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北京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6564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北京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北京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北京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北京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北京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北京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北京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北京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北京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北京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1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通缉(jī)根茎(jīng)经幢(zhuàng)引吭高歌(háng)

B.丰稔(rěn)囹圄(yǔ)眩晕(xuàn)五行八作(xíng)

C.果脯(pǔ)唁电(yàn)剥蚀(bō)针砭时弊(biān)

D.中意(zhòng)聒噪(guō)悭吝(qiān)喟然长叹(kuì)

2.选出字形全对的一组()

A.迁徙沧桑恃才傲物蜂涌而至

B.矫健凑和声名雀起不修边幅

C.锻炼赋予绿草如茵不计前嫌

D.秸杆胁迫要言不烦怙恶不悛

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及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瘐(yú)毙明信片再所不惜利令智昏

B.偌(ruò)大瞎掺和(huo)独当一面山清水秀

C.伫(zhù)立水笼头信而有征余勇可贾(gǔ)

D.颠簸(bǒ)度假村细水常流平心而论

4.选出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B.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C.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D.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十二位女儿。

第五回完整出示了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尤二姐、贾迎春、贾惜春、王熙风、巧姐、李纨、秦可卿十二位正册女性名单。

B.唐代是一个盛产诗歌的年代,很多诗人也因其诗歌的不同特点而得到专有称号,如李白被尊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白居易被称为“诗魔”等。

C.孟子、荀子都是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但在“人性”问题上,二者持有不同看法:

荀子认为人性本善;孟子则主张“性恶论”,故强调后天环境及教育对改善人的恶的本性的重要性。

D.韩愈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谓的“新乐府运动”,是和当时流行的重词藻、轻内容的骈文相对立的,即奇句单行,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

二、课内文言文(16分)

6.下面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罟不入污池数:

密B.善假于物也假:

借助

C.履至尊而制六合履:

登上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

精通

7.下面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

于之B.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橹:

盾牌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

检查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

风尚

8.下面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B.吾尝跂而望矣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C.填然鼓之士大夫之族

D.不拘于时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9.下面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弟子不必不如师B.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C.执敲扑而鞭笞天下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0.下面句子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句读之不知

A.蚓无爪牙之利B.未之有也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着,用心躁也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1.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B.或师焉,或不焉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12.下面句中加点字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天下云集响应

A.序八州而朝同列B.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3.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余嘉其能行古道我赞许他能行古人从师之道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再说天下并不小并不弱

C.金就砺则利把金属拿到磨刀石上磨就会锋利

D.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低着头,颈上系着绳来命令下吏

三、课外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17题。

(共13分)

争臣①论

韩愈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②于愈:

“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

行古人之道,天子以为谏议大夫,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

”愈应之曰:

“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

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

视政之得失,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

或曰:

“夫阳子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

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愈应之曰:

“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也。

夫阳子,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谊,擢在此位,官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职,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从谏如流之美。

阳子之心,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

”或曰:

“阳子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也?

”愈曰:

“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

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

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

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

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

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或曰:

“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

”愈曰:

“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

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

我将以明道也。

《传》曰:

“惟善人能受尽言。

”谓其闻而能改之也。

今虽不能及已,阳子将不得为善人乎哉?

【注】①争臣:

谏官,指能以直言规劝君主的臣子。

争,zhèng,后作“诤”,规劝。

②阳城:

唐德宗时为谏议大夫。

一开始他没有履行劝谏的职责,所以韩愈写本文来促进他。

三年后,阳城上书指斥裴延龄的罪恶。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戚:

喜悦

B.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骨鲠:

刚正忠直

C.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恶:

厌恶

D.何子过之深也过:

责备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使人不得而知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B.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谓其闻而能改之也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阳城上不劝谏君主,下不关心百姓疾苦,不能很好地履行大臣宰相的职责,算不上有道之士,表达了批评指责之意,体现了“在其位,谋其政”的儒家政治思想。

B.作者列举大禹、孔子、墨子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古代圣贤之人并不是只图自己的清高安逸,而是敬天悲人,救济天下,体现了博大的政治胸怀。

C.文末作者为自己辩白,表明批评阳城不是恶意讥刺,根本上是为了阐明道,希望阳城能够改正,成为真正的有道之士,从而表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很具有政论文的现实意义。

D.本文结构独具一格,采取问答形式,层层设问,步步深入,首尾又能相应,有驳斥也有议论,时而犀利时而缓和,在辩论过程中,鲜明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17.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

四、名句名篇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25分)

(1)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

(4)___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

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

(5)__________________,血色罗裙翻酒污。

(《琵琶行》)

(6)请写出李商隐《锦瑟》的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他生未卜此生休。

(李商隐《马嵬(其二)》)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

(9)__________________,不复挺者,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

(10)__________________,杀豪杰……铸以为金人十二,_________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11)然__________________,氓隶之人,_________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

(13)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14)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15)子曰:

“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

(16)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_,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

五、名著鉴赏(9分)

19.郝红梅还给少平哪一本书时,在书页中夹了白面饼,少平拿着白面饼,站在黑暗的学校院子里,眼里含满了泪水()(2分)

A.《热爱生命》B.《创业史》C.《红岩》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下列关于少平的信息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顾养民学习好,又是班长,有风度,派头十足。

郝红梅因养民家境好,想借与其恋爱结婚而改善自身地主子弟的处境。

B.金波皮肤白晰,眉目清秀,长得像个女孩子,但心却生硬。

曾为少平打抱不平,打了顾养民,从此结下了不解之仇。

在邮局扛邮包时,邀少平一起干,却被拒绝了。

C.田润叶尽管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懂事,甚至也有较鲜明的个性,但并不具有深刻的思想和广阔的眼界。

因此,最终她还是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D.孙玉亭常感到自己在双水村是个举足轻重、有智有谋的人物,他认为帮少安娶了个不要财礼的媳妇又把少平拉扯到学校去教书,已经还了欠大哥的人情。

21.下列与少安相关信息与原作不符的一项是()(2分)

A.少安和润叶双双考上了石圪节高小。

他在全公社的考生中,名列第一。

参加了全县升初中的统一考试。

在全县几千名考生中,他名列第三被录取了。

B.少安是个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农民,具有家庭责任感、实干精神,并且具有一定的超越时代的思想。

当听说已经有人搞承包后,他也想把一队分成几个承包责任组,这一想法遭到了地区革委会主任苗凯同志的否定。

C.少安感知到润叶对自己的爱意,非常激动。

他也想过让润叶做他的媳妇。

但温暖而幸福的激流很快就退潮了。

他认为他要是答应了润叶,实际上等于把她害了。

D.经刘根民引荐,少安给扩建教室的县高中工地上拉砖,挣到了令他兴奋的第一桶金。

他拿这钱作资金,开办了一个烧砖窑。

22.王满银和孙少平都渴望走进外面的世界,二人的本质相同吗?

请简要分析。

(3分)

 

六、诗歌鉴赏(7分)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①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②。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许浑,晚唐诗人,久居江苏镇江。

②汀洲,水中沙洲,江南地区常见。

2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着一“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笔触低沉,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

B.颔联寓意深远,以形象化的勾画,淋漓尽致地揭示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C.颈联虚实结合,以山雨降至时眼前实景叠合秦苑、汉宫等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D.尾联对行人的嘱托,是劝告友人不要沉溺往事,要学眼前东流的渭水,顺其自然。

24.本诗开篇即言“愁”,结合全诗来看,作者写了哪些“愁”?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5~28题。

(15分)

国宝

吴承墨刚走下站台,梅城就用一场裹着梅花气息的温润小雨款待了他。

让他感到温润的,还有王老板的那双手。

见面握手是一种常见札节,可王老板握着他的手时,掌心竟有些发热发潮。

下榻,洗漱,吃早茶。

吴承墨迫不及待地问:

“东西在哪里?

”“不急不急。

”王老板说,“您老刚下车,先在这里养养神。

“那是,养好了精神,看东西才不会走眼。

”吴师母说。

午饭后,王老板就拉着吴承墨和师母直奔梅园。

吴承墨的童年是在这里度过的,江南小城的梅花,曾给他带来多少灵感与熏陶。

进了梅园,他一看到满园盛开的梅花,竟高兴得孩子似的手舞足蹈,当场吟就一首咏梅诗:

不为浮华动,月下独自开。

吟吟低浅唱,一枝报春来。

刚刚吟完,王老板就拍手赞叹。

吴承墨诗兴大发,又接连吟了好几首。

第二天早餐桌上,吴承墨又问起东西在哪里。

王老板还是说:

“不急不急。

我听收藏圈里的人说,您是国宝级的大师,您只要闭着眼在书画前走一走,用鼻子闻一闻,就能鉴定出是真品还是赝品。

”“那都是人家瞎吹的。

”吴承墨说。

早餐后,王老板租了一条观光船,沿着古运河一路游览,还请来了两位评弹演员。

老两口品着时鲜,喝着美酒,听着琵琶的伴奏和美女的清唱。

吴承墨真的有些醉了,是被乡情陶醉了。

陶醉之余,竟自言自语道:

“看来,老了还是回江南来定居,江南的山水养人。

“这是古今常理,落叶归根嘛,大师!

”王老板附和。

闲谈中,王老板终于提起了那件东西。

竟是一代国画宗师八大山人的一帧山水长卷。

吴承墨下意识地发出一声叹息:

“哦!

”这些年,他过目的书画不少,但能鉴定如此有分量的国宝,还是头一回。

第三天早茶后,王老板带吴承墨夫妇驱车驶入一个新建小区。

一幢幢别墅在湖光山色中隐现,路边,一株株春梅正含苞欲放。

王老板领着两人走向湖边的一幢独体小别墅——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仿古建筑,门前就是鹤湖。

转到三楼露天阳台,王老板朝湖面一指,道:

“大师,您作首诗吧。

”此刻,波光潋滟的湖面上。

一群白鹤正飞上飞下,盘旋起落。

吴承墨顿时诗兴大发。

脱口吟道:

岸边梅花湖中鹤,哪是青来哪是白?

天上嫦娥楼上客,哪是人来哪是仙?

王老板又是拍手赞叹:

“好诗好诗!

吴师母,喜欢这里吗?

“岂止是喜欢,我都不想走了!

”吴师母笑道。

“如果师母喜欢。

我就送给你们!

”王老板说。

话音刚落,吴承墨就说:

“这么贵的小楼,你就是敢送,我也不敢收啊!

”吴师母看了他一眼。

下午,王老板将二老接到了拍卖公司,从保险柜里拿出一个用黄缎装裱的轴盒,从里面取出一个装裱精致的卷轴,缓缓将其打开。

吴承墨就像一个上手术台的主刀大夫,穿上白大褂,戴上白手套,围着长案缓缓转了一周,然后走近,俯身向展放在案上的墨宝。

画面上有江南的群山、曲水、春梅,依山临水傍梅的,是一间小小的草寮。

八大山人画草寮,只是草草数笔,淡墨上漂一层赭石,极其传神,似乎住在草寮里的人,都不食人间烟火。

吴承墨特别喜欢八大山人的画,只要一看到八大山人的作品,浑身就会似过电一般。

可这回,这种感觉却没有。

他拿起放大镜细细审读起来,用笔,用墨,包括题款,都没有任何破绽。

他将放大镜瞄准了题款下面的那方印章。

这是鉴定书画的最后一道关口。

那是一方八大山人常用的印章,只是印泥稍稍淡了一些,略显浅薄。

他又站到了画前,将鼻子凑近画面,做着一次次深呼吸。

目光又在那方印章上停留了足有数分钟,随后轻轻点了点头,呆立在那里。

晚上吴师母就跟他吵了一架。

吴师母道:

“你今天吃错药了?

你头都点了,怎么就不肯落笔?

”“我还是有点吃不准。

”他说,“那方印章看上去没问题,只是印泥按说不应该那么淡。

而且八大山人早年用的墨里都混有冰片和麝香,可是这张画上,一丝气味也闻不到。

“你这是鸡蛋里挑骨头!

”吴师母道。

“看来,还得再看一遍。

”吴承墨小声说。

三天后,他又将画面上的笔墨以及题款、印章细细看了一遍,再将鼻子一次次凑近画面。

起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可是看到后来,山也是山,水也是水,只是山水间的草寮,却变成了小别墅。

里面传出一个声音:

“就你清高?

就你圣洁?

就你不食人间烟火?

吴承墨转身拿笔蘸墨的时候,手似乎有点发抖。

紧挨着他的吴师母说:

“承墨,你随便写,就当平时练字。

”这么一说,他的手就不抖了。

刚在鉴定书上签了字,吴师母已将揿了印泥的那方大章递了过来。

他接过后,手似乎有点不听话,微微发颤。

吴师母就捏住他的手腕,朝下按去。

第二天,吴承墨夫妇就要返京了,王老板掏出一串钥匙:

“师母,这是一点小小心意。

回到北京,吴承墨就住院了。

医生说他是因为太劳累,再加上心理压力太大。

一个多月后,吴承墨才出了院。

早晨,他从刚送来的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

梅城市博物馆花重金从私人手中购得的一件国宝——八大山人山水长卷,经鉴定竟然是赝品。

吴承墨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眼前一黑……

(取材于徐锁荣同名作品)

25.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梅城裹着梅花气息的温润小雨,为全文奠定了温馨的基调。

B.王老板安排吴承墨夫妇赏梅花听评弹,是为了用同乡的情谊打动他们。

C.吴承墨只要闻闻就能鉴定出画的真赝,因此王老板才特意请他来鉴画。

D.小说中的王老板,精明圆滑,虽然着墨不多,但性格鲜明,形象丰满。

26.小说中写吴承墨两次即兴吟诗,两首诗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4分)

 

27.小说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吴承墨的幻觉。

有人说画面里传出的声音是吴师母的声音,也有人说这是吴承墨自己内心的声音。

你同意哪一种说法?

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4分)

 

28.小说结尾交代,八大山人的山水长卷是赝品。

在前面的情节发展过程中已多次暗示这幅画是假的,请找出其中两处,简要分析。

(4分)

 

八、作文

2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50分)

请以“遇见”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1.D

2.C

3.B

4.C

5.B

6.D

7.C

8.B

9.C

10.B

11.A

12.C

13.A

14.A

15.B

16.A

17.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

18.略。

【参考译文】

有人问我:

“谏议大夫阳城可以算做有道德的士人吗?

他履行古人的道德准则,皇帝任用他为谏议大夫,他担任这个职务已经五年了,看他的品德好像与隐居在野时一样,他难道会因富贵而改变自己的心志吗?

”我回答说:

“哪里算得上有道德的人呢?

现在阳先生担任职位的时间,不能说不长久了;了解国家的政治得失,不能说不熟悉了;然而他从没有说过一句关系国家政治的话。

看待政事的得失,心中一点也没有喜悦或忧愁。

有道德的人,难道是这样的吗?

”有人说:

“阳城厌恶那些作为臣下却公开揭发君主的过失而为自己求名的人。

所以他虽然有进谏和议论,却不让别人知道啊。

”我回答说:

“在内向君主进谏,在外不使别人知道,这是大臣宰相的事情啊。

阳城本来以平民身份隐居在草野之间,皇上赞赏他的品行道义,提拔他在这个职位,任谏议大夫一职(官职以为谏议大夫为名),他实在应该有所行动来尽自己的职守,使全国各地和子孙后代知道朝廷有直言不讳、刚正忠直的臣子,君主有从谏如流的美名。

阳城的心思,恐怕将会使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失吧?

”有人说:

“阳域不求任用而君主任用了他,他不得已才出来做官,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而不改变,为什么您责备他如此苛刻呢?

”韩愈说:

“自古以来的圣人贤士,都不是追求名望任用的。

他们哀怜世道不太平;懂得圣人的道德学说之后,不敢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一定要使天下民众都受到救济。

所以大禹治理洪水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进去看一下,孔子周游列国时连坐席也来不及坐暖就又出门了,而墨翟从不安居一地以至所灶上烟囱不及熏黑就离家了。

那两位圣人和一位贤人,难道不懂得自己过安逸生活的快乐吗?

实在是敬畏上天的旨意、怜悯人民的困窘啊。

上天将圣贤的德才和能力授予这些人,哪里只是让他们自己有余就算了,实在是想通过他们来补充别人的不足啊。

”有人说:

“像您的议论,直率是够直率的了,未免有点损害道德并且浪费口舌了吧?

”韩愈说:

“君子在官位上,就应准备以身殉职。

没有得到官位,就考虑修饰文辞来阐明圣贤之道。

我要做的是阐明道理啊。

《国语》上说:

“只有善人才能够毫无保留地接受批评。

”这就是说他听了之后能改正。

阳城虽然现在未能达到,难道他将来也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吗?

19.B

20.B

21.C

22.不同。

王是逃避劳动和家庭责任,游手好闲在外面浑浑噩噩的混日子。

是个遭人鄙视的“逛鬼”。

孙是为了追求独立、实现自我价值而离开农村的。

他是自强的,靠艰苦劳动改变生活,并且攒下辛苦钱为父亲箍新窑,支持妹妹求学,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在旁人眼中,少平是个人物。

23.D【解析】“莫问当年事”中饱含作者的沉痛,东流的渭水也非“顺其自然”之意,诗人其实希望读者从物是人非中思索历史的教训。

“行人”可指友人,也可指诗人自己。

24.

(1)眼前处境之愁(思乡之愁):

诗人远离家乡,一旦登高,看到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2)物是人非、王朝衰败之愁:

秦苑汉宫的荒芜,展现着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

25.D【解析】A.“温馨的基调”有误:

B.“为了用同乡的情谊打动他们”不准确;C.“只要闻闻就能鉴定出画的真赝”“因此王老板才特意请他来鉴画”有误

26.第一首诗描写了梅花孤傲高洁的形象(1分),暗示了吴承墨清高自许的心理(1分)。

第二首诗写别墅小区的美景令人沉醉(1分),暗示了吴承墨对住在别墅的奢华生活心生羡慕向往之情(1分)。

27.略。

28.王老板赠送别墅给吴承墨,表明他本来就知道这幅画是赝品,想贿赂吴承墨得到是真品的鉴定(2分)。

吴承墨发现画上印泥颜色淡,画面没有冰片和麝香气息,与八大山人真迹不符,暗示是赝品(2分)。

吴承墨在鉴定书上签字盖章时手发抖,不愿落墨盖章,表明他心知是赝品,内心犹豫挣扎(2分)。

29.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