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6283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一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一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一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一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复习提纲.docx

《高一化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复习提纲.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化学复习提纲.docx

高一化学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复习汇总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知识结构化学反应的分类:

离子反应、分子反应

 

由参加反应的粒子   化合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由有无电子化学反应  由反应的      分解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得失或转移           物质类型      置换反应

 

由能量转换          复分解反应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有关概念

     价降低 得电子 被还原(还原反应)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价升高 失电子 被氧化(氧化反应)

㈠定义凡是发生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㈡实质有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㈢特征有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㈣特点“对立、统一”的规律。

〖记忆〗升(化合价升高)→失(失电子,电子对偏离)→氧(氧化反应)→还剂(还原剂);  

 二.表示方法  ☆线桥的起始和终结必须对准元素!

㈠“双线桥”法

①箭号方向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②转移电子数,一定要写“得失”。

(线桥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只能说明由“反应

物”变成“生成物”得失电子过程!

㈡“单线桥”法

①箭号方向由“反应物(还原剂)”指向“反应物(氧化剂)”;②转移电子,只写数目,不写“得失”。

 三.反应类型

㈠不同物质,不同元素

㈡同种物质,不同元素——(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

㈢同种物质,同种元素(同种价态)称为“歧化反应”

①Cl2+H2O②Cl2+OH-③Na2O2+H2O④Na2O2+CO2

㈣不同物质,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称为“归中反应”

如KClO3+6HCl=KCl+3Cl2↑+2H2O

㈤物质部分被氧化;部分未被氧化  

如MnO2+4HCl=MnCl2+Cl2↑+2H2O

  物质部分被还原;部分未被还原

如3Cu+8HNO3=3Cu(NO3)2+2NO↑+4H2O

“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⒈有单质参加、有单质生成的“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⒉“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⒊“复分解反应”一定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四.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物质分类

氧化剂\还原剂

单质

氧化物

常见氧化剂

O2, X2, S,Cl2

CuO,CO2

Na2O2,MnO2

H2SO4,HNO3

×

KMnO4,FeCl3,Cu2+

常见还原剂

金属,H2,C

CO

H2S,HI,HBr

(HCl)

×

FeCl2

  元素的价态和其氧化性、还原性

⒈元素为最高价态时:

只有氧化性;如H+只有氧化性。

⒉元素为最低价态时:

只有还原性;如Cl-只有还原性。

⒊元素为中间价态时: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如0价S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⒈水只作氧化剂的反应:

2Na+2H2O=2NaOH+H2↑;(盐酸只做氧化剂的反应:

Zn+2HCl=ZnCl2+H2↑)

⒉水只作还原剂的反应:

2F2+2H2O=4HF+O2↑(盐酸只做氧化剂的反应:

MnO2+4HCl=MnCl2+Cl2↑+2H2O)

⒊水即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反应:

2H2O=(电解)=2H2↑+O2↑

⒋水即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反应:

⑴非氧化还原反应①H2O+CO2=H2CO3;②H2O+CaO=Ca(OH)2

⑵氧化还原反应①Cl2+H2O=HCl+HClO;②2Na2O2+2H2O=4NaOH+O2↑(盐酸即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反应:

NaOH+HCl=NaCl+H2O)

 五.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比较

㈠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剂氧化性>氧化产物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还原性

㈡碱金属原子的还原性强弱顺序Li<Na<K<Rb<Cs,

碱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顺序Li+>Na+>K+>Rb+>Cs+;

卤素原子的氧化性强弱顺序F>Cl>Br>I,

卤素原子的还原性强弱顺序F-<Cl-<Br-<I-。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有关概念

  ㈠电离:

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够解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㈡⒈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因为发生电离)。

     ⒉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因为没有电离)。

            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

 

  ㈢⒈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电解质溶液中没有电解质分

子,只有离子,这些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够共存!

           强酸、强碱、大部分盐是强电解质

  

     ⒉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能够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溶液中既电解质分

子,又有离子(少量),这些离子之间不能够大量共存!

     

弱酸、弱碱、水是弱电解质

                

 二.离子反应 ①在水溶液里;②有电解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㈠反应类型:

⒈离子互换的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⒉离子参加的置换反应;

⒊离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㈡反应特点:

⒈反应速度快;⒉一定的离子之间发生反应,不受其它离子存在的影响;⒊整个电解质溶液不显电性。

㈢离子共存

阳离子

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

阴离子

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

H+

OH-,ClO-,HCO3-,CO32-

OH-

H+,Mg2+Fe3+Cu2+Ag+

Ca2+

CO32-,SO42-

Cl-

Ag+

Ba2+

CO32-,SO42-

*ClO-

H+,

Mg2+

OH-,CO32-

SO42-

Ba2+,Ca2+,Ag+

Fe3+

OH-,

HCO3-

H+,

Cu2+

OH-,CO32-

CO32-

H+,Ca2+Mg2+,Cu2+Ag+

Ag+

OH-,Cl-,CO32-,SO42-

 

 

①H+,OH-,不共存;②H+不与“弱酸根离子”共存;③OH-不与“弱碱”的金属阳离子共存;④能生成难溶盐的阴、阳离子之间不能共存。

㈣盐在水中的“溶解性表”

①钾、钠、铵、硝盐都溶;   ②氯化物除银、亚汞;    ③硫酸(盐)不溶是钡、铅;④碳、磷、氢硫(亚硫和硅)多不溶—— 溶的只有钾、钠、铵。

 

 三.离子方程式

㈠书写:

 

⒈书写原则①必须遵守客观事实,不能主观臆造;②必须遵守质量守恒;③必须符合电荷守恒。

⒉书写步骤 ①“写”②“拆”③“删”④“查”(1.查“书写原则”是否

违背;2.查“步骤②”该拆的是否已拆;不该拆的是否仍用化学式表示。

㈡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

⒈离子方程式的基础是化学方程式

   ⒉离子方程式能表示离子反应的实质    

如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H++OH—==H2O的反应

   ⒊化学方程式只能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能表示同一类所以的离子

反应。

如H++OH—==H2O的反应,可以表示所有只发生强酸和强碱的同一类的离子反应。

(也就是说,在离子方程式中H+代表的是强酸;OH—代表的是强碱)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凡是有新物质的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做化学反应)。

  

 

用原子—分子论解释“化学变化是:

   旧分子破坏      (原子重新组合)      新分子生成

 

从能量角度分析旧分子破坏需要能量;新分子生成放出能量。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则:

     

    吸收的能量             释放的能量

 

                                       放出热量

反应物                生成物

的                        的                        

     总能量                总能量

 

    

吸收的能量            释放的能量                 

                                  吸收热量

反应物               生成物

        的                     的

总能量                总能量

 

  ⑴放热反应的定义: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出热量。

                    点燃

如①C+O2 == CO2;②一切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③铝和盐酸的反应

  ⑵吸热反应的定义: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吸收热量。

 

              高温                               高温

如①C+CO2 == 2CO; ②C+H2O(g)== H2+CO③氢氧化钡和硝酸铵的反应(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

燃料充分燃烧⑴要有足够的空气;⑵要有足够的接触面。

 

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高温

C(s)+H2O(g)==H2(g)+CO(g)

                                                          

                         水煤气

【英文代号】固体(s);液体(l);气体(g);溶液(aq)。

 

第二章 碱金属

知识结构

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统称为碱金属。

               Na2O

  NaCl      Na    NaOH       Na2CO3        NaHCO3

               Na2O2

第一节 钠

一.知识 钠的主要化性 Na—(氧化剂)→Na+

                        (还原性)   O2,Cl2   (氧化产物)

                               S,(H2)

                                           H2O,H+

★注意:

钠与水、酸的反应

2e—

    :

                                                        

2Na+2H2O====2NaOH+H2↑2Na+2H2O====2Na++2OH—+H2↑

(既是氧化还原反应)           (此反应也是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2Na+2HCl===2NaCl+H2↑   2Na+2H+==== 2Na++H2↑

(比与水反应剧烈)              (此反应也是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金属钠的制法Na+—(强还原手段)→Na

(弱氧化性)     电解     (还原产物)

二.实验

㈠性质的实验:

①Na在空气中的燃烧;②Na在Cl2中的燃烧;③Na和H2O的反应;

㈡了解的实验:

*Na和CuSO4溶液的反应;

 

三.计算

㈠碱金属跟水的反应:

2R+2H2O=2ROH+H2↑(R表示碱金属)

㈡碱金属跟酸的反应:

2R+2H+=2R++H2↑(R表示碱金属)

㈢有关天平平衡的计算。

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一.知识

㈠钠的氧化物

 

   Na2O(Na与O2常温反应生成)    Na2O2(Na与O2点燃或加热反应生成)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具有氧化性,漂白性)

⒈Na2O+H2O=2NaOH     ⒈2Na2O2+2H2O=4NaOH+O2↑(放热)

⒉Na2O+CO2=Na2CO3           ⒉2Na2O2+2CO2=2Na2CO3+O2↑

⒊Na2O+2HCl=2NaCl+H2O   ⒊不要求掌握Na2O2与酸的反应

(以上反应均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以上反应均是“歧化反应”)

 

㈡氢氧化钠(俗称:

苛性钠;烧碱;火碱)具有碱的通性。

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通入二氧化碳。

①2NaOH+CO2=Na2CO3+H2O

+②Na2CO3+H2O+CO2=2NaHCO3

    ③NaOH+CO2=NaHCO3

⒉向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①H2SO4+NaOH=NaHSO4+H2O

         +②NaHSO4+NaOH=Na2SO4+H2O

③H2SO4+2NaOH=Na2SO4+2H2O

⒊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①2NaOH+H2SO4=2H2O+Na2SO4    

     +②Na2SO4+H2SO4=2NaHSO4        

       ③H2SO4+NaOH=NaHSO4+H2O            

【小结】⒈中和反应:

⑴酸过量(碱不足)生成酸式盐;

⑵酸不足(碱过量)生成正盐。

         ⒉酸式盐+碱==正盐+水

         ⒊正盐+酸(与正盐相应的酸)==酸式盐

 

㈢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碳酸钠(俗称:

纯碱,苏打)            碳酸氢钠(俗称:

小苏打)

1.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2NaCl++CO2↑

                 (后者与盐酸反应要比前者与盐酸反应剧烈!

Na2CO3不与NaOH反应!

;        NaHCO3+NaOH=Na2CO3+H2O

2.                                  2NaHCO3+Ca(OH)2=CaCO3↓+2H2O+Na2CO3;

Na2CO3+Ca(OH)2=CaCO3↓+2NaOH;NaHCO3+Ca(OH)2=CaCO3↓+H2O+NaOH;

           

  3.Na2CO3+CaCl2=CaCO3↓+2NaCl;  NaHCO3与CaCl2不反应!

(BaCl2)

(常用上述反应鉴别Na2CO3与NaHCO3溶液)

                                                   △

4.Na2CO3稳定(受热不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

               (常用上述反应鉴别Na2CO3与NaHCO3的固体)

 

      【转化】           (溶于水,通入过量CO2)

          Na2CO3                                      NaHCO3

(1.固体加热;2.溶液加NaOH溶液)

     ★注意:

以上1~4中那些是“离子反应”,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二.实验

㈠性质实验

⒈Na2O2与H2O的反应(放热) ⒉Na2CO3与NaHCO3分别跟HCl反应,其速度不同。

⒊NaHCO3受热分解——生成CO2的反应

㈡了解的实验 

Na2O2与CO2的反应(放热)

 

三.计算(选学)

㈠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有关“差量”的计算;

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有关“多步”的计算;

㈢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有关“混合物”的计算。

 

第三节           碱金属元素

一.   知识

 

 

 

 

 

                     相似性                    差异性(递变规律)

㈠原子结构:

原子最外电子层都是1个电子  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递增。

             

㈡元素性质:

  均为活泼金属元素         随核电荷数的递增,金属性递增。

                                        

㈢单质物性:

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     随核电荷数的递增,熔沸点逐渐降低,

               有延展性,导电和热的良     密度(变化趋势)增大。

               导体,密度小,熔沸点低     

㈣单质化性:

均为活泼金属,显还原性  Li Na K Rb Cs Fr

                                      ★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还原性递增。

Li+ Na+ K+ Rb+ Cs+ Fr+

                       ★随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的阳离子的氧化性递减

 

二. 实验

㈠性质实验  对比K和Na在空气中的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水反应时的剧烈程度。

㈡焰色反应①只掌握钾和钠的焰色反应; ②焰色反应的操作步骤。

第三章物质的量 小结

《四个新概念、四个新公式》

【一】

概念:

物质的量;摩尔;1摩物质的量的确定。

内容:

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凡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构成粒子的物质的量为1摩尔。

公式1:

    N           N

      n=——=———————

           NA      6.02×1023/mol

推论:

   n1    N1

      ——=——

n2     N2

单位与符号:

物质的量的符号:

n;物质的量的单位:

摩尔(简称摩)。

           摩尔的符号:

mol。

粒子数的符号:

N;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

NA。

【二】

概念:

摩尔质量。

内容: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当前可认为:

每摩物质的质量克数,叫做物质的摩尔质量)

公式2:

    m

     M=——;

          n

推论:

      m1   n1               M1    m1                 n1   M2

M同:

—=— ;n同:

—=—  ;m同:

—=—  

            m2   n2          M2     m2                 n2    M1

单位与符号:

摩尔质量的符号:

M;摩尔质量的单位:

g/mol(当前主要应用)

 

【三】

概念:

气体摩尔体积。

内容: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据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当前可认为:

在标准状况下,1摩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也就是说,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

公式3:

     V(g) SPT    V(g)

      n(g)=—— ====—————

             Vm         22.4L/mol

单位与符号:

气体摩尔体积的符号:

Vm;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

L/mol(当前主要应用);气体的密度的单位:

g/L。

 

 【阿伏加德罗定律】

内容: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里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推论:

同T、同P下              同T、同P下,同V(g)

         V(g)1  n(g)1           m(g)1   M(g)1    ρ(g)1

         —— =——        ———=———=———=ρ相

         V(g)2   n(g)2           m(g)2   M(g)2    ρ(g)2

【气态物质相对分子质量】

⑴在标准状况下:

Mg/mol=ρg/L×22.4L/mol⑵在同温同压下,M未知= M已知×ρ相

 

【四】

概念:

物质的量浓度。

内容: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有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

(当前可认为:

每升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叫做溶质B的物

质的量浓度)

公式4:

     nB

     cB=——

          V

推论:

cB同时:

        V(aq)同时:

     nB同时:

   nB1  VB1(aq)     cB1   nB1          cB1    VB2(aq)

  ——=——— ;——=—— ; ——=————

   nB2  VB2(aq)     cB2   nB2          cB2    VB1(aq)

       

单位与符号:

物质的量浓度的符号:

cB;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

mol/L;

           溶液的体积的单位:

L;溶液的密度的单位:

g/mL。

【溶质的质量分数】

内容:

用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的比,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公式:

         mB ,

   ω=———×100%

        m(aq)

【ω与cB之间的换算】

1.已知ωB和ρ,求:

cB?

  取溶液100g,则mB=100ωg

      nB    100ωg÷MBg/mol       100ω×ρ×103

  cB=—=——————————  = ————————mol/L

      V  100g÷ρ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