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新材料技术、产业化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差距表现在:

新材料跟踪仿制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成果少;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少;新材料的成果转化率低等。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加快,新材料与信息、能源、现代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生物和环境等产业越来越密切,要求也越来越高。

自“十五”以来,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明显向新材料产业倾斜,为新材料

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创造了良好环境。

加之我国有色金属品种齐全,为发展新材料奠定了基础。

针对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和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今后15年内要大力发展高性能结构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型功能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

四、重点项目

1、有色金属矿山深部与外围资源预测与勘查技术

世界开发的大型矿集区,其数量不到10%,却供应全球90%以上的有色金属矿物原料,并成为全球继续找矿的热点和难点。

因此,加速我国大型矿产地深部和外围地质勘查十分紧迫,是缓解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紧缺的根本出路。

以我国滇中-川南等九大有色金属资源生产基地深部和外围找矿为目标,突出短缺和优势矿种。

重点研究适于我国地质特点的成矿规律和预测技术;发展高精度、大深度探测技术;开发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地磁以及地球化学综合勘探技术;基于信息技术的矿山地质资料深度开发与矿体定位规律;抗干扰大深度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地下化探技术研制;大比例尺矿床定位预测方法集成;轻便、高效钻探技术与装备。

发现新的接替资源,稳定现有资源基地。

2、西部有色金属重要成矿带预测与勘查评价技术

我国西部地域广,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很大。

以发现大型集矿区和新类型矿床为重点,主要研究查明西部大型有色金属矿集区的分布及资源潜力;特殊景观区大型有色金属矿集区快速评价技术开发与集成;加强地质勘探装备开发和创新;基于信息技术的矿产资源潜力勘查评价技术集成;遥感示矿信息的提取与多元地学信息融合技术开发;高山、荒漠、草原等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快速优选评价方法。

3、矿山安全高效开采及灾害防治

有色金属矿床赋存条件多变,存在矿岩破碎不稳固、地应力大和地下水等不利因素,往往导致采矿效率低下、安全保障程度低、资源浪费严重,开采成本高。

为此,以金川、大厂、柿竹圆等大型矿产地为重点,开展采矿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重点研究开发露天矿陡帮开采技术;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自然崩落法技术;复杂难采矿体开采技术;矿山灾害预警和防治技术。

提高采矿回收率,降低贫化率,为矿山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4、金属矿床无废开采及环境整治

矿床开采导致地表塌陷,大量排放固体废料,破坏地表生态环境。

国内外针对末端治理不及时、不彻底和成本高等弊端,重点研究开发无废开采技术;矿山固体废料高效充填技术;原地溶浸采矿技术。

从源头削弱或消除矿区地表塌陷区和固体废料,建设废料零排放示范矿山。

同时,对矿山已产生的塌陷区、废石堆场和尾矿库,开展垦植与修复技术研究,逐步解决矿区生态环境问题。

5、复杂矿物选别与富集技术

我国有色金属矿资源品位低,复杂共生,氧化矿尚难利用等突出问题。

开展大型矿山的贫矿选矿技术;高硫铜矿(含滑石、蛇纹石选矿关键技术;氧化铜矿、氧化铅锌矿选别与富集技术;电化学选矿方法;高效浮选柱技术;共伴生金属选别技术研究;合成新型无毒或少毒选矿药剂;选矿厂自动控制技术等。

提高选矿回收率,节能降耗。

6、大型采、选装备研究

我国有色金属矿山装备水平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地下无轨设备和选矿厂破碎、磨矿等大型设备,自给率低,仍以进口为主。

为此,要以引进消化创新和自主研制为主,重点消化吸收4~6M3铲运机;20~25吨井下低污染自卸汽车;全液压掘岩台车;破碎、磨矿节能设备;采用多种方式逐步达到国产化。

自主研制多功能辅助车辆;井下喷锚支护设备;高风压、中深孔掘岩台车;深海资源开发平台等。

7、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浮选新工艺

我国铝土矿资源相对较多,98%为一水硬铝石型,且铝硅比低。

目前,高铝硅比富矿将消耗殆尽,占60%以上的中低铝硅比矿石生产氧化铝,流程长,能耗高,生产成本大,缺乏国际竞争力。

因此,经济地利用中低铝硅比矿,延长铝土矿资源保障年限,成为科技支撑发展的关键课题。

研究开发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正浮选新工艺、高效药剂等,重点解决尾矿的高效分离、安全堆存和资源利用;研究开发一水硬铝石型反浮选技术,重点突破细粒高效分选技术、低成本反浮选药剂合成技术、浮选柱技术等。

8、低品位铜矿利用技术

目前,我国低品位铜矿资源约1200万吨(金属量以上,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要进一步深化浸出(生物-萃取-电积湿法炼铜技术,开展筑堆机械、强化浸出(生物技术研究,完善萃取、电积工艺和装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