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斜面》的教学设计案例反思.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2472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斜面》的教学设计案例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斜面》的教学设计案例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斜面》的教学设计案例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斜面》的教学设计案例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斜面》的教学设计案例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斜面》的教学设计案例反思.doc

《小学科学《斜面》的教学设计案例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斜面》的教学设计案例反思.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斜面》的教学设计案例反思.doc

小学科学《斜面》的教学设计案例反思

白山市第六中学盛云发

教材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斜坡及斜坡的使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他们看见过推车、搬粮食、运货物,而且学生也有过在“斜坡”上向上推车很省力的生活体验。

生活中对于“斜坡”的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体验,教学中,教师所要关注的并非是“斜坡”、“斜坡能省力”这些知识点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亲历“探究斜坡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的全过程。

另外,学生对斜面的变形螺旋较陌生,而且学生在认识“直线斜面”到“螺旋”有一个思维的跳跃,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很好的认识螺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记录等。

2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知道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2.知道斜面的变形螺旋及其作用。

3.了解斜面及螺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3.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探究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认识斜面的变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斜面。

1、图片引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麻烦,瞧,小明今天就遇到了一个麻烦,要搬自行车上台阶很累、很不方便,你有好的解决办法吗?

2、学生交流解决方法。

(预设:

可以把台阶改造成斜坡,可以用木板铺成斜坡……)

3、随机出示示意图,介绍斜坡的坡度。

4、激发研究兴趣:

大家想的这种办法到底好不好呢?

二、体验活动、发现问题。

1、引导活动:

这是一辆小车,垂直提升小车要用多少力呢?

搭建斜坡提升小车又要用多少力?

想不想测量一下呢?

2、学生讨论实验做法:

(1)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读出读数。

测力计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指针。

(2)搭建斜坡,用测力计拉起小车,读出读数。

用测力计在斜坡上拉小车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呢?

(测力计要与木板相平,用力要均匀等)

3、学生分组体验活动:

垂直提升小车与搭建斜坡提升小车

4、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课件统计数据。

5、观察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6、交流发现:

使用斜坡能省力、各组斜坡省力不一样。

三、实验探究、发现规律。

1、再次创设情境:

小明也想到了搭建斜坡,但现在有三个不同坡度的斜坡,1号、2号、3号,但是他不知道选择用哪一个斜坡就能很省力的把车推上去?

2、讨论:

如果让你来选,你会选择哪一个斜坡?

为什么?

3、学生提出各种猜想:

预设一:

学生提出不同猜想。

(1)选择3号,3号坡度小,推起来省力;

(2)选择1号,1号坡度虽然大,但距离很短。

如果从省力的角度考虑,你会选择哪种?

(3)选择1号,1号坡度大,推起来省力

预设二:

学生提出“选择3号,3号坡度小,推起来省力”一种猜想。

1、引导探究,讨论做法:

要知道哪种猜想是正确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学生课内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的做法:

(1)你能利用材料造成大小不同的坡度吗?

(2)不同坡度会造了,那我们在每一种坡度上实验时应该测几次?

(3)实验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老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3、学生分组开展课内探究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提示定时记录,填写记录表。

4、组织汇报,课件统计数据,交流并分析实验数据。

5、解疑:

你们猜猜小明最后选了哪一个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动画)看来,斜坡确实是个好办法。

四、联系实际,认识斜面变形。

1、出示公路模型,引出问题:

现在有高、低两条公路(距离较远),你有办法让两条公路的车辆在这一段互相流通起来吗?

2、学生交流办法:

搭建斜坡。

3、提出更难的问题:

现有这两条公路距离很近,你还有办法让两条公路的车辆互相流通起来吗?

你还有办法让两条公路上的车辆还像刚才一样省力互相流通起来吗?

4、引导观察:

将直线斜坡引桥变成了什么形状?

5、小结:

像这种变形斜坡叫螺旋。

这种螺旋引桥在哪里可以见到呢?

6、出示图片:

这些图片中哪里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有什么作用?

五、课内小结,延伸课外: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了哪些收获?

2、指导课外探究: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我们可以开展更深入的观察、记录,看一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1)你能利用材料造成大小不同的坡度吗?

(2)不同坡度会造了,那我们在每一种坡度上实验时应该测几次?

(3)实验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老师在这里要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很重要,但观察、记录也同等重要,要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4)、学生分组开展课内探究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提示定时记录,填写记录表。

(5)、组织汇报,课件统计数据,交流并分析实验数据。

(学生课内汇报各组的实验数据,教师随机汇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6)、解疑:

你们猜猜小明最后选了哪一个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动画)看来,斜坡确实是个好办法。

(7)、出示图片:

这些图片中哪里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有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斜面

斜面—→——省力

大费力

坡度

小省力

变形斜面:

盘山公路、螺丝钉

教学反思

一、课堂教学要依据学生实际水平有效处理教材

“课本课本,教学的根本;教材教材,教学的素材。

”的确,教材只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一种范例。

在《斜面》一课设计上,我就针对学生对“斜面”原有的认识对教材作了两处变动:

在“发现斜面能省力”一环节加入“比较垂直提升小车与斜坡提升小车”体验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分析比较数据发现“斜面能省力”、“不同的斜面省力不一样”;在“认识斜面的变形”一环节,将“怎样才能爬上陡峭的山?

”探究活动更改为“怎样设计就能让汽车很省力的开到距离很近,但又很高的公路上?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科学课的特点—渗透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科学的本质之一就是“实证”。

科学是要讲证据的,科学是可以重复检验的,这就是“实证意识”。

如何收集有效和可靠的证据成为本课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

“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师生深度研讨实验方案,体现重复检验的科学思想。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是整个“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的探究活动成功和失败的关键,这个活动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展开讨论:

1、我给你一块木板、一个盒盖子(长方形的),你能造出三个不同的坡度吗?

2、相比较,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一些?

3、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特别在第三个问题的讨论,有如下精彩的课堂场面:

师:

如果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

生:

实验多做几次会好些。

师:

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生:

一次可能有凑巧。

师:

有道理,那你觉得做几次比较合适?

生:

三四次吧。

师:

行!

我们每一组也争取都做三次

师:

又有一个新问题,三次实验有三个数据,怎么处理?

生:

可以取平均数。

师:

还有什么我们也要注意的?

生:

实验中还要注意观察。

生:

实验中要静心实验。

生:

实验中还要把实验数据记录下来。

师:

有道理,老师要看看哪些小组合作的非常好?

这是一组引发“头脑风暴”的问题,强调了“动手之前先动脑”。

尤其是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细节加以关注:

做三次以上——重复做;求平均数——计数要求简单性;同时做,由一个人操作——减少误差……,强调了测量要客观、精确,它将影响证据的可靠性,充分渗透实证意识。

“你从这些数据中发现了什么”——培养让证据说话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什么是证据,科学事实、科学数据就是证据。

科学探究要重证据,应通过定量观察、测量、记录搜集科学事实和可靠证据。

本课中学生要非常严谨地做好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本课2次运用数据,一是让学生在“测量垂直提升小车与斜坡提升小车”后把自己组的数据公布与众,由于都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坡度,所以学生根据数据很自然产生问题:

使用斜面省力,但为什么不同的斜面省的力不一样呢?

从而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对更深问题“什么样的坡度就更省力呢?

”的研究。

三、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认真记录下自己小组的研究数据,根据数据,形成自己的研究结论,然后大家汇报交流,最后依据数据得出“斜面坡度越小拉力越小,斜面坡度越大拉力越大”的结论。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尊重数据(证据),让证据说话的科学态度。

“问题出在哪里”——在汇报交流中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

尽管学生在动手之前对实验注意点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实际中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研究出现误差。

及时引导学生对自己活动进行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课堂教学要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对儿童来说,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态度的形成需要通过实践和体验的过程。

关键是,如何通过活动有机地整合这三个维度,达到理想的教学状况:

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培养了科学态度。

本课目标设定为:

能够对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记录等,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能够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能够关注、了解斜面及螺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

由于过分关注了课堂教学时间,忽视每一个活动的质量,出现了两个探究活动匆匆收场的局面,我想,这也是考验一个教师的素质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改进教学中值得深思的,继续探索研究。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