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田阳县实验中学届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4385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田阳县实验中学届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西田阳县实验中学届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西田阳县实验中学届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西田阳县实验中学届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西田阳县实验中学届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田阳县实验中学届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广西田阳县实验中学届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田阳县实验中学届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田阳县实验中学届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广西田阳县实验中学届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9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试卷

(一)

语文

(考试用时:

150分钟;满分:

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认真阅读试卷和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2.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作答选择题时,请用2B铅笔填涂;作答非选择题时,请用直径0.5mm黑色字迹签字

笔书写。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53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书如熬粥

①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

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出好粥,她告诉我:

“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②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

米好,粥就好。

粥拼的是米,是米本身,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

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

熬粥还得有耐心,须持续。

一锅好粥,少说得熬上个把小时。

熬粥之妙,令我想到读书。

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③是啊,读书之法,贵在选择。

要多读经典好书。

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

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

秘鲁作家略萨说:

“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

不仅是词汇的限制,同时又是智力和想象力的限制,是知识和思想贫乏的表现。

”略萨对阅读经典的真谛作了深刻的诠释。

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④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

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

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

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

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

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

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

只是别忙,须从容读。

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⑤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

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

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孤独,它更适合于独啜。

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这样只会徒劳无功。

坚持读书,须有目标追求。

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

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回忆说:

“那时在德国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

”意思是说,他们对读书对学问颇有定力。

这种咬定目标、坚持不懈的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

读书要做到恒久有定力,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胡耀邦同志曾说过一句话:

“你要多读书,就要少打扑克,少跳舞,少看电影。

”可不是吗?

时间挤挤总是有的,就看你舍不舍得少打点扑克麻将了。

⑥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1.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读书如熬粥,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B.读书要有正确的选择

C.读书要有耐心D.读书要持之以恒

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读书如熬粥,要有正确的选择。

常读经典,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B.读书如熬粥,要有耐心。

读书不可粗枝大叶,要从容地读。

C.读书如熬粥,要持之以恒。

读书要甘守孤独,耐得住寂寞。

D.短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末段总结全文,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开头写母亲熬粥的事,目的是引出文章的论题,进而进入对中心论点的论述。

B.文章第①②段及最后一段用熬粥的“三要素”比喻读书的三大法则。

C.文章第⑤段举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读书之法。

D.文章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

周之季世①,巴国有乱。

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

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

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

巴国既宁,楚使请城。

蔓子曰:

“借楚之威克弭②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

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

”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

楚王叹日:

“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

”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

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摘自《华阳国志》,有删改

【注】①季世:

末代。

②弭:

平息,消除。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B.将吾头往谢之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C.乃入见乃不知有汉D.封姬姓于巴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5.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中的“肉食者”指的是当官的人,这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类似的如“布衣”

指的是平民百姓。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应为“借楚之威/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

C.【甲】文选自《左传》,这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是春秋时期齐鲁之

间的一次战争。

D.【乙】文中的“巴国”指的是现在的云南省,巴山蜀水指的就是云南地区。

6.下列对两个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顶是(2分)

A.【甲】文着力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提示主题和表现人物性格。

B.【乙】文主要是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从侧面来刻画巴蔓子这一感人形象的。

C.【甲】、【乙】两文都略写战争过程,甲文是为了突出曹刿的谋略与机智,而乙文则是

为了突出楚国军队的勇猛与强大。

D.曹刿的“肉食者鄙”、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国”、陈胜的“举大计”与诸葛亮的“兴复

汉室”都表达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蕴含什么哲理?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

请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有错别字、漏字、添字,该空均不给分。

10.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3)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4),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5)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6),燕然未勒归无计。

(白居易《观月有感》)

(7)王维《使至塞上》中的“,”描绘

了奇特的塞外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

(8)《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句子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16分)

艾叶香中寻玉佩(邹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

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

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

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

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

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

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

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

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

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

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

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

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

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

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

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

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

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

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

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

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

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

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

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

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

“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

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

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

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

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

“娘,那玉心佩呢?

”奶奶不言语。

母亲说:

“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

”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

“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

”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自《做人与处世》)

11.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

(4分)

①______________→教“我”磨面做饼→给“我”压岁钱→②__________________→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佩的去向

1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文中两处画线句。

(4分)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

(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3分)

15.下面是摘自课文中的内容,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

“你这客官好不晓事!

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

“那挑酒的汉子”是A(人名),这段文字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B(作者名)的小说C《》。

第Ⅱ卷表达题(共67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绮丽(qǐ)猗郁(yǐ)乳臭未干(chòu)

B.陨落(yǔn)对峙(shì)拈轻怕重(niān)

C.狡黠(jié)休憩(qì)岿然不动(kuī)

D.舷窗(xián)安谧(mì)苦心孤诣(yì)

17.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蹒跚险峻呼朋引伴B.扁额讪笑茅塞顿开

C.震慑葱笼浮想联翩D.诀窍张皇消声匿迹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每到假期的时候,拥挤的车辆和人群将景区堵得严严实实,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B.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中,16岁的上海姑娘武亦姝引经据典,力压群雄,

最后摘得桂冠

C.农历“三月三”,壮家的饭桌上摆满了色香味俱全的五色糯米饭,脍炙人口。

D.大家都在紧张地复习备考,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于游戏。

19.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去掉

“妙语连珠”)

B.“一带一路”倡议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它的实现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兴衰”

改为“兴盛”)

C.在努力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无论领导还是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纪守法。

(去

掉“都”或者去掉“毫无例外”)

D.由于对志愿者精神理解不深,使得部分志愿者还不能主动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创

建活动中。

(去掉“使得”)

20.下面五个句子的文字排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它通常在白天爬升至平流层20千米至30千米的高度,将太阳能最大限度地转存到储

能电池中,夜晚则逐渐降至15千米至18千米的高度,低速、半滑翔飞行。

②太阳能飞机是以太阳辐射的光能为动力的飞机。

③同时,由于太阳能飞机以太阳能为动力,故其燃油、维护和维修费用基本为零。

④太阳能飞机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它一次飞行可长达数月乃至数年。

⑤与常规飞行器相比,太阳能飞机由于不需要传统的石化燃料,因此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A.⑤④②①③B.⑤③②①④C.②④③⑤①D.②⑤①④③

2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7分)

材料一:

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

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1课时。

材料二:

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

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1)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也有人反对,你持什么观点?

请简述理由。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材料二,你有什么感想?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中学向来访的美国某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论语》《唐诗三百首》

《西游记》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

(3分)

示例:

《水浒传》——从传奇的故事中感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英雄群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50分)

22.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

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

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

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棵无名的小草……

请以“__________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9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试卷

(一)

语文参考答案

一、1.(2分)A2.(2分)D3.(2分)C

二、4.(2分)B5.(2分)D6.(2分)A

7.

(1)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竭”“盈”各1分;

句意1分,共3分。

(2)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那样的臣子,还要城池做什么!

(“若”、“何”各为1分;

句意1分,共3分。

8.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

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

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2分)意为社会在前

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1分)

9.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不无惆怅情绪,(1分)但又以“千帆过”、“万木春”

比喻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显示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达观开朗,哀而不伤,毫

无命运不济的颓唐落寞之感。

(2分)

10.

(1)海日生残夜

(2)何事长向别时圆(3)闲敲棋子落灯花(4)浮云游子意

(5)恨别鸟惊心(6)浊酒一杯家万里(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每空1分,共10分。

有错别字、漏字、添字,该空均不给分)

三、11.①带“我”摘艾叶 ②荒年做艾饼(意思对即可)

12.

(1)化静为动,传神地写出了山茶花红得鲜艳欲滴的形态(答成“竞相开放”也可)。

(2)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老屋的简朴,表达了“我”对老屋的亲切感。

13.表现了奶奶娇羞的神态(答“娇羞的样子”也可);表达出奶奶对爷爷深沉的爱和长久

的思念。

14.“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

回来后,变戏

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这句话暗示玉心佩已被卖掉,换成了米面,为后文没找到玉心

佩作铺垫,表现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

15.A.白胜(1分)B.施耐庵(1分)C.《水浒》

第Ⅱ卷表达题(共67分)

四、16.D17.A18.B19.A20.D

21.

(1)示例一:

赞成。

开设国学教育课,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示例二:

反对。

开设国学教育课,会加重我们的学习负担。

(言之有理即可) 

(2)示例一:

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示例二:

外国人如此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

(言之有理即可) (3)示例一:

《论语》——从简练质朴的语言中领略中国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示例二:

《唐诗三百首》——走进文学诗歌殿堂,欣赏诗歌黄金时代的旷世杰作。

 示例三:

《西游记》——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聆听一曲降妖伏魔、百折不挠的赞歌。

(扣住本质特征,言之有理即可)

五、22.(50分)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