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学案必修三文化历程知识点整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5247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学案必修三文化历程知识点整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复习学案必修三文化历程知识点整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复习学案必修三文化历程知识点整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复习学案必修三文化历程知识点整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复习学案必修三文化历程知识点整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习学案必修三文化历程知识点整合.docx

《复习学案必修三文化历程知识点整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学案必修三文化历程知识点整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习学案必修三文化历程知识点整合.docx

复习学案必修三文化历程知识点整合

历史必修三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1、诸子百家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墨家:

墨子道家:

老子、庄子法家:

韩非子

2、百家争鸣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

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称为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儒家、道家、法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3、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

孔子:

①核心思想——“仁”与“礼”;②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③哲学观“敬鬼神而远之”体现以人为本。

④教育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他的言论被编纂成《论语》。

孟子:

①“仁政”学说。

②性善论。

③君轻民贵

荀子:

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②性恶论。

③礼法并施

4、汉代儒学正统思想的史实

(1)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2)汉武帝确立儒家独尊地位。

汉代新儒学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改革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5、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对儒学的发展

(1)宋明理学代表人物:

程朱理学:

二程(程颢、程颐),朱熹。

陆王心学:

陆九渊,王守仁。

(2)内容:

程朱理学: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是理学的核心内容②“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

①“心即理”、“致良知”②“发明本心”、强调自我主动

(3)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理学是宋明时期儒学主流

6、明清时期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李贽主张:

①批判儒家思想;②否定“三纲五常”,提倡男女平等。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张:

①批判君主专制;②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

③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④经世致用思潮。

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

反对程朱理学;反对专制主义;经世致用思想;工商皆本思想。

7、古代中国四大发明:

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对世界发展的贡献。

造纸术:

发明——西汉。

改进——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

印刷术:

唐代发明雕版印刷;宋代发明活字印刷。

火药:

唐代发明。

指南针:

战国发明司南;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

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对世界发展的贡献:

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发展,火药推动欧洲火药武器发展,指南针促进远洋航行,印刷术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欧洲从封建社会过度到资本主义社会。

8、古代中国天文、数学、医学和农学等科技成就。

天文学:

《石氏星表》是世界最早天文学著作。

仪器:

浑仪、简仪。

元朝郭守敬编制《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数学:

东汉《九章算术》记载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农书:

南北朝时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元朝王祯著《农书》,明朝徐光启著《农政全书》。

医学: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东汉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础;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1、汉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1)汉字的起源:

刻画符号—甲骨文(商代)-金文-小篆(秦统一全国文字)-隶书-楷书

(2)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A、东晋王羲之:

号称“书圣”,主要作品《兰亭序》B、隋唐的草书名家:

张旭、怀素。

C、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他们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

(二)概述中国古代绘画起源、演变过程及其基本特征

(1)中国画的分类:

按题材分: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

(2)文人画代表人物:

唐代顾恺之《女史箴图》,“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3)风俗画: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奥运吉祥物:

福娃。

2、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305篇诗歌。

分为《风》《雅》《颂》

(2)楚辞:

是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代表作屈原的《离骚》。

(3)汉赋:

两汉时期盛行,代表人物司马相如。

(5)宋词:

代表人物:

北宋的苏轼,南宋的辛弃疾

(4)唐诗: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数量多、流派众、内容广、体裁全。

(6)元曲元代兴起的新诗体,包括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代表人物:

关汉卿——《窦娥冤》

(7)明清小说——四大名著及作者

A、《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历史演义小说B、《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英雄传奇小说

C、《西游记》吴承恩明朝神魔小说D、《红楼梦》曹雪芹清朝优秀长篇小说

3、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及其艺术成就

京剧形成: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

道光年间,徽剧与汉调相互融合。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1、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思想历程

(1)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

①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②他将外文资料编译成《各国律例》《四洲志》

魏源:

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影响:

“开眼看世界”成为社会思潮;为抵御外侮、谋求独立富强而学习西方,成近代思想主流。

(2)体用之争

A、洋务派: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含义:

“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指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挽救清王朝。

历史作用:

随着洋务运动的实践,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也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早期维新派:

(1)代表人物:

从洋务运动中分离而出,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

(2)思想主张:

最初都持“中体西用”的立场,并身体力行;由于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洋务运动的弊端,后来进而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

C、历史作用:

①对引导知识分子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②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行动。

(3)维新思潮:

A、背景:

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先进人士西学知识的增长,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B、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康有为:

①在广州设万木草堂,聚众讲学;②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梁启超:

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概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世纪60年代洋务派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初支持“中体西用”学说,后来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否定专制统治思想基础,传播西学,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

主要思想阵地:

《新青年》。

(2)主要内容: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B、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的新文学;C、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典范

(3)影响:

①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③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1)传播:

①开始传入:

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影响:

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②中国出现了以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为代表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③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

5、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

1、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的提出:

1905年,孙中山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建立民国(民权),平均地权(民生)”的纲领。

(2)旧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即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民生主义”即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心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2、新三民主义:

(1)新三民主义提出: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

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2)内容:

“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的独立和平等;

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授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3)作用:

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②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主张,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原因:

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

3、推动作用:

①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新三民主义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国民革命运动高潮。

6、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

(1)萌芽:

国民革命时期。

他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2)初步形成:

土地革命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

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3)走向成熟:

抗日战争时期。

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1945年在中共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丰富发展:

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中国八大提出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2、基本特点:

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②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影响:

①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③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指导,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7、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1、主要内容:

①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②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意义:

①邓小平理论生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②邓小平理论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提供了理论武器。

③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对加强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1、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对党的建设的指导意义:

①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根本原则,同时进一步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的问题。

③进一步指明了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的方向和途径,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新要求。

3、对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指导意义: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使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升华到新的高度。

②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历史经验。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世纪之交的提出,标志着我党形成了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纲领,为我们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21世纪取得更伟大更辉煌的成就做了理论上的保证。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区别

解决的问题

思想精髓

重大作用

毛泽东思想

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

9、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科技进步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1.主要成就

1964.10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70.4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发射成功.1973年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成功.

1983年“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2.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①“两弹一星”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②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为粮食增产,为中国和世界粮食问题的解决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巨型计算机的研究推动了我国信息化建设,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载人航天工程”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制定;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1)制定: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内容:

“双百”是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

(3)曲折发展:

A、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

B、文革十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双百方针,中国文艺再次呈现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

(4)教训:

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在这三个关系中,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是最基本的。

11、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

1.发展:

①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开展扫盲教育;②“文革”时期遭到严重破坏,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③1982年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④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⑤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希望工程”,

⑥2001年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2.作用:

①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

②“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

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③“文革”给中国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重视教育,“科教兴国”战略极大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1、古希腊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人文精神的内涵

(1)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这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2)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于是他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1)文艺复兴前三杰:

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

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谈》全书贯穿人文主义思想,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矛头直指天主教会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2)文艺复兴后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菲尔

达芬奇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3)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卓越的戏剧家,他创作了《哈姆雷特》,他借助作品中的人物

之口,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充分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

(4)马丁路德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他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指出赎罪券的供销微不足道,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武器

4、伏尔泰、孟德撕鸠、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主要启蒙思想家及主张

伏尔泰(法):

反对天主教和封建制度,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孟德撕鸠(法):

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三权分立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等,以维护国家统一。

卢梭(法):

代表作《社会契约论》,他阐述“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的思想。

他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制。

康德(德):

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康德提出人不是他人的工具,即应当以人为本。

他的理性批判,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2)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1、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相对论

提出:

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内容:

①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②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

时间、空间、运动、质量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化。

(2)量子论

提出: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量子论的诞生。

内容:

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

发展:

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的量子理论。

在这个基础上,一门新的物理学分支——量子力学建立起来。

(3)历史意义:

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不足,描绘了一个崭新的宏观宇宙世界和微观粒子世界,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6、现代信息技术产生、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产生发展:

1946年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产生。

1969年,国际互联网(Internet,即因特网)首先在美国诞生了。

(2)影响: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拉进了世界各地的距离,使地球缩小为一个村。

7、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牛顿经典力学内容: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历史地位:

牛顿的经典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它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8、进化论的主要观点;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

被后人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9、蒸汽机发明和电器技术的广泛应用;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1)瓦特制成了改良的蒸汽机,第一次吹响了动力革命的号角,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19世纪后期研制成发电机,人类进入电力时代,爱迪生发明和改进了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

(3)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1、19世纪以来的文学主要成就

(1)诗歌:

浪漫主义

代表人物——雪菜,代表作——《西风颂》诗人预言“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小说:

现实主义

A、《人间戏剧》,作者巴尔扎克,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这部小说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B、《战争与和平》,作者托尔斯泰俄国,描写了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

(3)戏剧:

现代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作者贝克特(法国),该派以荒诞的主题来表现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人们的失望,哭猛和迷惘,描绘了一幅另人心碎的人类受难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