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北京祖国的心脏》教案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7217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北京祖国的心脏》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北京祖国的心脏》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北京祖国的心脏》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北京祖国的心脏》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北京祖国的心脏》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北京祖国的心脏》教案doc.docx

《最新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北京祖国的心脏》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北京祖国的心脏》教案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北京祖国的心脏》教案doc.docx

最新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北京祖国的心脏》教案doc

第七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北京——祖国的心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

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

分哪几类?

提问,学生回答。

(略)

讲述:

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

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

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

北京

对,北京。

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

有谁去过北京?

请举手。

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

(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

第七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北京——祖国的心脏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

请大家阅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在屏幕上打出)

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

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

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5.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

有什么特点?

6.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

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2组讨论1、2题,3、4组讨论3、4题等)

提问,小组代表回答,组员补充。

(略)

板书:

一、北京概况

位置、面积、人口

归纳讲述: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

北京市面积1.68万km2,现有人口1382万人(2000年)。

板书:

二、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板书)

指图(显示北京市地形图)讲述:

北京的地势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板书),地势较高。

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山岭组成。

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最高峰。

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统称军都山。

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雄伟壮丽。

越山地,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

在重叠的群山之中,由于河流侵蚀,形成了不少隘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

北京的东南是华北平原(板书)的一部分。

由于靠近燕山和太行山,平原大部分为山麓冲积扇。

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的脊部。

平原东南地势低洼,属于冲积平原,整个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

板书:

2.北京的气候

(显示北京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讲述:

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板书)夏季高温多雨(板书),春秋短,冬夏长,年平均降水量609mm。

北京的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多风;夏季当东南季风来临时,形成7~8月间的高温多雨天气。

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秋季云淡、天高、气爽,为北京最舒适的季节;而冬季则盛行西北风,经常出现大风、降温、寒冷、干燥天气。

板书:

3.北京的河流

讲述:

北京市的河流属海河水系(板书)。

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

注:

以上各部分内容的讲述顺序可在学生回答了相应问题之后,内容的详略程度视学生接受程度和时间而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了解了北京的自然环境以后,我们来看作为一国之都的北京的交通。

[讲授新课]

板书:

三、北京的对外交通

讲述:

(大屏幕显示北京市交通图)北京市的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

有京沪、京九、京哈—京广、京包—包兰等密集的铁路网;北京市还是中国最大的航空港之一,有多条国际航线通向世界各地;北京的公路密度也是全国最大的,有多条高速公路连接(全国各地);北京虽地处内陆,但东距大海只有150千米。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分析概况出北京市位置的优越性。

提问,学生回答:

略。

归纳讲述:

北京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

北京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2.战略位置优越。

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3.经济区位优越。

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承转:

正是由于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北京自古就是我国的战略重镇,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定都北京。

提问:

作为一国之都,北京最重要的职能是什么?

学生回答:

略。

讲述:

(板书)四、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活动:

请大家阅读课文和图6.2、6.4,看看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

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特征,知道北京位置优越,掌握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成为中华儿女最向往的地方。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京位于平原北部边缘。

该平原是我国第大平原,其他两大平原是和。

(2)北京属典型的气候,其特点表现为、。

(3)北京的地势表现为高,低。

、、三面环山,东南方向是平原。

(4)北京的地理坐标是,。

2.判断

(1)北京三面被河北省包围,是河北省的一部分。

(2)北京是个内陆城市,对外联系很不方便。

(3)流经北京市的河流大多属黄河水系。

(4)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因此它是我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5)“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

3.选择

(1)北京西隔山就到高原()

A.太行山内蒙古高原B.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

C.太行山黄土高原D.大兴安岭黄土高原

(2)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A.钢铁工业中心B.经济发展中心

C.政治文化中心D.国际交往中心

答案:

1.

(1)华北二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3)西北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华北

(4)40°N116°E

2.

(1)×

(2)×(3)×(4)×(5)×

3.

(1)C

(2)CD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查阅学校所在地的相关资料,看看本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哪个?

试着分析该城市位置的优越性。

2.说说你所在城市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城市职能,谁来说说北京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提问,学生回答:

北京的主要职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讲述:

北京的这种城市职能与它的历史文化有直接的渊源,同时也决定着它的未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节的第二部分:

(板书)历史悠久的古城和现代化大都市两部分内容。

[讲授新课]

活动:

请大家阅读课文和图6.5,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北京建城有多少年的历史?

有哪几个朝代在此建过都?

2.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哪两个朝代?

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这样布局?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

1.北京建城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为周武王时的蓟城,先后有金、辽、明、清各代在此建都。

(板书:

建城时间早)

2.至明、清两代,北京旧城的格局基本形成。

旧城格局的特色是皇宫外面有皇城,皇城外面有都城。

城市的建筑排列成棋盘状。

城市中轴线突出,皇宫位于城市中心中轴线上,东西建筑以中轴线对称展开。

方城十字街,大小四合院,环环相扣,层次分明。

北京旧城之所以这样布局,从自然因素考虑,一主要是要利用现在北海和中海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

因为城市是人口集聚的大型聚落,每天需要大量的淡水,因此水资源的分布会影响城市的布局;二是因为我国位于北半球,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冬季严寒且常刮西北风,为了有充足的光照,以利于房屋的避寒保暖,坐北朝南成为城市布局的主导方向。

北京旧城的这种布局特色还体现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

将宫城和殿堂放在城市中心体现了“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的封建帝王思想;面向南方体现了“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

承转:

北京旧城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也曾不断变化。

活动:

请大家阅读图6.7,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自辽代以来,北京旧城在空间上是如何变化的?

2.北京旧城城址的变迁与水源有什么关系?

3.现代北京城与北京旧城有什么关系?

学生读图,分析、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自辽代以来北京古城的空间变化有这样几个特点。

首先,北京旧城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其次,空间分布上从辽南京城原址逐渐向北、向东扩展,至明清时又向南缩,使旧城轮廓由辽代的正方形到金、元的长方形,至明清时期演变为“凸”字形。

北京旧城城址的不断变化与水源有密切关系。

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出,无论城址如何变迁,都要始终保证城市附近有丰富的水源,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

因此,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职能的不断丰富,水源的丰裕程度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城址的变迁。

现代北京城是在明清格局基础上的拓展。

如北京的二环线就是以北京城墙为基础的,这说明“历史”对“今天”有深刻的影响。

承转:

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北京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板书)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北京可以凭借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

活动:

请大家看图6.6,说说你所了解的北京的名胜古迹。

(请一两位同学给大家介绍几个景点,教师可适当介绍代表性景点,如天安门、故宫等。

详细资料见备课资料。

注意不要上成旅游课)

承转、提问:

每个中国人都有到北京旅游的愿望,都想亲眼目睹首都的风采,加之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影响力增强,人民收入提高,文化品味要求提高,因此这几年到北京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仅“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到北京故宫的日游容量达10万人次,给故宫的保护带来很大压力。

这又出现了一个新矛盾:

这一笔历史文化遗产到底如何得以充分利用,同时又能妥善保护,得以持续利用下去呢?

活动:

请大家阅读P24建议,说说你的看法。

归纳、承转:

大家刚才谈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很好,有些想法还颇有见地。

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归纳整理以后,寄到北京市有关部门,为北京的建设保护做一份贡献。

课本的第四点“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就是一个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利用和保护这一对矛盾的好主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北京也在不断发展。

那未来北京应如何发展呢?

活动:

请大家阅读P25课文及图6.11,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你的认识和感受,说说你对城市现代化的理解。

2.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3.为加快北京的发展速度,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

城市现代化表现在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

北京是中国的心脏所在,是中国的象征,因此北京必须朝着现代化大都市方向发展。

因为北京是历史文化古城,历史深刻地影响着今天,所以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貌的同时修建现代化建筑,这使得北京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殊景观。

为了北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北京越来越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深地烙印在北京的城市布局、经济发展等各方面。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决定了它必须朝现代化大都市发展。

我们相信,未来的北京一定是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历史与今天同现、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知识要点与检测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京建城的历史已有年,最早称为。

先后有、、、各代在此建过都。

(2)北京旧城的格局形成于,两代,成形。

在这之前,旧城城区曾几度变迁,引起变迁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3)未来的北京将成为一个。

2.判断

(1)北京是个文化古城,历史遗留建筑很多,严重阻碍了北京的发展,应坚决拆掉。

(2)今天的北京城已一改过去的旧面貌,历史对北京的今天毫无影响。

(3)北京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为提高旅游收入,应延长营业时间,扩大游客量。

(4)为加快北京的发展速度,应加大工业发展的力度。

答案:

1.

(1)3000蓟金元明清

(2)明清凸水源(3)现代化大都市

2.

(1)×

(2)×(3)×(4)×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调查了解当地有哪些文物古迹?

当地在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中是如何保护和利用的?

2.到当地规划建设部门调查了解你所在地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就你目前的知识水平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