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复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6488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复习.docx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复习.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复习.docx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复习

2019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复习

近义词:

修筑——修建坚固——牢固雄伟——雄壮

凝结——凝聚平整——平坦气魄——气势瞭望——眺望

呼应——照应耸立——挺立思念——想念清爽——清新

葱郁——葱茏统率——统领魁梧——高大珍贵——宝贵

精美——精致宏大——宏伟匀称——均匀健壮——强壮

鲜明——分明

反义词:

陡峭——平坦伟大——渺小蜿蜒——笔直

高大——矮小坚固——松散古老——现代健壮——瘦弱

整齐——凌乱精美——粗糙仔细——马虎强大——弱小

庄重——轻浮

课文归纳:

1、《长城》:

本文描写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表现了长城的雄伟气魄,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与力量,抒发了作者的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长城是一座伟大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但更伟大的是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他们用勤劳、智慧和力量建造出了举世无双的长城。

2、《颐和园》: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全文层次清楚,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3、《秦兵马俑》:

本文通过对秦兵俑宏大规律和介绍和兵马俑众多类型、鲜明个性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秦马俑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同时也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全文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深深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4、《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都是唐代诗人,他们的作者分别是李白和王维。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和朋友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两首诗中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句子分别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元故人。

送别诗:

《赠汪伦》——李白;《山中送别》——王维;《别董大》——高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第六单元

★近义词:

合适——合宜懒惰——懒散平稳——稳当

凋零——凋谢期待——等待即将——将要突然——忽然

同情——怜悯往日——昔日情景——情形叮咛——叮嘱

关切——关心羡慕——爱慕神情——表情闪亮——闪光

惊叹——赞叹唯独——单单谴责——斥责联结——联系

空旷——空荡厉害——严重去世——逝世协调——和谐

跨越——越过

★反义词:

懒惰——勤快轻快——沉重凋零——绽放

安全——危险沉着——慌张永远——短暂热情——冷漠

坚强——脆弱给予——索取宽裕——困窘满意——反感

不幸——幸运平稳——摇晃严重——轻微希望——失望

可怜——幸福

★课文归纳:

1、《搭石》:

作者通过描绘摆搭石、直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情景,赞美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册时也赞扬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本文评议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善良的人性美的光芒笼罩全文,使人受到传统美德的感染,充满为人人奉献的热望。

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本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语言质朴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感淳朴感人。

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让我们感受到了海峡两岸人发的血脉亲情必将世代相传。

3、《卡罗纳》:

本文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

本文讲述了小男孩卡罗纳的故事。

他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老师、同学给予他理解、安慰和鼓励,使他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真诚的理解和相互的关爱。

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具体描写了卡罗纳的悲痛和人们的表现。

语言生动,描写细腻,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4、《给予是快乐的》:

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歌颂了小男孩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美好品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乐于奉献,人生才会美好充实。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六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10分

pánxuánchánglángyúnchènsuǒxiàngpīmǐ

()()()()

lǎnduòjǐyǔxíjīgàocíxuèmài

()()()()()

qīnqínɡpínghéng

()()

二、补充词语:

10分

()山()岭气魄()()()()辉煌

神()气()久经()()昂()挺()

屏()()视清波()()()()有序

()然大()理()当()突如()()

3、组词:

5分

栽()洪()彼()脉()瞩()

裁()供()坡()咏()嘱()

四、选择正确的意思:

5分

单:

①独立的,孤独的;②项目或种类少,结构不复杂;③记载事物的纸片;

④只,仅。

1.单有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重。

()

2.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多么简单!

()

3.今晚的演出内容在节目单上写得明明白白。

()

4.有了大家的关心,小青再也不感到孤单了。

()

5、句子运用:

10分

1.图书馆里收藏着许多数不清的图书。

(修改句子)

2.沙滩上有贝壳。

(扩充句子)

3.我军截断了敌人的退路。

(改为被字句)

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更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5.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

(改为反问句)

六、填空:

10分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都是代诗人,他们的作者分别是

和。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和朋友送别时的情感。

两首诗中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句子分别是,和,。

2.北京颐和园月波楼的对联,上联是“”,下联是“半帘花影月笼纱”。

3.山东济南大明湖的一幅对联,上联是:

“四面荷花三面柳”,下联是:

“”。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有一尊卧佛真大,长达16米,大概有五层楼高。

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

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

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根据意思在选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5分

①精致美妙到了极点。

()

②表示赞叹、惊异等。

()

③形容仁慈善良的样子。

()

④形容声势气派令人敬畏。

()

⑤形容各有各的姿态。

()

2.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2分

珍稀——()精致——()

3.把第三段的标点符号补充完整。

2分

4.“有一尊卧佛真大,长达16米,大概有五层楼高。

”这句话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

我也能照样子写一句:

3分

姚明的个子真高啊,

5.短文介绍了莫高窟的和。

其中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

6.为什么说莫高窟是“艺术宝库”?

附送:

2019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6、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7、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二、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几篇课文围绕“爱”这一主题而展开,内容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分别是《古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卡罗纳》和《给予是快乐的》

三、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5、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四、学生情况分析

本单元几篇课文围绕“爱”这一主题而展开,内容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

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五、教学建议

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

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六、课时划分

《古诗两首》3课时

《搭石》3课时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3课时

《给予是快乐的》1课时

《卡罗纳》1课时

《语文园地六》2课时

总计:

13课时

 

20、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

板书:

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

(如:

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

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

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

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

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

心随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

如:

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的7个生字。

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

  (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

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如:

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如:

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

板书设计

 

21、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

纠正。

   5.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行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

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5.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

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

      “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引导体会“构成了家乡的地道风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

作者写了哪两个事例?

    (3)指导回答。

    (4)交流:

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直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3.学习第5自然段。

     让学生结合前文畅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赞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个性美。

  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

  五.小组交流。

  六.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8个绳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曾经见到过哪些桥?

(自由发言)

你们见到过生命桥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生命桥的文章。

看老师写课题,字要写得横平竖直,端端正正。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3、导语过渡: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老师心中感慨万千。

请同学们也来感受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学会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4、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我们读一读生字?

出示:

凋零绽放辗转步履匆匆突如其来海峡彼岸

空旷暂停身躯白血病同胞血脉亲情空旷

5、交流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并对难以读通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6、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布置分层作业:

1、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

2、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回顾课文内容。

1、学生交流有关白血病、台湾、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

二、创设情境,走入教学

18岁的小钱因为患了白血病而挣扎在死亡线上,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刻不容缓啊!

然而,不幸的小钱又是幸运的,这其中的故事怎能不令我们感动呢?

三、深入文本,深刻体会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词语。

不动笔墨不读书,用——将它们画出来。

2.自己独立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预设重点句

⑴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①理解“同一时刻”“步履匆匆”

②为什么李博士会步履匆匆?

③有感情朗读

⑵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

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①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②理解“沉着”

③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为什么李博士仍沉着地站着,青年还静静地躺着?

他们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危险?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⑤小结:

李博士和青年急小钱所急,想小钱所想,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们的精神多么难能可贵啊!

四、升华情感,体会“生命桥“的含义

1.导语:

经过李博士不分昼夜的奋战,由于台湾青年那血浓于水的无私奉献,小钱得救了。

2.齐读最后一节。

你又读懂了什么?

3.你能给这座生命桥取名吗?

说明理由,教师巡视合理的名字写在桥下。

4.教师小结:

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五、拓展写话

1.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跟哪些人说?

(小钱、李博士、台湾青年)播放《爱的奉献》

2.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六、总结诗朗诵

宝岛台湾同大陆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读)。

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将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在此,老师借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来结束我们今天的上课。

钢琴曲伴奏,朗诵《乡愁》

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骨髓

小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