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四年级57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7035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四年级57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品德四年级57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品德四年级57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品德四年级57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品德四年级57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品德四年级57周.docx

《品德四年级57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四年级57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品德四年级57周.docx

品德四年级57周

生活因爱更美丽(关爱无处不在)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时教材解读

引导学生感受、了解社会和人们对老、弱、病、残者的关心和帮助,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思考应该怎样去做出自己的努力来让他们的生活更美丽,进而体会助人之乐!

既有认知的导向,也有行动的指导。

在“关爱无处不在”中,23页是以介绍常见的福利机构为切入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社会大家庭对老、弱、病、残者的关心和帮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这些机构,或者邀请有关人员来座谈增进了解。

教学目标

通过参观和认识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社会福利机构、公共设施,了解社会和人们对老、弱、病、残者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明白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和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重、难点

明白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和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教学准备

课件、互联网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曾经向残疾人、老年人、失学儿童伸出过自己热情的双手,或是看到过身边的其他人帮助残疾人、老年人、失学儿童的情景吗?

说说当时的经过以及自己的感受好吗?

(学生自由发言)

二、聚焦爱心广场。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师:

除了人们对弱势群体的热情帮助外,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还体现在哪些地方?

公共设施类:

盲人专用卫生间、无障碍公交车、盲人电梯、盲道;

法律规章:

残疾人保障法,特殊学校;

社会团体、机构:

残疾人联合会,敬老院,孤儿院;

公益活动:

义演,募捐,希望工程;

其他:

手语新闻,国家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等。

师:

正因为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每个人都是社会大家庭中的成员,所以我们的政府和社会给予了弱势群体生活上和工作上的一系列特殊照顾,使他们能生活得更方便、更快乐。

三、看书P23-24组图,谈感想。

1、小组交流。

2.小结: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社会对老、弱、病、残者的关怀,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对弱势人群的尊重,他们同样有着平等的生活、学习、就业权利。

四、如果我在现场

师:

国家和社会为弱势群体考虑得如此周到,为的就是使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感到更加温馨、安全和自信,但是如果遇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CAI展示:

(1)公共汽车上的老弱病残专用座位上坐着一位身体健壮的年轻人;

(2)盲道上停放了自行车;

(3)残疾人专用卫生间的扶手被损坏。

五、金点子现场秀

展示一些弱势群体使用的生活用品的实物或图片,启发学生改装或设计一款新的物品,说出自己的发明设想,课后完成制作。

(条件允许的话组织一次小发明展示会。

六、课后延伸活动:

制作建议卡

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缺少公益设施,向有关单位提出自己的建议,写在建议卡上。

 

生活因爱更美丽

关爱无处不在

用爱的眼睛去观察

教学反思

 

审批意见

审批日期

领导签字

生活因爱更美丽

(这是我们的心意)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时教材解读

引导学生感受、了解社会和人们对老、弱、病、残者的关心和帮助,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思考应该怎样去做出自己的努力来让他们的生活更美丽,进而体会助人之乐!

既有认知的导向,也有行动的指导。

以介绍常见的福利机构为切入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社会大家庭对老、弱、病、残者的关心和帮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这些机构,或者邀请有关人员来座谈增进了解。

教学目标

通过收集社会各种助残帮困的活动资料,使学生感受到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联系自身的特点与能力,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感受助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重、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感受助人的快乐。

教学准备

希望工程的图片,收集报刊,媒体各种有关助残帮困的资料。

 

 

 

 

一、   欣赏小诗一首

1.课件出示小诗内容:

也许,衣裳依然破旧,但信念已经为我鼓气了风帆。

也许,课桌依然简单,但前方已经为我升起了明灯。

也许,生活依然贫穷,但知识已经为我补充了营养。

也许,声音依然幼稚,但希望已经让我发出了呼唤。

2.想一想,诗中的“我”是指谁?

他可能过着怎样的生活?

是什么力量使他发出了呼唤?

二、走进希望工程

2.学生汇报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希望工程的图片和资料。

3.课件播放湖南经济电视台“爱心改变命运”的节目片断。

4.出示图片:

党中央领导人对希望工程的一片心意。

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轻声朗诵诗歌:

当贫穷不再剥夺前程,当阳光已经打开心灵。

我们的眼睛为什么如此明亮,因为未来充满了许多目光,

来自各方向,照耀着我们的成长。

小结:

在希望工程里,来自各个方面的帮助使这失学的孩子重返了校园,让他们又回到了小伙伴的中间。

三、处处有真情

1.师:

除了希望工程,为了帮助弱势群体,社会上还举行了很多有意义的公益活动,请大家看看书上P27的一组图,你知道图中拍摄下的分别是什么活动吗?

生:

小组讨论后发言。

师:

你们参加过公益活动吗?

把自己的感受和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生:

自由发言。

小结:

帮助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由于能力有限,可能还暂时无法实现所有的愿望,但是只要心中有一颗爱心,我们随时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意。

[通过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能正确的看待捐助活动,不盲目,不攀比。

]

四、小论坛

1.帮助他人一定要很富有吗?

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汇报各组的观点。

2.为什么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提示学生先理解玫瑰指什么,余香的含义是什么)

3.小结。

五、故事吧。

1.阅读P28小故事。

2.说说故事中的成帅同学是怎样获得“希望工程1+1”救助卡的。

3.说说自己的打算。

六、策划一次班级捐赠或义卖活动。

1.出示课件:

“希望工程1+1”救助活动的一般程序

2.师: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需要帮助的弱势人群,课前大家进行了调查,现在我想请大家分组分别策划一次捐赠或义卖活动,要求首先要选定捐赠对象以及活动形式,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步骤,用适当的方式帮助你们想帮助的对象。

(教师提供策划书的样稿如下:

×××××活动策划书

活动名称: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参加人员:

分工安排:

活动形式:

捐赠对象:

活动目的:

活动准备:

实施步骤:

1.2.3.

注意事项:

1.2.

3.评选最佳策划。

三、课后延伸。

1.组织开展一次班级捐赠或义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

2.写一篇日记记录下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

生活因爱更美丽

这是我们的心意

教学反思

 

审批意见

审批日期

领导签字

生活因爱更美丽

(随时伸出我的手)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时教材解读

可以通过看一到二个在全国颇有影响的社会公益活动的录象,和举办一次“爱心捐赠活动”让学生品味到“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诗一般的语言,明白其中朴实的做人之道:

“伸出我们的手,世界就充满了爱”。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关心他人是快乐的,认识到应随时随地持之以恒地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进行社会调查

(1)观察统计:

公车上老,弱,病,残坐的入座情况。

(2)采访盲人:

乘车、过马路时,是否能经常得到别人的帮助。

(3)采访路人:

当看到弱势群体需要帮助时,你会怎样做?

 

 

 

 

 

 

 

 

 

一、爱心大调查,发现问题。

1.汇报调查情况(下面的调查结果是老师调查的,供参考)。

公车上的观察统计结果:

老,弱,病,残座95%均被别人坐着。

采访盲人结果:

35%的盲人说自己能经常得到帮助,65%的盲人说不能经常得到帮助。

采访路人结果:

100%的路人认为应该帮助弱势群体。

95%的路人说自己曾经帮助过弱势群体,30%的人能随时随地地给予弱势群体帮助,70%的人不能随时随地地伸出关心之手。

2.出示问题,学生分析。

100%的路人认为应该帮助弱势群体,而作为弱势群体的代表盲人,为什么只有35%的人说自己能经常得到帮助呢?

3.学生分析讨论。

(引导学生对比两个数据:

95%的路人说自己曾经帮助过弱势群体,30%的人能随时随地地给予弱势群体帮助)

4.师小结:

大家都认为应该帮助弱势群体,却只有30%的人能随时随地地给予弱势群体帮助,问题出在哪呢?

雷锋说,做一件好事很容易,可一辈子做好事却很难,我们今天的问题也就在于“随时”二字,在于持之以恒,板书课题:

随时伸出你的手,并在“随时”二字下标出重点号。

二、爱心储蓄罐,解决问题。

1.伴着温馨的音乐,讲吉红柳和她的同学六年如一日的故事。

2.听着刚刚的故事,想着刚刚调查的一些数据,还有许多的弱势群体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发言。

(引导学生从两个层面来说:

A、自己今后如何在具体情景中随时随地地给予弱势群体帮助。

B、呼吁更多的人来帮助弱势群体。

如出板报,写文章扩大宣传,和自己的亲人朋友交流感想,写倡议书,发相关传单扩大影响等。

这为课后的延伸扩展铺垫。

3.小结。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如果我们大家团结起来,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把每一份爱心储蓄在一起,我相信它的力量将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努力,这个爱心储蓄罐将越来越满,弱势群体群体也将越来越感受到温暖。

三.爱心传递快乐,完善问题。

1.故事吧:

读桑兰的故事

2.寻找爱心小天使。

树立身边的榜样,表扬一名班上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的同学,介绍他的优秀事迹。

3.模拟社区或被帮助对象写一封感谢信,念给大家听。

请这名同学谈谈帮助别人的感受。

(他的帮助能够给别人带来幸福,他是会有成就感的,他也会是快乐的。

爱心传递快乐,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4.扩散:

谈谈自己曾经帮助别人的感受。

四、动手做一做

1.制作爱心卡:

把自己帮助别人的事情以及感受写下来,也可以写自己得到别人的帮助以及心情。

2.布置爱心角。

把同学们的爱心卡贴起来,布置成一个爱心角。

今后同学们帮助了别人,或者得到了别人的帮助,都可以用爱心卡写下来,贴到爱心角里。

四、爱的节日知多少。

1.介绍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我国的老人节,国际老人节。

2.分组讨论:

这些节日你将怎么过呢?

3.小节:

希望每天都是助残日,每天都是老人节,随时伸出我们的手,让弱势群体们在每次需要别人帮助时都能感受到温暖,都能感受我们的爱。

五、欣赏歌曲《相亲相爱》

师:

同学们,当别人需要时,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伸出我们大家的双手,把我们最真挚的情,最温暖的爱送到每一位残疾人的身边,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相亲相爱》。

(音乐《相亲相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生活因爱更美丽

随时伸出我的手

教学反思

 

审批意见

审批日期

领导签字

我们的爱心行动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时教材解读

这一主题主要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奉献爱心。

为了爱心行动的开展,我们可以组织很多活动,使爱心行动经常化,制度化、使其成为德育的具体途径:

比如成立的时候举行庄严的宣誓活动,制定爱心行动制度;建立“爱心档案”,举行“爱心日记”展览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社会上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明确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与义务去帮助有困难的人,知道怎么去帮助他们并积极地行动起来从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重、难点

通过活动,具体指导学生开展长期的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尊老爱幼,济困济贫,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对身边需要帮助的对象的调查记录表。

课件,各小队活动的工具,如DVD、相机等。

 

 

 

 

 

 

 

 

 

一、看课件导入激发爱心

1.放课件。

镜头一:

遭遇特大洪水灾害的人们,房屋倒塌,庄稼损毁,生命被吞噬,小朋友们没有了校园,没有了书包,甚至没有了亲人,惊恐,害怕,无助的双眸望着远方。

镜头二:

贫困山区未满十岁的小凡,父亲因故去世,母亲重病卧床,小凡不但无钱上学,还要每天照顾母亲的生活,他拿着借来的旧书蹲在墙根边,望着小伙伴门上学去的身影他多么地羡慕然而又只能深深地叹息。

让学生看后谈感受,激发学生对他们的同情与关心。

2.引导:

面对这些生活困难的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帮助他们。

在你们身边有没有需要关心帮助的人啊?

你们准备怎么办?

将成立爱心别动队。

二、自主行动,体验爱心

活动一:

“爱心大搜索”。

每个学生把自己曾经关心帮助过有困难人献过爱心的两件事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在准备好的纸上(还可以配上插图)然后部分学生汇报并要求四人小组交流,最后将这些“爱心”纸贴在教室墙上。

营造一个爱的氛围。

体验对他人无私的帮助,就是有爱心的人。

活动二:

“成立爱心小分队”

1.交流:

怎样才能更好的帮助有困难的人?

学生交流后汇报

2.成立仪式:

⑴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愿组合8人小组,推举小队长1人,根据个小分队的任务而各自命名:

爱心基金募捐小分队,助残小分队,帮困小分队,护绿小分队;

⑵每队举上队旗,排好队伍班长宣布:

四⑴班爱心小分队正式成立。

一分爱的情感能激起一种高尚的责任。

三、设置情境,感受爱心

活动一:

小记者现场采访

⑴你参加了哪个爱心小分队?

⑵你们帮助对象是谁?

⑶准备怎么帮助他?

(被采访者根据自己参加的爱心小分队的情况分别给予回答。

四、制订爱心行动计划(包括个人的和集体的爱心计划)

1.讨论:

成立了爱心小队,那以后打算怎样做呢?

具体如何行动呢?

2.以帮困小队为例,制定如下小队计划:

我们的爱心行动计划

帮助对象:

胡冰(低保户成员之一,父母离异,妈妈常年卧病不起)

帮助内容:

(1)把我们募集的资金捐给他,帮他缴学费、买文具。

(2)给他补习功课,把成绩赶上去,争取考试及格。

(3)经常派小志愿者去照顾他生病的妈妈,帮他做家务。

五、小论坛

师:

平和堂,五一广场上到处都是行乞的人,有抱病的孩子,有残疾青年,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对于这些弱势群体,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吗?

怎样的方法才是最行之有效的呢?

生:

……

六、实践活动的准备

1.各小队上交活动计划,包括活动中队员的具体工作安排。

2.强调几个问题

(1)正副班主任、校外辅导员、家长委员会成员下到各个小队带队。

(2)以小队的形式展开活动,小队长负责,强调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体现团队精神。

(3)安全第一。

活动进行中,及往返学校徒中,注意安全。

(4)妥善保管各小队携带的工具,如:

DVD(记录活动全过程)、照相机(拍摄精彩画面)、桶子、扫帚等。

(5)突发意外情况,请带队老师处理。

(6)活动后,将根据队员的表现,评选“爱心小天使”。

(7)回家后作好活动记录,写份爱心日记,班级建立“爱心档案”。

(8)爱心活动将经常化、制度化,每月两到四次,不间断,期末评选“爱心小队”及“爱心人物”,张榜公布。

我们的爱心行动

爱心档案

爱心行动计划

教学反思

 

审批意见

审批日期

领导签字

第三单元教材解读

教学目标:

(知识点梳理及能力养成)

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探究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危害。

1、让学生了解家乡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认识到人们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是每一个的责任,初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环保活动。

4、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活动,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

1、知道人们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明白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初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3、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4、通过一系列的实地调查活动与思考,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水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认识清清家乡水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入手,了解水资源的可贵,关注家乡水资源的现状,进一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考察,探究水资源问题的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并写下自己的第一篇日记。

整个层次由浅入深,以发现问题、考察探究为主线,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力图体现自主、探究、开放的课程理念。

教法及学法:

引导自学法,实践调查法

课时安排:

6课时

流过家乡的小河(清清家乡水)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时教材解读

水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认识清清家乡水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入手,了解水资源的可贵,关注家乡水资源的现状,进一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考察,探究水资源问题的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并写下自己的第一篇日记。

整个层次由浅入深,以发现问题、考察探究为主线,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力图体现自主、探究、开放的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

1、 认识水的重要性。

知道水是宝贵的、有限的资源。

2、 关注家乡水的现状。

制定考察家乡水环境的计划。

3、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风景对照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水的资料。

 

 

 

 

 

 

 

 

 

一、 创设情境,感受水的重要性

1、     观看课件: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九寨沟的风光片和戈壁的大漠风沙片。

2、     畅谈感受。

3、     小结:

是呀,水是生命之源!

我们的世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才有活力。

水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多么美丽的自然环境!

二、 水知识大比拼

师:

同学们在课前查找了有关水的资料,现在把你了解到的与大家交流一下。

1、     组织交流。

2、     小结:

经过刚才的交流,相信你们对水有了更多的了解。

三、 讨论、交流:

假如没有了水……

1、引导学生从生活感知:

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停水现象没有?

如停水一天,人们的生活会受什么影响?

停水一周、一月、一年……又会怎样?

2、组织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亲身体会到了,我们是离不开水的,没有了水还真不方便。

据有关资料报道,人如果不喝水,最多一周就会失去宝贵的生命。

四、 舞水河的故事

1、录像或图片:

可以根据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分别出示三张照片(如

教材P37的两张)或三段录像,让学生感知舞水河在流经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同学们请看,这条河叫舞水河。

它的源头是清清的山泉。

汇成小河,流向远方,它还能保持这份甘甜吗?

让我们随着镜头看看舞水河中游和下游的模样!

2、在此过程中将第37页学生日记投影出来,创设逐步从向往到触目惊心的情境,利用反差与心灵震撼引发学生对舞水河发生变化的感慨:

看到原本清清的舞水河正在痛苦地呻吟着,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想?

3、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刚才的观看,谈谈自己的感受。

4、总结过渡:

是呀!

从同学们的感想中可以看出,同学们也在关注着家乡的每一条溪流,每一条小河,在关注着家乡人们赖以生存的水!

让我们带着对家乡水的关爱,去调查、研究,去了解家乡的水环境吧!

五、 关注家乡水,我们的考察计划

1.指导学生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自由结组,小组讨论考察的方法。

2.交流汇报。

(1)      有的小组去访问环保局的专业人士,了解河水污染现状的有关数据。

(2)有的小组去拍摄污染现状,把照片带回来。

(3)有的小组去寻找污染源。

(4)有的小组去访问排放废水的工厂,把录音带回来。

(5)有的小组去参观污水处理厂,把有关照片带回来。

3、指导制定考察计划。

(1)师:

同学们的这些方法都想的非常好,但是要使我们的考察收到好的效果,我们还要在考察前制定好考察计划。

(2)课件出示考察计划范例。

看看计划包括哪几方面?

4、选出小组长,开始商量制定考察计划。

5、学生交流、讨论、评价小组考察计划。

教师可从中选出几分完整的计划给学生交流。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考察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六、考察时应注意的问题

1、     师:

同学们这还是第一次进行考察活动,为了让我们的考察能顺利进行,在考察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     学生讨论。

(1)小组同学要有明确的分工,要作好记录。

(2)考察时要注意安全,可以邀请家长一同去。

(3)在访问时要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

七、课后拓展活动

出一期“水——生命之源”的黑板报。

流过家乡的小河

清清家乡水

教学反思

 

审批意见

审批日期

领导签字

流过家乡的小河

(沿着河边走一走)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时教材解读

教学目标

1、 组织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水环境实地考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2、 交流考察成果,指导学生撰写简单的考察报告。

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记录用纸、笔、照相机或摄像机、采集水样的玻璃杯等。

2、 为自己的考察成果准备解说词。

3、 布置教室,把考察成果贴在墙上。

 

 

 

 

 

 

 

 

 

一导入

学生自由组合,户外考察家乡水资源(水井、小河、水库、湖泊等)。

如:

有的寻找污染源,有的取水样考察水质……(可让学生参照教材39页的活动方式进行)可以利用绘画、拍照、做笔记、录音等形式把考察的情况记录下来。

考察时间在课内统一进行或课外自由组合进行,由老师根据情况定。

(具体过程略)

通过大家的团结协作,这次考察活动很成功。

大家既注意了活动安全,又增长了见识,还培养了社会调查能力。

今天,我们将同学们的考察成果收集起来了,真是丰富多彩,请大家参观我们的小小成果展示会。

二、丰富多彩的展示会

1、 鼓励各小组采取多种形式汇报展出。

2、 学生自由观看考察时拍摄的照片、访问记录、绘制的水域草图、水环境调查表等。

3、 收听采访录音。

4、 观看学生表演。

(如有的组把考察到的情况排演成了小品、相声等在教室里演出。

5、 总结过渡:

同学们的考察很全面,你们的展出也精彩纷呈!

你们让大家感受到了家乡水环境的现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三、我是小小解说员

1、 每小组选派一名同学当解说员,向同学们解说考察的具体情况。

要求说清考察的内容、考察的情况、考察的结果说明。

2、 看了、听了同学的考察成果后,你有什么想问的?

3、 考察小组分别接受同学的采访或质疑,该组成员集体解答。

四、学写考察报告

1、先出示书上第40页的考察报告范例,让学生讨论:

考察报告分为哪几部分?

写考察报告时要注意些什么?

2、由各小组成员共同商量、撰写本组考察报告。

3.全班交流。

4、由全班同学共同推选出一位同学综合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