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蓬镇中心学校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组 编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5327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8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蓬镇中心学校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组 编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紫蓬镇中心学校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组 编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紫蓬镇中心学校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组 编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紫蓬镇中心学校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组 编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紫蓬镇中心学校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组 编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紫蓬镇中心学校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组 编录.docx

《紫蓬镇中心学校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组 编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蓬镇中心学校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组 编录.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紫蓬镇中心学校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组 编录.docx

紫蓬镇中心学校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组编录

紫蓬镇中心学校有效教学课题研究组编录

 

主编:

周德凤

责任编辑:

周本玉

 

2010.10

目录

《农村小学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结题报告3

对农村小学教师实施新课改的现状分析13

对语文阅读课第一课时教学有效性几点思考18

对学区教科研工作的几点思考21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24

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25

多操作提高创新能力28

谈谈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31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5

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36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方法初探37

文本解读——语文教师必练的苦功40

浅谈在小学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方法41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张扬个性43

上好农村小学体育课之我见47

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能力50

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导入53

让学生成为《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主体56

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方式57

浅谈三年级习作教学59

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思考60

在“吵闹”中安静下来62

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65

超越过去,与时俱进69

对有效教学的一点思考70

我对有效教学的一点思考73

推进有效教学,学校应该怎么做74

■封面:

紫蓬镇中心学校鸟瞰图■封二:

有效教学研究掠影

■封三:

紫蓬镇中心学校简介■封四:

中心学校主教学楼

《农村小学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郭古风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一)紫蓬镇中心学校虽然区位优势明显,但毕竟是农村学校。

中心学校所辖小学均是村小,校本部也是2009年10月由三所小学合并组建的。

我们和全县大多数农村小学一样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教学质量不高,和城市小学教育难以相比。

追赶城市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赶上城市的教育质量。

要追赶上城市教育,我们必须深刻剖析自己教育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2009年4月新的中心学校运转之后,我们深刻反思,分析了这样一个事实:

学区内专职教师少,大家兼课多,精力分散,潜心研究课堂教学的人很少,课堂教学耗时多,效果差。

认为影响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原因是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问题。

引导学区内全体教师学习有效教学理论,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势在必行。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在提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时这样写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这段话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形成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而在目前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普遍欠缺,造成学生学习质量不高,能力不强,获得的知识具有很强的记忆色彩,常常不能有效迁移,灵活运用,教学的低效成为长期突出的问题。

而这一问题在我们学区未能让很多教师正视,至今有人信奉死记硬背那一套,高耗低效,缺乏策略,严重影响“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在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课改理论学习,进一步改变教师教育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强大的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是提高我们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有力支撑。

但我们在运用“农远”资源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备课、上课费时多,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思考、动手的机会少,这往往是一节煮生饭的课,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2009年5月,我们又上马了数字图书馆工程,但这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利用数字图书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能落到实处。

“农远”和数字图书馆两个资源对课堂教学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它理应促进有效教学。

将其视为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引导教师用足用好,使其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果,出高效,是有效教学研究的应有之义。

二、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主要观点

(一)研究内容

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最佳考虑。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教学途径与方法,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问题,在课题研究中要深入研讨。

具体来看,重点是:

1、组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2、基于“农远”和数字图书馆资源,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促进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围绕上述两个重点,从“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互动”“有效课堂管理”“有效练习”“有效教学评价”六个方面开展研究。

(二)研究目标

通过系统的全员参与式的研究,让教师自主地更新有效教学的观念,掌握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与方法,养成有效教学的反思习惯,尽快摆脱无效教学和低效教学的为难境地,使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本学区催生一批高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

真正提高学生对各门功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主要观点

有效教学是指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

“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有效性教学的途径与方法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现在的课堂教学,已进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新阶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于主体,都要充分调动主体自觉积极参与教育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我校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

理论学习,理念转变;第二阶段:

反思现行教育教学;第三阶段:

组织开展实践研究;第四阶段:

经验推广,提炼总结。

结合学区的实际教育教学情况和特点,我们采取的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反思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第一阶段:

理论学习,理念转变

从2009年6月起,中心学校课题组就组织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通过集中与分散、面授与自学、座谈与报告等形式,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教学理论的积累与沉淀。

经过近2个月的学习,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了自身教育理论的匮乏,教育观念的相对滞后,教学行为特别是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变迫在眉睫。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必须有紧迫感,必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改已深入人心。

第二阶段:

反思现行教育教学,制定实验方案及计划

1、开展问卷调查及分析,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及实验计划。

2009年6月,组织开展问卷调查,系统分析实际教学中的无效、低效行为,反思自身教学行为中存在的不足,积极从教与学两方面探讨有效、高效教学行为实施的可能性,思考农村小学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组织教师开展对现行教学行为的反思、撰写心得体会。

学区上至中心学校校长,下至一线教师,全员参与,针对自身教学行为中的不足,进行思考、反省,共撰写各类教育教学类反思文章91篇,其中电子文本65篇。

中心学校实时进行评选,镇级获奖16篇,县市级获奖5篇以上。

3、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立足校情、学情、师情,制定研究方案。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学习和研究及反思,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

针对教师成长档案袋的建立进行专门培训,为全学区每一位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袋。

4、建立紫蓬镇中心学校课题研究专题网站。

其中:

“教师发展、教研教改、学校论坛、资源中心”为课题研究专栏,便于及时反馈课题研究进程,交流课题研究心得、呈现课题研究成果、实现资源共享。

第三阶段:

组织开展实践研究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了实质性转变,通过反思现行教育教学的低效、无效行为,教师认识到自身教学实际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急需改变的必要性、迫切性,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

针对教师成长档案袋的建立进行专门培训,为全学区每一位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袋。

2、认真开展校本培训

2009、2010年暑期,分别开展了以“上好课”、“评好课”为主题的校本培训,2009年8月、2010年9月开展了英特尔培训,2009年10月、2010年4月举行了农远管理员培训。

另外远程培训、集中培训、校长培训、班主任培训、学科年会学习也能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及时参与或完成。

3、积极参与“农远”应用新星、语文素养等竞赛、评比工作

2009年10月12—13日,紫蓬镇中心学校组织实施了紫蓬镇中心学校“农远”应用新星评比工作。

全镇共有7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农远”应用新星的评选。

最终,苏先好老师获县级三等奖,胡继飞老师获合肥市“农远”教学应用新星二等奖。

2010年9月紫蓬镇中心学校再次组织实施了紫蓬镇中心学校“农远”应用新星评比工作,推荐的三名教师与10月10日皆进入县级复赛。

其中沈瑞芹、王霞两位同志获得县级农远应用新星称号,并代表肥西县参加合肥赛区比赛。

2010年3月,我校有11位教师在“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大赛”中获奖,15名同学在“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大赛”中取得名次。

4、认真开展教学开放周、观摩课活动。

 2009年10月中旬以来,紫蓬镇中心学校认真开展备课、听课、评课活动。

截止2010年10月共举行公开课112次。

通过骨干教师引领课,同课异构课,青年教师交流课,农远应用新星观摩课,名师示范课;通过教师自评,教研组评课,跨学科评课,专家评课、领导评课,学生及家长评课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归纳、总结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各教研组通过同课异构课、交流课、展示课、骨干教师引领课,从备课的预设与生成、上课的有效与低效、反思的深度与广度、评价的实效性与多样性进行了深入交流,并通过公开课视频回放的方式,有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与低效进行研讨等不同方式,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较深层次的尝试和探讨,力求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寻求发展,更好地为学区教育教学服务。

5、利用校园网,数字图书馆,农远资源网,国家教育资源网等平台为课题研究服务

学校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为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提供平台,及时发布课题研究的信息和动态,进行互动和交流;整合农远网、教育网资源进行有效备课,指导有效教法、学法;利用数字图书馆学习经验理论,进行公开课评议,进行经验积累。

6、积极启动校本课题研究、提升各校教科研水平

为了积极探讨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提升各学校的教科研水平,2010年3月,中心学校积极启动校级课题,目前教导处批准立项并进入实质性研究的课题共有10个,基本上做到了校校有课题,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带动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

7、及时总结教研成果,撰写论文、设计、案例(叙事)、反思等作品并积极评选。

2010年9月,教师撰写教学反思类文章91篇,其中电子文本65篇,镇级获奖16篇,县市级获奖6篇。

撰写论文78篇,其中冯立云、张波涛、夏义云、周本玉、陈娟等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10篇以上,李缙同志的作品省级以上获奖2次以上,另外,教师作品县市级获奖、交流55人次以上,镇级获奖102人次以上。

8、注重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努力提高了学区整体教科研水平

(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为了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中心学校注重从细节做起,从长远考虑,抓教学质量。

充分利用早晨上课前30分钟时间对部分早到学生分学科进行早辅导,并努力将工作做实,要求各班级堂堂有教师,科科皆参与,扎实做好学困生转化。

另外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定期展示、定期进行成长之星评比,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与成长。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进行学生合作学习推介,自主学习推介,创新学习推介。

一年来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学风、班风日渐纯朴,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学生获奖明显增多,(其中:

省级以上10人次,市级以上25日次,县级以上42人次,镇级获奖75人次。

(2)、提供发展平台,关注教师成长

我校在认真开展备课、听课、评课活动,举行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的同时,还注重校际间教育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

组织教师到其他兄弟学校听课、参观、考察、座谈、支教,及时了解其他学校教育教学,课程改革,课题开展,校本培训等情况,相互交流工作经验,探讨教育问题,分享教育成果,积极推行校际间教育教学交流,为教师发展提供合理平台。

另外,我校还多次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别的学科交流、培训及学习反馈。

一年来,我校教师进步明显,李缙、冯立云同志获市级骨干教师称号,刘静、胡继飞、沈瑞芹、王霞获省市级农远应用新星称号,周先耀获市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苏先好、成娟、周先耀、张少林在县级课题教学评比中获奖。

10、立足课堂,反思提炼,进行教学模式研讨、论证

学区各教研组(小学校以校为单位)在3月上旬提出六个模式,即:

“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互动”“有效课堂管理”“有效练习”“有效教学评价”。

3月下旬全学区各教研组(小学校以校为单位),进行教学模式推广。

即:

学生合作学习推介,自主学习推介,创新学习推介,学困生成长记录袋展示。

从2010年4月起在学区推广,通过典型引路,观摩教学,案例分析,教师交流,同课异构课,年轻教师公开课,农远应用新星观摩课,名师示范课等积极探讨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进一步丰富完善有效教学实践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1、坚持走教师专职化、专业化道路,促进学区教育均匀发展

(1)实施了教师支教、跑教制度

就我镇教育现状而言,龙头学校,师资力量强,教师充足且趋于年轻化,而村小老师却严重不足,并趋于老年化。

两者之间教师的工作量,业务水平,不能同日而言,造成学校教学质量上的巨大落差.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首先合理分配全镇教师资源,改变村小师资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现状,其次建立教师支教帮扶制度,为村小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其健康发展。

为了提升我校的教科研水平,实现学区资源均衡发展和优质资源共享,我校实施了教师支教、跑教制度。

一年来共有5位年富力强的教师分别到新农小学、长刘小学支教、跑教。

(2)坚持走教师专职化、专业化道路

为了合理利用教师资源,更大程度的发挥教师专业素质、挖掘其内在潜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坚持走教师专职化、专业化道路。

09-10学年上,学区共有13名专职教师,09-10学年下,专职教师的比例又有所提高,同时出台了《紫蓬镇中心学校小学考查科专职教师教学实绩认定暂行办法》,从制度上给予支持与规范。

10-11学年开始,校本部、烧脉小学、罗坝小学全部实行了教师专职化、专业化,教学点教师任课也做到了相对集中,摸索出了学区教师专职化的基本思路,在大大提高学区教科研水平的同时,也受到了县局主管部门的首肯。

11、及时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和经验、成果汇报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并及时梭理成效,实现动态管理,紫蓬镇中心学校定期召开《农村小学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总结会议。

总结会由周本玉副校长主持。

史晓鸣校长作近期课题研究工作和成果通报,郭古风主任布置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

对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性总结,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

经验推广,提炼总结出指导学区课堂教学的“六个一”模式

课题研究组在对各校模式实践成效进行反复推敲,实际论证的基础上,提炼出了指导学区课堂教学的“六个一”模式,即一份独立备课,一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堂观课活动,一次学生学习效果反馈,一次议课活动、一份教学反思。

并于2010年4月在学区推广,通过典型引路,,教师教学案例分析,教师课堂讨论、交流,同课异构课,年轻教师公开课,农远应用新星评比,语文素养大赛,教学开放周活动,名师示范课等认真、扎实的推进,效果显著。

12、出台了相关文件或细则,为课题研究从制度上给予保障。

为了从制度上引导和保障校本研究的持续深入开展,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建立新课改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的通知》(肥教字[2005]116号)和《关于加强校本研究制度建设的意见》(肥教字[2005]166号)精神,完善学校科研管理中课题的管理制度,更好地开展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从而为课题研究给予制度上的保障。

制度有

《紫蓬镇中心学校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肥西县紫蓬镇小学校本研究制度》。

《小学考查科专职教师教学实绩认定暂行办法》。

《紫蓬镇中心学校教学检查细则》。

《紫蓬镇中心学校课题研究组》。

四、课题研究成果

(一)理论性成果

1、《反思集》

2、《案例、叙事集》

3、《教学设计集》

4、《论文集》

5、典型课例(教学实录光盘)。

6、《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7、推出了一个有效指导学区课堂教学的“六个一”模式。

全学区各教研组(小学校以校为单位)提出六个模式,即:

“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互动”“有效课堂管理”“有效练习”“有效教学评价”。

中心学校在各村小充分论证、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指导学区教学的课堂教学的“六个一”模式,即一份独立备课,一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堂观课活动,一次学生学习效果反馈,一次议课活动、一份教学反思。

(二)实践性成效

1、教师利用农远资源、整合媒体资源的水平逐步上升

一直以来,我校部分教师由于自身认识原因、对农远资源、媒体资源不够重视或有抵制情绪,认为农远资源、媒体资源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还不如传统教具使用方便、实用。

我们通过因特尔培训,农远应用培训,课件制作培训,媒体资源整合利用培训,使广大教师的电脑应用能力、农远应用水平更上一层楼,中老年教师基本上能利用农远资源、多媒体设备上课。

教师的电教实力不容小视。

拥用因特尔省级主讲教师5名,省级农远应用新星1名、市级农远应用新星3名,县级农远获奖8人。

2、课堂教学有效性成效显著

教师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通过对教学现状的深刻思考、反省,通过对课题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提炼、总结、推广,课堂教学有效性成果明显。

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转变,合格率、优秀率、平均分逐步提高;后进生转化落在实处,成绩斐然;综合评价位列全县前茅。

教师的教学行为得以良性发展,能更多的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能努力进行和谐课堂、民主课堂的尝试构建;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技巧、机智日益成熟。

课题实施以来,我校有2位教师成长为市级骨干教师,1名教师成长为省级农远课堂应用新星,3名教师获得市级农远称号应用新星,8名教师在市县级课堂比赛中获奖。

3、教师的教学观念、认识得到改变,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教师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通过对教学现状的深刻思考、反省,通过对课题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提炼、总结、推广,教师充分认识到了教学实际中的无效、低效教学行为,明白了什么是有效、高效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高标准、高起点要求自我,努力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认真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验,在发展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实现了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整体飞跃。

一年来,我校教师进步明显。

冯立云、张波涛、夏义云、周本玉、陈娟等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10篇以上,李缙同志的作品在省级以上评选中多次获奖。

另外,教师作品县市级获奖、交流55人次以上,镇级获奖102人次以上。

李缙、冯立云同志获市级骨干教师称号,刘静、胡继飞、沈瑞芹、王霞获省市级农远应用新星称号,周先耀获市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苏先好、成娟、周先耀、张少林在县级课题教学评比中获奖。

 

对农村小学教师实施新课改的现状分析

周本玉

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实施有六个年头了,它像一缕春风,给教育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它又像滚滚大潮,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模式,掀起了轩然大波,出现了可喜又可忧的局面。

新的课程改革,在城市已见成效,然而,在农村小学中却出现了瓶颈。

经过对本学区的教师调查了解、问卷座谈等,感觉到农村小学实施新课改的现状不容乐观。

存在的问题较多:

1、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强,部分教师满足于做“教书匠”,缺乏专业归属感和专业成就感,缺乏专业发展动力。

对实施新课改的自觉性不高,强调起来就“动一动”,没有督促就“不动”;得过且过,出于应付。

2、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强,对新课改理念理解不够,对课改内容知之甚少,教学起来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3、学生少、课程多,无暇顾及课改。

农村小学一般只有几十名学生,但却有六个学段,必须要开设六个班,按教师编制一个学校给六名教师已是多了又多,这样每位教师几乎要承包一个班级。

教师整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根本没有时间去学习,去安心搞研究,必须要做时,只能摆摆花架子,与课改实质相差甚远。

4、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得不到保证。

每天按学校安排的课程总表上课,整天为了学生安全,把学生关死在教室里,学生没有活动的空间,只有整天啃书本.对外界的事物无法接触,无法了解。

大纲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5、社会的不认可,家长的不理解,导致了教师不敢改,恐怕在课改中出现波折或失误,引起家长的不满,甚至是指责。

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小孩,他们“望子成龙”心切,孩子的分数是家长最为关注的。

因此,教师们特别是老教师们都不愿意把“一世英名”丢在课改中,他们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保持着迎合家长口味的应试教育模式。

6、有些年轻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没有经验可循,没有专业引领,加之学校的课改氛围不浓,久而久之,他们也随了大流,淡化了课改意识。

个别教师付出比常人好多倍的努力,坚持下来,在课改中取得了一些成绩,还没来得及推广经验,他们已经通过考试或绿色通道纷纷调入城市。

学校刚刚有了课改的领军人物,却又“鱼跃龙门”。

总之,农村小学的新的课程改革推动进程很慢,有的也只是零零星星,小打小敲,断断续续。

很多村小教师整天包班,丢下语文又是数学,一本书一支粉笔,早上进班,放学出班,真正是“坐班制”。

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结合教师的反映,对以上情况形成的原因试分析如下:

1、农村小学规模小,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有待提高

现在的村小学额严重不足,但又必须分为六个年级段,教师按师生比已经超编,可是就课时数来说,教师严重不足。

工作负荷重,学生少但课程不少,教师担任的课程多,每周课时数20节左右,村小有的30节,矛盾日益突出。

许多农村小学教师基本上是上两门主科,有的学校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学科,都由一位教师担任。

教师基本上是包班。

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理念,去研究教学新现象。

此外村小教师年龄都较大,普通话、计算机以及音、体、美等学科都是他们的弱势,加之学校经费又以学生数拨付,学校根本没有资金添置学具和器械。

甚至连订一份教育刊物或买一本教学指导书的经费都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去谈课程改革是不是有点不够实际,是不是显得苍白无力。

2、教育发展不均衡,使得农村小学的改革缺少动力

从教育的总体情况来看,无论是教师队伍,还是学校硬件配备,城市学校好于农村学校,农村中学好于农村小学,街头小学好于村小。

从教师的配备来看,竞争上岗的教师,前几名留在了县城,平时学校培养的骨干教师通过考试或绿色通道进了城市或县城,这就像从水上取油一样,舀去的是油,剩下的是水;从硬件情况来看,农村学校根本无法同城市学校相比。

村小还整天为教室漏雨而担心,为桌椅维修而烦劳。

城市小孩早早接触电脑,视野大大开阔。

他们在实验室里自己动手做实验,能力得到了培养;而农村孩子呢,这些离他们都是遥远的。

由于农村专业教师严重缺乏,没有音、体、美、信息的专业教师。

课程安排上真有点“拉郎配”窘况,把课程给教师搭搭配配,难怪人们称农村小学教师为“万精油”教师。

什么课都能代,什么课都代不了。

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